国色芳华14
看过信,李幼贞沉默许久,信中都是言辞恳切。
她知道王宏煊所言都是真的,但也是因为她先下手为强。
若非如此,二人一定会斗到最后,王宏煊会留下她的性命。
但到了那个地步,怕是王宏煊阻止不了跟随者的意思,那个时候,她最好的结局,大概也是被软禁在府邸。
她不愿意过那样的生活,所以她送了王宏煊一段他祈求的情感,代价就是让他先行一步。
之后,她总是戴着王宏煊亲手为她雕的红玉发簪,手里带着那枚指环,稳稳的立在朝堂之上。
十年时间,蒋长扬为了不在她与李隆基之间为难,整日闲云野鹤。
倒是刘畅,还未放弃,跟在她的身后,为她办事。
她的一对儿女,也已经长大:“ 王承宇,你带着妹妹又去哪里了?”
王承宇:“不是我,是李承宁,想去找刘大人,拉着我一起去了。”
李承宁:“母亲,子舒叔叔家里的厨子点心做的极好。”
李幼贞:“知道了,回房去吧。”
看着孩子们离开:“海棠,去请刘大人进来吧。”
刘畅:“见过公主,公主金安。”
李幼贞:“起吧,刘公当真是执着。”
刘畅:“臣说过,海誓山盟不敢忘怀,即便是脱胎换骨,臣也愿从头再来。”
李幼贞:“让人都说本宫命格贵重,若是福气不够,怕是容易被克死,你瞧,自从明远死后,谁还敢给本宫保媒。”
刘畅:“驸马能够与公主做几月的夫妻,已经是子舒此生都不敢奢求的,子舒只求能够常伴公主身旁。”
李幼贞:“回去准备准备吧,也不知道你这些年,有没有攒够尚公主的聘礼。”
刘畅愣住了,李幼贞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喝着茶,等着他的反应。
刘畅:“公主!在下这些年略攒下些家产,愿倾尽所有,聘公主为妻。”
李幼贞:“趁着我父王还在,聘礼送去宁王府吧。”
刘畅:“我这就去请媒人,选一个好日子。”
户部侍郎刘畅和瑞安长公主的联姻消息就在他大张旗鼓将聘礼抬去宁王府后,传遍了京城。
刘尚书追求长公主这些年里也是官场皆知,还有赌坊开设赌盘,赌新驸马能够坚持多久。
刘畅根本不在意旁人怎么说,他如今忙着整理自己的私库,一抬抬的箱笼,日日都被抬进公主府。
整个人都整日满面红光,下属做错事,如今也有了改正的机会。
日子选了,刘畅特意选了当年二人相约的日子。从此也能看出,他心中的执念并未消散。
虽说是成婚,但实际上也和刘畅入赘差不多,整日住在公主府,根本不回自己的府邸。
刘申夫妻这几年,从最开始的逼迫,到最后管不了,到如今要看儿子的眼色过活。
早就被气过头了,如今儿子能够娶亲,也算是让他们心里松了口气。
就盼着儿子还能有个后代,但是也不敢硬催,就每次刘畅回府吃饭,拐着弯的询问。
刘畅肯定也是想要孩子,但是他如今刚把幼贞娶到手,也不想开口,他们二人世界还没过够。
而李幼贞的心里,可不只有这一点点情爱,她的目标还有那整日上朝,但还不能坐上去的那把椅子。
这么多年的努力,她在朝堂之上的位子从站在百官之前。
到如今,在龙椅下方的台阶有了一张凤椅,可以代天子上朝。
但她觉得这些还不够,既然则天大圣皇帝已经给她做了先例。
她更是李氏血脉,没道理姓武的能坐上去,她不能。
李幼贞用人不拘出身,只重能力,每个职位都放合适的人。
只要合适,一些无伤大雅的毛病她也能容忍。
只要能够办实事,让大唐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让外邦都能臣服。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她也不急,一步一步稳稳的走着。
跟刘畅成婚三年,二人也有了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儿,取名为李承荣。
刘申夫妻比刘畅这个父亲还要高兴,整日里给这个孙子送不少的好东西。
李幼贞执政的第二十年,先是灭了倭国,后就是踏上课了剩下的那一个台阶。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近年以来,龙体渐衰,精力日颓,批阅奏章常至漏夜,处理机务每感不支。念及国事繁重,社稷安危系于一人,若因朕之衰朽致政令壅滞,实乃罪愆。
今朕深思熟虑,念及国祚长远,愿效古之贤君,禅位于瑞安监国长公主李幼贞。自即日起,国政皆由新君裁决,宗庙社稷,悉以托付。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新君登基之后,当继往圣之德,行仁政于天下,抚黎民,安四境,以固我朝万年之基。
钦此。
......
至此,李幼贞也名正言顺了,她再次为大唐的女子和后世的女子的地位提升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