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伏羲三进制芯片
洗心革面、弃暗投明、重新改造后的递归,当天就上岗了。
它首先入驻「三星通讯塔」,开始管理「超距通讯平台」。
紧接着,在姜知序的授权下,它的权限延伸至民用领域。
瞬间接管了联盟内部所有的家政机器人,接管了所有需要人工驻留的岗位——比如工坊流水线、农田之类的地方,代替人工操作设备。
目前「奇点联盟」的总居民数量,约八万出头。
之前,分布在各个基础岗位上的人力,占据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但在递归Ai入驻之后,这个数字在短短一天内,就锐减至不到十分之一,大量人工被淘汰、顶替。
剩下的那些岗位,都是家政机器人或递归暂时无法胜任的工作。
这场劳动力大解放之后的最大赢家,毫无疑问是联盟科学院。
之前,科学院算上所有的助理研究员,总人数就已经非常多了,足足有一万多人。
现在,随着大量居民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科学院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招聘。
这甚至不能称之为招聘。
因为它几乎毫无门槛!
只要你怀揣着一颗愿意学习的心,就可以提交申请,成为科学院的一员。
于是,大量居民开始如潮水般涌入科学院。
各个研究项目组都陷入罕见的人员爆满状态,纷纷表示经费不够,人员饱和,暂时不再招新。
就算这样,科学院的总人数也已经轻松突破了三万大关。
面对如此庞大的科研队伍,姜知序不得不紧急调配资源,为科学院新建了一座全新的移动城市。
这座新的城市,被正式命名为「先驱号」。
见到联盟内部居民的学习氛围如此浓厚,当天,位于「格物号」的奇点联盟学院也趁热打铁,正式宣布对外开放入学。
原本找不到事干的居民,又发现了新大陆,大量涌入学院号。
学习,这件在旧世界对大多数人来说颇为痛苦的事情。
在如今的「奇点联盟」,大家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因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所带来的智力上的快感与成就感,简直令人上瘾!
在递归上岗的第二天。
「格物号」宣布,本期招生名额已满,正式停止招生。
学院内的总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七千人。
其中,非「奇点联盟」的居民,大概占了几百人,这些人来自「奇点联盟」繁荣圈的会员移动城市。
这些人的身份,非富即贵,要么是城市高层,要么是城主子嗣,甚至还有城主本人。
但无人敢把自己“高贵”的身份拿出来显摆,在「格物号」,他们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学生。
当然,这些人也都接受过“开智”,因为入学的硬性要求,就是必须开智。
这项规定,其实是为学生好。
一个未经开智的普通人要是直接进入这种学习环境,周围同学那种恐怖的学习进度,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可能会让他彻底怀疑人生。
他也根本不可能跟得上任何一门课程。
目前的「奇点学院」,学制只有“学前”与“学士”两个阶段。
所有入学学生,都得从“学前班”读起。
学前班的知识都很基础,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这是四大主要科目,除此之外还有历史、生物、思政、体育、计算机五门副科。
由于整个学院一共只有101位学前班老师,而学前班的学生却接近两万之众。
所以,「奇点学院」统一采用了“大课”加“自学”的混合制度,一个班的人数,高达两百人。
当然了,学生也可以选择不来上大课。
只要你个人自学的进度能够跟得上,并且能顺利通过每周举行的学期考核即可。
而且经过开学后几天时间的观察,选择以自学为主的学生,居然不在少数!
只不过这样一来,也产生了一个问题。
这些老师一般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在身上,上完课就急匆匆离开了,根本没空给学生开小灶。
万一学生有问题怎么办?
当姜知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学生们自己找到了办法。
——自发组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与研究。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一下,就可能迸发出更多全新的想法。
许多学习上的困惑与难题,在这样热烈的思维碰撞之中,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姜知序自己也有安排。
比如让递归承担一部分解答问题的职责。
这个方法很好用!
最终,“大课引导+个人自学+小组讨论+Ai答疑”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堪称一日千里!
然后。
是递归上岗的第四天。
此时的它已经深度接入了「联盟科学院」的每一个研究项目与研究小组的数据库,彻底打通了过去各个项目组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
它能在第一时间,收集到每一项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技术突破。
并且将所有看似无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横向串联,然后分配出全新的、更具前景的交叉研究任务。
于是,「奇点联盟」的科技树,忽然之间就出现了链式爆发一般的突破性进展。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便是第一代三进制计算机的设计蓝图。
递归发现,神经科学研究院的一个研究组,通过逆向研究“神经感应芯片”这种系统材料,成功培养出了一种具备“静息”、“激活”、“不应期”三种稳定状态的“类神经元生物单元”。
递归又发现,生物工程院那边还有一个积压许久的科研成果,名为《生物单元的定向电激励及其状态跃迁研究》。
于是递归Ai立刻将这两个科研成果进行了整合,并且迅速组织了一个由多所科学院专家构成的联合项目组。
在它的协调下,项目组成功地让那种“类神经元生物单元”,实现了稳定可控的三态切换!
“生物三进制逻辑门”原型就此诞生。
但这还没有结束。
材料科学院那边,以“活性生物质”为基础,融合了“碳纳米管”技术,研发出了一种半有机半导体的特殊材料。
递归Ai判断,这种新材料非常适合当作承载生物逻辑门的基板。
因为它不仅能为“类神经元生物单元”提供一个极其稳定的“培养环境”,还能与外部的二进制电子信号,进行超高速的交互。
于是,在递归的统筹下。
神经科学院、生物工程院、计算机科学院、材料工程院进行了全面合作与项目合并。
他们基于「环日文明」留下的三进制计算机理论,成功设计出了第一代高度具备「奇点联盟」特色的三进制处理器架构。
项目代号,被命名为“伏羲”。
递归上岗的第二十天。
第一块“伏羲”中央处理器,在万众期待之中,在实验室诞生。
它的结构极为独特,由“晶片”与“类神经元”两部分构成。
其中,晶片部分充当着维生系统与外部数据接口,使用了对如今「奇点联盟」来说最先进但并不成熟的90纳米工艺进行制造。
它负责将外部传入的“0”与“1”二进制电信号,转化为能够“激励”生物单元产生反应的微弱生物电流。
同时也负责将生物单元运算出的三进制结果,转译成标准的二进制信号进行输出。
真正的“大脑皮层”,在类神经元部分,这里有三百万个“类神经元生物单元”被培养并集成在一起,负责核心的三进制逻辑运算。
总体来说。
这块儿“伏羲”Cpu,其理论运算速度,已经追平了旧世界Amd-ryzen-9-9950x这款顶尖消费级Cpu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