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梦想的第一步

这天傍晚,饭桌上的气氛依旧有些沉闷。

叶卫诚扒饭扒得快,筷子扒拉着碗里的玉米糊糊,脑子里还在盘算着明天要给玉米地除草、得去镇上买些菜籽;

叶卫华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筷子在碗里拨弄着,眼神飘向窗外——那是大哥走时的方向。

叶蓁蓁放下碗筷,声音清亮地打破了沉默:“二哥,三哥,大哥来信了。”

叶卫诚夹菜的动作猛地顿住,筷子悬在半空,立刻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叶蓁蓁,那里面有关切,更有一种“家里顶梁柱在外头安不安全”的急切。

叶卫华也瞬间坐直了身体,刚才的恍惚全没了,眼睛紧紧盯着妹妹手里的信纸,连呼吸都轻了些。

叶蓁蓁展开信纸,缓缓念出大哥朴实却透着劲儿的字句。

当念到“训练是有点累,但俺都能跟上,队列、射击都没落下,没给咱杏花村丢人”时,叶卫诚紧绷的下颌线微微松动,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是为大哥骄傲,也是在心里跟自己较劲“家里的活我也得干不差”。

当念到“俺在这边一切都好,食堂饭菜管够,就是……夜里站岗时,有点想家”时,叶卫华的眼圈微微发红,他赶紧低下头,借着扒饭的动作把情绪掩了过去,再抬头时,眼神里的脆弱没了,多了几分坚定。

信念完了,叶蓁蓁看向两位哥哥,语气实在:“大哥在部队站稳脚跟了,没受委屈。咱们在家,也得把各自的日子过得更扎实,别让他惦记。”

叶卫诚重重“嗯”了一声,声音沉稳有力:“地里的事你放心,我都安排好了。村头糖坊要是有扛糖包、劈柴的力气活,也喊我,能多挣点工分。”他的话简短,却透着让人安心的分量。

叶卫华也接口道,语气里带着学医的细心:“我跟王大夫说了,让他多留意些防治风寒、水土不服的方子,还有治冻伤的土办法。西北那边气候跟咱这儿不一样,记下来下次给大哥写信时告诉他,让他多注意。”

李秀兰看着两个瞬间仿佛又成熟了几分的儿子,心里百感交集——之前那股子想儿子的愁绪里,总算掺进了不少欣慰的暖意,眼眶热烘烘的,却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墙头上的大胖橘甩了甩尾巴,懒洋洋地“喵呜”了一声:

[总算还有点样子,不像前几天死气沉沉的。告诉那个傻大个,家里这两个小的还算靠谱,没给他掉链子。]

小白则软软地蹭着叶卫华的腿,细声细气“咪呜”着:[卫华哥哥记方子好认真,大哥哥肯定会好好的。]

叶蓁蓁听着俩猫的话,看着眼前各自担起责任、飞快成长的二哥和三哥,心里也攒了股劲儿。

大哥的远行,像是给这个家淬了回火,让每一个成员都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方向。

他们或许不再把思念挂在嘴边,却把这份情感化作了脚下更扎实的步伐,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的。

新兵队伍往西北去的路上,要在华城中转半天——卡车正好停在县医院附近的空地上休整,班长喊了声“自由活动半个钟头,别走远,记得归队时间”,战友们都散开来舒展坐得发麻的腿脚。

叶卫东站在陌生的县城街道上,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不远处那栋刷着白灰的建筑——县医院。

心脏没来由地加速跳动起来,一个身影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汪玉晶。

他记得上次村里组织征兵体检,就是汪护士给他们测的血压、听的心肺,她说话声音清亮又温和,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还有那句“同志,你身体素质挺好,去部队能扛住训练”,他记到现在。

这会儿站在医院门口不远处,一股强烈的冲动攫住了他——就想再见她一面,哪怕只是说两句话,哪怕她早忘了自己是谁。

他深吸一口气,跟要上训练场打靶似的攒足勇气,走到班长跟前打报告:“班长,我去旁边供销社买块肥皂,身上汗味重,洗一洗。”这是他匆忙间想到的借口,说出口时声音都有点发紧。

得到班长“快去快回”的准许后,他脚步有点慌乱地朝着医院门口走去,手心都攥出了汗。

他没琢磨好见了面该说啥,就傻愣愣地站在医院大门旁的老槐树下,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进出的人流——既盼着能看到那个穿白护士服的身影,又怕真见着了自己嘴笨,说不出一句整话。

也就等了两三分钟,就在他心跳得跟擂鼓似的、差点打退堂鼓往回走时,一个穿着白色护士服、戴着口罩的姑娘从医院里匆匆走了出来,手里还抱着个放着针管、药瓶的铁盒子。

虽然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那双清亮的眼睛、熟悉的眉眼,叶卫东一眼就认了出来——是汪玉晶!

汪玉晶也瞥见了这个站在树底下、穿着崭新军装的年轻士兵,身上的国防绿在人堆里显眼得很。

她脚步顿了顿,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两秒,带着点探寻,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微微弯了一下,主动朝着他走了过来。

“诶?你不是……杏花村叶蓁蓁的大哥吗?”她拉下口罩,露出一张带着些许讶异和善意的笑脸,语气自然,“这是要出发去部队了?”

叶卫东完全没料到她会主动走过来,还能准确叫出自己跟妹妹的关系!他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脸“唰”地红到了耳根,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是背在身后,还是垂在两边?

他张了张嘴,喉咙干得发不出声音,只能笨拙地、重重地点了点头,跟个拨浪鼓似的。

汪玉晶看着他这副紧张得手脚都快顺拐的模样,忍不住抿嘴笑了笑,觉得这当兵的同志实在憨厚得可爱。她语气轻快地说道:

“真要去部队保家卫国啦?挺好!光荣得很!你可是你们杏花村的榜样呢!到了那边好好干,别偷懒,给咱们家乡争光!”

她的话语真诚又实在,带着对年轻人的鼓励,像晒在身上的暖阳,照得叶卫东心里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