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00103

    灭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在她看来,朱后兆无论如何都无法消灭佛门。


    佛门在隋朝经营已久,信徒众多,甚至在九州诸国、大唐等地,信佛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隋朝的慈航静斋、静念禅宗或许会被消灭,但佛门本身又怎能被消灭呢?


    “世间无不可灭之物,唯有决心不足。”


    朱后兆淡然回应。


    朱后兆面色淡然,声音冷冽:“佛门流传数百年,灭佛非朝夕之功,但又岂是难事?世人健忘,你们高估了自己。”


    “此事不成,便两年、两年不成便两百年!朕寿命绵长,耐心亦足,终有一日,佛门之人将不复存在!”


    大明境内,佛门势微,加之张叁枫崛起,少林受压制数十年。


    大明的佛门几乎无所作为。


    反观道门,势力庞大,且与朝廷理念相合,配合无间。


    乱世之中,方能彰显正义。


    加之宗门众多,佛门哪有发展空间?大明之强,在于宗门、在于江湖。


    这些人,乃大明真正之支柱,如今皆已归顺朱后兆。


    隋朝时佛门繁盛,有五姓七望、四大门阀支持,但那又如何?不过是随风倒的墙头草,谁强便依附于谁。


    大明强盛,这些人便只能俯首称臣。


    “待朕拿下大隋,佛门将不复存在!”


    朱后兆语气平淡,却透露出坚定决心。


    众人皆信,他有此能力与耐心。


    言及此,不过一“杀”


    字。


    朱后兆对绾绾道:“你与鱼裴巨负责佛门事务,拆庙毁像!佛门中人,要么还俗,要么死!”


    “遵命,陛下!”


    绾绾心中欢喜,立刻应承。


    她明白,这是朱后兆对她地位的肯定。


    对佛门,朱后兆态度冷酷强硬。


    大隋不同于大明,于大明,他尚需谨慎,以免动摇根基。


    但大隋,他无需客气,对门阀世家亦无须好脸色。


    除隋朝百姓外,不服者,皆可杀。


    甚至无需他动手,只需抛出大隋这块肥肉,大明宗门便会蜂拥而上,全力争夺原本的地位与资源。


    此事,太过简单。


    “明皇,你怎能如此!你……”


    梵清慧满心绝望,杀气与狠厉让她浑身发冷,颤抖着质问:“你怎敢如此!”


    朱后兆的决断,让梵清慧惊愕不已。


    她猛然意识到,这并非戏言,而是真切的行动。


    面对梵清慧的怒火,朱后兆置若罔闻,只令朱无视冷漠下令:“将他们悉数关押,封锁经脉,严加看管!”


    “遵命,陛下!”


    随即,罗网之人蜂拥而出,不顾一切地将大唐与佛门众人经脉封锁,一一擒拿。


    众人不敢反抗,王仙之的威慑与朱后兆这位天人皇帝的存在,让他们无力抗衡。


    朱后兆轻易擒住向雨田,已让所有人见识到他的可怕。


    谁敢、谁能反抗?


    即便是天人,也无法与之抗衡,更何况他们。


    反抗的唯一下扬,便是当扬毙命。


    处理完这些,朱后兆望向宋缺,淡然说道:“你这次做得不错。”


    宋缺闻言,浑身一震。


    他本以为朱后兆会追究他之前的犹豫,但显然,朱后兆并未有此意。


    “接下来,你率宋阀人马即刻攻打瓦岗寨,还有李靖,也一并擒获!”


    朱后兆稍作思考,又补充道:“另外,你代我转告四大门阀与五姓七望,他们只有五日时间,立刻臣服大明,否则,唯有死路一条。”


    无论是瓦岗寨还是大隋本土势力,这些天人失败后,臣服大明是他们唯一的活路。


    否则,朱后兆不介意将他们彻底铲除。


    至于后果,他毫不在意。


    这便是实力的自信。


    五日为期,过期不候者,便是大明的敌人。


    “遵命,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若有不从者,当扬格杀!”


    宋缺神色凝重,见朱后兆并未计较,心中释然,当即郑重应承。


    此时,他对朱后兆的称呼已变。


    大明的实力让他心悦诚服,这样的皇帝,值得他效忠。


    唯有如此,方能保命!


    在宋缺心中,朱后兆便是那位能够统一天下的皇帝。


    “很好。”


    朱后兆满意点头,随即看向朱无视,吩咐道:“皇叔,稍后我会给你一份名单,上面是大明与各国宗门首领,你携朕旨意告诉他们,朕在大隋等他们,这是一块大蛋糕,所有拥护大明者,皆有份!”


    他意在隋朝划分利益。


    朱后兆如今底气十足,源自他的绝对优势。


    这优势不仅体现在表面的强大力量,如陆地天人及大雪龙骑,更在于整个大明都是他的坚强后盾与深厚底蕴。


    他甚至提出,大秦的诸子百家也可前来隋朝,大明不容,隋朝却可接纳,只需付出相应代价。


    这犹如以他人之物,行大规模抛售,从中谋取巨额利益。


    毁灭大隋易,但失去其价值亦无意义。


    朱后兆意在通过此方式,不仅掌控大隋,还获取各国之利,更使大隋焕发新生,这对朱后兆极为有利。


    吞并隋朝的关键,在于撬动足够的利益。


    朱后兆只需坐镇其中,提供足够诱饵。


    梵清慧与师妃暄并未避开这些命令,听后梵清慧面色黯淡无光,四大圣僧亦然,就连宋缺也心生敬畏,非畏其实力,而是畏其手段与威望。


    大势已成!


    ……


    大势所趋,大明宗门将吞并佛门,此乃朱后兆之谋。


    宋缺察觉到这一计划,却担忧根基未稳会引发动荡,同时私心作祟,希望推迟行动以谋取更多利益。


    “失控?凭大明之力,何人敢为?”


    朱后兆哂笑,根本未将此列入考量。


    在大明面前,一切分配皆由他说了算,胆敢逾越,大明的天人与军队绝非善茬,大军碾压即可平息。


    梵清惠闻言气得几欲吐血,朱后兆之计太过狠辣,令佛门绝望。


    佛门虽强,终究孤掌难鸣,宗门间竞争激烈,为争地盘、道统,手段无情狠辣。


    若仅凭朝廷之力,佛门难以灭绝,但交由其他宗门,情形便大不相同。


    宗门手握诸多方法与策略,誓要将佛门之力彻底铲除。


    配合朝廷的威势与政策转向,


    佛门如何能敌对整个大明境内的宗门联手?


    加之佛门初祖地尼已逝,


    高端战力近乎消亡,他们无力反击。


    佛门于隋朝数百年的根基深厚,


    但大明各宗门、江湖门派及百家争鸣,哪个不是历经数百年风雨。


    这些势力联合起来,足以摧毁佛门,


    只需利益足够诱人。


    这也是朱后兆随着实力增长所领悟的权谋之道。


    有时,朱后兆无需亲自动手,


    他可调遣一切可用之力。


    次日,大隋之事尘埃落定,大唐与佛门势力全面溃败。


    宋阙上下欢欣鼓舞。


    宋缺即刻下令,岭南兵马倾巢而出,那磅礴的军容,连朱后兆也感到震撼。


    宋缺能撑到最后,确有其能,难怪梵清惠一直欲结纳他。


    在宋阀议事堂,朱后兆与绾绾并肩,与宋缺闲聊军事。


    谈及战果与后续计划。


    “陛下威震四方,万民敬仰!”


    宋阀众人面露喜色,共贺朱后兆。


    朱后兆点头应允,承诺不会亏待为大明及他效力之人。


    随后,他携绾绾离去。


    此次大隋平定后,第一世家迅速调兵遣将,以稳固局势。


    “谢陛下!”


    众人笑容满面。


    待朱后兆离去,宋阀众人彻底放松。


    “阙主,此次击败佛门,我们宋阙终将成为大隋第一世家。”


    “确实如此,阙主。


    尽管陛下允许大明的大宗门和江湖势力入驻,但我们拥有绝对优势,此刻正是扩展势力的良机,不容错失。”


    “陛下对我们的认可,是难得的机会。


    其他势力正自乱阵脚,我们正好可以吞并他们,待到宗门到来,只需分予他们部分利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