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00106

    “朱后兆,真是了得!”


    李二眼神冰冷,手中情报微微颤抖。


    太危险了!


    此次他们彻底失败。


    不仅佛门被毁,大唐也与大明正式结仇。


    幸亏他未雨绸缪,边疆防御固若金汤,避免了慌乱局面。


    然而,失去佛门助力,李二对大明的实力心生畏惧,信心不足。


    他决心不让大明继续壮大,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予以压制。


    “陛下,大隋局势错综复杂,据传朱后兆有意将大明势力渗透至大隋,扩大影响,并向大隋境内势力发出最后通牒……”


    袁天罡面色凝重,面具下的伤痕似乎诉说着过往的伤痛。


    房玄龄忧心地说:“大明扩张迅猛,调动势力无疑是为了侵占,若任其发展,大唐恐也难逃一劫。”


    秦琼目光如炬,深知形势严峻:“我们必须设法阻止大明发展,甚至重创之。”


    朝臣们纷纷表达了对大明扩张的担忧,一致主张打压大明,不惜一切代价。


    “看来,是时候寻求联合了。”


    李二长叹一声,心中虽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朱后兆的手段高明。


    这位少年皇帝心思深沉,登基后方显锋芒,令诸国掉以轻心,实乃失策。


    大明如今实力非凡,仅以三万大雪龙骑和言语之力,便轻松掌控隋朝,其手段声势,令人叹为观止。


    正当群臣热议,李二即将做出决断之际,一名亲信太监手持密报匆匆而入,呈上给李二:“陛下,此乃大秦探子传来的最新情报。”


    李二接过密报,细阅之下,嘴角微扬:“众卿,大秦已在大明边境集结重兵,嬴正更将亲征大明,我大唐的机会来了!”


    众臣闻言,皆大欢喜,纷纷向李二道贺。


    此消息实为及时雨,堪称神来之笔。


    嬴正此举,间接援手大唐。


    大唐原本于大隋境内受困,而今嬴正转而对大明发起攻势。


    此举直接导致大明之力被大秦牵引,焦点转移。


    “妙哉,真乃祸兮福所倚,嬴正显然已迫不及待。”


    李二面色舒展,语气中透露出自信。


    略作思考,他即下令:“传朕旨意,速告李靖,令其率领瓦岗寨兵马,把握时机,重创宋阀。”


    “另……”


    李二目光转向秦琼、程咬金等武将,下令:“尔等即刻整军待发,奔赴边疆。


    大秦与大明一旦开战,需密切关注两国动态,伺机进攻大明。”


    “遵命!”


    众人闻言,心领神会,面露喜色。


    有了大秦作为屏障,大唐机遇倍增,或许能成为此次纷争的最大赢家。


    李二满意颔首,随后对袁天罡道:“爱卿,此行还需你前往大汉。


    大明气势汹汹,仅凭现有力量尚显不足。


    若能与大汉联手,定能共灭大明,夺得仙人遗迹。”


    派袁天罡出使大汉,实为必要之举。


    大唐亟需联盟,而大汉置身事外,岂能坐视?


    战火终将燃起,只待时机成熟。


    他坚信,刘彻亦不愿大明坐大。


    ……


    九州各国皆因局势变动而蠢蠢欲动。


    大隋五姓七望及其他三大门阀,皆派人至岭南宋阀。


    朱后兆昔日之言,五日不至者,即为大明之敌。


    此言非戏言,无人敢轻忽。


    违者,唯有一死。


    生命可贵,谁敢儿戏?


    ……


    岭南宋阀,临时行宫内。


    朱后兆端坐龙椅,手中握着大明传来的消息,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嬴正啊嬴正,你终于按捺不住了。”


    他始终密切关注大秦动态,尤其是嬴正的健康状况,每日皆有密报送达。


    即便身处岭南,亦未曾松懈。


    如今,嬴正身体每况愈下,所服丹药虽能短暂提神,却后患无穷。


    嬴正亦是血肉之躯,金丹不过是饮鸩止渴,透支生命之力。


    这位皇帝,无论何时何地,皆不允许自己显露出丝毫颓态。


    一生要强,即便身处逆境,亦不放弃手中权力。


    “嬴正!朕早已有所准备,只为与你一较高下。”


    “昔日朕力有不逮,隐忍不发,如今你若胆敢来犯,朕定叫你命丧当扬!”


    朱后兆低声自语,内心充满自信。


    大明上下,无论贵贱,皆无畏此战,反而满心期待。


    大秦之举,早在朱后兆预料之中,这也是他先前调兵遣将、派李纯刚至大秦与大明边境之缘由。


    此外,还有老天师那边的情况需关注。


    诸子百家与墨家已彻底归顺,实则别无选择,嬴正一向对他们打压严重。


    为肃清内患,手段之狠辣前所未有,反倒助了大明一臂之力。


    墨家还联络了道家、儒家,遗憾的是,二者并未有所行动,仅在大秦境内联手组建了反秦联盟,各有盘算。


    “陛下,诸子百家虽已投靠,但如今这般态度,显然并未真心归顺。”


    绾绾依偎在朱后兆怀中,对诸子百家的态度颇为不满。


    在她看来,既已投靠,便当彻底臣服,若半推半就,终将被边缘化。


    这些人既不明事理,又看不清局势。


    “无妨,朕有的是耐心,他们只是暂未接受,但大势所趋,届时由不得他们不从。”


    朱后兆轻笑,根本没将这些人放在心上。


    迟早,他们都会归入大明麾下,将他们所学,皆献给大明。


    此番大秦欲攻大明,这些人正是在观望局势,才会迟迟不做决定。


    正所谓人离乡贱,诸子百家若非迫不得已,不会轻易离开大秦。


    再者,大明境内的政策也令他们犹豫。


    朱后兆在大明的规划与举措让他们明白,一旦踏入大明,诸子百家的学说或许尚存,但那些门派不出十年必将湮没于众人之中。


    这对诸子百家而言,一时难以接受。


    然而,隋朝那边的消息传回后,大明各大宗门皆有所行动。


    连李沉舟都打算亲至,张叁枫、少林、五岳剑派亦派出高手前来,就连那些小门派也积极响应大明朝廷的号召。


    大明境内竞争激烈,环境恶劣,发展空间有限。


    如今大明开辟出如此宝地,难得有如大隋境内这般优越的环境。


    无人愿错失此番盛宴,此乃诱人至极的大餐,不尝一口实乃遗憾。


    尤其当下大隋局势已定,朱后兆坐镇,加之王仙芝展露的威能,以及岭南宋缺等人的存在,无人相信大明能轻易吞并隋朝,如此良机,何人愿轻言放弃。


    昨日,老天师传来消息,诸子百家亦有意来隋传道,此乃态度之缓和,立扬之彰显,犹如昔日墨家之行。


    他们主动寻访老天师,传达各自意愿。


    朱后兆深知时机未到,给予宽容。


    他以利益为饵,驱策天下。


    隋朝虽衰,亦是九州一员,非轻易可吞。


    而利益诱惑,对这些门派而言,恰到好处,如此诱惑,怎能不心动?


    至于隋朝皇帝杨广,在杭州已是无人问津,任凭其怒火中烧,亦无人理会。


    兵败如山,杨广虽仍为帝,实则虚位。


    “陛下,大隋世家门阀已齐聚宋阀。”


    上官海棠步入,向朱后兆禀报。


    “有趣!看来这些人颇为识时务!”


    朱后兆面露讶异,原以为会有人抗拒,乃至宁死不屈,总该有些硬气之辈,未料他们竟如此迅速集结。


    念及此,朱后兆冷笑,心中明了,大隋气数已尽,加之杨广内乱,门阀世家早已离心。


    只要能延续家族,向大明低头,又有何妨?


    此时,亲信太监入内禀报:“陛下,宋缺求见。”


    “宣。”


    朱后兆轻笑,挥手示意。


    显然,这些世家之人颇为急切,未到五日,便已迫不及待。


    片刻后,宋缺入内,行礼后道:“陛下,五姓七望及其他门阀皆已派代表前来,皆为家族中二号人物,望得陛下认可。”


    此次,五姓七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