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00138

    然而,完全领悟绝非易事。


    初见战神图录,他以为仅是更高境界的描绘,真正领悟后方知,此图录因人而异,各展其妙。


    即便境界尚浅,一旦得此传承,亦能开创自身之道。


    晋升之路,已清晰可见。


    身为天人入内,他自然收获更多玄妙,只是这些太过深邃,即便天人亦需时日参透。


    此刻,他唯愿尽早闭关。


    一旦突破,大唐将不再受制于人,无需结盟,亦可应对自如。


    “甚好,爱卿安心,朕已在皇宫深处备下闭关之所,此地绝无人扰。”


    李二闻此,愈发激动。


    言毕,他望向半空中的魔龙,眉头微皱,问袁天罡:“此龙,卿已驯服否?”


    李二视魔龙为庞大畜生,难以与袁天罡共闭关,且饲养此龙恐泄密。


    然诛之可惜,毕竟乃陆地神仙之境。


    “陛下勿忧,龙自有变化之能!”


    袁天罡轻笑,淡瞥魔龙一眼。


    魔龙闻言,身躯微摆,瞬间缩小至一臂粗细,缠绕于袁天罡臂上。


    袁天罡望向李二,正色道:“陛下,臣闭关时日难定,此魔龙具天人之力,臣已驯服,必不叛,留予陛下护身!”


    “好!爱卿放心!”


    李二闻言,目光炯炯,心情更为振奋。


    此时,魔龙突向李二冲去,瞬间与其龙袍龙纹相融,更添神韵。


    李二沉浸在喜悦之中,袁天罡则闭关潜修,消化战神殿之所得。


    与此同时,大明步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步入疾速发展之道。


    大明战胜大秦后,民心对朱后兆的支持达到巅峰。


    朱后兆的政策让国内风貌焕然一新。


    大明已非昔日可比,朝廷富强,门阀世家与藩王皆俯首听命,不敢违逆。


    江湖势力亦纷纷献上非法所得,捐赠不断。


    朱后兆以强横之力,荡涤一切邪恶,令万事皆遵朝廷法度。


    违抗者,难逃严惩。


    高压之下,大明歪风邪气尽除,国力飙升。


    然,此仅为基础。


    对内整顿,不过释放大明潜能。


    对外,朱后兆击败蒙元,突破大隋,再胜大秦,声望与利益不可估量,亦缓解内部压力。


    如允江湖门派于大隋设点,有效缓解因改革而生的江湖不满。


    利益,亦是关键。


    大明重心落于经济,优良法度与执行,造就绝佳商境。


    大明对外开放,无论何国之人,皆平等对待,更鼓励外商入驻。


    朱后兆推出优惠政策,如开店减税,投资可得永久居留权,但仅限经商,不得从政。


    商人子女,受大明官学教育,即可入籍。


    宗师武者,亦可申请居留,但需开设武馆、效力官方或成为势力客卿,三年留守,方可得永久居留,享国民待遇。


    这些人若育有子女,子女接受大明官方教育后,即可直接取得大明国民身份。


    大明对国民待遇极为慷慨。


    朱后兆对福利的理解直白明了,即发放金钱。


    鉴于大明国民平均寿命达83岁,所有年满五十岁的国民每月均可领取养老金,由大明国库无偿拨付。


    节庆时分,还会向六十岁以上老人发放钱财。


    此外,参军者退役后养老资助更为丰厚,伤残者更有额外补助。


    医疗方面,大明广召全国医者,设立官方医馆,国民就医可享受折扣,特殊情况下免费,伤残军人亦在列。


    对于无法劳动或有残疾的国民,大明亦发放最低保障金。


    如此庞大的开支,仅靠朝廷难以持久,因此朱后兆规定商人须为工人缴纳养老金,个人、商人、朝廷共同承担。


    朝廷收入则来源于税收及对外掠夺。


    ……


    上述措施仅针对百姓,若为大明效力,文武官员薪酬均大幅提升,退休后亦享有更多银两。


    大明官员俸禄提高后,远超其他皇朝官员。


    但享受优厚待遇的同时,官员不得贪腐,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处以极刑。


    高薪与屠刀,朱后兆让官员自行抉择。


    大明如今富强,能掠夺他国,自然惠及国民,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吸引周边国家人才。


    此乃此消彼长之策,亦是最凌厉的手段。


    朱后兆旨在使大明成为真正强国,此举亦借鉴前世经验。


    ……


    大明皇宫,朱后兆正携众妃散步。


    近来他忙于制定国内政策,四处游历,生活悠然自得。


    然而,他对大唐在大隋境内的征战持续关注,对大唐与大汉亦十分关注。


    无论他们采取何种行动,朱后兆均不予回应,甚至不予理睬。


    原因颇为简单。


    他的计划有所变动。


    原先,朱后兆意图征讨各国,将它们并入大明疆域。


    然而,征战频仍,消耗巨大,虽有斩获,却也促使他深思。


    他要统一九州!


    若仅限于领土控制,则过于肤浅。


    朱后兆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收割策略:击败、威胁、压迫,进而汲取资源。


    同时,提升国内经济与福利,汇聚九州财富于大明。


    世人崇尚强者,亦向往美好。


    通过各项对外举措,吸引人才与武者归附大明。


    此举成效,远超占领土地。


    他取走财富,反噬后果由对方自负。


    这将致使各国人才流失,资源流向大明。


    大元与大隋便是明证。


    这也是大明如今富庶之缘由。


    “陛下,臣妾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在宫中漫步时,绾绾眼神闪烁,终忍不住对朱后兆言道。


    “讲。”


    朱后兆含笑,瞥了绾绾一眼,随意说道。


    他近来之举,多人不解。


    但朱后兆威望极高,无人敢质疑。


    毕竟,反驳这位皇帝,无须他开口,群臣便会痛斥得体无完肤。


    因他提高官员俸禄,这些人全力支持,无人敢对朱后兆不敬。


    不足一日,市井中便有读书人斥其言论为无稽之谈。


    此刻,唯有绾绾这等立下大功的后妃,才敢开口。


    “陛下,臣妾不解,李世明已命李靖攻占大隋多处,我们为何还不反击?领土被占,臣妾心有不甘!”


    绾绾面露怒色。


    毕竟,大隋原是魔门老巢,如今却被大唐占据大半,她心中愤懑。


    “此事不必急,朕近日推行之国策,尚需时日方能见效,暂且等待无妨,人心方为关键,此举正为赢得人心。”


    朱后兆眯眼,望向大隋方向。


    动手,自是必然。


    他从不介意对方联合多少势力!


    大汉如何?


    大唐又如何?


    即便加上些小国,乃至大秦,他也从未放在眼中。


    大隋这块蛋糕,他志在必得。


    只是方式问题。


    如何吃,由大明决定,而非大唐。


    现取将来必倍偿。


    朱后兆认为,推翻或取代一个皇朝,不单是战胜其朝廷,后续的治理同样关键。


    大明需武力为基,政策为辅,相辅相成,方能固若金汤,扩展无忧。


    占有非终点。


    “创业难,守成更难!”


    朱后兆远眺,眼神犀利,意气风发。


    他得天助,足以横扫四海,但这将带来连绵战火,最终苦的是百姓。


    战后,百姓能存几何?


    百姓何辜?


    若百姓尽失,只剩残破山河,对他朱后兆又有何益?


    他要征服天下,更要一个太平安乐、万众归心的天下。


    此时,下人禀报:“陛下,曹长卿求见。”


    “好,宣他觐见!”


    朱后兆一挥手,尽显王者风范。


    “陛下,大唐与大汉已将大隋疆土瓜分,大唐正不断给李靖输送物资,还派去众多官员。”


    曹长卿缓缓陈述。


    他心中暗想,陛下志向或许更为远大。


    “陛下,现大唐补给未到,根基不稳,正是进攻良机。”


    绾绾忍不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