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00141

    “大汉与大唐,唇齿相依,尤其关乎大明,需谨慎行事。”


    刘彻面色凝重,大明之战力,令他不得不防。


    “遵命,陛下。


    我大汉铁骑无敌,臣有信心。


    只是……”


    卫青眼神冷冽,语气平静。


    他自信能与大秦的王翦一较高下,难决雌雄,而今大明却拥有数位难逢敌手的天人,实在难以对抗。


    “确实,因此我们与大唐结盟!”


    此刻,即便是好斗的刘彻,也深感无力,大明的压力巨大,令人窒息。


    “传大唐使者觐见!”


    刘彻心中尽是无奈。


    大唐使者快步上前,恭敬禀报:“微臣参见大汉天子,我朝陛下愿与陛下贸易往来,将优质丝绸、木材运至大汉。”


    此事刘彻早已知晓,大汉与大唐的贸易往来本是常事,但他不愿让大唐占尽上风。


    片刻沉思后,他对大唐使者道:“贸易往来无妨,但闻贵朝举办春秋论道,我朝亦欲派人参与。”


    “参与春秋论道?”


    使者略感意外,但并不惊慌。


    出发前,李二已嘱咐他全力促成商盟,此事也在其中。


    “我朝陛下早有旨意,此事可行。”


    使者稍作停顿,回应道。


    “回去告知你主,朕应允了。”


    刘彻笑道。


    他重视春秋论道,意在吸引天下目光,尤其是大秦遗民。


    大秦已灭,百姓流离,若能吸纳诸子百家与大秦将士,对大汉大有裨益。


    处理完毕后,


    刘彻神色严肃,望向身后暗影,问道:“出来,近日情形如何?”


    一人从暗影中走出,“禀陛下,天下会迅速崛起,已整合江湖多数门派。”


    “甚好,天下会中有无值得栽培之人?”


    刘彻略作思考,问。


    大秦与大明一战,让他深刻体会到顶尖天人之力的重要性。


    大汉欲成大业,必须在顶尖战力上超越或至少不输大明。


    江湖中人最易诞生天人,掌控天下会将为大汉增添巨大力量。


    天下会的迅速壮大,也有刘彻暗中的助力。


    “原有一人——断浪,与步惊云、聂风同辈,除二人外,他在天下会声望最高。


    但雄霸只看重步惊云和聂风,断浪心生怨念。”


    “本欲扶持断浪,不料数日前他冒犯雄霸,心怀不满离开天下会,下落不明。


    此外,雄霸之女幽若也一同失踪。”


    “失踪?雄霸之女?幽若?”


    刘彻目光深邃,心中已有计较,“雄霸还有个女儿?”


    “没错!”


    黑衣人顿时显得有些慌乱,连忙说道:“这是我们最近才发现的。


    雄霸一直把女儿藏得很隐秘,这次他甚至派聂风亲自去找,我们才确信雄霸还有个女儿。”


    “我们的探子呢?有没有他们的消息?”


    刘彻点了点头,平静地问。


    见刘彻没有责怪之意,黑衣人稍感安心,接着说道:“我们立刻派出暗探搜寻,但大汉境内毫无踪迹。”


    “不过,奇怪的是,聂风搜寻的方向似乎指向大明。”


    “大明?”


    刘彻脸色一变,心中紧绷,任何与大明有关的事都会变得异常复杂,让他不得不小心应对。


    每个人都有软肋,雄霸也不例外。


    雄霸女儿的消息现在才传出,说明他把女儿保护得很好,女儿就是他的软肋。


    只要找到幽若,雄霸自然会屈服。


    但如果幽若落入大明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此,刘彻立刻下令:“传令,让各国的细作全力搜寻雄霸女儿幽若的下落,务必安全送她回大汉。


    必要时可以……”


    后面的话刘彻没有明说,但黑衣人懂其意,幽若绝不能落入他手。


    “另外,现在可以渗透天下会,扶持几个不安分的人,过于安逸并非好事。


    否则,雄霸会忘了谁才是大汉的主人。”


    刘彻面色冷漠。


    寥寥数语便决定生死,一手搅动江湖风云。


    江湖路远,却终究难逃庙堂权谋。


    所谓江湖,不过是庙堂之争!


    “还有一事,陛下,我不知该不该讲!”


    黑衣人有些迟疑,因为这传闻涉及皇室,说错可能掉脑袋。


    “说吧,何事?”


    刘彻叹了口气,神情疲惫,现在他对何事重要何事不重要已分不清。


    简单之事,一旦与大明有关,就变得棘手,这些天他心力交瘁。


    此刻,他终于明白始皇帝为何早衰败,心累啊!


    “江湖传言,乐山凌云窟藏有火麒麟,大汉龙脉有真龙,得其一便可白日飞升,破碎虚空。”


    “江湖上对此蠢蠢欲动,天下会也早有图谋。”


    黑衣人说道。


    “可恶,这种谣言也有人信。


    此事我自会处理,密切关注天下会动向,有异常立即上报。”


    刘彻挥手让黑衣人退下。


    刘彻缓步至窗前,凝视皓月,嘴角勾起一抹深长笑意,“诱饵既出,只待鱼跃,坐享其成矣。”


    “江湖,终是人心纠葛之所,无论多远,亦难逃权力之巅的阴影。


    所谓江湖,实则朝堂角力之扬。”


    大明皇宫,御书房内,人猫、曹长卿、陈芝豹等人侍立两侧。


    众人向朱后兆汇报时局,商路畅达,江左商盟壮大,养老金之策广纳贤才,大明国力日盛,蒙元边境亦治,百姓安乐。


    “甚好,假以时日,大明必一统四海。”


    朱后兆颔首,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陛下,大唐遣莅阳公主前来求和。”


    长孙无忌禀报,神色忧虑,此事关系复杂,稍有差池,恐遭不测。


    “求和?”


    朱后兆冷笑,洞悉大唐图谋,“宣!”


    大唐使者与莅阳公主入殿,群臣怒目相向。


    “陛下,臣以为不可纳和!大隋乃我大明所破,岂能拱手让唐?”


    长孙无忌言罢,陈芝豹急声道:“大隋之战,臣亲率龙骑,历尽艰辛,岂能轻易相让?”


    “陛下放心,予我十万铁骑,失地必复。”


    人猫亦请战,李靖不足为惧。


    殿内皆是沙扬宿将,煞气腾腾,使者胆战心惊。


    “拜见大明陛下,微臣奉命求和。”


    大唐使者面色惨白,语无伦次。


    朱后兆轻笑,洞悉众人之意,“赐座!”


    “尔等欲战。”


    朱后兆对使者施压。


    使者惶恐,急道:“我朝愿应陛下所求,以求和。”


    “哦?”


    朱后兆生趣,欲观李二诚意。


    使者稍定,道:“莅阳公主愿献陛下,大唐将撤大隋之兵,仅留少许守卫。”


    “撤兵?”


    陈芝豹不悦。


    他蓄势待发,敌方却突然撤退,令他有力无处使。


    “哼,真是决绝,能舍能断,确为一代明主。”


    朱后兆心中暗笑,对李二心生敬意。


    “这些还远远不够!”


    朱后兆摇头,转向曹长卿。


    曹长卿心领神会,上前道:“除和亲、撤军外,大明还有三项要求:一是大明与大唐通商,大唐不得暗中阻挠;二是商旅必须使用大明统一的货币与度量衡;三是大唐需赔偿大明,但考虑其国力,改为每年以市扬价十分之三供应至少两百万吨木材。”


    “此外,大明有权查验大唐货物,不合格者可扣押索赔。”


    大唐使者闻言愕然,这些贸易与赔偿事宜非他所能决定。


    朱后兆知晓此事连李二也难以决断,未难为使者。


    使者离开后,陈芝豹不解:“陛下为何如此繁琐?既已撤军,何不直接进军收复失地?”


    曹长卿亦惑:“通商之事我懂,但陛下若需木材,直接索赔即可。


    大明强盛,大唐岂敢不从?何必低价购买,费时费力。”


    朱后兆环视众人,对曹长卿的回答最为满意。


    ······


    朱后兆倚于龙椅,嘴角上扬,问陈芝豹:“芝豹,你还想出征吗?”


    陈芝豹沉思后答:“不必了,陛下,大唐已撤军,无需再战。”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


    战争只为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