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00144

    条约加剧了大唐财政危机,百姓负担沉重,怨声载道。


    同时,商贾逃离,人才流失,大唐国力大损。


    “陛下,因这屈辱条约,百姓心生不满,加之诸子百家宣扬大明,欲投大明者日增。”


    杜如晦无奈言道。


    虽已制定对策,兴儒佛、建太学,但财力不及大明雄厚。


    政策实施需时与财,大唐皆缺。


    若局势持续,政策未及实施,大唐恐已不保,更无法与大明抗衡。


    “陛下,不如将诸子百家之人入狱,以示惩戒!”


    杜如晦提议,此乃最后手段。


    “不可!”


    李二面色铁青,断然拒绝,“此举只会使诸子百家更向大明。


    朕举办春秋论道,意在招揽他们。”


    “此事朕自有计较。”


    李二沉思后道:“凌云窟传言血菩提出世,传出消息,得血菩提者,赏万金。”


    “大明已有碎破虚空强者,我大唐亦无退路,不论真假,让江湖人去探明真相。”


    杜如晦不敢多言,点头遵从。


    众人散去,李二步入大唐祖祠。


    “老尼姑参见陛下!”


    慈航静斋的守护者迎上前来。


    “国师,何时能助我大唐度过难关?”


    李二心怀忧虑,原以为胜局已定,却未料大明涌现碎破虚空之强者,局势陡变。


    面对大明众多天人,仅凭常规手段与大唐之力,无异于以卵击石。


    “老衲亦不知。”


    老尼姑虽守于此,却对局势有所洞察。


    佛门与大明结怨,而她仍寄望大唐主宰天下,遂言:“陛下,大唐之力或有不足,若联合大汉呢?”


    “大唐与大汉休戚相关,大汉定不会袖手旁观。”


    此言令李二豁然开朗,感激道:“多谢大师赐教。”


    高山之巅,天下会总坛傲立。


    雄霸高卧于台,华服加身,孤傲之气四溢。


    堂下,文丑丑以糯软之声禀报:“帮主,凌云窟之事流传甚广,各堂蠢蠢欲动,恐难以驾驭。”


    雄霸冷哼,凝视手中密信,沉思后道:“文丑丑,跟了我这么多年,怎就不懂察言观色?”


    文丑丑惶恐求饶,雄霸却已下令:“召回聂风、步惊云,共赴凌云窟。”


    雄霸已知大明天外仙人之事,他自修《三分归元气》以来,未尝败绩,已达天人境界,却难再进一步。


    凌云窟之行,他势在必行。


    至于传言真假,他心中自明。


    文丑丑附和道:“帮主出马,必定无往不胜。”


    大汉皇宫内,卫青、霍去病等沉默,一老者挺身而出,威严无比。


    “凌云窟位于我大汉,岂容外人觊觎?”


    霍去病愤慨道,“恳请陛下赐兵符,荡平贼寇。”


    “血菩提可助人突破,若落入大明或大唐之手,对我大汉不利。”


    “大明势大,若得血菩提,将更加嚣张。”


    众臣在危急时刻均表赞同,意见统一。


    刘彻自登基后,征战不断,练兵抗匈,大汉民风强悍,百姓归属感强烈。


    三岁孩童亦能高呼:“犯大汉者,必诛之!”


    刘彻决断果敢,眼神坚定,望向远方,冷意闪过,自信言道:“此事朕自有计较。


    江湖之事,自当由江湖人解决。”


    “卫青,你率军待命,听朕号令。


    霍去病,领十万大军北上御匈,以防外敌。”


    其令如山,无人再敢多言。


    大明,御书房。


    战略推进,皆依其计。


    昔日,真正势力在江湖而非朝廷。


    王朝更迭,江湖门派却始终不倒。


    平定大明之初,他便着手整顿江湖门派。


    统一天下,亦需掌控江湖。


    江湖高手助力,大明战力与治安皆大有益处。


    朱无视立一旁,噤若寒蝉。


    今之朱后兆,已非昔日大侄子,乃大明之主,甚至可能主宰天下。


    一言可决生死,一计可影响国运。


    每次面见朱后兆,朱无视皆心生畏惧,如蝼蚁仰望巨人,无力且恐惧。


    “皇叔,大隋之事办得不错,朕甚满意。”


    朱后兆未转身,语气威严。


    “谢陛下夸赞,此乃臣分内之事,全赖陛下深谋远虑及李斯等大人协助。”


    朱无视下意识低头,再不敢有异念。


    “如今你对大明宗门掌控如何?”


    朱后兆续问,此乃今日召见之因。


    江湖之事需江湖人解,若大明宗门对凌云窟之事无动于衷,定会引人猜疑。


    且这些宗门可用以削弱他派。


    “回陛下,有陛下之威,宗门岂敢不从,皆已心悦诚服。”


    朱无视神色恭敬,小心翼翼。


    “时候已到,养精蓄锐只为今朝,让他们为大明效力吧。


    你领他们至凌云窟,静观其变,再协同大雪龙骑收服那些门派。”


    朱后兆语气冷硬,透着不容置疑。


    “大雪龙骑?”


    朱无视稍愣,旋即领悟,肃然回应:“遵命,陛下,微臣定当竭力完成。”


    “皇叔,我布局天下,欲在江湖中取胜。


    此事若遂,天下将入我大明囊中,到时皇叔你……”


    朱后兆轻拍朱无视肩膀,语气坚定。


    “陛下!”


    朱无视心中震撼,难道陛下要赐赏?他心中激动,旋即恢复冷静,谦卑道:“陛下隆恩,微臣无以为报。”


    “皇叔,我们血脉相连。”


    朱后兆另有深意。


    大局既定,天下将定,但往后如何?


    疆域辽阔,山河绵长,单凭他一己之力难以治理。


    且大明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扩张需求。


    系统召唤的李淳罡、邓太阿等人,皆为江湖儿女,无心亦无力治国。


    诸王已被他驯服,反叛无望,即使有,他也有应对之策。


    ……


    大汉皇宫,忽现异客。


    “陛下,人已带到。”


    侍从恭敬禀报。


    刘彻望向来人,微露讶异,淡声道:“退下。”


    待人散尽,黑衣人摘下面具,竟是大唐皇帝李二。


    刘彻冷笑,讽刺道:“大唐皇帝亲临大汉,是胆大包天,还是可笑至极?岂不畏我大汉威严?”


    最后一句如雷鸣,意在震慑李二。


    ……


    李二面色平静,淡道:“我既来此,已抱必战之心。


    无须客套,言归正传。”


    刘彻敛起讽刺,神色严峻:“大明似有仙人遗迹,否则怎会有碎破虚空强者现世?”


    “此乃我来此之因。”


    李二深吸一口气,凝视刘彻道:“一尊既现,或有更多,时间紧迫。”


    若非仙人遗迹,他不会如此急切。


    当下,众人皆觊觎凌云窟,刘彻眼中闪过决绝:“我有计策可绊住大明那位碎破虚空境的强者。”


    他语气坚定,显然心意已决,“大汉已动用底蕴,大唐亦应有所贡献。”


    李二闻言,目光震惊:“你是说,直至黄龙?大汉竟能牵制碎破虚空境强者?”


    他心中暗惊,意识到大汉必有同等境界的高手隐藏。


    “大汉藏得真深。”


    李二心中震撼,未及反应,刘彻已续道:“贵国国师近日无踪,想必战神图录尚未悟透。”


    李二愕然:“这些你都知道?”


    随即冷静下来,冷声道:“既已被你知晓,便罢了。


    你我联手,你牵制大明天人,我直击其心脏,毁其根本!”


    刘彻微笑点头:“如此甚好。


    大明仙人必将陨落在大汉之手。


    大唐与大汉的纠葛,日后再议。”


    “你我立誓,大唐大汉携手,共灭大明!”


    李二决然,以国运为誓。


    刘彻面色凝重,却也毫不犹豫。


    毕竟,大汉与大明之战,在所难免。


    李二离去后,刘彻返回宫中密室。


    密室内,一人端坐,气势非凡,英气勃勃,不输刘彻。


    刘彻见那人身着绣有九条游龙的紫色锦缎,脸色骤变,目光如刀:“雄霸,我就知道你会来。


    除你之外,谁穿此衣,必死无疑!”


    刘彻字字咬牙,这是尊严的彰显,发怒之际,伏尸百万,不容侵犯。


    雄霸冷笑回应,直视刘彻:“你不是说除我之外?你我同类。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