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甄嬛中毒
甄嬛接过那碗茶,只略抿了一口,便放在了一旁。
她此时没什么心情喝茶,毕竟任谁想到端妃那副模样,都会难以下咽。
“那马钱子毒,居然这般可怕。”
浣碧也同样心有余悸,她苦口婆心的劝慰不要去看,但小主偏偏不信,要去看那种热闹。
如今吓成这个样子,浣碧除了心疼还隐隐有一种觉得甄嬛活该的想法。
“我们可要小心了,日后用药,除了温太医所开,都勿要用了。
哪怕是皇上吩咐的太医,也只是应和一番,过后还由温太医把关才行。”
甄嬛瞥了桌上的那碗茶一眼,平日里都是浣碧负责膳食和饮茶等,今日怎么是小李一个太监给端上来了。
“小李,今日你倒是麻利,还知道端茶给我。”甄嬛含着笑意,语气中饱含试探,“平日里这些事儿都是浣碧做的,难不成你是对我们浣碧……”
“没、没有的小主。”
听见小主要将自己和浣碧配对,小李吓得头皮发麻,这么难伺候的一个宫女,自己可无福消受。
“只是棠棣最近生了病,浣碧姐姐又跟着小主出去了,奴才只是想着要给小主备上一点茶用来解渴,便自作主张沏了茶。
奴才,奴才并未对浣碧姐姐有任何非分之想啊。”
甄嬛仍是笑着,重新把那杯茶端了起来。浓浓的茶香飘入鼻中,倒是没闻到什么奇怪的味道。
但甄嬛仍是不敢完全信任于小李,她抬起手帕遮挡,装作又用了一口,方才重新放下茶杯。
“茶是好茶,但冲泡的手法不大对,还是要浣碧多教教你才行。”
浣碧明白了甄嬛话语中的深意,这是小主开始怀疑小李了,想叫自己平日里多注意着点。
但前不久还说要自己做皇上的妃嫔,这小主怎么转头就拿一个奴才作践起自己来了。
都是甄家的女儿,凭什么自己就要给奴才做对食,她却在宫中当小主呢。
“这泡茶也是讲究技巧的,小李可要好好学一学了,在学会之前可不许抢我的活计。”
小李连连哈腰点头,一会儿说谢谢小主,一会儿又谢谢浣碧姐姐指点的。
“下去吧。”
甄嬛也懒得瞧他这点头的哈腰的样子,和其他宫中伺候的相差太多了,就连小施他都比不上。
瞧见小李离开,浣碧方才关上了门,她凑到甄嬛面前,端起那杯茶仔细看,“小主,可是这茶有什么不对,要不要叫温太医过来看上一眼?”
“是要叫他过来,只不过如今温太医还在储秀宫,一时半会儿是来不了的,这茶先放着吧。”
自从端妃中毒而亡的事情一出,宫中人人自危,生怕不知道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就一命呜呼了。
毕竟有些毒药无色无味很难察觉,只能用试菜的银筷一一验过,众人方才敢将这膳食入口。
虽说这事儿幕后陵容出了一分力,但她到底也不敢托大,尤其是攸宁那里,乳娘都要日日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
毕竟大人身体不适尚还能言,小孩子不会说话,就只能哭闹着不停。
恬贵人那边答应了叫小李给甄嬛下毒,但陵容也并不抱太大希望。
毕竟甄嬛心思缜密的很,很多入口的、使用的东西都会等温实初查验过再用。
自己能在宝华殿害了她,也是占了温实初无法帮忙的便宜。
如今只能看看小李能不能得手,将甄嬛彻底除去了。
至于端妃娘娘那里,陵容这几日并不打算过去,最多在过两日去吉安所吊唁一番,也算全了双方的脸面。
又过了两日,端妃被毒死害一事始终没什么头绪,不得已,皇后娘娘只能将储秀宫的宫人轮番送进慎刑司审问。
在重刑之下,兴许能真的抓出一个“凶手”来。
而华妃痴傻之事,倒是查出了一些端倪。出事当晚,颂芝等人是被迷香迷晕的,足以证明是有人蓄意谋害。
但皇上早就知道这事儿究竟是何人所为,便将这一发现按下不表,直接联同年羹尧一起斥问敦亲王与福晋。
敦亲王本来正联络年羹尧造反,被这劈头盖脸一顿问询弄的一阵发懵。
还是府上幕僚细细分析之后,方才明白这是皇上设下的局。
他本想与年羹尧解释,却被颂芝那一封信给彻底打乱——毕竟颂芝是年世兰由府中带进宫的,年羹尧对她的信任更多几分。
更何况,即便是要造反,年羹尧也不一定非要选择敦亲王,那个佟佳·隆科多,或者是十四殿下,不都是更好的选择吗?
敦亲王福晋磨破了嘴皮,也无法自证自己并未谋害年答应。
反而颂芝等人却能证实,福晋确实和年答私下闲聊许久。
此时无论是不是敦亲王福晋所为,关心妹妹的年羹尧也不打算放过他,直接在朝堂之上要求皇上严惩敦福晋。
朝野之中本就有年羹尧的党羽,此时一并下跪奏请严惩,反倒叫皇上遂了心意。
只不过皇上还顾念着兄友弟恭的表面情谊,在朝堂之前一再用并未查清拖延。
最后惹得年羹尧联合众大臣一起上奏,写了无数奏折送进养心殿。
如此情景皇上又能如何抉择,他合不拢嘴地走进寿康宫,叫太后替他出面当这个下决定的坏人。
太后虽是生气自己被当刀用,但也知道这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最终,还是太后下了懿旨,圈禁敦亲王福晋于京郊,敦亲王之女封为恭定公主,记在年答应玉牒之上。
当然,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这哪里是太后的意思,全都是皇上的决策。
敦亲王知道了这件事,自然不愿意自己女儿和妻子离开身边,当夜便冲去了养心殿,和皇上大吵了一架。
皇上知晓敦亲王的脾气,自然准备充分,面对敦亲王的质问,他只一味地将所有奏折丢给敦亲王。
奏折散落满地,敦亲王根本不想看一眼,他抬脚踩着那些奏折,厉声质问着皇上。
“胤禛,你当真是好算计,把年世兰被害的事儿栽赃到我的头上!”
皇上将最后一本奏折也丢在敦亲王的脚下,他情绪稳定极了,“皇后召见敦福晋进宫,是因为你在百日宴上下的错而道歉的。
只不过,敦福晋表面答应,却暗自去了翊坤宫。
你说你的福晋是无辜,有证据吗?”
“证据?!证据就是你胤禛有意诬蔑!”
敦亲王哪里给的出证据,他连皇上二字都不肯叫,反反复复提及皇上的名讳。
“朕仍当你是兄弟,不计较你提及朕的名讳,否则治你一个大不敬之罪也使得。”
皇上终于带了些恼怒的意味,他皱着眉头,“此事多说无益,若你有证据,随时送来养心殿便是。
你知不知道,朕也要考虑年将军的功绩,才不得不这般治敦福晋的罪!”
敦亲王简直要被皇上气笑了,明明是你胤禛做的好事儿,居然要自己为此付出代价。
罢了,拉拢不了年羹尧,还有隆科多,本王不信没办法把你从皇位上给揪下来。
只可惜,到最后敦亲王也没能说服皇上,将自己的妻子给放出来。
唯一能争取到的,就是女儿不必记在年世兰的玉牒之上。
但相应的,恭定仍要进宫侍奉年答应。只不过考虑到年答应如今痴傻,恭定便被安排住在春禧殿,由太后看顾着。
恭定和敦亲王的性子相似,一到宫中便大吵大闹起来,只不过宫中没有一个家人,所有人都一张冷脸对她。
任凭她如何大哭大闹,还是被逼迫着去宝华殿中诵经抄经,为年答应和逝去的皇嗣祈福。
年答应这边儿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但端妃的毒杀的事情仍旧没有查出。
储秀宫的宫人被慎刑司审过两次,都没有人将实话给吐露出来。
若不是甄嬛也同样被人下了毒,只怕这一辈子都会是无头悬案了。
永寿宫中,甄嬛因为饮了一些加了马钱子的茶而晕在榻上。
好在她用的量少,并未像端妃一般立刻丢了性命,但同样饱受折磨,在榻上不断地抽搐着。
皇上与皇后闻讯先行赶来,但温实初在内室救治,两个人也无法进去看望。
“皇上,皇后娘娘,下毒的人是小施,奴婢亲眼看到他将药粉洒进茶水中,还亲自端进殿中。
奴婢迟了一步,没能阻止小主,小主便毫无防备地喝下了茶水。”
浣碧语气中充满焦急,但好似是急切给小施定罪,而非是担忧甄嬛一般。
皇后瞧了皇上一眼,见他没有任何开口的意思,只能自己开口审问,“小施,浣碧所言可是真的?”
小施瑟缩了一下,他咽了咽口水,面对皇后娘娘的追问,始终不敢开口回答。
“本宫未曾记错的话,这小施应该是在宝华殿伺候的,怎得来了永寿宫?”
浣碧忙又行了个礼,向皇后娘娘解释,“小主前段时间在宝华殿中诵经,已经习惯了小施照顾,便求了皇上,将小施给拨了过来。”
皇后乃是六宫之主,这种事情按照道理来讲,应是甄嬛向自己禀告的,却没想到她越过自己,直接去麻烦皇上了。
与皇上对视之后,确认浣碧所言为真,皇后便不再继续纠结此事,转而继续审问起小施来。
“小施,如今有浣碧指控,你可有话要说?
皇上与本宫都有事情要处理,可没那心思也没时间等你慢慢道来。”
“奴才、奴才……”小施连连磕了几个头,他早就暴露在甄常在眼前,为了宫外的家人和自己的小命,也不得不配合甄常在做下这局。
“是有人威逼奴才,要奴才将马钱子粉下入小主的茶水中。”
没想到,终于有一桩案子是好查的了,皇后心中喜悦,倒想看一看到底是谁这么胆大,在这个时候还敢对妃嫔出手。
“说说吧,到底是何人吩咐你,做下这事啊。”
小施深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恐惧,颤抖着声音将年答应的名字给说了出来。
皇上的脸色立刻就变了,年答应已经痴傻,又如何能吩咐人做下此事。
“胡言!年答应被人谋害,至今还头脑昏沉,怎可能吩咐你做下此事。”
皇后瞧见皇上的脸色,便知道该说些什么话,她先皇上一步恼怒起来,仿佛真是一个关切年答应的好姐姐。
“来人,将这小施拖下去打二十大板,看看他还能不能说出这些胡言!”
几个侍卫立刻进门,作势便要将小施给按住。
小施忙叫着皇后娘娘,又拼命向前膝行了两步躲开侍卫的抓捕,“皇上,皇后娘娘!奴才并未说谎啊,早在栩常在住在宝华殿时,年答应便吩咐了奴才……”
见小施又开始支支吾吾,皇后只觉得烦躁的很,她忍住继续催促的想法,只端坐在一旁,等小施继续开口。
没想到浣碧先急了起来,她斥责小施背主,不断说着甄嬛在宝华殿中对他颇为照顾之事。
浣碧这般僭越,皇后本能治她一个不敬之罪,但瞧着小施终于继续说从前之事,便也未曾发作。
“年答应与栩常在素来关系不好,见栩常在被禁足在宝华殿中,便吩咐奴才点燃含有麝香的蜡烛与香,好叫……”
小施又开始断续,皇后烦的不行,一个凌厉地眼神便扫了过去。
小施吓的一抖,嘴皮子也利索起来,“好叫栩常在再也不能有孕,没有办法争夺皇上的宠爱。”
这听起来确实是年世兰会做的事情,皇后在心中暗暗肯定。
“你说是年答应,可有任何证据?随意攀咬妃嫔、栽赃嫁祸可是死罪,你明白吗?”
“奴、奴才明白。”小施连连点头,“那掺了麝香的香和蜡烛,奴才有留下一点,就在奴才的住处。”
皇后给了剪秋使了个眼色,叫她立刻去查,小厦子也得了皇上的吩咐,一并出门去了。
“那香和蜡烛,都是内务府的胡兴送过来的,吩咐的人正是年答应宫中的周宁海。”
“苏培盛,把这两人一并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