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羁中马
第三百九十四章 没有被拿走的战利品
第二天李龙起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其实中间生物钟是起了一点作用的,但李龙睁开看了一下,就又睡过去了,因为不需要起来,所以接下来睡的很安心,连顾晓霞起来做饭都不知道。
实在是昨天骑行加上中间的惊险刺激,让他身心都有点累,干脆就好好休息了。
起来的时候,屋子里温度不低,他知道是顾晓霞给炉子加了煤。
就这样平淡的日子,其实挺好的。只是自己还要为了攒钱而奔波。这一刻,他还有点羡慕村子里那些现在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虽然没有自己这么有钱,但至少目前他们是幸福的。
也不一定,就像多年后北疆某个挺著名的女作家所说的话,大意如此,人总要为一些事情烦恼,不为这件事情烦恼,就会为另外一件事情烦恼。
真正能做到知足常乐的,并不多。
或者说,极少。
起身,搓了搓脸,穿好衣服,去外面上了厕所,来到厨房,看到了顾晓霞做好的早饭。
大米稀饭,发面饼子,炒咸菜,油泼辣子。
李龙洗漱之后吃饭,吃完之后把厨房收拾好,又继续开始他的奔波。
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骑着自行车往回赶。
在李龙看来,自己才走了两天,回到队里,兔子应该能收个三四十只撑死了。
但他真的是小看了大家对于挣钱的热情。
回到李家,看着院子里七八个人在那里抽着烟聊着天,也不进屋,李龙就知道,恐怕这事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这些人大概率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还有其他的原因。
“哟,小龙回来了啊。”让李龙没想到队长许成军也在,看到李龙后,他笑着打招呼,“这是从县里回来的?”
“嗯,去了趟石城。”李龙说道,“咋不进屋里去?这外面多冷啊。”
“没事,不冷不冷。”其他人笑着应声,“聊聊天热闹,再说里面也站不下。”
“我们都是过来送兔子的,一只三块钱,一天追套七八个兔子,顶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了。”许成军抽了一口莫合烟大炮说道:“划得来!你小子这回弄的好事(si)情!”
其他有些人是不怎么好意思说这话的,许成军没事,他是最先知道这件事情,也是最先问李龙收不收兔子的。现在站在院子里的人都和他关系不错,也是他通知的,所以这话他说出来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
他和李龙都明白,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双赢,村里人挣了钱,李龙能交上任务。
“那你们先聊着,我进去看看。”李龙听着闲房子那边有声音,便把自行车撑好,说了一句后便进了屋。
“你忙你的,别管我们,我们再等等也走了,下午还要去弄套子哩。”许成军笑着说。
李龙推门,一股子热气冲了出来,屋里很热。闲房子那边李建国正说着话:
“……三只过三公斤的,给你算三块钱,一共是九块钱,这只大,快六公斤了,给你算四块钱,不亏吧?这就合十三块钱,还有这小的,撑死两公斤吧,这兔子收不成,你拿回去做着吃吧。”
“吃啥,放这了,搭到里面了。”背对着李龙的人接过李建国给的钱大声说道:“老李你钱给的痛快,我这边咋也不能小气对吧?行了,我走了,下午看还能能再弄几只过来!”
那人转身,李龙笑着说道:
“老郝大哥,你也套兔子了?”
“那可不?”郝新忠笑着说,“你给大家弄了个挣钱的道,那咱能不活动一下?小龙啊,你是这个!”
他竖起了大拇指,给李龙比划了一下,然后拍拍他的肩膀,出去了。
郝建忠岁数比李建国要大,也是建村的那个时期过来的,他先过来,后来媳妇孩子过来的。干活是一把好手,但脑子不是很灵活,再往后几年,家里也就是温饱,只是知道在地里刨活,种东西的范围也很窄,就是小麦、油菜等基本上生活必须的、能交公粮的。
李建国和他不一样,或者说李建国和村子里大部分人都不一样。李建国除了养猪外,把家里那二三十亩地,和后来承包的二十亩地都快玩出花了,甜菜、胡萝卜、打瓜、食葵、莴笋等都种过,总之折腾了几年就买了拖拉机。
可惜……
李龙不再往下想,往闲房子里走过去。
这边没通火墙也没架炉子,温度低,门一关,热气进不来,放东西比较合适。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墙边上堆了高高一垛冻着的兔子,粗一看怎么也有五六十只!
“大哥,这么多!”
“哈哈,那可不!”李建国笑着说,“我也没想这才两天,收了这么多!我觉得再过两天,这兔子差不多就够了,后面还收不?”
“收啊。”李龙说道,“给糖厂的够了,剩下的咱们可以去石城卖啊。”
“也对。”李建国说,“咱们就当二道贩子就行了。”
“那不太一样,咱们这叫中介,也叫经济。”李龙笑着说,“给大家找条挣钱的道儿,顺便赚点辛苦钱、路费嘛。”
“哈哈,你倒是会学。”李建国知道这是稳赚不赔的活儿,其实也挺开心,然后就问道:
“山里咋样?说好了?”
“说好了,他们不要钱,让我多拉些粮食和其他物资上去。”
“也是,他们拿着钱也没啥用,还不如换成物资哩。”李建国点点头,“走吧,咱们出去,我把这门关上,不能让热气跑进来。”
出了闲房子,李龙听着院子里已经没声了,便笑着说:
“没想到队长带着人抓兔子哩。”
“哈哈,他也是找找以前的感觉。你想嘛,以前队里干活,那都是喇叭上一喊,大家一起出动了。去年地分了,后面说是剩下的地也要承包出去,以后再想这样干活的可就少了。最多也就是开春挖渠、栽树的时候能一起出动。他这队长当的不过瘾啊!”
“还有就是怕队里人闲下来搞点事出来。这一年分了口粮田,加上你给大家找了几个来钱的活,那各家兜里有点钱了,有些人就不安生了,有打牌玩钱的,还有小偷小摸的。
队长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弄兔子去,外面跑一跑累一累,也算是个娱乐活动了,这累了一下,回去就没那么多心思想其他事情了。”
李龙倒是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道道。看来,管理还真是门学问,不管是管一个公司还是管一个生产队,都是需要琢磨,需要能力和方法的。
他自问搞不了这个,没那个能耐。
梁月梅在做饭,李强和李娟都出去玩了。李建国和李龙就在西屋聊着天。
“快过年的时候我打算给家里打个电报,”李建国说,“到时给老爹老娘说一声,让他们过完年就过来吧。去年我看他们呆得怪习惯,那就继续过来吧。在哪里过不是过啊。”
“就是,这边屋子里暖和,冬天也能养人,老家那冬天就是在熬人。”李龙脑子里还残存着在老家生活的一点记忆。
饭快好的时候,有人敲门,然后推门进来。
李龙率先起来,听着梁月梅说道:
“卫国?你这是卖兔子来了?进来进来!”
然后梁月梅冲里面喊着:
“娟他爸,小龙,卫国过来卖兔子了。”
卫国姓贾,是队里后来加入的一户人家。李龙隐约记得他刚来的时候跟逃荒一样,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那时候队里人不算多,他就入了队,呆了两年后,把媳妇接了过来,然后在队里生了个女儿。
夫妻两个身体都不太好,特别是他媳妇有慢性病,不怎么能干活,家里过的不怎么样。
李建国和李龙两个一起过去,看着贾卫国提着两只兔子,有些局促的站在门边上。
贾卫国的衣服有点大,里面棉衣有点单薄,感觉像个空桶子外面套的衣服,衣服还在晃着,撑不起来的样子。
看到李建国和李龙过来,他笑了笑,可能还有点尴尬不适应,低下了头。
“卫国来了啊,你逮兔子了?不错不错!走,到里面来!”
李建国打开闲房子的门,示意贾卫国跟过去。
“这大兔子三块。”李建国看了看贾卫国递过来的兔子说道,“小的嘛,给你两块五……”
李龙能看出来,那小兔子不到三公斤,先前声明过不收了,不过现在他没说啥。都是一个队的,大哥不想贾卫国为难,他自然是没意见的。
“那……谢谢老李哥了。”贾卫国嘴唇动了动,说了句话,脸上有点红,“我知道……这兔子有点小……”
“没事没事,大有大的价钱,小有小的价钱。”李建国笑着说,“给,钱你收着,来,兔子给我。”
贾卫国接过钱,捏在手里,有点不知所措。
“还没吃吧?吃过再走?”梁月梅在中间屋问道。
“不吃了不吃了,我得回去……家里桂香做了饭的。”贾卫国急忙说道,感觉他都要流汗了。
“那带几个馒头回去。”梁月梅边说边麻利的用笼布包了几个馒头打了个结,“给孩子吃,你家小翠看着真瘦,得吃点好的。”说着便把馒头塞到了贾卫国的手里。
贾卫国想要拒绝,李建国笑着说:
“拿着吧,大人没事,娃娃长身体的时候,可不敢耽误。”
贾卫国嘴唇动着,不知道该说啥。
李龙打开门,把人送了出去。
等他回来的时候,李建国叹了口气:
“这个是个苦命人呐。要不是那几年有事,他指不定也是个好老师哩,说不定在城里也有工作了。”
这个李龙倒是不清楚,好奇的问道:“他上过学?”
“高中毕业。那时候能上到高中也利害着哩。”李建国说道,“干活的时候隐约听他说了,人是个好人,就是不咋会说话。”
“桂香也是个可怜人。”端着一盘菜进来的梁月梅接着说,“怀第一个娃娃的时候贾卫国刚好出事,结果……没了,这到队里才怀上小翠,身体本身就不好,孩子先天不足……”
还真是可怜人。
李龙摇了摇头,有点感叹。人品和能力是第一位的,家庭的情况并不是占主要的位置,比自己从和老家老人听到的要好的多。
“吃饭吃饭,你们先吃,我去喊娟和强强去。”
“我去我去。”李龙笑着说,“我出去喊一嗓子就差不多了。”
正说着话,外面就传来了孩子们说话的声音,李龙笑着说:
“看吧,回来了,孩子们有时间观念呢。”
“啥呀,八成是饿了。”梁月梅说道。
门开了,李强大声喊着:
“饿死我了,妈!做的啥饭……炒菜啊……小叔回来了?小叔啥时候到的?我咋没看到你哩?”
“回来不到一个小时。”李龙笑着说。
李强比自己强。他心里默默说道。自己像李强这么大的时候,有亲戚来家根本不会打招呼。李强先前也是,但现在明显要主动自信多了。
这也算是自己带来的变化吗?
吃过饭,李建国又带着李龙看了放在东屋的那些鱼。这两天陶大强和杨永强弄上来的鱼有七八十公斤,梁家还有其他两家送来的鱼有一百公斤左右。总的来说按这个进度,五六天就能有一吨。
李龙的意思,继续搞。多存点,年前去石城多卖几趟,钱就来了。
李建国也没意见,以前冬天是真没进项,现在有这好事,凭啥不干呢?他自己都在想着,早知道应该留一头猪到年前宰了,拉到石城那边去卖,肯定卖得快的很,而且价格肯定也好。
李龙没有去小海子,吃过饭后,便去了马号。
老罗叔正在从圈里挑着那些草杆子,看到李龙过来,他抱怨着:
“这鹿和狍鹿子就是挑!这草多好啊,不好好吃,天天就想着糖渣和苞谷面!那牛多好,能吃干净……”
“老罗叔你也得想想啊,这一头鹿长大了,咋也卖五六百,一头牛撑死了三百块,不一样啊!”
“那倒是……”老罗叔这么一想,也就笑了,“这金贵还真有金贵的好处。”
晚上的时候,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过来,李龙看得出来,两个人都很兴奋。
“咋,抄到大鱼了?”李龙笑着问。
“没有,不过这两天鱼还真不少。这天一冷,冰冻的越厚了,下面鱼缺氧气,一天能掏不少哩!”
“是好事。”李龙笑着说,“尽快弄到一吨,到时我就可以往石城送了。”
“那要超了哩?”杨永强问道。
“超的咱们留着啊。等糖厂的活完了,咱们还能继续往老街那边卖啊。”李龙说道,“钱嘛,咱不嫌多!”
“那是,我也不嫌多!”
“我也不嫌!”陶大强冒出一句来,“越多越好!”
“哈哈哈哈!”
三个人一起大笑起来。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到大哥那里套上马车,赶着就往县里去了。
他要尽快把物资准备齐,然后往山里送。以李龙的猜测,哈里木他们肯定会在这一两天里把羊准备好。如果只是哈里木和玉山江,那可能还需要几天。但要把附近的人召集着,速度会很快。
李龙先去了市场,看市场里卖粮的那里粮食真不多,他便去了粮店。可惜的是,现在没有特价粮出售。李龙把存货的粮票全都掏了出来,买了八袋米八袋面,各两百公斤。
马车是带架子的,装这些并不算多。他又去了供销社,五十公斤的粗盐买了四袋,这些粗盐是牧民们在冬天给牲口加料用的,当然羊皮要保存防虫也是需要用盐抹一下。
他们还不习惯用精盐,粗盐对他们来说刚好。如果没粗盐,他们也会去搞岩盐,但岩盐里杂质挺多,李龙觉得还是让他们用粗盐比较好。
都装好后,李龙又去了百货大楼,砖茶买了五十块,方糖二十块,精盐二十袋,最后去了市场,找到两个卖菜的摊子,装了两口袋洋芋和两大袋白菜。这两种菜冻了也能吃。主要还是牧民们冬天没啥菜,光靠茶叶解决维生素的问题也不太好。
最后离开前,又去了药材公司,买了一些常用药。
那主任还记得李龙,因此他买药并没出问题。
赶着马车,带着一车的东西,李龙把枪套塞马车前面,赶着就往山里而去。
一路到清水河,七十六号都挺轻松,但过了最后的村子,再往山里走的时候,就慢了下来。
如果只是空马车还好一些,但车上装了七八百公斤的东西,七十六号就算劲再大,也算是用尽了全力在往上拉着。
每过半个小时李龙会休息一下,毕竟雪太厚——然后就到了头天晚上开枪的地方。
李龙就想看看那绿眼睛的东西被自己打着没有。
结果过去一看,李龙又惊又喜:
那不是一头狼,而是一头黄羊!
脖子中弹,当场就没命了,血流了一地!
冻硬实了。
李龙吉滋滋的把这东西扛着扔到了马车上,没想到啊,还有意外收获!
实在是昨天骑行加上中间的惊险刺激,让他身心都有点累,干脆就好好休息了。
起来的时候,屋子里温度不低,他知道是顾晓霞给炉子加了煤。
就这样平淡的日子,其实挺好的。只是自己还要为了攒钱而奔波。这一刻,他还有点羡慕村子里那些现在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虽然没有自己这么有钱,但至少目前他们是幸福的。
也不一定,就像多年后北疆某个挺著名的女作家所说的话,大意如此,人总要为一些事情烦恼,不为这件事情烦恼,就会为另外一件事情烦恼。
真正能做到知足常乐的,并不多。
或者说,极少。
起身,搓了搓脸,穿好衣服,去外面上了厕所,来到厨房,看到了顾晓霞做好的早饭。
大米稀饭,发面饼子,炒咸菜,油泼辣子。
李龙洗漱之后吃饭,吃完之后把厨房收拾好,又继续开始他的奔波。
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骑着自行车往回赶。
在李龙看来,自己才走了两天,回到队里,兔子应该能收个三四十只撑死了。
但他真的是小看了大家对于挣钱的热情。
回到李家,看着院子里七八个人在那里抽着烟聊着天,也不进屋,李龙就知道,恐怕这事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这些人大概率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还有其他的原因。
“哟,小龙回来了啊。”让李龙没想到队长许成军也在,看到李龙后,他笑着打招呼,“这是从县里回来的?”
“嗯,去了趟石城。”李龙说道,“咋不进屋里去?这外面多冷啊。”
“没事,不冷不冷。”其他人笑着应声,“聊聊天热闹,再说里面也站不下。”
“我们都是过来送兔子的,一只三块钱,一天追套七八个兔子,顶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了。”许成军抽了一口莫合烟大炮说道:“划得来!你小子这回弄的好事(si)情!”
其他有些人是不怎么好意思说这话的,许成军没事,他是最先知道这件事情,也是最先问李龙收不收兔子的。现在站在院子里的人都和他关系不错,也是他通知的,所以这话他说出来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
他和李龙都明白,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双赢,村里人挣了钱,李龙能交上任务。
“那你们先聊着,我进去看看。”李龙听着闲房子那边有声音,便把自行车撑好,说了一句后便进了屋。
“你忙你的,别管我们,我们再等等也走了,下午还要去弄套子哩。”许成军笑着说。
李龙推门,一股子热气冲了出来,屋里很热。闲房子那边李建国正说着话:
“……三只过三公斤的,给你算三块钱,一共是九块钱,这只大,快六公斤了,给你算四块钱,不亏吧?这就合十三块钱,还有这小的,撑死两公斤吧,这兔子收不成,你拿回去做着吃吧。”
“吃啥,放这了,搭到里面了。”背对着李龙的人接过李建国给的钱大声说道:“老李你钱给的痛快,我这边咋也不能小气对吧?行了,我走了,下午看还能能再弄几只过来!”
那人转身,李龙笑着说道:
“老郝大哥,你也套兔子了?”
“那可不?”郝新忠笑着说,“你给大家弄了个挣钱的道,那咱能不活动一下?小龙啊,你是这个!”
他竖起了大拇指,给李龙比划了一下,然后拍拍他的肩膀,出去了。
郝建忠岁数比李建国要大,也是建村的那个时期过来的,他先过来,后来媳妇孩子过来的。干活是一把好手,但脑子不是很灵活,再往后几年,家里也就是温饱,只是知道在地里刨活,种东西的范围也很窄,就是小麦、油菜等基本上生活必须的、能交公粮的。
李建国和他不一样,或者说李建国和村子里大部分人都不一样。李建国除了养猪外,把家里那二三十亩地,和后来承包的二十亩地都快玩出花了,甜菜、胡萝卜、打瓜、食葵、莴笋等都种过,总之折腾了几年就买了拖拉机。
可惜……
李龙不再往下想,往闲房子里走过去。
这边没通火墙也没架炉子,温度低,门一关,热气进不来,放东西比较合适。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墙边上堆了高高一垛冻着的兔子,粗一看怎么也有五六十只!
“大哥,这么多!”
“哈哈,那可不!”李建国笑着说,“我也没想这才两天,收了这么多!我觉得再过两天,这兔子差不多就够了,后面还收不?”
“收啊。”李龙说道,“给糖厂的够了,剩下的咱们可以去石城卖啊。”
“也对。”李建国说,“咱们就当二道贩子就行了。”
“那不太一样,咱们这叫中介,也叫经济。”李龙笑着说,“给大家找条挣钱的道儿,顺便赚点辛苦钱、路费嘛。”
“哈哈,你倒是会学。”李建国知道这是稳赚不赔的活儿,其实也挺开心,然后就问道:
“山里咋样?说好了?”
“说好了,他们不要钱,让我多拉些粮食和其他物资上去。”
“也是,他们拿着钱也没啥用,还不如换成物资哩。”李建国点点头,“走吧,咱们出去,我把这门关上,不能让热气跑进来。”
出了闲房子,李龙听着院子里已经没声了,便笑着说:
“没想到队长带着人抓兔子哩。”
“哈哈,他也是找找以前的感觉。你想嘛,以前队里干活,那都是喇叭上一喊,大家一起出动了。去年地分了,后面说是剩下的地也要承包出去,以后再想这样干活的可就少了。最多也就是开春挖渠、栽树的时候能一起出动。他这队长当的不过瘾啊!”
“还有就是怕队里人闲下来搞点事出来。这一年分了口粮田,加上你给大家找了几个来钱的活,那各家兜里有点钱了,有些人就不安生了,有打牌玩钱的,还有小偷小摸的。
队长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弄兔子去,外面跑一跑累一累,也算是个娱乐活动了,这累了一下,回去就没那么多心思想其他事情了。”
李龙倒是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道道。看来,管理还真是门学问,不管是管一个公司还是管一个生产队,都是需要琢磨,需要能力和方法的。
他自问搞不了这个,没那个能耐。
梁月梅在做饭,李强和李娟都出去玩了。李建国和李龙就在西屋聊着天。
“快过年的时候我打算给家里打个电报,”李建国说,“到时给老爹老娘说一声,让他们过完年就过来吧。去年我看他们呆得怪习惯,那就继续过来吧。在哪里过不是过啊。”
“就是,这边屋子里暖和,冬天也能养人,老家那冬天就是在熬人。”李龙脑子里还残存着在老家生活的一点记忆。
饭快好的时候,有人敲门,然后推门进来。
李龙率先起来,听着梁月梅说道:
“卫国?你这是卖兔子来了?进来进来!”
然后梁月梅冲里面喊着:
“娟他爸,小龙,卫国过来卖兔子了。”
卫国姓贾,是队里后来加入的一户人家。李龙隐约记得他刚来的时候跟逃荒一样,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那时候队里人不算多,他就入了队,呆了两年后,把媳妇接了过来,然后在队里生了个女儿。
夫妻两个身体都不太好,特别是他媳妇有慢性病,不怎么能干活,家里过的不怎么样。
李建国和李龙两个一起过去,看着贾卫国提着两只兔子,有些局促的站在门边上。
贾卫国的衣服有点大,里面棉衣有点单薄,感觉像个空桶子外面套的衣服,衣服还在晃着,撑不起来的样子。
看到李建国和李龙过来,他笑了笑,可能还有点尴尬不适应,低下了头。
“卫国来了啊,你逮兔子了?不错不错!走,到里面来!”
李建国打开闲房子的门,示意贾卫国跟过去。
“这大兔子三块。”李建国看了看贾卫国递过来的兔子说道,“小的嘛,给你两块五……”
李龙能看出来,那小兔子不到三公斤,先前声明过不收了,不过现在他没说啥。都是一个队的,大哥不想贾卫国为难,他自然是没意见的。
“那……谢谢老李哥了。”贾卫国嘴唇动了动,说了句话,脸上有点红,“我知道……这兔子有点小……”
“没事没事,大有大的价钱,小有小的价钱。”李建国笑着说,“给,钱你收着,来,兔子给我。”
贾卫国接过钱,捏在手里,有点不知所措。
“还没吃吧?吃过再走?”梁月梅在中间屋问道。
“不吃了不吃了,我得回去……家里桂香做了饭的。”贾卫国急忙说道,感觉他都要流汗了。
“那带几个馒头回去。”梁月梅边说边麻利的用笼布包了几个馒头打了个结,“给孩子吃,你家小翠看着真瘦,得吃点好的。”说着便把馒头塞到了贾卫国的手里。
贾卫国想要拒绝,李建国笑着说:
“拿着吧,大人没事,娃娃长身体的时候,可不敢耽误。”
贾卫国嘴唇动着,不知道该说啥。
李龙打开门,把人送了出去。
等他回来的时候,李建国叹了口气:
“这个是个苦命人呐。要不是那几年有事,他指不定也是个好老师哩,说不定在城里也有工作了。”
这个李龙倒是不清楚,好奇的问道:“他上过学?”
“高中毕业。那时候能上到高中也利害着哩。”李建国说道,“干活的时候隐约听他说了,人是个好人,就是不咋会说话。”
“桂香也是个可怜人。”端着一盘菜进来的梁月梅接着说,“怀第一个娃娃的时候贾卫国刚好出事,结果……没了,这到队里才怀上小翠,身体本身就不好,孩子先天不足……”
还真是可怜人。
李龙摇了摇头,有点感叹。人品和能力是第一位的,家庭的情况并不是占主要的位置,比自己从和老家老人听到的要好的多。
“吃饭吃饭,你们先吃,我去喊娟和强强去。”
“我去我去。”李龙笑着说,“我出去喊一嗓子就差不多了。”
正说着话,外面就传来了孩子们说话的声音,李龙笑着说:
“看吧,回来了,孩子们有时间观念呢。”
“啥呀,八成是饿了。”梁月梅说道。
门开了,李强大声喊着:
“饿死我了,妈!做的啥饭……炒菜啊……小叔回来了?小叔啥时候到的?我咋没看到你哩?”
“回来不到一个小时。”李龙笑着说。
李强比自己强。他心里默默说道。自己像李强这么大的时候,有亲戚来家根本不会打招呼。李强先前也是,但现在明显要主动自信多了。
这也算是自己带来的变化吗?
吃过饭,李建国又带着李龙看了放在东屋的那些鱼。这两天陶大强和杨永强弄上来的鱼有七八十公斤,梁家还有其他两家送来的鱼有一百公斤左右。总的来说按这个进度,五六天就能有一吨。
李龙的意思,继续搞。多存点,年前去石城多卖几趟,钱就来了。
李建国也没意见,以前冬天是真没进项,现在有这好事,凭啥不干呢?他自己都在想着,早知道应该留一头猪到年前宰了,拉到石城那边去卖,肯定卖得快的很,而且价格肯定也好。
李龙没有去小海子,吃过饭后,便去了马号。
老罗叔正在从圈里挑着那些草杆子,看到李龙过来,他抱怨着:
“这鹿和狍鹿子就是挑!这草多好啊,不好好吃,天天就想着糖渣和苞谷面!那牛多好,能吃干净……”
“老罗叔你也得想想啊,这一头鹿长大了,咋也卖五六百,一头牛撑死了三百块,不一样啊!”
“那倒是……”老罗叔这么一想,也就笑了,“这金贵还真有金贵的好处。”
晚上的时候,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过来,李龙看得出来,两个人都很兴奋。
“咋,抄到大鱼了?”李龙笑着问。
“没有,不过这两天鱼还真不少。这天一冷,冰冻的越厚了,下面鱼缺氧气,一天能掏不少哩!”
“是好事。”李龙笑着说,“尽快弄到一吨,到时我就可以往石城送了。”
“那要超了哩?”杨永强问道。
“超的咱们留着啊。等糖厂的活完了,咱们还能继续往老街那边卖啊。”李龙说道,“钱嘛,咱不嫌多!”
“那是,我也不嫌多!”
“我也不嫌!”陶大强冒出一句来,“越多越好!”
“哈哈哈哈!”
三个人一起大笑起来。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到大哥那里套上马车,赶着就往县里去了。
他要尽快把物资准备齐,然后往山里送。以李龙的猜测,哈里木他们肯定会在这一两天里把羊准备好。如果只是哈里木和玉山江,那可能还需要几天。但要把附近的人召集着,速度会很快。
李龙先去了市场,看市场里卖粮的那里粮食真不多,他便去了粮店。可惜的是,现在没有特价粮出售。李龙把存货的粮票全都掏了出来,买了八袋米八袋面,各两百公斤。
马车是带架子的,装这些并不算多。他又去了供销社,五十公斤的粗盐买了四袋,这些粗盐是牧民们在冬天给牲口加料用的,当然羊皮要保存防虫也是需要用盐抹一下。
他们还不习惯用精盐,粗盐对他们来说刚好。如果没粗盐,他们也会去搞岩盐,但岩盐里杂质挺多,李龙觉得还是让他们用粗盐比较好。
都装好后,李龙又去了百货大楼,砖茶买了五十块,方糖二十块,精盐二十袋,最后去了市场,找到两个卖菜的摊子,装了两口袋洋芋和两大袋白菜。这两种菜冻了也能吃。主要还是牧民们冬天没啥菜,光靠茶叶解决维生素的问题也不太好。
最后离开前,又去了药材公司,买了一些常用药。
那主任还记得李龙,因此他买药并没出问题。
赶着马车,带着一车的东西,李龙把枪套塞马车前面,赶着就往山里而去。
一路到清水河,七十六号都挺轻松,但过了最后的村子,再往山里走的时候,就慢了下来。
如果只是空马车还好一些,但车上装了七八百公斤的东西,七十六号就算劲再大,也算是用尽了全力在往上拉着。
每过半个小时李龙会休息一下,毕竟雪太厚——然后就到了头天晚上开枪的地方。
李龙就想看看那绿眼睛的东西被自己打着没有。
结果过去一看,李龙又惊又喜:
那不是一头狼,而是一头黄羊!
脖子中弹,当场就没命了,血流了一地!
冻硬实了。
李龙吉滋滋的把这东西扛着扔到了马车上,没想到啊,还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