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都是稿子惹的祸

    拖拉机跑得快,李龙拉着陈兴邦一家往石城去的时候红琴还有些不开心.

    昨天下午才和姐姐哥哥们见面玩在一起,开开心心的,今天早上又要离开,她真的舍不得.

    在老家虽然也有小伙伴,但没有哥哥姐姐,偶尔也会被欺负。

    亲情这东西真的很玄妙,哪怕头一次和李娟李强见面,红琴也能感受到大姐和哥哥对自己的那种好。

    所以她不想走。特别是听到李强说过两天要最后一次浇菜地,能在院子边上的水渠里逮到鱼,如果她留下来的话会带着她烤鱼吃。

    冬天还能让小叔带着去摸老雀,烤着吃,扣呱呱鸡,炒着吃,套兔子,炒着吃……

    李强只说吃,就已经把红琴给引的不想走了。

    要不是最后李霞举起了巴掌,红琴还真就想留下来了。

    所以哪怕拖拉机开出了玛县,红琴的嘴还是撅的。

    陈兴邦也没办法。自己住的院子那边小朋友的确不多,他原来的打算是李霞带着红琴过来之后,把红琴送到街道的学前班里跟两年,然后再上学。

    眼下有的学前班性质和后世的幼儿园还不一样,大致上是上小学前只上一年,这一年会教一些小学一年级的基础知识。

    而当时还有一种类似幼儿园的机构,叫托儿所,是给更小的孩子去呆着的,父母没办法照顾,孩子进这里面可以一起玩,有人照看。

    当然,城里有,农村没有。农村就只有学前班,更小的孩子一般不收,当然要想送的话,也会通融一下,但那也是要交钱的。

    像李强,跟着李娟上了一个学前班,李娟上学了,他不够年级又上了一个学前班,如果不是自己努力加上顾晓霞说话,可能他还要上一个学前班。

    拖拉机过了玛河大桥,进了石城地界,人和车多了起来。

    风景明显和老家不一样,红琴看着看着,就忘记了不开心,站起来扶着栏杆左右看了起来。

    “风大,不要张嘴。”李霞提醒着,怕她喝了凉风又肚子疼。

    拖拉机开到石城老街,拐了个弯之后来到了陈兴邦住的院子。

    虽然没有大哥和小弟的院子大,但也比老家的院子大多了,而且敞亮,李霞看着就喜欢。

    陈兴邦下车去开门,等大门打开后,李龙把拖拉机开进院子,熄火后下了车。

    李霞自己已经跳了下来,陈兴邦把红琴抱下来,然后提着包进了屋。

    “来来来,看看这就是咱的新家!”陈兴邦兴奋的说道,“房子大院子大,里面东西不多,但够用。西北这边天气好,天天能晒被子,晚上睡着热呼。”

    红琴一看也有这么大的院子,开心的跑来跑去。只是院子里有点血腥味儿她不喜欢。

    孩子嘛,自然是喜欢熟肉。

    李龙坐了会儿,便准备离开。离开前他从背包里取出三百块钱塞到李霞手里:

    “姐,你们这家里还要收拾,我就不呆了,得回去了。这三百块钱你拿着,有空了让我姐夫陪着去买辆女式自行车。以后出门带着红琴会方便一些……”

    “我还不会骑哩,这钱不能收……”李霞知道这院子都是弟弟李龙给租的,一租就是三年,她觉得已经欠弟弟够多的了。

    “姐,你就拿着吧,要不然我就直接买自行车拉过来了。对了,还有自行车票,”李龙拿着全国通用的工业票一起给了李霞:

    “我姐夫后面要忙,你得照顾红琴,好多事哩。有个自行车方便一些,那玩意儿学的快的很。”

    一辆自行车一百多块钱,剩下的钱是李龙交给姐姐零的。无论男人女人,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手里有钱,心头就不慌。

    拖拉机上还有从李建国那里拉来的一袋米和一袋面。米是陈米,新米还没下来,面倒是今年的新面。

    按李建国的说法,弟弟妹妹家里的口粮他全包了。

    李龙开着拖拉机从大院出来,路过老街的时候晃了晃,不过并没有下车,而是开着就往回走了。

    家里吃用不缺,这时候不能像后世,打开某宝某多多之后看着那些五八门的东西点击就买了,结果买回来发现就是鸡肋。

    眼下虽然自己有两万多块钱了,但这钱要在刀刃上。上一世的教训告诉李龙,有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没必要买,不然收拾屋子的时候,丢也不是,留也不是,徒占地方。

    张强还在老街卖的大扫把,这两天大扫把越来越难卖了。各地的芨芨草都老了,扎大扫把过来卖的人都挺多,人家都是五六把,他整一大堆,别人便宜,他还不想降价。

    于是就很难卖掉。

    张强却也不想放弃,他想着等下雪就好了,一下雪,需要扫把的人就多了,到时应该会好卖吧。

    当然,他是不知道到时各单位都会发一批扫把的。

    李龙开着拖拉机回到玛县,看时间快到饭点了,便去了杨大姐家里。

    顾晓霞和顾博远都没到,杨大姐正在炒菜,面已经下好了在水盆里浸着。

    “杨大姐,你现在拉拉条子越来越好了啊。”李龙探头看了一眼盆里的面笑着说道,“对了,老家来信了吗?”

    杨大姐的丈夫在北疆某地,她带着韩芳过来找的时候把丈夫的地址给弄丢了,然后就按记忆里的地方找到了玛县这里,自然是找错了。

    在李龙帮助下杨大姐安顿过后,便给老家那边发了电报,写了信,想要丈夫的地址。

    然而,那边家里人虽然回了信,却东拉西扯,并没有给她地址。

    这让杨大姐一直比较疑惑。

    但也不好再往老家赶,就先在这里呆着了。

    但终究悬在空处,没有找到丈夫,杨大姐此行的目的就没结束。

    “来信了,没写地址,我就想不通,家里地址也不能丢掉了啊?就算丢掉,韩芳他爹这些日子总得往家里写信啊,为啥就不给我写哩?”杨大姐也挺愁。

    李龙是多活了四十年的怪物,他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杨大家老家的人。

    不写地址无非就两点,一个是瞒着杨大姐,一个是瞒着韩芳的爹。

    像杨大姐说的一样,韩芳的爹除非出事,否则的话这么久了肯定是会给老家写信打电报的。

    就算家里没存地址,要个地址不难吧?

    两头,往坏里想,要么瞒着杨大姐,大概率是想贪了韩芳他爹给家里寄的钱。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再过十年,李龙在队里也听过这样的事情,队里有人回老家才知道,老爹老娘去世五年了,老家人愣是不说,也不让回,就只让寄钱。

    结果寄回去的钱都让家里的亲戚给瓜分了。

    杨大姐老家那边的人未尝没有这样的情况。

    第二头,往更坏的方向想,那就是为了瞒着韩芳她爹的事。她爹要么出事了,要么有事了。

    出事了就是人可能没了,有事了,就有可能是人在,但不能认杨大姐她们了。

    这是李龙以阴影的想法想想,但不能给杨大姐说。

    “那就再稳一稳,等这边韩芳放个假,你们其实也可以再回趟老家——火车票钱有吧?”

    “有有有,票钱有哩。他叔你又不咋收咱房租,俺攒的钱可不少。”杨大姐说到这个挺开心的。

    有钱傍身,再加上做了生意,心思会通透一些,不会再那么容易被人骗。

    至于老家人为什么不告诉她实情,杨大姐可能也猜过,也可能是当局者迷。

    顾晓霞骑着自行车匆匆赶了回来,她下车后看到李龙,便笑着说道:

    “你又上报纸了,这回是自治区日报!乡里的那个姜干事写的,说你和大哥两个拖拉机的事情,说你收割麦子,大哥种经济作物……”

    李龙从顾晓霞手里接过报纸,看到第二版中间位置被钢笔画了一个划的文章。

    果然,姜至瑜的名字作为通讯员列在上面,李龙猜测再有这么两次,这通讯员就可以变成特约记者了。

    这时候的文章就以写实为主,不会有太多的夸张,姜至瑜笔杆子不错,看文字就能想像出来两辆拖拉机在兄弟两家里是多么的气派,而这兄弟一个种地一个“灵活就业”,各有各致富的路子。其中着重突出了打瓜这个经济作物的特点。

    好种,收获大,价格高。

    李龙看完叹了口气:

    “估计这些天我大哥家又不得安生了?”

    “你大哥家咋不得安生了?”顾博远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问道,“出啥事了?”

    “乡里的姜干事把我和我大哥的事写到自自治区日报上了。我估计这下了,全区想种打瓜的人应该都想着往我大哥那里去,找打瓜种子了。”

    “那倒是,要是全区农民都知道种打瓜值钱,那真就该满世界找打瓜了了。只是这打瓜种子也不好找啊。”

    顾博远开了农资店时间不长,但至少算是行内人,和有关人员打了交道之后,知道的事情就多了。

    李龙觉得有必要去给大哥说一下,祸水东引也好,总不能天天让人来家里闹。

    石城炒货厂规模并不算大,能收的打瓜籽并不多。

    今年从来李家买打瓜种籽的各家数量来看,明年打瓜种植差不多就是一百来亩,产量不可能都是两百公斤,少一点儿,最后最多也就十几吨。

    炒货厂吃不掉就可以去往种子公司卖一批。

    不过这样种下去,这两块八的价格也不知道能保持多久。

    吃过中午饭,在院子里聊了一会儿天,李龙把姐姐李霞已经回石城的事情给顾晓霞说了,顾晓霞的意思是有空可以去看看他们。

    李龙自然是没意见。

    顾晓霞去上班,顾博远去开店,李龙则开着拖拉机直接往队里突突突而去。

    杨大姐把厨房里收拾干净,出来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准备下午推车要卖的饭。

    她靠着平时推着卖饭的车子,缓缓的蹲了下去。

    兜里就有一封才从老家寄过来的信,那信上并没有写出来丈夫韩新诚的地址,反倒说公公年事已高,病了两回,家里没钱了,让她寄些钱回去。

    看笔迹是小叔子韩新仁写的。

    杨大姐分明记得走的时候公公五十八岁,身体很硬郎,下地干活比村里有些年轻人还要好些。

    而丈夫每个季度会寄钱回来,或二十块,或十五块。

    这钱在老家农村里算不少的数目了。钱是寄给公公韩大壮的——公公韩大壮的父母是农民,公公自己却上过几年的学,所以给孩子起的名都挺有文化气息。

    每次收到钱,韩大壮会从中取出几块钱交给杨大姐,作为女儿韩芳上学费用。

    杨大姐分明记得很清楚,丈夫韩新诚过年的时候回来说过,一定要让女儿上学。只是在自己来这边寻找丈夫之前,公公不知道是听了谁的话,不再给杨大姐钱。

    公公告诉她,女孩子上学没什么前途,韩芳不小了,可以干活了,在家干几年活,差不多年纪就可以说亲了。

    她猜测这话是小叔子韩新仁说的,但并没有证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想让韩芳辍学,所以思虑再三,她才决定带着韩芳来北疆找丈夫。

    这个决定对于一个连县城都没怎么去过的农村妇女来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没有经验,没有出过远门,一边要照顾韩芳一边要打听去处,这才会被人盯上,偷走了她的钱包和那封重要的信。

    她始终不敢去深想为什么老家的公公婆婆以及小叔子不告诉自己丈夫的地址。是丈夫出事了,还是他们不想让自己和丈夫见面?

    以前杨大姐还想着装糊涂,这封信寄过来,加上这一次李龙无意中问起,才让她觉得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了。

    丈夫具体的地址,是什么什么师?第几师?还是什么什么斯?杨大姐并不认字,韩芳认字,但对丈夫韩新诚写的那字迹看不很清楚。

    杨大姐决定和韩芳两个好好想想,自己也要认真的琢磨一下,哪怕就算要回去,也得有个稳妥的计划。

    不然可能回去后不仅找不到丈夫的地址,还有可能出不来了。

    李龙开着拖拉机往队上跑的时候,就看到有人步行,有人骑自行车匆匆的往那边赶着。

    他心想这么快吗?这报纸才出来啊,就有人已经看到了机遇,想着去弄点种子?

    拖拉机很快,有人喊着,李龙没理会,他想着尽快赶到大哥院子里,看看是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

    果然,等到了李建国的院子,发现门口停放着四辆自行车,一辆陌生的拖拉机,不是上一次魏天星的那个。院子里有人正在说着什么。

    “老李哥,我说你也是老农民,这钱赚了,致富了,按国家的话说,要先富带动后富啊!俺们就想求个发财的路子,也不是说直接要,俺们买啊,别人出啥价俺们就出啥价啊!”

    “就是就是,”立刻有人附和,“俺们也想致富啊,我们是带着钱过来的啊!”

    “卖我们一点吧,哪怕就三亩五亩的也行啊!”

    ……

    李龙急忙熄火,快步进了院子。

    七八个人围着李建国,旁边李青侠、梁月梅和陈丽蓉想要帮帮李建国,但都挤不进去。杜春芳拿着个棍子都要敲人了。

    李建国平时一脸的和善,这时候也被人说烦了,但他知道还得和这些人讲道理,真要把人赶走,这些人出去后往报纸上一说,弄不好李家名声就臭掉了。

    他虽然在队里声望不小,但却没有处理过这样的事情,自己倒不怕,主要还是怕影响了李龙。

    “都给我住嘴!”李龙爬上了大哥李建国的拖拉机,吼了一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

    看到李龙到了,一句话让其他人不说话了,李家人突然觉得好像这事要解决还得看李龙。

    李建国那种解释的法子,好像行不通。

    “我叫李龙!”趁大家还懵着,李龙大声说道,“你们来错地方了!”

    “你叫李龙,他叫李建国,你家两辆拖拉机,我们怎么可能来错地方?”有一个矮个子三十多岁的男的手里竟然还拿着自治区日报,大声说道。

    “就是就是,怎么会错?”另外一个人附和着。

    眼看其他人要跟上,李龙大声说道:

    “我们的确种打瓜得了钱,但你们想想,一公斤打瓜两块八,比麦子贵二十倍,你们卖不卖?”

    “那肯定卖啊,勺子才不卖啊!”

    “当然,别说两块八,一块八我也卖啊!”

    “所以啊,我们家种了十亩地,收了一千八百多九百公斤,那也卖啊,全都卖到炒货厂了。”李龙站在拖拉机上,天然比其他人高,那气势就能镇住不少人:

    “赚钱的事情谁不干,是不是?这辆拖拉机就是打瓜换来的。换你们,难道你们还会留一两百公斤?”

    这些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了。

    “想要要种子,要么去种子公司,要么去炒货厂。他们那边一时半会儿可能还炒不了那么多,晚了就真没有了!”

    李龙这么一说,有三五个人立刻就离开了院子,匆匆而去。

    剩下的人却还是不信:

    “我去了种子公司,人家说没有……”

    “就是,我也去了。你家肯定留种了,均我三五公斤也行啊……”

    这些人想耍赖。

    李建国有点愁,实在不行,打出去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