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赚钱要紧,正事也不耽误

    整个二月下旬到三月上中旬,李龙都在紧张忙碌的卖收割机。

    乡村道路的路面已经干了,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可以高高兴兴的走干净的路了。

    路边的芦苇已经长出了苇芽,不过基本上一露头就被这些孩子给拔掉了。上学或者放学,从家走到学校或者从学校走到家,每个男孩手里基本上都是一大掐子苇芽。

    至于具体把这玩意儿弄下来有啥好玩的——真就没有,毕竟这玩意儿看着一头尖尖的像箭,最多也就当个投箭扔出去,还因为不平衡容易翻滚。

    但男孩嘛,七八岁狗都嫌的时候,看别人搞这个自己也就搞了。

    好在李强给其他孩子们做了个榜样,他回来的时候带回来的那一掐子苇芽,带到了老马号,喂给了圈里的狍鹿子。

    目前圈里的狍鹿子和马鹿数量已经不少了,李强和李娟尤其喜欢冬天才下的那几头小的。

    他们闲了会拿着苇芽一根根去喂那些贪吃的小狍鹿子和小马鹿。蹲在圈边上一看能看半个小时。

    其他的孩子一开始是不敢进老马号的,主要是老罗叔刚开始养野猪的时候,担心这玩意儿养大了野性不改,那些孩子又太皮,爬高上低的,万一爬进野猪圈里被拱了,或者爬到马鹿圈里被顶了,可不是小事。

    于是偷跑过来的孩子被教训过两回,这一传开,就不敢来了。

    李娟和李强不在此列。从最开始李龙住在这里,到后来李安国他们住在这里,再往后雪苹雪琴住在这里,李娟和李强两个就没把这里当陌生的地方。

    而老罗叔对他们来说就像是自家的亲戚,经常过来会打招呼,也会过来帮忙喂鹿——至于是不是帮忙,真不好说。

    有李娟和李强两个跟着,其他的孩子才敢过来看看这里的鹿和狍鹿子。一群娃娃过来的时候,老罗叔还是有耐心接待的。

    于是这些天,狍鹿子、马鹿包括野猪,都多了一些苇芽子当零食。这些苇芽子数量虽然不多,但比那些干草好吃多了。

    孩子们看到带着苇芽能过来看鹿,立刻就兴致很高的开始去薅苇芽子,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苇子长长了为止。

    这时候就不好薅了,苇子已经变韧,孩子们对野猪和马鹿的兴趣没以前那么强了。

    主要还是这几个家伙长的太快,不像小的时候那么可爱了。

    李龙这些天,平均每三天能卖掉两台收割机,这导致他不得不隔一个星期就得去一趟奎屯。

    杜厂长都说,农机厂那边销售速度都没李龙这个代理快。

    当然,杜厂长也很高兴,照这样的速度,自己很快就得建新的工间了。

    陶大强找到李龙的时候,李龙正在教一个从农六师五家渠那边过来的买家用收割机。

    陶大强就安静的在一边等着。不光有他,还有他爸陶建设。

    李龙和陶建设、陶大强打了个招呼,把客户的事情搞完后才擦擦手问道:

    “陶叔,大强,你们咋来了?”

    “这不是地快干了嘛,”陶建设笑着说道,“俺俩想着赶快把拖拉机买回来,这熟悉熟悉,就该种地了。”

    李龙笑笑说道:

    “对对对,我把这事都快忘掉了。”他看看天,现在才十一点多,便说道:“要是你们准备好了,那咱们现在就走,现在去石城拖拉机厂,拖拉机买上,还能赶回来在县里吃中午饭。”

    “行啊。”陶建设和陶大强两个等的就是这个话。

    他们当然也是能自己去买,但李龙不是买过嘛,跟着有经验的人走,总归是没错的——况且这事李龙也给他们提过。

    两个人是骑自行车来的,陶大强带着老爹。眼下要去石城,那就不能骑自行车了,李龙让他们把车子放在院子里,李龙去里屋拿了钱,装在黑皮包里,三个人一起出门。

    李龙锁了院门后,三个人一起去汽车站。

    候车厅里能看到不少背着大包小包的人。如果是独自一人,就是默默不语,如果是三五成群,就高声的一起议论着。

    能听得出来,是从口里过来的打工人,或者这时候还叫盲流。

    或者氓流。用古话解释,就是无房无地的人。

    流动人口。

    来源比较复杂,陕甘有,豫皖有,川渝有。

    有出站的有进站的。李龙买了三张票,他们乘着中巴赶往石城。

    从石城再往拖拉机厂走,等到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

    来买拖拉机的人不算多,但也不是没有。场地大,好几个在试车,突突突的声音一个响过一个,还有一个被卖车的给骂了。

    李龙听了两句,原来是把油门踩死了,差点儿压着人。

    在李龙看来,这玩意儿也没啥好挑的。流水线作业,质量合格才出厂。当然,也有备不住运气比较差,碰到那种百里或者千里挑一的容易出问题的拖拉机,那就找厂家吧。

    至少以李龙两世的经验来看,这边的拖拉机出了问题,厂家那边还是比较配合的,该换的换,该修的修。

    一台三十多万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开不到半个月发动机出问题,厂家直接运过来一个新发动机给换上。

    利索的很。

    话是这么说,但陶建设和陶大强还是挑了又挑,瞅准了一台拖拉机,就认定了。

    李龙也是选了一台,他打算把这台拖拉机买了开到梁家去。

    这是答应好的。接下来还会买几台,有给谢运东的,也有给梁大成的。

    至于给大哥那边的收割机,李龙已经给拉回去了。

    他想着今天顺便也让陶大强用拖拉机把收割机运回去。

    这样算算,后天自己还得去一趟奎屯,再拉一车收割机回来。

    不够卖啊!

    交钱,开票,领取工具,然后把拖拉机开走。

    李龙在前面,陶大强在后面。

    陶建设坐在车斗子里——陶大强想让他爹坐在页子板上,但陶建设不肯,说坐在车斗子里感觉好,还让陶大强别开太快。

    于是,原本李龙在前面开着五档突突突的跑着,结果扭头一看,陶大强在那里慢吞吞的,他只好又停下来等。

    等陶大强突突突开着拖拉机过来的时候,李龙就听出来,还行,他用的三档。

    现在他们开的拖拉机真实档位是四个,但边上有个加力档把。

    也就是说,用胯下的这个档,踩下离合器械,就只能拨到三、五、六档和倒档。

    但想要其他档,挂完档别松离合器,再把边上的加力档拨过来,那三档就变成了一档,五档变成了二档,六档变成四档。

    倒档当然不变,只是力量增大了。

    上三十度坡,如果不拉东西,三档能爬上去,如果拉了东西,那就转一档或者五档转二档,不然半路就会憋死。

    经验之谈。

    “大强,咋开那么慢?再开两分钟,你跑不到油库就得把那点油烧没了。”李龙喊着,“快点,挂五档,开快点到油库把油加上!”

    “那咋能跑得慢还费油来?”陶建设不明白。

    “这拖拉机和人拉车不一样,他有一个省油速度,你跑到五档,听那堂堂堂的声音,看烟囱不冒黑烟,那就是不费油。”

    李龙给解释了一下后说道:“得跑得快点儿,也不是最快,你跟着我。”

    最后一句话是给陶大强说的。

    陶建设不再说话,两台拖拉机突突突跑到油库,加了油之后,再往东开往玛县。

    到了李龙这边的大院子,也差不多到了开饭时间,李龙让陶建设和陶大强留着吃饭,顾博远和顾晓霞都到了,也是这么说的。

    只是陶建设和陶大强两个死活不肯,装了收割机后就跑了。

    李龙大概能猜到,应该是担心饭没做够。毕竟两个大男人,这一顿饭能吃多少,心里都有数。他们一吃,那李家人还吃啥?

    主要是做的米饭,他们担心的是这个——不能让这院子里的人没饭吃啊。

    这时代谁家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家里来客,饭做的刚好,结果客人吃饱了,家里女人和孩子没吃饱。

    为啥不是男人没吃饱?因为男人要陪着客人。没办法,这时候,还真就是这样。吃过中午饭,李龙和顾博远把一台收割机抬着放到拖拉机车斗子上,他开着就往东而去。

    雪化干净了,路上好走,顾晓霞上班可以骑自行车了。小心点是没问题的,她也不让李龙接送。

    算算时间还是挺重要的时间段,肚子也非常明显了,李龙执意要送,顾晓霞就发小脾气。

    好吧,李龙退让。

    拖拉机开到梁家,梁东楼和梁文玉父子两个正在院子里收拾农具。

    快要种地了,各种农具需要收拾好。

    崭新的拖拉机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李龙把拖拉机开进了梁家的院子,这就让不少人嘀咕。

    以前李龙开过拖拉机过来,李建国也开拖拉机过来过。

    那时候的拖拉机不是这样啊,哪有这么新的?

    啥意思?这才开了一年就换新的了?

    看到了新拖拉机,梁家人也就明白了啥意思。

    这事以前说好的,不过当李龙真把拖拉机开过来的时候,梁东楼还行,梁文玉是真的很激动。

    李龙下了拖拉机,没熄火,笑着说道:

    “文玉,要不要现在开一开?后面没事就在空地多练练吧,马上要种地了,这立刻就能用上了。”

    有邻居已经进了梁家的院子,和梁东楼、李龙打了招呼之后,便目光炽热的看着这台拖拉机。

    这边的村子地少,到目前为止,本村还没有一台这种小型小四轮拖拉机。队里的确是有大拖拉机,但和四小队一样,都是历史遗留产物,旧的,经常修的。

    虽然比这台大,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还是这台拖拉机更吸引人。

    “十二匹马力,小四轮,带一套配件。”李龙介绍着,“这后面能带小型犁头,不过那些农具没太大用,就没买,眼下主要就是拉货,和麦熟之后,带着收割机割麦。”

    有邻居过来,李龙就有意宣传了一下收割机割麦的事情。

    果然,邻居很感兴趣,李龙便顺带着介绍了一下拖拉机车斗子上拉着的那台收割机。

    梁文玉也知道这台收割机关系着自己今年是否能够把这台拖拉机真正弄下来,听着李龙的说法,注意力也就转到了收割机上。

    李龙便叫着他一起把收割机给抬了下来,把拖拉机熄火后,当场教学。

    自己大哥的小舅子,梁叔以前接济家里的事情,让李龙教起来尽心尽力。

    邻居知道自己学也没用,但却记下了这玩意儿割麦一亩两块钱,十亩地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割完。

    这得多快!

    两块钱……想想自家今年种了十八亩冬麦,想着怎么也得割几天。

    到时要是让梁家这收割机割的话,岂不是半天就割完了?

    就是这钱……算算也是挺划算的。

    梁文玉学的很认真,在把收割机的皮带装到小四轮的发动机上,他亲自试着拿摇把子摇。

    新车的磨合还不够,摇起来比较费力,不过梁文玉的力气也不小,甚至因为头一次摇自家的拖拉机,用力过猛,让烟囱喷出了黑烟。

    好歹没丢人,摇着了。

    梁文玉坐上拖拉机座的时候,还真就激动的,甚至都不知道手脚该怎么动了。

    明明在大姐夫家里开过,而且很熟练的,怎么现在就变笨了呢?

    好歹在李龙的提示下,踩下离合,挂档,往前开了一小段,然后启动了收割机。

    没继续开,再继续往前,就撞墙了,他的倒车技术不怎么样。

    李龙让梁文玉停下来,他上了拖拉机,把拖拉机慢慢倒到了接近大门口的时候,问道:

    “要不要开出去在外面练一练?把进门要多练练吧?”

    “好。”梁文玉急忙点头。以后这拖拉机要经常用的,如果进出门都开不好,把自己家墙撞了怎么办?

    趁着李龙在,梁文玉想着正好多练练,也免得李龙走了,自己一个人开不好丢人。

    于是便练了起来。

    反正没什么具体的事情,李龙便在门口指点着梁文玉怎么在相对狭窄的地方拐弯,怎么倒车。

    在他看来,只要速度够慢,就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

    梁文玉很快就调整好心态,跟着李龙的节奏练了起来,不到一个小时,倒车倒也是有模有样了,能够正常驶入倒出。

    李龙看看差不多了,便准备回,要回的时候他突然想了一件事,问道:

    “梁叔,这拖拉机有了,那七十六号我可就拉回去了。”

    “拉回去?”梁东楼有些意外。

    “嗯,不用的话,我就拉回去放我们那边老马号了。这老马跟着我可是出大力了,现在咱三家都有拖拉机了,这老马也该退休了。”

    “也是。在俺家也是出了大力了。”梁东楼点点头,“那就拉走,该好好休息了,小龙你也是有心了。”

    梁东楼去套七十六号的时候,李龙给梁文玉说了一下怎么去办手续,还要考照。这时候农机的驾照非常的好考,李龙还叮嘱他,如果后面可以升格成汽车驾驶b照的话,一定要升。

    不过那就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那个时候升照要八百块钱,然后培训一下就可能过。但以后再就没这样的机会了。

    汽车驾驶的b照后来如何难考,想来许多人都知道。

    梁文玉也知道这个比较重要,他也说了,趁着还没种地之前,先把手续办好。

    拖拉机的发票什么的李龙都留给了他,让他自己去办手续,这个不算难。

    梁东楼把七十六号带着马车牵出来,老马看到李龙,打了个响鼻,也不知道是在埋怨还是在打招呼。

    陈秀珠让李龙留下来晚上喝个粥,李龙拒绝了,说太阳还高,他得先把马车赶回到四小队去。

    从这里去四小队得绕路到县里。李龙还得去县里把自行车放到马车上,这样回了四小队,再转回到县里就方便一些。

    马车从这里到四小队怎么也得两个多小时,所以得赶紧走。

    即使如此,李龙到四小队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了下去。

    他取自行车的时候和杨大姐说了一声,晚上就不回县里了,住在四小队。

    陶大强把拖拉机开回队里的时候,是引起一阵哄动的。

    毕竟陶家两年前啥光景大家都清楚,这才两年,成了队里除了李家最新开始买拖拉机的。

    有些人已经明白,有些人还不适应。

    在陶家看热闹的有的羡慕,有的嫉妒,冒酸话的人并不少,在陶大强把拖拉机开着往院子里拐的时候差点掉沟里的时候,还有人大笑。

    但再怎么笑,也无法掩饰其中的羡慕嫉妒恨。

    一台拖拉机五千多,顶一个普通工人十年的工资,队里有几家买得起?

    人家买来了,这就是实力!

    李龙把七十六号牵到老马号的时候,老罗叔正和老朋友一起聊着陶大强开拖拉机的事情。

    看到李龙拉着七十六号进来,老罗叔立刻就激动起来,他站起来快步过来从李龙手里接过缰绳,问道:

    “这是……不用了?”

    “嗯,罗叔,这七十六号后面就交给你了。”李龙笑着说,“相当于退休了。”

    “哎哎,退休好退休好啊!”老罗叔感慨着。

    经他手的那些马、驴养的时间长都有感情的。分到其他人家的,眼下还在出力,这七十六号是第一个退休的。

    他猜测也可能就这一匹可以“退休”,其他的,基本上得干到老死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