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雪大了要防洪


    李龙坐在哈里木的冬窝子里,一边喝着奶茶一边说道:

    “我这一次要的不多,如果方便的话,你们每家给我拿五只羊一头牛就行了。给你们钱也行,给你们准备转场时候的物资也行。不过你们得帮我把牛羊宰了,我只要克郎子,对了最好宰完后,给我把肉卸了剔了。”

    面对哈里木他们,李龙能够很坦然的把自己的所有要求都提出来也不会不好意思。

    就如同看哈里木他们给李龙提要求,让李龙给带米面油盐等物资的时候,也会说得很坦然。

    朋友之间不需要遮遮掩掩,我需要你帮我买这些东西,我这里能给你的都给你。我需要从你这里拿一些东西走,你们需要什么,我拿过来直接换。

    就这样。

    “给你凑够一百只羊,够了吧?”旁边的玉山江说道,“再加十头牛,应该差不多吧?”

    “够了够了。”李龙笑着说道,“说不定还用不完。”

    “嗯,两天吧,今天我去给各家通知一下,然后呢,就开始宰杀。明天……明天宰杀,明天下午或者后天早上就够了。”

    李龙让各家出牛羊,就是不希望单独一家出了会伤筋动骨。

    毕竟现在各家的牛羊数量都不是特别多,这只是一个小牧场小部落,经不起大折腾。

    李龙有把握过来搞这个还是因为这个冬天部落里的牛羊没有冻饿而死,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过来说这个。

    李龙过来的时候先找的哈里木,正好玉山江过来找哈里木也是在谈最近冬窝子的事情。

    外面下的雪大,山里已经下过了,而且比外面的雪还大。玉山江过来找哈里木是想商量一下看需要不需要再用清雪机把路给清一下。

    结果就碰到了李龙了。而按李龙的意思,没必要专门清了,拖拉机来回跑几趟,压一下就把雪给压平了。

    毕竟眼下已经不像年前,那时候雪十天能下三场,现在十天能下一场就不错了。

    毕竟已经到了二月中下旬,再过几天山外面的雪都要化了。

    “是啊,要防洪水。”正事说完,李龙想起来玉山江的来意,也想到了一件事情。

    队里的小海子,也需要防洪了。

    前两年,用钱,用道理,让队长许成军带着队里的人在开春的时候修了防洪干渠,至少后面几年,山上再下来洪水,小海子基本上不会被波及。

    但今年呢?

    都不用说,今年洪水的量绝对是前后十年最大的,所以小海子还能保住吗?

    虽然这几年经历了连续不断的捕鱼,小海子里面大鱼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于这个冬天,已经没人砸冰窟窿逮鱼去卖了,最多也就砸开抄上了一些小鱼,过年的时候炖鱼汤喝。

    但李龙知道,小海子里面,大鱼还是有的,这是根基。

    真要让洪水把小海子给冲垮了,那后面再就不可能有大鱼了。

    所以他想着是不是等回去后,再找找许成军,或者直接就让大哥开着拖拉机,在化雪后赶紧把小海子两边的防洪渠再开大一些,这样至少洪水来了,能从两边的防洪渠流到下面苇沟里,再带到大海子里去。

    一来名义上小海子是他在承包,算他自己的。二来,他是真不想小海子就此直接变成了一个水塘。

    历史上记忆里的那次大洪水算是避过去了,但今年这情况,感觉明显比那次还要危险。历史上那次洪水过后,洪水带下来的淤泥直接把小海子差点淤平,后面就变成了地上水库。

    而队里后面就算掏一掏,也是小打小闹,没彻底改善,再往后小海子里就蓄不住多少水,变成了一个苇塘。

    虽然一直有鱼,但再没有长过大鱼——因为冬天蓄不住水,鱼长的略大一些,冬天就冻死了。

    所以李龙想着一定要把小海子保下来,至少不能像后世那样,看着疼心。

    玉山江这边说好了,李龙也就同意了。他的意思是,后天开卡车上来,拉一卡车物资,把物资卸下来,把牛羊装好之后直接拉走。

    部落里是真心觉得这样比较好,省得他们拿了钱之后,再去买一次物资,多跑一趟,很麻烦。

    “上次我走之后,你们冬窝子周边再有没有狼群和其他的野牲口出没?”李龙续了一碗奶茶,一边喝一边问着。

    现在他越来越喜欢喝奶茶了。这玩意儿,需要奶皮子。家里的奶山羊的奶,虽然也能熬奶茶,味道是羊奶的味道,不太一样。

    当然,也是挺香的。

    不过只是总感觉没有在冬窝子喝的正宗一些。

    喝完奶茶后,李龙也没留着吃饭,他得赶紧回去。

    既然这边的肉已经联系好了,他就得赶紧回去准备调料东西。家里虽然有一些,但只是够家用的。要搞几百公斤干肉,那调料量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鲜肉卤过,以牛肉打底,一公斤牛肉能出半公斤肉都不错了——不像后世有锁水剂什么的,现在就是纯天然工艺,差不多就是半公斤。

    再搞成肉干,那就差不多能剩下两三百克。

    李龙从哈里木他们这里搞来一百只羊和十头牛,听着多——一百只羊的克郎子能有两千公斤重,十头牛也差不多得有两三吨重。

    但问题是这是带骨头的啊。

    好在李龙是打算搞两种,一种风干肉模式,那就是带着骨头,这样有份量,另外一种就纯肉,就跟后世的牛肉干一样,当然也不是真就做得那么干,太干了嚼不动,影响口感。

    无论哪一种,需要的调料都不少。盐比较好买,其他调料,李龙还得去看看能不能买得全。

    从山里回到县里,李龙看到各单位这时候都还在扫雪。这场雪下的很大,虽然距离雪化的时间连半个月都不到了,但这雪一下下来,天气又冷了几分。

    为了让路上和单位里面干净一些,大家都在清雪。

    不少单位都有清雪机,突突突的声音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汽油和柴油尾气的味道。

    李龙开着车去了百货大楼,购买孜然、盐、辣椒面子、大香等调料。

    百货大楼里,小刘刚把一家子人送走,松了口气——刚才的那个小孩太调皮了,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要那个,还伸手去够台面上的东西,够到就往嘴里塞。

    他的父母不仅不管,还护着孩子,嘴里都是“他是个孩子”,最终却只买了半公斤芝麻饼走了。孩子走的时候手里还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冲小刘扮着鬼脸。

    每天都能碰到形形色色的顾客,有些时候挺开心,有些时候是真的身心疲惫。

    “小刘,刚才那一家子,你就该对他们严厉些!”旁边的张姐马后炮的说道,“你看那个小气的样子……还有那个孩子真没家教!”

    小刘笑笑,没说话。刚才这一家子过来的时候,原本应该是张姐负责的,她一看这家人过来,立刻就转过身去找水,没办法小刘只好顶上来。

    现在又说这样的话——百货大楼里的职工,也并不都是很团结的。小刘知道为什么——自己年轻,去年年底又获得的先进,有些人眼红了。

    李龙进来后,左右看了看,然后就直接走向小刘——熟面孔,在他看来,应该好说话:

    “你好同志,调料在哪里买?”

    “就这里就这里。”旁边张姐抢着说,“同志你要什么?”

    百货大楼里的那些老员工对李龙都是很有印象的。从最初开始牵个马车或者骑个自行车过来买糖买芝麻饼,到后来买许多收音机,再后来就是开着吉普车过来了。

    等知道李龙的身份,已经是在看电视和看电报了。这是一个传奇人物,成长变化的过程算是他们亲眼看着的。

    李龙不知道这些,他看小刘愣愣的没说话,便笑笑,跟着张姐过去看调料了。

    这人,是不想和自己搭话吗?隐约记得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等李龙跟着张姐过去称东西,小刘才反应过来,有些后悔,但这时候过去又显得有些殷勤,便纠结着。

    “……十公斤加碘盐?你怎么要这么多?三公斤孜然?你这是批发啊?咱们这边孜然存货本身就不多……辣面子要五公斤?这个倒是有……”

    小刘隐约听着张姐报着李龙要的东西数目,她脑海里立刻就有了对应的库存数量。

    除了孜然不够,其他的都是够的。

    张姐正在翻着本子查找着库存,小刘下意识说道:

    “库房里孜然就只有两公斤半,其他的都是够的。我们柜台里摆不下这么多,得去库房里取。”

    “小刘你记得库存数字啊?我这年纪大了,有些记不清了,那你去库房里帮我拿一下?”张姐顺嘴就说道。

    小刘默默的看了她一眼,张姐脸上带着笑,仿佛这算是一个正常的互相帮助。

    原本准备拒绝的小刘抬头看了李龙一眼,鬼使神差的点点头,说了一声“好”。

    等李龙把这些东西都买齐,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一袋袋东西装上车,吉普车里的味道就比较复杂一些。他连打了两个喷嚏,和小刘打了个招呼,离开了。

    就算再笨,也知道因为自己,这个小刘被那个张姐给支使了一回。

    下班的时候,和小刘关系不错的另外一个售货员过来等着她下班,出了门之后便小声说道:

    “你管那个姓张的干啥?好干的活她抢着来,不好干的推三阻四的,我们都离她远远的……”

    小刘笑笑,没说话。

    孜然不够,李龙就想着先拿回去,后面再想办法。毕竟卖调料也不只百货大楼这里一家。

    不过先解决吃饭的问题。眼下已经过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他想着回去再热也麻烦,干脆就去国营饭馆吃了个面。

    一进门就看到里面人不多,让他有些意外的是看到了钟国强。

    “嘿,李龙同志,好久没见了啊!”钟国强一看到李龙,眼睛一亮,主动伸手过来握了握,“你现在也是大忙人了啊。”

    “哪里哪里,就自己瞎折腾。”李龙笑笑说,“钟经理年过得怎么样?”

    “还行还行。”钟国强笑着说,“现在大家兜里有点钱了,过来吃饭的多了,我们这里情况就好很多。你过来吃饭是吧?吃啥?面吗?我请客!”

    李龙推辞,钟国强坚持,李龙便由他。

    钟国强吃过了,在李龙等饭的时候,他坐对面给李龙倒了水,聊了起来。

    “其实也就是你忙了,不然的话,以前你提供的鱼啊,野味啊什么的,我们这边一直需要呢。只不过想来你现在可能也不搞那些了……”

    “的确是不搞了。”李龙摇了摇头,“我弄了收购站之后,就再没空搞那个了。偶尔打个猎,打到的东西不多,肉都自己吃了。至于鱼,现在是真没精力去捉了,而且我们以前逮鱼的海子现在鱼也少了。”

    聊起来的时候钟国强问李龙现在除了收购站还在搞啥,身上这么大的味儿,他就把肉干的事情说了一下,钟国强倒是有些兴趣,说做出来后,可以给他这里放一下,他可以给客人推荐一下。

    李龙答应了,这也算是一个尝试着的出货渠道。

    等面上来,钟国强给李龙拿来了蒜和醋,便离开了。

    李龙把菜倒面碗里,拌好,放进蒜和醋,美美的吃了起来。

    回到大院子,李龙把调料卸到厨房,杨大姐看着这么多的东西,说是不是多了。

    “多肯定是不多的。你想想啊,我们要做几百公斤肉干,光鲜肉就要两三千公斤,算起来这些不光不多,可能还少呢。不过百货大楼里就这么些孜然粉,我还得去其他地方看看。”

    “市场里有卖调料的,”杨大姐说,“下午我去看看?”

    “不用,我去吧。”李龙说,“我开着车比较方便一些。”

    自从市场开了之后,李龙先是把门面租了出去,后来又在里面买过几次马具,再后来就基本上没怎么去过了。

    反倒是偶尔还逛一逛石城老街市场,县里的这个市场,他感情不深。

    和明明昊昊玩了一会儿,又去后面的温棚里把一些已经需要锄掉的菜清理了,又种上小白菜,给炉子里加了煤,李龙才开着吉普车去了市场。

    路面上的雪清的差不多了。天空中还飘着细微的雪花,但西边的空中,有阳光已经透射下来,形成特殊的丁达尔效应,说明雪,已经过去了。

    有清洁工拿着大扫把把一些清雪机没完全清干净的雪扫到路边,再用铁锨铲到树田子里,还有些已经干完活的单位职工、学校学生或三三两两,或排着整齐的队伍扛着工具往回走。

    李龙开着吉普车到了市场的时候,这边停车区真的没几个人。以前满满当当的自行车,现在看不到几辆,看自行车的老大爷笼着袖子来回走动着。

    有个小伙子抱着一个纸箱子,里面是半箱子炒葵花籽,上面摆着一个报纸迭的纸杯子,嘴里喊着“一毛钱一杯”,只要有人过来,就急忙过去招揽生意。

    可惜本身就没几个人,也没人买。

    李龙把车停好后,那老大爷也不过来给牌子,估计想着这么大家伙,这么独特,也不需要搞个牌子,那是多此一举吧。

    李龙看那小伙子看到自己,有些畏缩着不敢过来,便说道:

    “给我来一杯,对了,多给个纸杯子,我装瓜子皮。”

    “好好好。”小伙子急忙过来,给李龙满满的盛了一杯,边盛边说道:“大火炒的,香得很!”

    李龙接过杯子,小伙子又给了李龙一个纸杯子,李龙从兜里掏出一块钱让他找。

    拿回一沓毛票,李龙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往里走。

    磕下的瓜子皮就吐进了空的纸杯子里,倒不是他道德洁癖,主要还是习惯问题。

    市场里的雪清的倒是挺干净的,不过来回进出的人脚上带着的雪渣子,化了之后,在里面弄出来的印子看着就挺脏。

    李龙过来的时候也没问杨大姐那个卖调料的店在哪里,他想着逛到哪里算哪里。

    进门就想起来原来的那个收购站,顺着记忆里的方向找过去的时候,发现那个收购站,关门了,这时候店面已经换成卖衣服的了。

    嘿,还真没坚持下去啊。

    李龙倒是挺感慨的,原以为会百花齐放,却没想到最后是一枝独秀。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卖马具的店,门口没人,门开着,里面店老板正在火炉子跟前烤着火,时不时看着外面。

    他看李龙有点印象,不过李龙今天没打算买马具,和老板点点头,就继续磕着瓜子往前走了。

    市场里卖衣服、鞋子、面料的店比较多,竟然还真没有卖吃食的。李龙心说如果按这样下去,九月份杨大姐在这里开个饭馆,还真能火起来。

    是没人开,还是开了没火,还是自己没走完没碰到?

    果然,再往前走,就让李龙有些意外,这里面竟然有打馕的店了。别的店里人少,这打馕的店门口倒是有两个人在等着要吃新出炕的馕。

    李龙闻着那馕的味道,顿时觉得手里的瓜子似乎也不是那么香了。

    好在他肚子是饱的,而且新馕还没出来,便继续往前走,然后就闻到了一股子好闻的调料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