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劝人不要铁饭碗?你疯了?
钱主任很喜欢,不过他并没有多吃,尝了两块之后就让李龙包起来,他放进了柜子,又问起了李龙关于温棚的事情。
过年前李龙就给钱主任送了一些新鲜蔬菜,当时因为人多,钱主任没细问。
“我买的院子原来的主人就研究过这个。”李龙说道,“当时他就在大院子后面盖了个玻璃温棚。只不过没研究好就去沪上工作了。后来他父亲把房子卖给我,我就把玻璃棚给改造一下,想着冬天种个菜不错。
刚开始就只能种个小白菜啥的,后来慢慢摸索着,就能把普通的菜种出来了。不过说实话,真麻烦。毕竟早上起来要把盖在玻璃棚上的棉帘子拉起来,晚上要放下去。下雪了还要清雪,每天还要给炉子加煤,菜长起来开花了还要对花……”
麻烦是真麻烦,但这玩意儿真种出来,希罕也是真稀罕。
李龙还记得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年夜饭上出现那几种蔬菜的时候,哥姐他们吃惊的表情。
能在大冬天吃到新鲜蔬菜,辛苦一些也值了。等过几年温室大棚都建起来了,李龙也就不那么辛苦的去种了。
但眼下,想来这个过程还要很久,毕竟北疆大规模普及大棚建设还得菜篮子工程广为人知之后。
当然这个伟大的工程,一度或者说一直被许多人忽视的。社会主义制度搞出来的以人为本的优越性,被大家普遍享受着,却又忽视了其伟大之处。
社会主义巨婴啊。
李龙脑海里思绪很多,不过很快就被拉回来了,钱主任这时候说的话,是在想着这个温棚种植蔬菜是不是具备可推广性。
李龙没说,因为这是领导要考虑的事情,这玩意儿投入产出要有一个性价比,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利润,做不起来的。
眼下,普通老百姓可能还不可能很大方的去买冬天的新鲜蔬菜,毕竟种出来成本还是挺高的,除非大规模普及才能把本钱降下去。
这个算题外话,毕竟供销社不是主做这个人,所以钱主任就只是琢磨了几句后,就开始问李龙其他方面的事情。
“你这个肉干是打算怎么做?零售还是批发?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都做。”李龙说道,“已经做了一批,口里有两个地方的合作伙伴要了几百公斤,说是看看市场反应。我这边在县里的市场有个铺面,有个大姐会做这个,我们打算抽空看看能不能兼卖这个。
价格的确不低,卖给口里的那些老板,一公斤是十二块钱,不过这个本身就算是高档零食,我们用的也是真材实料,所以价格高一些可以理解。”
“是的,毕竟纯肉,这玩意儿得好几公斤新鲜肉才出一公斤肉干吧。能精准定位到市场,也不错了。”钱主任赞赏的点点头。
以前州社里千方百计想要打通口里的市场,把这边的一些特产销出去,哪怕补贴一些都行,然而一直没做起来。
现在可好,有李龙在,往口里销售的特色东西已经有好几种了,而且李龙自己目前还自创一种,甚至于刚做出来就已经卖出去了。
这人和人,真不能比啊。
他以前半玩笑的和李向前说过,说李龙是有大气运的,当时是开玩笑,现在看来,指不定还真有啊。
李龙在钱主任这里没停留多久,钱主任也忙,没留他。
回到小车班,吉普车已经保养得差不多,油也加满了,李龙和小司告别之后,去了北庭市供销社,给魏主任送了东西,婉拒了魏主任留他吃饭的邀请,然后就去找了陈红军。
因为知道陈红军家的位置,而现在也快到下班时间了,李龙想着就等着吧。
果然,下班时间过了没十分钟,就等到了骑着自行车回来的陈红军。
陈红军也看到了吉普车边上的李龙,笑着下了车,和李龙使劲的握了握:
“小李,好久没见啊!”
“是啊。”李龙笑着说道,“陈哥最近忙不忙?”
“不忙,都闲出病来了……先不说这个,还没吃饭吧?走走走,我请你吃饭——家里做饭肯定不够,我回去说一声,咱们出去吃。”
“刚好,我给你带了一些东西,放家里,然后咱们出去。”李龙说道。
这时候家里人做饭,通常情况下都是按人来做,多也多不了多少。
所以如果有人突然来家吃饭,那注定就会有一个人不够吃饭甚至没饭吃。
而这个人通常都是做饭的女主人——这时候不像后世。后世外卖多,而且家家户户冰箱里都会有些存货,炉灶也方便,所以来人了想要加个菜什么的会很快。
这时候做饭很麻烦,那做出来的饭大都定量,重新做的话,和面就要很久,蒸米饭同样很久,一般人家也不会存挂面什么的。
所以陈红军说家里饭不够,这很坦然,一般人都懂。
而李龙也能理解,毕竟意外的情况都碰到过,他可不想当陈家意外的人。
剩下的饭下午能热了吃,那要不够了,自己岂不成了被讨厌的人了?
“你这来人就行了,还带啥东西啊?”陈红军埋怨着。
“我那边搞出来的新东西,拿过来让你们尝尝鲜。”李龙笑着说,“保准你们没吃过。”
等到了陈家,李龙把东西拿出来,还真就很吸引人。
别说肉干了,就那西红柿、辣子也够诱人的了。
陈家人原本对李龙就非常有好感,没有李龙,他们还住在那一里一外的平房呢,哪可能住进这大院子里来?
虽然这个冬天大院子扫雪比较麻烦,但那也比平房好太多。
一家人各有各的房间,住着舒服,而且还私密,空间也大,多好!
所以李龙到来,一家人都很热情,包括放了学的孩子都主动叫了叔叔,给李龙倒了水喝。
原本陈红军的妻子要给李龙盛饭的,陈红军自己说了,要带着李龙出去吃,让妻子不用管他们了。
“那就吃点好的,不要光吃面,点几个菜,虽然中午不怎么能喝酒,但吃几个好菜还是没问题的。”陈红军的妻子说道。
“行,我知道了。”陈红军应了一声,带着李龙出门。
“这是肉干?闻着挺香啊。”陈红军的母亲在人走后,目光落在了那包肉干上,“来,咱们尝尝。”
陈红军的妻子倒是把目光放在了那些菜上,想着这大冬天能吃到这新鲜菜,还真是新鲜啊。
至于肉干,李龙带的比较多,可以慢慢品尝。
陈红军带着李龙去了先前去过的那家饭馆,他让李龙坐下,自己去那边点菜。
李龙倒没强行要吃面,他看得出来,陈红军是想和自己聊聊的。要吃面的话,那可没几分钟聊的时间。
陈红军要了米饭,红烧肉,辣子鸡两个菜,还要了一瓶酒。
“不是说中午不喝吗?下午你还要上班的吧陈哥?”李龙有些意外。
“没事,喝一点儿不影响啥。我现在啊,上班跟没上班区别不大,这大冬天的也没啥事情干。”陈红军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两个刚刷过的杯子说道,“你不知道啊,其实我现在……唉,咋说呢,总感觉这个班上的没意思。”
李龙其实是明白的。毕竟上一世经历了那么多,怎么可能不知道?那些新闻报道还有段子故事里,领导退休后,无所事事,心理空虚,还有自家所在的小队里,合作社成立后,那些把地交给合作社的人一天到晚没事干,只剩下打牌打麻将,不是一样的吗?
合作社刚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机械化还没完全,所以不少人还能在合作社里打工——年底领分红是一部分钱,在合作社里打钱还能赚一份钱,多好。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合作社里种棉花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到后来连打工都没得打了。一些劳作了半辈子的人就转而去找其他的活干,比如割苦豆子、捡麦子、拾玉米等等,骑着电动三轮车甚至能跑出去十几公里捡别人收完地里的残余洋芋。
现在大规模种植,机械化收割,地里剩下的庄稼其实很多,只要下得了那个苦,一个夏秋能捡不少的东西。
卖几千块钱是没问题的。
哪怕不卖,捡来的庄稼无论是人吃还是喂鸡喂羊喂猪都是好东西。
还有些下不了苦的,就在村子里打牌打麻将,然后很快就会得一身病——劳动这件事情,一旦丢下来,想捡起来很难。
反倒是那些一直干活的,身体好像一直挺好,八十多岁还能骑着电动车去下网逮鱼……好吧,扯错地方了。
所以李龙能理解这种心情,就是说原来陈红军是收购站的站长,他是鸡头,带着大家收东西,分配任务,那都是有活干的。
心气也旺。
现在到了州里,干的是办公室的活,一杯茶、一张报纸,能看半天——这样的闲有些人是梦寐以求,但在陈红军这里,有些落差,极不习惯。
所以他才会心情不好。
“那你想过没有,”李龙开玩笑的说道,“出来干啊,出来干个其他事情,保准让你忙的连想这些事情的功夫都没有。”
“出来干?”陈红军愣了一下,“出来干啥?”
“那看你想干啥了。”李龙没动酒杯,喝了一口茶随口说道,“现在发展机会很多,干你的老本行收购站也行,做个小买卖也行,实在不行找关系搞个收废品的证,你开个废品收购站,也能赚个万元户出来。”
“真的假的?真可能这么赚?”陈红军眼珠子动了动,感觉有点兴趣了。
李龙突然觉得自己的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陈红军好像当真了!
他看向陈红军:
“陈哥,你不会……”
“你先说说吧。”陈红军给李龙的杯子里添了些茶,然后说道:“就当给我解惑了。你也知道,从县里回来后,我就成了机关人。我知道现在外面发展太快,但具体的机会,我不知道,也没有多少渠道了解。”
李龙突然想到一个词,试探着问道:
“停薪留职?”
“你知道?”陈红军有些意外了,随即想想李龙的人脉关系,又自嘲的笑笑,“是啊,你早就不是当初的小李了,知道这些不稀奇。是的,我有这个想法……家里人还没说。”
“为了赚钱,还有有实在的事情做?”李龙继续比较深入的问。
“都有点。”陈红军说道,“家里不算太缺钱,但说实话,看着别人一个个赚了钱,我心里也挺痒痒的。另外也的确是想找点具体的事情做,现在的生活,真的……太无聊了。”
“那我说的是真的。”李龙说道,“就比方收购站吧。如果做这个,前期的投入,一个是院子,一个是人手。手续什么的,我想陈哥你那边应该容易办。院子租一个大点儿的,一年也就几百块钱;人手嘛,找一个勤快一点儿的,一年也就几百块钱……
剩下的就是初始的流动资金,有个几千块钱就能应付起来,后面只要出货快,现金回流快,那就能良性循环……如果能开起来,哪怕是小打小闹,一个月几百上千块钱,半年回本然后剩下的就开始赚钱是很容易的。”
他看向陈红军认真的说道:
“尤其是你,陈哥。你是有现在的人脉的,收的东西都有去处。而且你手底下有经验,收的东西成色什么的你也都能看出来。唯一需要短时间熟悉的,就是价格——现在的价格和以前比不一样,但这玩意儿,从我这里,你半天就能摸清楚。”
听李龙这么说了,陈红军还真有想干的意思了。
毕竟李龙说的太简单了,而他陈红军是真的有这些人脉和经验基础的。
“那……废品收购站呢?”陈红军勉强把自己马上就要开收购站的念头给压下去,就那几千块钱的流动资金,他是拿不出来的。
想来废品收购站应该会容易一些吧?
“一本万利啊。”李龙感叹着,“就是脏了点累了点儿,名声不好听。”
后世废品收购站不是谁都能开的,那玩意儿资质就能把绝大多数人给卡掉。
拜网络信息发达所赐,后世人都知道废品收购站赚钱,但怎么赚钱,许多人不知道——无非是低买高卖罢了。
李龙也不很清楚,但知道很赚钱。
陈红军果然被李龙提出来的缺点给吓住了。
的确,名声不好听。
“还有呢?”
“文具店,小吃店,卖衣服……只要下得了苦,认真去了解市场,这些店现在开起来,都能赚钱。说不好听的话,就现在的市场,你随便租个门面去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个小饭馆子都赚钱。”
口里人多,思想碰撞比较多,所以但凡赚钱的生意,许多人都会想,能想到就去做,怕别人抢了先。
北疆这边因为人口少,信息闭塞,哪怕在口里都已经赚了钱,大批人涌入甚至成蓝海的行业,现在可能都没流行起来。
这时候,大把的机会,但许多人没本钱、瞻前顾后做不起来,当然也有不少想做没经验最终做失败的。
少,真少。
陈红军愣愣在那里想着,连服务员把菜端上来都没反应,还是李龙接了过来摆好。
“陈哥,你要真想做,我觉得还是做收购站。”李龙看着陈红军是真动了心思,便说道:“你有人脉经验,如果流动资金不够的话,我这边有,先借你一些。
只要你把人一招,手续一办,这开春就能赶上收一波春皮,到时赵辉过来收皮子,不出一个月资金久能回笼……赚起来快得很。”
李龙要是给陈红军出主意,还真就希望他开收购站。
陈红军开也是在北庭开,不会和他有多大的竞争关系,而他是真心希望陈红军能发达起来——不然真就埋没了。
如果陈红军做收购站的生意,不说一定比自己强,至少一年成几个万元户应该是没问题的。
李龙重生后头一笔钱就是从陈红军这里赚到的,而且后来他在收购站对自己照顾有加,在离开玛县,自己开收购站的时候陈红军还给介绍了人脉。
要说李龙发展到今天有重生的优势,其中陈红军给的助力也是功不可没的。
所以李龙觉得,如果陈红军真的想出来干,那他必然是要帮一把的。
陈红军还有些犹豫。
他一直觉得呆在现在的机关里,整天要做的事情,可能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处理完了,剩下的就无聊。
一开始还觉得轻松,但后来就真的感觉是浪费生命了。
他还年轻,还不是到养老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抱负,既然在升职方面做不了什么,那他宁愿在其他的事业上有所突破。
但真要到下决心的时候,陈红军又犹豫了。
铁饭碗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就这么放弃了,行吗?
家里人会同意吗?别人怎么看?
“找人的话,我建议最好别找你以前的那些同事。”李龙还不知道陈红军现在想什么,他继续说道,“你们是上下级,但一旦你出来干,那你们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你能转变过来,他们不一定,还是找地方上那些勤快的年轻小伙子比较好……”
陈红军能听得出来,李龙给出来的都是中肯的建议。
他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这个决定,能不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