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三百零七章 算计高仙芝,西域之路
“高都护攻取石国,得到许多金银财宝吗?”
李隆基得到高力士的汇报后,眉头一皱。
以前李瑄说过:天地万物,皆由圣人,圣人给予,方可自用。
这句话,满足了李隆基的掌控欲。
使他认为战利品必须向他上缴九成。
而高仙芝只是为他献上俘虏。他还以为没得到什么财富呢?
“粟特人是天生的商人,石国可是粟特国度,其都城柘枝城,绝对富裕啊!国王都被逮捕了,王室怎会没有财富呢?”
高力士同情李瑄,帮着李瑄说话。
石国国都柘枝城,在大唐可谓是大名鼎鼎。
长安的酒肆、青楼、教坊的柘枝舞,就是石国商人传入长安。
柘枝舞风靡长安,其动作明快,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同时,注重眉目传情,眼睛富于表情。
人们在这种健舞上看到别样的风情,连李隆基都甚为喜爱。
“立下军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李隆基觉得有道理,他相信高力士。
好歹给他留点,可他连汤也没喝上。
安禄山几乎每个月都会安排车驾,从范阳到长安,为他献上珠玉、金银、虎熊、皮革等等。
李隆基以为这些都是安禄山的战利品,实际除了派人逮捕老虎、黑熊以外,大多都是河北的民脂民膏。
而且安禄山吸引许多粟特商人,这些粟特商人被任命为将领,大量的珍宝,都入安禄山的口袋。
安禄山认为自己是粟特人,他最反感“杂胡”这一词。
他想将这些粟特人,往自己亲信方面发展。
殊不知粟特人缺少底蕴,以至于今后被麾下少量的汉人文武所掩盖。
“老奴认为,自古将领贪财,数不胜数,不是谁都能和天水王一样。昔日侯君集纵容属下在西域劫掠,回来后太宗皇帝也只是小施惩戒。而今高都护立下大功,重惩只会是使边将寒心。”
高力士权衡利弊后,不想让李隆基因此惩罚高仙芝。
“说得有道理!大食的皇帝太不给脸了,竟然敢让我大唐退出葱岭以西。高宗的时候,那里就是我大唐的羁縻州。现大唐这么强大,而葱岭西却无法收复,让我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李隆基想到大食皇帝艾布阿拔斯的回信,非常愤怒。
这什么东西啊!竟然比曾经的尺带珠丹还嚣张。
有吐蕃赞普受封,臣服的例子。
李隆基也想让大食这个所谓的哈里发臣服。
“大唐天威,必能让大食服从。”高力士顺着李隆基的话点头。
“昨日高仙芝向我请求,回到西域后,就准备调兵遣将,主动攻击大食。力士怎么看待这种事情?”
李隆基向高力士询问道。
高仙芝贪墨他的财宝,李隆基先暂时忍下这口气,他还能用得上高仙芝。
不过这笔账他记下了。
“天水王说,大食东西万里,不比大唐小。他们的人口,虽不及大唐,是吐蕃的十倍。而那个艾玛阿拔斯,相当于我中国的开国君主,必有雄武之姿。恐以安西的兵力,想驱逐大食非常困难。”
高力士如实说道。
大食的人口和面积,一度震惊李隆基。
不出意外的话,大食随随便便能出动数十万兵马。
“天水王说的不错,不能坐井观天。葱岭隔绝了大唐西进,也阻碍了大食的东扩。”
李隆基这时候想起了李瑄。
和历史上的不同,李瑄这几年时常向李隆基宣扬大食的强大。
还曾带着大食和粟特商人入宫,让他们描述见闻。
国土面积代表所能用到的资源。
人口代表着能耕种土地的数量,和战争的潜力。
既然已经知道大食的强大,李隆基没有如历史一样头铁。
“圣人所言极是,臣觉得高仙芝进攻大食,不是很好的人选。他虽然灭朅师和石国,然这两个国家,老弱妇孺在一起,不过数万之众,突骑施更是西逃的余孽,可战的兵马也只有两千人左右。不足以体现一个将领的强大。”
高力士这才表达他不看好高仙芝去攻击大食的想法。
高仙芝是不错,但世人都知道,和李瑄一比,嫩太多了。
高仙芝擒的可汗只是西逃的余孽,还不如一个突厥部落。
攻破的国家只是十几万人的小国,和吐蕃这种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世人甚至认为是李瑄发动大非川之战,歼灭吐蕃数十万大军,才让高仙芝灭掉小勃律。
“高仙芝有无可能凭借士气,趁着大食改朝换代,元气大伤的时候,将吐蕃驱逐出昭武九姓故地?”
李隆基依旧认为高仙芝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将。
“老奴不通军事,不敢否定一个名将。但国家有韩信、李靖,何必用彭越、冯异这样的人呢?”
高力士向李隆基暗示道。
基于对李瑄的信任,他认为李瑄到达西域,将大食赶出昭武故地,十拿九稳。
而高仙芝,只打过一些小战。
未如李瑄一样,参加过灭突厥之战,主持双方超过五十多万兵马,二十多万骑兵的大非川之战,并全歼对手。
虽然地域不同。
但李瑄已经证明了,他能在草原,雪域高原,攻坚战、山地战、海洋上的驰骋。
“力士说这些,我会考虑的。天水王深知大食,是一个好的选择!”
李隆基只是点了点头,但没有立刻答应高力士的请求。
高力士明白李瑄刚罢相,李隆基心中有芥蒂。
许多人不希望李瑄再拜相。
包括一些权贵!
但在大唐,李隆基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他认真,没有人敢说话。
李瑄和别的大臣不同,复杂的性格,长袖善舞的举止,使李瑄没有像其他宰相一样罢相后被贬出长安。
其实,如李瑄这样的军功入相者,即便被贬,也很可能和张说罢相一样,贬为某个边镇的节度使。
在高力士与李隆基谈论完毕后,右相杨国忠来求见李隆基。
“拜见圣人!”
杨国忠向李隆基拜道。
“国忠因何而来啊!”
李隆基向杨国忠说道,从称呼上,就能看出他对杨国忠的亲近。
天宝年间,李隆基宠信一个人,不是看一个人多有能力。而是看这个人会不会忤逆他的心意。
杨国忠和安禄山一样,从来不对李隆基说不顺心的话。
同时,李隆基自认为发掘出杨国忠的能力。
“现如今兵部尚书空缺,臣向圣人推荐一个人才。”
杨国忠向李隆基禀告道。
“何人?”
李隆基问。
“高都护!他战功卓越,节度使中,唯有他能胜任兵部尚书一职。”
杨国忠向李隆基回道。
节度使任正三品的兵部尚书,一定还会加以使职。
如果没有异心,这一定算是提拔。开元以来以兵部尚书拜相的人可不少。
如果有异心就另说了。
让安禄山当吏部尚书,他定不愿意交出兵权。
高仙芝是胡人,想拜相必然会被汉人大臣阻止。
但兵部尚书很有机会,朝堂上也有胡人大臣。
“高都护在西域多年,他在朝任职,西域该怎么办呢?”
李隆基思索片刻,向杨国忠说道。
“当然是派一名将入西域,臣听说大唐将与强大的大食国开战,收复故地,鹰扬国威。高都护不一定适合在西域,只有久经沙场的名将可万无一失。”
杨国忠的话语也很明显。
能百战百胜,万无一失,谁都会想到李瑄。
虽然杨国忠登上首席宰相的宝座,李林甫老贼已死。
但李瑄依旧是他最忌惮的人。
他能听出贵妃娘娘对李瑄的百般维护。
由于李瑄在长安,他甚至不敢去动李瑄任命的官吏。
五杨已经露出獠牙,却还无法下手。
如果哪天李瑄把李隆基哄开心,贵妃再吹一吹枕头风,给李瑄再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岂不是要如李林甫一样被架空?
至于杀李瑄,更是天方夜谭。
能杀李瑄的唯有谋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名,先不说能不能使李隆基相信李瑄谋反。如果李瑄死了,杨玉环能把他宰了。
李瑄到西域,哪怕李瑄立下军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为相。
他会寻找其他机会。
最重要的是,他要先把安禄山这个杂胡弄死。
现在,杨国忠已经派人去河北搜集线索,看看有没有蛛丝马迹。
但凡安禄山表现出任何不臣,他都会告状。
“国忠也是这也认为的?”
李隆基知晓李瑄和杨氏的关系不好。杨国忠应该是忠心为国。
“这是臣肺腑之言。”
杨国忠点头。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明日便在朝堂上提议吧!”
宰相和高力士同时向他说明,使李隆基心中敲定。
让高仙芝这个拿他钱的人,当兵部尚书,算是便宜他了。
“臣遵旨!”
杨国忠面露喜色。
把李瑄搞走,他就可以大显身生手,不再有忧虑了。
他的宰相之位,一定稳如泰山。
他需要立威,但他决定先不拿李瑄的亲信立威,而李林甫的后代和亲信,是最好的人选。
柿子专挑软的捏!
“国忠,上元夜如何?”
李隆基又问杨国忠这件事情。
他的玉环娘子最近似有忧虑,他准备举办一次盛大的宴会。
以讨美人欢心。
长安的上元夜灯会,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时候。
“时间虽紧迫,但臣必然会让圣人和贵妃满意。”
杨国忠拍着胸脯说道。
长安有现成的灯楼、灯塔、灯轮,数以万计的灯具,都可以拿出来展现。
更何况,李瑄培养的铁花队,更加成熟。
杨国忠为取悦李隆基,不计国库的消耗,但求华丽。
“甚好!”
李隆基开怀一笑,兴致来了,在亭中写一书法。
杨国忠身为宰相,竟然屁颠屁颠上前为李隆基研墨。
但看到李隆基书法的内容后,杨国忠像是打翻醋坛子一样酸。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七郎的新作啊!
据说是李七郎在长乐坊的酒肆中醉酒写下,最近在长安疯传,一时间“洛阳纸贵”。
……
此时此刻,李瑄正在后花园的梨树下抚琴。
从袅袅琴音中,能看出李瑄心境。
“真羨慕天水王的才华啊!”
李瑄曲罢,被婢女引入后花园的李岘拍手称赞。
“每次一弹《流水》,知音就会到来……”
李瑄起身,请李岘到亭中入座。
李岘现任京兆尹,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人。
哪怕是杨国忠,都不能轻易免去。
因为免掉一个大臣,总得有借口说服李隆基。
否则隔三差五搞一下,那还得了啊!
历史上杨国忠只能借助天灾,免去李岘的京兆尹。
“不敢当,未能辅助天水王完成新法,是我的遗憾!”
李岘拱手,他是被李瑄宴请来的。
而一入府邸,就听《流水》,意味深长啊!
“我不在相位,京兆诸县,有没有安分一点。”
李瑄向李岘询问道。
“和预料中的一样,豪强想坐地起价,除非废除常平新法。有的地方官吏施压,使豪强归还粮食。有的地方官吏还在观望。”
李岘向李瑄回答道。
他是京兆尹,能得到第一手消息。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想杀我谈何容易呢?”
李瑄笑道。
他知道名声的重要性,自穿越以来,就在经营自己的名声。
他虽然硬刚李隆基,但和张九龄的强硬相比还差点。
张九龄也不过是被贬罢了。
再说,他的“诗名”,张九龄即便是文坛领袖也比不上。
“就看圣人怎么处置了。”李岘也是这么认为。
“杨国忠任首席宰相,五杨将无法无天,你为京兆尹,保全自己为主吧!”
李瑄知道李岘有明哲保身之道,在变法的时候,他极力劝阻,预料到了失败,但他还是提醒一声。
“天水王这么提醒我,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吗?”
李岘诧异,在他看来,李瑄一定进退之法。
“我想大变,在渺茫中寻找机会,只是失败了而已。”李瑄避重就轻地回复。
“圣人决心不够,耐心不足,否则一定会成功。”
李岘认为是李隆基拉胯了。
后花园只有他和李瑄两个人,他也不担心他的话泄密。
李瑄一再请求调兵震慑,但李隆基瞻前顾后,皆拒绝。
“唉!我若有机会再变法,大尹还会辅助我吗?”
李瑄没有去回答李岘的问题,而是问这么一句话。
如果说李泌是他的张良,那李岘就是萧何,有王佐之才。
现朝廷之中,李瑄的亲信众多,但才华和审时度势,无一人及李岘。
“哪怕再失败,也一定会的。”
李岘目光灼灼地回复道。
国家积弊已久,总要大臣们迎难而上。
如果百姓们“迎难而上”,那就是改朝换代的开始。
“大尹相信历史是不断向前的吗?”
李瑄又问李岘这个问题。
“相信!”
李岘点头。
“那为何每一次都在循环着改朝换代,你方唱罢我登场。”
李瑄笑问。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天下在进步。周代家天下,而孔子诞生,他有教无类,使平民百姓可以学习,他创立因材施教,使人更容易成才。然后是秦始皇天下一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到我朝的科举,从造纸术,到印刷品,打破了士族对书籍的垄断。平民百姓能读书,筛选更多的人才入朝廷,这些都是进步……”
李岘从知识方面陈述。
“不错!千年的沉淀,才有盛世大唐。”
李瑄点头,又说道:“我想再出长安,复军功入相,大尹觉得如何呢?”
“李相想再军功入相,比以往更难。”
李岘真诚地说道。
李隆基现在沉迷于享乐,大臣们看破不说破。
李瑄再拜相前,李隆基一定与李瑄问询,大概会问拜相后搞不搞事。
那时李瑄该怎么回答呢?
而变法,一直是李瑄的初心。
“我愿意试试,我也想再舞动长槊,跃马西域!”
李瑄微微一笑,说出他的目的。
“安西节度使是高仙芝,他刚立大功回来,挤下他怕是不容易。”
李岘没想到李瑄会与高仙芝抢西域。
但他仔细一想,除了范阳平卢,也就西域最容易获得军功。
因为西域势力错综复杂。
如高仙芝一样,随意找个理由,把石国屠了,就是一个“灭国之功”。
“现大食建立,其皇帝号称屠夫。高仙芝狂妄自大,一定无法对付大食。所以我要亲自出马。”
李瑄向李岘说道。
后世以为怛罗斯之战,大唐失败,是因为葛逻禄的背叛。
实际上,大唐翻山越岭三个月,远征而来与大食这种帝国对抗,僵持下去,已经算输了。
即便没有葛逻禄背叛,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大唐在安西无法养太多兵力,高仙芝最多率领一万五千名唐军远征,其他的皆是仆从军。
仆从军只能打顺风战,打不了逆风。
葛逻禄作为大唐多年的附属,如果不是逆风,怎么可能背叛大唐呢?
“天水王想让下官在朝廷提此事?”
李岘对高仙芝不太了解,但他听信李瑄的。
“不用,我已经找高翁,实在不行,请贵妃娘娘出马……”
李瑄希望在朝堂上提及此事的时候,由李岘出马辩驳。
他将高仙芝为边功和财富,屠柘枝城老幼,掠夺石国的事情告诉李岘。
让李岘有切入点。
李岘明白了,到下午的时候,他离开天水王府。
翌日,兴庆殿。
“启奏陛下,当今兵部尚书空缺,高都护是名将之后,文武双全,屡立战功,臣愿意推荐高都护为兵部尚书。”
日常事务处理完毕后,杨国忠出班向李隆基奏道。
高仙芝此刻也在朝堂,他很吃惊杨国忠突然提拔他。
他只是个胡人,他想过自己会被封大将军,但不敢想象尚书这个职位。
尚书一直是汉人中最有威望的大臣担任,距离宰相一步之遥。
六部尚书中,除了存在感不高的户部和工部,其他四部都有机会拜相。
但高仙芝是特殊的人,他知道胡人不能拜相,不想在朝堂上被这群老臣钳制。
在西域,他就是说而一不二的土皇帝,哪个国王见他也得小心侍奉,他希望一直在西域。
“众卿有何异议?”
李隆基问文武百官。
“启奏陛下,臣才疏学浅,难达尚书之位。臣想为陛下开疆扩土,将大食驱逐出粟特故地。”
在大臣们窃窃私语,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时候,高仙芝出列推辞道。
这种气度让许多大臣高看他一眼。
在大臣们看来,如果能成尚书,谁会在边境呢?长安的繁华不好吗?
高仙芝的话,让李隆基微微皱眉,他又想起高仙芝贪他钱财的事情了。
尚书都不要,想留在西域干什么?
“高都护不必忧心,可由天水王前往西域,代替你与大食对战。”
杨国忠见李隆基不悦,表明了告知高仙芝。
“臣的安西兵斗志昂扬,所向无敌,黑衣大食不过一新立国度,孱弱不堪,臣发誓能将其逐出。”
高仙芝一听就急了,他不想离开西域。
他想将这功劳揽入怀中。
李瑄的威名他如雷贯耳,如果李瑄出马,就没他的事情了。
“启奏圣人,大食是与大唐齐名的强国,如果不重视,必然会损兵折将,应由战功彪炳的天水王亲自出马。”
李岘出列,向李隆基拜道,不给高仙芝面子。
“足下竟敢说我不是大食的对手?”
高仙芝见李岘怼他,怒目而视。
他根本就不认识李岘。
高仙芝上次来长安的时候,李岘只是郎中,还未达到京兆尹的高位。
“只是提醒,将军不要过激。我听说拯蹈危溺,诛除凶暴,称之为‘义兵’,正所谓仁义之师所向无敌;敌人来攻击,不得已而反击,称之为‘应兵’,同仇敌忾,抗击侵犯的军队定能获胜;在小事上争胜斗狠不能克制一时的愤怒,加怒于人,称之为‘忿兵’,争气斗忿的军队必会失败;认为他国有金银珠宝有利可图的,称之为‘贪兵’,贪婪的军队一定会被击败;凭借国家幅员辽阔,以人口众多相夸耀,因而想在敌人那里表现自己的威风的,称之为‘骄兵’,骄傲的军队会被消灭。这五个方面不仅是由人事决定的,也是天道决定,将军要多多想想。”
李岘一番长篇大论,讽刺高仙芝率领贪兵屠柘枝城。
同时,也预言“骄兵必败”。
大食是强国,哪怕刚建立,也不能小觑。
这番话,差点让高仙芝破大防。
都说朝堂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真是太凶险了,与他无冤无仇的李岘却来攻讦他。
高仙芝很想说“贪兵必胜”,但在朝堂上之上,他说不出口。
这不符合汉人士大夫的价值观。
后世都说高仙芝贪婪无度,实际上高仙芝善待士卒,非常大方。
他将自己的珠宝,大量地赏赐给有功劳的部下,使兵卒愿意为他效死命。
“臣等也认为天水王可坐镇西域。”
见李岘这个李瑄的铁杆支持者发话。
呼啦啦地一群大臣上前,认同李岘。
包括杨国忠新拉拢的大臣。
这让高仙芝懵逼!
他没意识到自己陷入争斗中,在朝堂上势单力薄的他,根本没人替他说话。
但以萧隐之、达奚珣为首的保守派,反对高仙芝成为兵部尚书,这样高仙芝就能呆在西域。
他们不想李瑄在西域立功,以免圣人高兴,再让李瑄拜相。
可保守派在李林甫死后,根本无法阻碍杨国忠和李瑄的党派。
而且裴宽也不和他们一伙,他们的声音注定得不到李隆基的重视。
“天水王,你愿意前往西域吗?”
李隆基抬手让众大臣安静,然后询问李瑄。
“臣只听陛下命令!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唐土……”
李瑄出列拜道。
天宝年间,郡王和亲王是不需要上朝的,他以尚书右仆射的身份,依旧在百官最前列。
虽然不理政事,但尚书右仆射是从二品的官职,在六部尚书之前。
他向李隆基表示一切听从圣人的吩咐,但后半句的意思不言自明。
“好一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唐土。”
李隆基搓了搓手。他听李瑄的话颇有斗志。
后世很多人以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是汉代的话,实际上并不是,只是一些汉朝的崇拜者,从“日月所照,皆为臣妾”中加工出的话。
但并不妨碍这句话所表达出的自信,是一种天朝上国的自信。
李瑄在朝堂上,说出过太多次“名言名句”,朝臣们不足为奇。
“等上元节后,就对天水王进行任命!高都护免去安西节度使、安西副都护的职位,任兵部尚书,授紫金光禄大夫,上柱国,封密云郡公。”
李隆基需要好好想想怎么安排李瑄,就先免去高仙芝,确认李瑄去西域。
“臣谢陛下……”
高仙芝只能向李隆基一拜。
他也不是蠢货,知道不能再反驳。
毕竟他是升职的,只是作为胡人,留恋安西的权力,不适应与汉人士大夫在朝堂上的争斗。
一时间,高仙芝患得患失,他是个将领,渴望鲜血与战斗。
他又看向一直平静的李瑄。
李瑄没去过西域,但在西域大名鼎鼎,许多人称呼其为“天将军”。
短短三年,歼灭吐蕃和其附属五十万大军,自身死伤不过数万。
说实话,高仙芝也佩服。
但此时此刻,他总感觉不对劲。
“臣遵旨!”
李瑄也拱手领命。
确定去西域后,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李隆基得到高力士的汇报后,眉头一皱。
以前李瑄说过:天地万物,皆由圣人,圣人给予,方可自用。
这句话,满足了李隆基的掌控欲。
使他认为战利品必须向他上缴九成。
而高仙芝只是为他献上俘虏。他还以为没得到什么财富呢?
“粟特人是天生的商人,石国可是粟特国度,其都城柘枝城,绝对富裕啊!国王都被逮捕了,王室怎会没有财富呢?”
高力士同情李瑄,帮着李瑄说话。
石国国都柘枝城,在大唐可谓是大名鼎鼎。
长安的酒肆、青楼、教坊的柘枝舞,就是石国商人传入长安。
柘枝舞风靡长安,其动作明快,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同时,注重眉目传情,眼睛富于表情。
人们在这种健舞上看到别样的风情,连李隆基都甚为喜爱。
“立下军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李隆基觉得有道理,他相信高力士。
好歹给他留点,可他连汤也没喝上。
安禄山几乎每个月都会安排车驾,从范阳到长安,为他献上珠玉、金银、虎熊、皮革等等。
李隆基以为这些都是安禄山的战利品,实际除了派人逮捕老虎、黑熊以外,大多都是河北的民脂民膏。
而且安禄山吸引许多粟特商人,这些粟特商人被任命为将领,大量的珍宝,都入安禄山的口袋。
安禄山认为自己是粟特人,他最反感“杂胡”这一词。
他想将这些粟特人,往自己亲信方面发展。
殊不知粟特人缺少底蕴,以至于今后被麾下少量的汉人文武所掩盖。
“老奴认为,自古将领贪财,数不胜数,不是谁都能和天水王一样。昔日侯君集纵容属下在西域劫掠,回来后太宗皇帝也只是小施惩戒。而今高都护立下大功,重惩只会是使边将寒心。”
高力士权衡利弊后,不想让李隆基因此惩罚高仙芝。
“说得有道理!大食的皇帝太不给脸了,竟然敢让我大唐退出葱岭以西。高宗的时候,那里就是我大唐的羁縻州。现大唐这么强大,而葱岭西却无法收复,让我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李隆基想到大食皇帝艾布阿拔斯的回信,非常愤怒。
这什么东西啊!竟然比曾经的尺带珠丹还嚣张。
有吐蕃赞普受封,臣服的例子。
李隆基也想让大食这个所谓的哈里发臣服。
“大唐天威,必能让大食服从。”高力士顺着李隆基的话点头。
“昨日高仙芝向我请求,回到西域后,就准备调兵遣将,主动攻击大食。力士怎么看待这种事情?”
李隆基向高力士询问道。
高仙芝贪墨他的财宝,李隆基先暂时忍下这口气,他还能用得上高仙芝。
不过这笔账他记下了。
“天水王说,大食东西万里,不比大唐小。他们的人口,虽不及大唐,是吐蕃的十倍。而那个艾玛阿拔斯,相当于我中国的开国君主,必有雄武之姿。恐以安西的兵力,想驱逐大食非常困难。”
高力士如实说道。
大食的人口和面积,一度震惊李隆基。
不出意外的话,大食随随便便能出动数十万兵马。
“天水王说的不错,不能坐井观天。葱岭隔绝了大唐西进,也阻碍了大食的东扩。”
李隆基这时候想起了李瑄。
和历史上的不同,李瑄这几年时常向李隆基宣扬大食的强大。
还曾带着大食和粟特商人入宫,让他们描述见闻。
国土面积代表所能用到的资源。
人口代表着能耕种土地的数量,和战争的潜力。
既然已经知道大食的强大,李隆基没有如历史一样头铁。
“圣人所言极是,臣觉得高仙芝进攻大食,不是很好的人选。他虽然灭朅师和石国,然这两个国家,老弱妇孺在一起,不过数万之众,突骑施更是西逃的余孽,可战的兵马也只有两千人左右。不足以体现一个将领的强大。”
高力士这才表达他不看好高仙芝去攻击大食的想法。
高仙芝是不错,但世人都知道,和李瑄一比,嫩太多了。
高仙芝擒的可汗只是西逃的余孽,还不如一个突厥部落。
攻破的国家只是十几万人的小国,和吐蕃这种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世人甚至认为是李瑄发动大非川之战,歼灭吐蕃数十万大军,才让高仙芝灭掉小勃律。
“高仙芝有无可能凭借士气,趁着大食改朝换代,元气大伤的时候,将吐蕃驱逐出昭武九姓故地?”
李隆基依旧认为高仙芝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将。
“老奴不通军事,不敢否定一个名将。但国家有韩信、李靖,何必用彭越、冯异这样的人呢?”
高力士向李隆基暗示道。
基于对李瑄的信任,他认为李瑄到达西域,将大食赶出昭武故地,十拿九稳。
而高仙芝,只打过一些小战。
未如李瑄一样,参加过灭突厥之战,主持双方超过五十多万兵马,二十多万骑兵的大非川之战,并全歼对手。
虽然地域不同。
但李瑄已经证明了,他能在草原,雪域高原,攻坚战、山地战、海洋上的驰骋。
“力士说这些,我会考虑的。天水王深知大食,是一个好的选择!”
李隆基只是点了点头,但没有立刻答应高力士的请求。
高力士明白李瑄刚罢相,李隆基心中有芥蒂。
许多人不希望李瑄再拜相。
包括一些权贵!
但在大唐,李隆基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他认真,没有人敢说话。
李瑄和别的大臣不同,复杂的性格,长袖善舞的举止,使李瑄没有像其他宰相一样罢相后被贬出长安。
其实,如李瑄这样的军功入相者,即便被贬,也很可能和张说罢相一样,贬为某个边镇的节度使。
在高力士与李隆基谈论完毕后,右相杨国忠来求见李隆基。
“拜见圣人!”
杨国忠向李隆基拜道。
“国忠因何而来啊!”
李隆基向杨国忠说道,从称呼上,就能看出他对杨国忠的亲近。
天宝年间,李隆基宠信一个人,不是看一个人多有能力。而是看这个人会不会忤逆他的心意。
杨国忠和安禄山一样,从来不对李隆基说不顺心的话。
同时,李隆基自认为发掘出杨国忠的能力。
“现如今兵部尚书空缺,臣向圣人推荐一个人才。”
杨国忠向李隆基禀告道。
“何人?”
李隆基问。
“高都护!他战功卓越,节度使中,唯有他能胜任兵部尚书一职。”
杨国忠向李隆基回道。
节度使任正三品的兵部尚书,一定还会加以使职。
如果没有异心,这一定算是提拔。开元以来以兵部尚书拜相的人可不少。
如果有异心就另说了。
让安禄山当吏部尚书,他定不愿意交出兵权。
高仙芝是胡人,想拜相必然会被汉人大臣阻止。
但兵部尚书很有机会,朝堂上也有胡人大臣。
“高都护在西域多年,他在朝任职,西域该怎么办呢?”
李隆基思索片刻,向杨国忠说道。
“当然是派一名将入西域,臣听说大唐将与强大的大食国开战,收复故地,鹰扬国威。高都护不一定适合在西域,只有久经沙场的名将可万无一失。”
杨国忠的话语也很明显。
能百战百胜,万无一失,谁都会想到李瑄。
虽然杨国忠登上首席宰相的宝座,李林甫老贼已死。
但李瑄依旧是他最忌惮的人。
他能听出贵妃娘娘对李瑄的百般维护。
由于李瑄在长安,他甚至不敢去动李瑄任命的官吏。
五杨已经露出獠牙,却还无法下手。
如果哪天李瑄把李隆基哄开心,贵妃再吹一吹枕头风,给李瑄再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岂不是要如李林甫一样被架空?
至于杀李瑄,更是天方夜谭。
能杀李瑄的唯有谋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名,先不说能不能使李隆基相信李瑄谋反。如果李瑄死了,杨玉环能把他宰了。
李瑄到西域,哪怕李瑄立下军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为相。
他会寻找其他机会。
最重要的是,他要先把安禄山这个杂胡弄死。
现在,杨国忠已经派人去河北搜集线索,看看有没有蛛丝马迹。
但凡安禄山表现出任何不臣,他都会告状。
“国忠也是这也认为的?”
李隆基知晓李瑄和杨氏的关系不好。杨国忠应该是忠心为国。
“这是臣肺腑之言。”
杨国忠点头。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明日便在朝堂上提议吧!”
宰相和高力士同时向他说明,使李隆基心中敲定。
让高仙芝这个拿他钱的人,当兵部尚书,算是便宜他了。
“臣遵旨!”
杨国忠面露喜色。
把李瑄搞走,他就可以大显身生手,不再有忧虑了。
他的宰相之位,一定稳如泰山。
他需要立威,但他决定先不拿李瑄的亲信立威,而李林甫的后代和亲信,是最好的人选。
柿子专挑软的捏!
“国忠,上元夜如何?”
李隆基又问杨国忠这件事情。
他的玉环娘子最近似有忧虑,他准备举办一次盛大的宴会。
以讨美人欢心。
长安的上元夜灯会,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时候。
“时间虽紧迫,但臣必然会让圣人和贵妃满意。”
杨国忠拍着胸脯说道。
长安有现成的灯楼、灯塔、灯轮,数以万计的灯具,都可以拿出来展现。
更何况,李瑄培养的铁花队,更加成熟。
杨国忠为取悦李隆基,不计国库的消耗,但求华丽。
“甚好!”
李隆基开怀一笑,兴致来了,在亭中写一书法。
杨国忠身为宰相,竟然屁颠屁颠上前为李隆基研墨。
但看到李隆基书法的内容后,杨国忠像是打翻醋坛子一样酸。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七郎的新作啊!
据说是李七郎在长乐坊的酒肆中醉酒写下,最近在长安疯传,一时间“洛阳纸贵”。
……
此时此刻,李瑄正在后花园的梨树下抚琴。
从袅袅琴音中,能看出李瑄心境。
“真羨慕天水王的才华啊!”
李瑄曲罢,被婢女引入后花园的李岘拍手称赞。
“每次一弹《流水》,知音就会到来……”
李瑄起身,请李岘到亭中入座。
李岘现任京兆尹,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人。
哪怕是杨国忠,都不能轻易免去。
因为免掉一个大臣,总得有借口说服李隆基。
否则隔三差五搞一下,那还得了啊!
历史上杨国忠只能借助天灾,免去李岘的京兆尹。
“不敢当,未能辅助天水王完成新法,是我的遗憾!”
李岘拱手,他是被李瑄宴请来的。
而一入府邸,就听《流水》,意味深长啊!
“我不在相位,京兆诸县,有没有安分一点。”
李瑄向李岘询问道。
“和预料中的一样,豪强想坐地起价,除非废除常平新法。有的地方官吏施压,使豪强归还粮食。有的地方官吏还在观望。”
李岘向李瑄回答道。
他是京兆尹,能得到第一手消息。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想杀我谈何容易呢?”
李瑄笑道。
他知道名声的重要性,自穿越以来,就在经营自己的名声。
他虽然硬刚李隆基,但和张九龄的强硬相比还差点。
张九龄也不过是被贬罢了。
再说,他的“诗名”,张九龄即便是文坛领袖也比不上。
“就看圣人怎么处置了。”李岘也是这么认为。
“杨国忠任首席宰相,五杨将无法无天,你为京兆尹,保全自己为主吧!”
李瑄知道李岘有明哲保身之道,在变法的时候,他极力劝阻,预料到了失败,但他还是提醒一声。
“天水王这么提醒我,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吗?”
李岘诧异,在他看来,李瑄一定进退之法。
“我想大变,在渺茫中寻找机会,只是失败了而已。”李瑄避重就轻地回复。
“圣人决心不够,耐心不足,否则一定会成功。”
李岘认为是李隆基拉胯了。
后花园只有他和李瑄两个人,他也不担心他的话泄密。
李瑄一再请求调兵震慑,但李隆基瞻前顾后,皆拒绝。
“唉!我若有机会再变法,大尹还会辅助我吗?”
李瑄没有去回答李岘的问题,而是问这么一句话。
如果说李泌是他的张良,那李岘就是萧何,有王佐之才。
现朝廷之中,李瑄的亲信众多,但才华和审时度势,无一人及李岘。
“哪怕再失败,也一定会的。”
李岘目光灼灼地回复道。
国家积弊已久,总要大臣们迎难而上。
如果百姓们“迎难而上”,那就是改朝换代的开始。
“大尹相信历史是不断向前的吗?”
李瑄又问李岘这个问题。
“相信!”
李岘点头。
“那为何每一次都在循环着改朝换代,你方唱罢我登场。”
李瑄笑问。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天下在进步。周代家天下,而孔子诞生,他有教无类,使平民百姓可以学习,他创立因材施教,使人更容易成才。然后是秦始皇天下一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到我朝的科举,从造纸术,到印刷品,打破了士族对书籍的垄断。平民百姓能读书,筛选更多的人才入朝廷,这些都是进步……”
李岘从知识方面陈述。
“不错!千年的沉淀,才有盛世大唐。”
李瑄点头,又说道:“我想再出长安,复军功入相,大尹觉得如何呢?”
“李相想再军功入相,比以往更难。”
李岘真诚地说道。
李隆基现在沉迷于享乐,大臣们看破不说破。
李瑄再拜相前,李隆基一定与李瑄问询,大概会问拜相后搞不搞事。
那时李瑄该怎么回答呢?
而变法,一直是李瑄的初心。
“我愿意试试,我也想再舞动长槊,跃马西域!”
李瑄微微一笑,说出他的目的。
“安西节度使是高仙芝,他刚立大功回来,挤下他怕是不容易。”
李岘没想到李瑄会与高仙芝抢西域。
但他仔细一想,除了范阳平卢,也就西域最容易获得军功。
因为西域势力错综复杂。
如高仙芝一样,随意找个理由,把石国屠了,就是一个“灭国之功”。
“现大食建立,其皇帝号称屠夫。高仙芝狂妄自大,一定无法对付大食。所以我要亲自出马。”
李瑄向李岘说道。
后世以为怛罗斯之战,大唐失败,是因为葛逻禄的背叛。
实际上,大唐翻山越岭三个月,远征而来与大食这种帝国对抗,僵持下去,已经算输了。
即便没有葛逻禄背叛,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大唐在安西无法养太多兵力,高仙芝最多率领一万五千名唐军远征,其他的皆是仆从军。
仆从军只能打顺风战,打不了逆风。
葛逻禄作为大唐多年的附属,如果不是逆风,怎么可能背叛大唐呢?
“天水王想让下官在朝廷提此事?”
李岘对高仙芝不太了解,但他听信李瑄的。
“不用,我已经找高翁,实在不行,请贵妃娘娘出马……”
李瑄希望在朝堂上提及此事的时候,由李岘出马辩驳。
他将高仙芝为边功和财富,屠柘枝城老幼,掠夺石国的事情告诉李岘。
让李岘有切入点。
李岘明白了,到下午的时候,他离开天水王府。
翌日,兴庆殿。
“启奏陛下,当今兵部尚书空缺,高都护是名将之后,文武双全,屡立战功,臣愿意推荐高都护为兵部尚书。”
日常事务处理完毕后,杨国忠出班向李隆基奏道。
高仙芝此刻也在朝堂,他很吃惊杨国忠突然提拔他。
他只是个胡人,他想过自己会被封大将军,但不敢想象尚书这个职位。
尚书一直是汉人中最有威望的大臣担任,距离宰相一步之遥。
六部尚书中,除了存在感不高的户部和工部,其他四部都有机会拜相。
但高仙芝是特殊的人,他知道胡人不能拜相,不想在朝堂上被这群老臣钳制。
在西域,他就是说而一不二的土皇帝,哪个国王见他也得小心侍奉,他希望一直在西域。
“众卿有何异议?”
李隆基问文武百官。
“启奏陛下,臣才疏学浅,难达尚书之位。臣想为陛下开疆扩土,将大食驱逐出粟特故地。”
在大臣们窃窃私语,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时候,高仙芝出列推辞道。
这种气度让许多大臣高看他一眼。
在大臣们看来,如果能成尚书,谁会在边境呢?长安的繁华不好吗?
高仙芝的话,让李隆基微微皱眉,他又想起高仙芝贪他钱财的事情了。
尚书都不要,想留在西域干什么?
“高都护不必忧心,可由天水王前往西域,代替你与大食对战。”
杨国忠见李隆基不悦,表明了告知高仙芝。
“臣的安西兵斗志昂扬,所向无敌,黑衣大食不过一新立国度,孱弱不堪,臣发誓能将其逐出。”
高仙芝一听就急了,他不想离开西域。
他想将这功劳揽入怀中。
李瑄的威名他如雷贯耳,如果李瑄出马,就没他的事情了。
“启奏圣人,大食是与大唐齐名的强国,如果不重视,必然会损兵折将,应由战功彪炳的天水王亲自出马。”
李岘出列,向李隆基拜道,不给高仙芝面子。
“足下竟敢说我不是大食的对手?”
高仙芝见李岘怼他,怒目而视。
他根本就不认识李岘。
高仙芝上次来长安的时候,李岘只是郎中,还未达到京兆尹的高位。
“只是提醒,将军不要过激。我听说拯蹈危溺,诛除凶暴,称之为‘义兵’,正所谓仁义之师所向无敌;敌人来攻击,不得已而反击,称之为‘应兵’,同仇敌忾,抗击侵犯的军队定能获胜;在小事上争胜斗狠不能克制一时的愤怒,加怒于人,称之为‘忿兵’,争气斗忿的军队必会失败;认为他国有金银珠宝有利可图的,称之为‘贪兵’,贪婪的军队一定会被击败;凭借国家幅员辽阔,以人口众多相夸耀,因而想在敌人那里表现自己的威风的,称之为‘骄兵’,骄傲的军队会被消灭。这五个方面不仅是由人事决定的,也是天道决定,将军要多多想想。”
李岘一番长篇大论,讽刺高仙芝率领贪兵屠柘枝城。
同时,也预言“骄兵必败”。
大食是强国,哪怕刚建立,也不能小觑。
这番话,差点让高仙芝破大防。
都说朝堂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真是太凶险了,与他无冤无仇的李岘却来攻讦他。
高仙芝很想说“贪兵必胜”,但在朝堂上之上,他说不出口。
这不符合汉人士大夫的价值观。
后世都说高仙芝贪婪无度,实际上高仙芝善待士卒,非常大方。
他将自己的珠宝,大量地赏赐给有功劳的部下,使兵卒愿意为他效死命。
“臣等也认为天水王可坐镇西域。”
见李岘这个李瑄的铁杆支持者发话。
呼啦啦地一群大臣上前,认同李岘。
包括杨国忠新拉拢的大臣。
这让高仙芝懵逼!
他没意识到自己陷入争斗中,在朝堂上势单力薄的他,根本没人替他说话。
但以萧隐之、达奚珣为首的保守派,反对高仙芝成为兵部尚书,这样高仙芝就能呆在西域。
他们不想李瑄在西域立功,以免圣人高兴,再让李瑄拜相。
可保守派在李林甫死后,根本无法阻碍杨国忠和李瑄的党派。
而且裴宽也不和他们一伙,他们的声音注定得不到李隆基的重视。
“天水王,你愿意前往西域吗?”
李隆基抬手让众大臣安静,然后询问李瑄。
“臣只听陛下命令!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唐土……”
李瑄出列拜道。
天宝年间,郡王和亲王是不需要上朝的,他以尚书右仆射的身份,依旧在百官最前列。
虽然不理政事,但尚书右仆射是从二品的官职,在六部尚书之前。
他向李隆基表示一切听从圣人的吩咐,但后半句的意思不言自明。
“好一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唐土。”
李隆基搓了搓手。他听李瑄的话颇有斗志。
后世很多人以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是汉代的话,实际上并不是,只是一些汉朝的崇拜者,从“日月所照,皆为臣妾”中加工出的话。
但并不妨碍这句话所表达出的自信,是一种天朝上国的自信。
李瑄在朝堂上,说出过太多次“名言名句”,朝臣们不足为奇。
“等上元节后,就对天水王进行任命!高都护免去安西节度使、安西副都护的职位,任兵部尚书,授紫金光禄大夫,上柱国,封密云郡公。”
李隆基需要好好想想怎么安排李瑄,就先免去高仙芝,确认李瑄去西域。
“臣谢陛下……”
高仙芝只能向李隆基一拜。
他也不是蠢货,知道不能再反驳。
毕竟他是升职的,只是作为胡人,留恋安西的权力,不适应与汉人士大夫在朝堂上的争斗。
一时间,高仙芝患得患失,他是个将领,渴望鲜血与战斗。
他又看向一直平静的李瑄。
李瑄没去过西域,但在西域大名鼎鼎,许多人称呼其为“天将军”。
短短三年,歼灭吐蕃和其附属五十万大军,自身死伤不过数万。
说实话,高仙芝也佩服。
但此时此刻,他总感觉不对劲。
“臣遵旨!”
李瑄也拱手领命。
确定去西域后,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