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张老西

第568章青羊宫,接玉皇

    蜀地习俗载:“廿五日,俗传天帝降,人皆茹素持斋,市不售腥荤。”

    这一天,是接玉皇的日子。

    按照百姓说法,灶王爷上天之后,玉皇大帝会于腊月二十五日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总之在这一天,说话做事都要谨慎。

    大家伙脏话都不说,更何况拎刀杀人。

    所以说,田七爷死得不冤。

    刚好赶在前一日。

    这一日,雪下的小了些,但依旧没停。

    李衍压低了斗笠,再一次扭头。

    府河码头上,已恢复喧嚣。

    昨晚与二郎真君转世杨承化聊过后,他便将尸体收拾了一番,该拿的东西,都已拿走,只剩下尸体没处理。

    天刚蒙蒙亮,便已被路过船夫发现,举着火把,惊慌失措前去报案。

    但最先到来的,却是蜀王府卫士。

    他们利落地将尸体收走,并且处理了现场,噼里啪啦给了报案的船夫几鞭,又塞了些银子。

    随后,几名衙役才悠哉悠哉过来,晃了几圈,又警告船夫一番后,才离开。

    码头逐渐热闹,但昨晚的事却已被遮掩。

    这一切,都被李衍二人看在眼里。

    他们没有阻止,只是冷眼旁观。

    有些事,终究会有个了断。

    杨承化算是奇兵,李衍不会让其轻易现身,毕竟这次隐藏的老妖众多。

    不到最后一刻,没人知道黄雀是谁。

    告别这位二郎真君转世之人后,李衍并未急着回城,而是绕道往青羊宫而去。

    成都府内,有几股玄门势力。

    杜门、程家和儒门,已摆明态度,站在五郡王萧景洪一方,要扶持其上位,甚至愿意与蜀王作对……

    黄陵派原本不想招惹是非,但之前被蜀王府摆了一道,忍气吞声,如今连城隍庙都被渗透,直接令他们炸毛。

    在明山子撮合下,已站在萧景洪一方。

    青城山同样如此,蜀王招揽了这么多西南邪道高手,之前都江堰正邪之争与其有关,甚至蜀王自己都很可能被夺舍。

    如今,青城山已不能坐视。

    这便是大势。

    如今已不是唐末乱世,虽然成都府魔道猖獗,妖风浓郁,但正道的力量更强大。

    至于青羊宫,则是个例外。

    他们不属于青城,乃老子一脉,行事低调,名望颇高,也有不少玄门修士隐修。

    从年前开始,这里便会举行各种祈福大典,一直到正月十五六,成都灯会结束。

    到那时,成都会有两个焦点。

    一是青羊宫的各种灯会活动。

    二则是蜀王府举办的比武大会。

    如果有可能,最好在事情未发酵前,便集合大量人手,将蜀王拿下,灭掉群妖。

    但李衍知道,这一点也不现实。

    蜀王不仅是皇帝胞弟,身份特殊,在蜀地也有大量的官员拥护,并且能号令军队。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是处理不好,蜀地立刻爆发战争,生灵涂炭,所以每一步都不可有差错。

    茗香阁梁玉的情报,青羊宫也有异常。

    不仅事关大局,帮助龙女凝聚香火的仪式,也会在此地进行,李衍自然要弄清楚怎么回事…

    ………

    “小居士,劳驾借光~”

    沙哑声音响起,李衍连忙让开。

    但见挑夫老汉扛着一担茶挤过人群。

    李衍能清楚的闻道,茶是青城山老君茶,算不上名贵,但却包装精致,每一封都系着红绸。

    这是用于供神的茶。

    百姓最喜跟风,只要有人购买供奉,总能带动其他人,不然心中亏得慌。

    实际上,就算千金购买,也没多大用,无非是个心理安慰。

    每年这时候,茶商总能处理掉一批存货。

    让过道后,李衍抬头观望。

    不出他所料,如今的青羊宫热闹至极。

    今日接玉皇,成都府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人前来供奉祈福。

    但见山门外,黑底金字的巨大“青羊宫”匾额下,已是人头攒动,乌压压一片,甚至将大门都已堵住。

    青羊宫的道人们,似乎早已习惯。

    他们把住了门,任周围人声鼎沸,都面色淡然,放出一批,又放进一批,免得宫内太过拥挤。

    天色尚早,李衍没急着进去。

    他眼睛微眯看向门外,同时掐动阳诀。

    青羊宫山门外,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右边塑有白虎像,并有七星桩。

    七星桩上,刻有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

    常人察觉不到,但他作为术士,却能清晰的闻到,香火味道混着罡气,将整个青羊宫包裹。

    李衍有些诧异,微微点头。

    在蜀中,青城峨眉名气最大,但在玄门江湖中,有些地方却毫不逊色。

    比如遂宁广德寺,乃“西南第一禅林”。

    眼前这青羊宫,则号称“川西第一道观”。

    其年代久远,始建于周。

    汉扬雄《蜀王本纪》中记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初闻道法。

    自此以后,便奠定了青羊宫地位。

    唐时,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在此驻扎。

    他在观内见红光如球入地,挖得玉砖,上刻古篆:“太上平中和灾”,将其视作吉兆。

    无论是否人为,青羊宫都得了朝廷拨款修建,自此改“观”为“宫”,始有如今规模。

    正因如此,青羊宫地位特殊。

    他们更多参与俗务,面对更加兴盛的青城山,也并不怎么买账,也与蜀王府关系密切。

    若也被蜀王渗透,着实是个大麻烦。

    想到这儿,李衍压低了斗笠,用龙蛇牌收敛气息,又从旁边摊子上,买了些香烛供品,装作香客混入人群。

    等了许久,终于穿过山门。

    进入青羊宫内,里面同样人流密集。

    青羊宫的布局,最前面是三清殿和八卦亭,穿过之后便是混元殿、斗姥殿和玉皇殿等。

    那里才是今日上香重点。

    但见香客们踩着雪窝子,往三清殿涌。

    穿茧绸袄子的盐商,往功德箱里扔银稞子,铜钱砸在松木箱底,发出声声闷响…

    挎竹篮的老妪,从篮里掏出冻硬的年糕,颤颤巍巍,供在案上……

    大大小小香柱密集,青烟缭绕,升腾而起,把“青羊胜境”的匾额,都熏得朦胧。

    李衍先是进入三清殿上香。

    和其他地方一样,进入殿内,香火之力浓郁,加上下方布置,直接隔绝了神通。

    虽然李衍能用天官身份驱逐,但动静太大,因此只是扮做寻常香客,恭敬上香后离开。

    与此同时,还在留意周围动静。

    梁玉给的情报,青羊宫内老子神像流血泪,这是不祥之兆,但宫内道人们,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李衍心中奇怪,离开三清殿后,跟着人群从大殿左侧回廊通过,眼前再次出现一座宫阙。

    那是混元殿,主要供奉混元祖师,太上老君。

    李衍跟着人群行走,视线却飘向另一侧。

    那边有座八卦亭,两重飞檐鸱吻,四周是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同样摆满了供品,有一堆百姓祭拜。

    里面供奉着老子骑青牛。

    流血泪的,便是这尊神像。

    然而,李衍只是看了一眼,就没再理会。

    虽然造型古朴,但那座老子骑青牛像,已经被调换,瞒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他。

    青羊宫内,有人故意压下了此事!

    李衍若有所思,跟着人群前往混元殿。

    刚走几步,他忽然耳朵微动,拎着盛放供品的竹篮,装作不经意,往大殿另一侧走去。

    只见廊柱石台下,檐角蹲着一尊力士像,头顶肩膀落满积雪,显出几分憨态。

    戴虎头帽的娃娃,指着力士像叫唤,身着补丁棉袍的穷书生,忙捂住孩子的嘴:“可不敢冲撞,这是玄门护法。”

    说罢,便解释道:“这力士,原是唐僖宗避乱时,持戟护道的禁军统领化身。”

    李衍心中一动,装作好奇,上前拱手请教道:“先生,不知此像有何说法。”

    穷书生见有人询问,当即卖弄了起来,“客人是远道而来吧,此像要说起来,也是段奇闻。”

    “当年唐僖宗逃难,后方有妖道追杀至此,其护卫硬生生拖住,天雷降下,劈死了妖道。”

    “瞧见它胳膊没?”

    “就是当初雷劈妖道的焦痕。”

    李衍闻言望去,果然,石像右臂有处焦痕,虽年代久远,但颜色与周围明显不同。

    那穷书生说完,便拱手带着孩子离开。

    而李衍,则不动声色靠近,耳朵微动。

    这石力士像中,隐隐约约传来呼喊:

    “妖邪,退下!退下!”

    李衍眼睛微眯,默不作声离开。

    这妖邪,肯定不是在说他。

    石像经雷劈,又被香火熏陶至今,多半已生出灵性,成为山门护法,但能耐有限,道人们也听不懂鬼神语。

    这青羊宫内,到底有什么事…

    李衍不动声色,跟着百姓依次上香。

    没多久,便来到了玉皇殿外。

    今日接玉皇,这里更是围得水泄不通,殿前广场上,还搭建了高耸法坛,旌旗飘荡,香烛在风雪中青烟缭绕。

    十几名道人背身守卫,禁止旁人靠近。

    这是要举行接玉皇科仪,周围百姓都在等待。

    李衍拎着篮子,混在人流中,站在西庑廊下,抬头便看到斗拱间彩绘:玄天上帝披发赤足踏龟蛇,四周绘着七十二地煞星君。

    精美,古老,气韵悠长。

    很难让人相信,有什么妖邪敢靠近。

    咚!咚!咚!

    忽然,三声钟响荡开雪幕。

    一群身着法衣的年迈道人,捧着笏板和鎏金玉皇像,迈四方步踏出玉皇殿。

    鼓乐声中,伴着诵经声,依次踏上法坛。

    将玉皇神像放好后,他们便甩着玉皇幡,踏罡步斗,念诵法咒,幡尾铜铃声不断回荡。

    供案旁的道士,往铜盆里不断投黄表纸。

    青烟缭绕升腾,竟在风雪中,凝成“风调雨顺”四个大字,又被风卷着,掠过百姓发顶。

    “天尊赐福!”

    前方衣着华丽的富商们,忽然满眼热泪高喊。

    “天尊赐福!”

    转眼间,满院百姓呼啦啦跪倒一片,羊裘、棉衣、缎面披风在雪地上铺成斑斓画卷。

    李衍看到后,却皱起了眉头。

    这并非神迹,而是用术法造成的异象。

    普通百姓看不到罡煞之气流转,所以江湖术士帮人办事,总会弄些奇观,免得被说成骗子。

    即便他们,也干过这种事。

    但玄门正教却不一样。

    如非必要,无需弄出这般场面。

    青羊宫又不缺香火,也不怕人嗤笑。

    满院百姓全都跪下,依旧身姿挺拔的李衍,便显露出来,吸引了不少目光。

    李衍面色平静,转头就要走。

    他当然不会跪,但也不想招惹麻烦。

    “李…少侠?”

    就在这时,左侧传来个清朗的声音。

    但见一名道人带人走来,看到他后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笑容,“李少侠来了青羊宫,怎么也不找贫道,好尽地主之谊。”

    李衍无奈,只得转身拱手道:

    “见过云陵子道长。”

    来者,正是他在神农架外龙潭村结识的道人。

    这道人奉命镇压龙女,关于江神大君和龙女的事,便是对方告知。

    神农架一事结束后,龙女不再异动,对方也就离开了龙潭村,回青羊宫复命。

    走的时候,还邀请他前来成都游玩。

    若是以前,李衍来了肯定先拜访。

    但这些日子,他越想越不对劲。

    青羊宫在成都,对远在神农架一个不起眼村子的龙女,却如此上心,恐怕不止是心怀天下。

    他态度不冷也不热,但对面的云陵子,却好似没看到,满脸热情道:“走走走,贫道那里有些好茶,正好请李少侠品鉴。”

    说罢,就上前握住了李衍的手。

    看似热情,但却用力捏了一下。

    李衍心领神会,同样微笑道:“如此,就打扰道长了。”

    二人迅速离开大院,鼓乐诵经声,也逐渐被抛在身后。

    没多久,便来到了一处小院。

    云陵子转身,面色平静对着小道士们吩咐道:“你们忙去吧,我与老友相聚。”

    “是,师叔。”

    小道士们拱手离开。

    云陵子则带着李衍进入茶室。

    刚进门,他便立刻关门,脸色难看,咬牙问道:“李少侠,大事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