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脚踏实地,踏上新征程求追

酒不是个好东西,喝酒伤身。

这是方子业最大的体验。

晚上,方子业点了一杯粥,小口小口地抿送到嘴里。这才觉得胃内舒服不少。

再打开手机,方子业就发现,自己的师弟揭翰,给他发来了一条信息。

“师兄,师父有可能是答辩失败了。”揭翰如此说。

“答辩?”方子业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但马上就恍然大悟:“你说的是青千啊?”

“嗯呐,不过这种事,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师兄,我明天就又来科室里了,到时候关照一下哈。”揭翰小心地问候着。

揭翰八月底的时候,就半脱产地写文章去了,其实这其中一部分,就是给方子业读博添砖加瓦。

方子业回信说:“和师兄这么说话就客气了啊。”

“有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随时招呼一声。”

“是有一点,师兄,能传授一点操作学习的秘诀么?我感觉橡胶肉皮的缝合,还有豆腐的切开,都很难。”揭翰这么回着。

估计也是被袁威宏的一句话给点醒了。

要在中南医院里工作,一个高级技术工人,是必备的素质,你可以临床操作不够顶级,但不能不足够好。

单纯的科研工作,可以让你走科研路线,去当实验室的主任和负责人,但想要成为顶级的专家,主任,那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临床功底。

这与临床医生需要掌握足够的科研方法是一个意思。

“先把手练稳吧,持针不晃,持刀够稳,才是最入门的基本功,基本上伱如果把持刀和持针练好,这橡胶皮以及豆腐的切开就不难了。”

“你可以用筷子挂一块砝码试试,这是上臂力量,不是单纯的腕力。”方子业的方法,揭翰学不会,方子业也只能参考自己当年的练习方法。

做好准备,做足准备,才是别人给你加担子的最大利器。

医学是面向病人的学科,是不能让你不断试错的,一次机会都不要有才最好,否则的话,就会错失良机。

“好的师兄。”

“师兄你后面,还会继续去练功房吗?还是就和洛师姐一样,打算常驻实验室了?”揭翰这么问。

“应该是三边都要跑吧。虽然邓勇教授说的提前毕业算是画饼,可如果在两年后,自己的准备都充实了,也不是不可以争取一下提前毕业的机会的。”

“三年并作两年的话,时间会很赶,但算上现在硕士阶段余留的半年多时间,就其实还好了。”

“我不会脱产的,你放心吧。”方子业知道揭翰的意思。

揭翰在临床也是个萌新啊,刚入科

如果方子业现在已经‘超然’了,直接往实验室里一钻,他还得自己慢慢摸爬滚打,没人领路。

可方子业的学识点更大来源就是临床,怎么可能这么轻易脱产?

只是说,实验室必须要去,你可以以后不走单纯的科研路线,但你不能完全不会,不然的话,以后需要申请课题的时候,怎么结题啊?

“那感情好,师兄,明天见。”

“嗯,喝完粥后就睡。”

“师兄也在喝粥啊,也对,师兄中午的酒量爆表了。”

“扯淡,是身体负担爆表。”方子业回,可不敢吹牛自己喝酒厉害。

“……”

十月八日,是周五,也是邓勇教授的手术日。

不过,因为国庆一周的病人堆积,使得组内的手术量暴增,因此啊,这一天的手术,邓勇教授和谢晋元副教授等人,像是疯了一样。

莫说是博士了,就连缝合速度稍微慢一点的秦葛罗,都被赶了下台,由袁威宏亲自操刀缝合,就是力求最快的手术周转。

看到这一幕啊,方子业果断地就带着师弟揭翰离开了手术室,因为今天安排的所有手术,都没有他和揭翰分管的病人,那上台的机会压根蹭不到。

只是,方子业和揭翰才来练功房后,孙绍青师兄在请客喝咖啡。

一看到方子业,就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的亲兄弟一样,笑着:“方博士来了?”

“方师兄。”

“方师兄。”

听到孙绍青一喊,不少人都转头看来,客客气气地喊了一声方师兄。

“孙师兄,您就使劲寒碜我吧。”

“没关系,我脸皮厚,你喊我院士我都开心。”方子业开玩笑道。

没办法,这样的寒碜,方子业也不能不接。

“开个玩笑撒!~”孙绍青是川省蓉城人,之前本来报考了川大的华西医学院,没被录取,就来了汉市大学的医学院,如今已经读到了博士,有想留院,也想回华西医院。

“对了对了,大家都过来一下,你们不都好奇子业是怎么学习的吗?”

“我也好奇,就让咱们的方博士给我们稍微指点一下呗?”

“这一不写文章了,操作提升的速度就像是坐火箭一样。”孙绍青问着,把手机递过来:“子业,揭翰,你们也点一杯。”

博士阶段的补助是很高的,一个月有两三千加,因此,孙绍青请客,也没人和他客气,方子业一边点,一边就说。

“孙师兄,其实也没什么捷径,就是练功房、临床还有回家买一点材料自己练习一下。”

“我你还不知道么,资质一般,讲究的是笨办法,笨鸟先飞。”方子业回。

自己的捷径就是开挂加点,这怎么说啊?

“也对!”

“给你们讲啊,你们的方师兄是非常非常勤奋且靠谱的,平时值班的时候,对自己分管的病人,都是拿着文献一边参考着学习的。”

“这样的态度,你们都要学习一下,多看点文献。对你们有好处。”

“操作是外科治疗范畴的东西,文献、阅读、科研,是了解范畴的,是认知。操作只能决定你们以后工作质量的下限,真正会提升上限的,就是阅读量了。”孙绍青也分享了一下自己的心得。

然后就再次开始了属于他的练习。

如今啊,孙绍青也是博士三年级,给他余留的,单纯想要通过写高分文章‘逆天改命’的时间,也再不充裕,只能说,继续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操作,让自己有机会留院,再不济,就只能出去找一个好工作了。

博士之间的内卷程度,也不亚于硕士找工作时候,甚至更甚。

方子业暂时也没想好其他可以提升学识点的途径,自己分管的病人就这么些,跟门诊也只能跟自己的师父袁威宏,手术室没机会,剩下的不就是靠着时间来磨炼了么?

方子业想着,能不能从实验室,再找点突破口。

如果再都不行的话,方子业还想过,要不要试着申请一下博士对口帮扶的服务团,下乡一转,估计有不错的接触病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