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0章 王洪达来奉城了
某委即将派工作组去奉城,第一个得到这个消息的,是郑三儿。
他的一个铁子,刚好在这个工作组的名单之内。
也是一位衙内。
这就是衙内圈子最大的作用之一了,消息极其灵通。基本上就没啥事是能瞒住他们的。有时候让领导也挺头疼的。
又不得不用,甚至某些时候还不得不重用。
郑三儿这人也挺好玩,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给卫江南打电话,反倒告诉了王禅。
“二哥,有个事吧,我觉得该和你说一声……本来吧,我是不想管这个闲事的,谁让咱俩那么多年的哥们呢?”
得,还端着。
似乎他要是给卫江南打了这个电话,就折了他郑三哥的面儿。
王禅也有点好笑,他活得可比郑三儿通透。
但他也很照顾郑三儿的面子,笑着说道:“那我就先谢了,谁让咱俩那么多年的哥们呢,是吧?甭管啥事,都得靠兄弟捧场。”
“是这个理儿……嗯,小罗跟我讲的,他们委里,要派一个工作组去奉城,据说是检查督促工作,左舜华亲自带队。”
多的话,他也没讲。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个动作,一定是经过卞书记批准的。
他才是委里的一把手,书记。
左舜华虽然是正部级领导干部,但作为秘书长,他是无权决定向下边的省市派工作组的,必须征得卞书记同意。
而任何一件事,只要牵扯到卞书记那种层次的大佬,都值得高度重视。何况还是在这种敏感时刻,向奉城派工作组,并且由左舜华亲自带队。
王禅立马便警觉起来,盯着问了一句:“小罗还说了什么?”
郑志毅嘿嘿一笑,说道:“二哥,那我就不知道了。要不,你亲自去问一下小罗?”
这么点小聪明,郑三哥还是不缺的。
他可不想沾这个麻烦。
王家是有了一个隐晦的表态,但到目前为止,他们郑家,乃至整个林郑系,可都没有表态,一直都保持着“中立”。
要不是杨鹤来在奉城当书记,他郑三儿在奉城也还有不少生意,他才懒得管这个闲事。
就让左舜华打卫江南一个措手不及怎么了?
郑三哥就是看不惯卫姑爷那个牛逼轰轰的德行!
王禅自然明白郑志毅的“谨慎”,轻轻一笑,说道:“说得是。谢了,三儿。改天找你喝酒。”
挂断郑志毅的电话,王禅随即给卫江南打了过去。
说来也巧,这当儿,卫江南副市长正在接待从静江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位客人,也是“老朋友”啦——静江省桃林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洪达。
洪达市长此番是因公前来奉城。
他带着一个团队来的。
桃林市考察团。
市长亲自带队,到奉城来进行工作考察和交流。
这种情况,倒是十分常见。不同城市之间,时常会有相互的考察交流活动发生。奉城是辽东省会,老牌副省级城市,虽然前些年正在经历经济转型的阵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济总量远远不是桃林这种普通地级市能比的。
洪达市长带着考察团到奉城来“取经”很有必要。
作为静江走出来的高级领导干部,家乡来人考察,卫江南同志自然要热情接待。当然,龙雨泽也是要出面的。
这是体制内的规矩。
无缘无故的,龙雨泽干嘛要得罪王洪达?
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晤。
对于王洪达这时候突然跑到奉城来,卫江南心知肚明。
桃林市市委书记,年龄即将到站,马上就要退二线了,王洪达这是有了想法。他当市长,也有些年头啦,想要进这一步,非常的理所当然。
说起来,洪达书记这几年,还是非常谨慎的。
因为卫江南扇动蝴蝶翅膀,彻底改变了静江的政治格局。
王洪达先前努力向之靠拢的吴波,并没有如愿以偿当上静江省长,在柳傅军的多方努力之下,好不容易才担任了省政协主席一职。在王洪达更进一步这件事情上,帮不上太大的忙。
如果按照原先的轨迹,吴波担任静江省长,王洪达也就如愿以偿地接了桃林市委书记的遗缺。
那现在怎么办呢?
找卫江南啊!
官场上,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自从和高妍“斗争”失利之后,王洪达立马改变策略,主动退让,“伏低做小”,好不容易总算是取得了高妍和卫江南的谅解。
这些年他人虽然在桃林,但王家在久安,依旧还是根深蒂固,势力庞大的大家族。
王洪达知道自己已经够不上卫江南,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他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让老王家的人在久安尽力给老卫家行方便。
逢年过节,以及卫江南的父母生日,甚至包括卫江北生日,王家的几位主要代表人物,都会前往拜访、祝寿。
虽然按照卫江南的吩咐,卫江北每次都有“等价”回礼,从不在经济上占什么小便宜,但这个人情面子,到底还是留下来了。
老卫家有些什么小事儿,王家是真帮。
因此卫江南也没有再主动去找王洪达和王家的麻烦,没的被人看小了,觉得他胸襟狭窄,不能容人。
但也仅此而已。
这么点“交情”,就想让卫江南完全放下成见,反过来帮王洪达说话,帮他进这关键一步,那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对王洪达而言,他专程跑奉城这一趟,绝不算多此一举。
哪怕卫江南不可能帮他去秦正安跟前美言,最起码,也不会说他“坏话”。
真要是卫江南跟秦正安汇个报,说一句王洪达“不合适”,那他老王的上进之路,就算是彻底堵死了。
除非等秦正安离开静江,又或者他王洪达能调走。
否则,只要秦正安在静江一日,王洪达就不可能更进一步。
洪达市长这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来的。
当然,面子上是一定要过得去的。
卫江南副市长和王洪达市长正在进行友好交流,电话就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