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1698章 最伟大的事业(第二更,求订阅)

很多人将长安称之为未来之城,因为这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那些拥有这各种玻璃幕墙的大厦,满足人们对未来的一切幻想。

在长安金融区的摩天大楼建筑工地上,阳光洒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间,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呼喊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面。

贝聿铭站在工地内,手中握着一卷设计图纸,目光凝视着眼前已经初具规模的摩天楼。他的身旁,几位工程师正专注地讨论着工程进度,手中的记事本上记录着复杂的结构数据和施工计划。

贝聿铭微微侧身,指着远处高耸的钢架结构,说道:

“110大厦是金融区的世界贸易中心,它不仅是世界第一栋高达110层的大厦,建立成后448米的大厦,也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厦,但它们将会是这里的标志。所有到长安的人,甚至还未踏入这座城市,远远就能看见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厦。它们将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代表着长安的力量与未来。”

他的声音在工地中显得格外清晰,工程师们纷纷点头,眼中流露出钦佩的神情。其中一位戴着安全帽的中年工程师,马克西米利安,走上前一步,指着手中的图纸说道:

“贝先生,您说得对。不过,我们在施工问题中遇到了一些挑战……”

在马克西米利安提着施工中的挑战时,贝聿铭皱眉沉思着,这座大厦是他主持设计的,对于已经50岁的他来说,能够设立这样的大厦,更多的是荣誉。

早在十七年前,贝聿铭就来到了这里,一开始在泰和建筑工作,期间参与了多座大厦的设计与施工,他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的崛起。见证了城市天际线上不断升起的摩天楼。

七年前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虽然接到了不少合同,但直到这座大厦,这才是他所渴望的。

世界第一楼!

它将会彻底结束北美对第一高楼的统治!

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他的设计。

贝聿铭点了点头,目光依旧注视着远处的钢架中显现雏形的大厦,说道:

“台风,确实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约翰,你有什么建议?”

约翰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回答:

“我们可以在现有的钢架结构中增加一些横向支撑,尤其是在高层区域。虽然这会增加一些成本,但能显著提高大厦的抗风能力。”

另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周大捷则插话道:

“我同意约翰的看法。不过,我们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重量问题。如果增加太多支撑,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承重分布。我建议我们可以采用更轻但强度更高的合金材料,这样既能保证稳定性,又不会增加太多负担。”

贝聿铭微微一笑,赞许地看了周大捷一眼:

“很好的建议,周大捷,你和约翰一起,尽快出一个详细的方案,确保我们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

约翰点头应下,周大捷则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没问题,贝先生。我们会在两天内给您一个初步的方案。”

这时,另一位工程师,罗伯特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贝先生,地基的沉降测试结果出来了。数据显示,目前的沉降速度在预期范围内,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接下来的几个月,尤其是在雨季到来之前。”

贝聿铭接过报告,仔细翻阅了几页,随后抬头说道:

“地基的稳定性是整座大厦的基础,虽然它直接坐在坚固的花岗岩基层上,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有任何疏忽。罗伯特,你负责监控沉降数据,每周向我汇报一次。如果有任何异常,立即通知我。”

罗伯特郑重地点头:

“明白,贝先生。我会亲自跟进。”

贝聿铭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两座正在拔地而起的大厦,眼神中透出一丝难以掩饰的骄傲。作为建筑师他深知这座大厦将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我们不仅要建造一座大厦,更要创造一个传奇。”

贝聿铭低声自言自语道。

“就像是这座城市一样……”

工程师们继续忙碌着,讨论声、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而贝聿铭站在那里思索着,差不多一个小时后,贝聿铭才坐上汽车离开工地。

在汽车驶出不久,副驾驶席上的秘书高长伟,就问道:

“贝先生,我们去那?”

贝聿铭想了一下,说道:

“去新茂吧。”

新茂位于郊区,那里是一片居民区,也是贝聿铭来到长安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

很快,他们就来到到社区。

建成十数年的社区,依旧保持着那份初建时的清新与活力,没有半点破败的迹象。一栋栋风格各异的两层半小楼,像是精心绘制的画卷,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白色的墙壁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与黄色的门窗、红色的屋顶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人行道上,稀稀拉拉地走着一些行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漫步,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与悠闲。其中,以妇女居多,她们或手挽着手,谈笑风生;或推着婴儿车,轻声细语地逗弄着车中的孩子。

宁静且祥和!

这正是这里给贝聿铭的感受,看着眼前这一切,贝聿铭问道:

“长伟,你知道,这里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吗?”

高长伟不加思索的回答道:“公屋。”

“对,就是公屋。”

贝聿铭一边走,一边说道:

“五零年,我来到这里之前,曾在美国看到过这里的“公屋计划”,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是痴心妄想——要向几千万人提供房子!”

笑了笑,贝聿铭手指着周围的房子,说道:

“而且还是这样的洋楼。”

“是啊,贝先生,我来这里时,已经7岁了,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搬进家时的感觉,看着所有的一切,就像做梦一般。我小时候,从来没想过会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像是童话,甚至这里的一切……”

“童话!”

贝聿铭想了一下,说道:

“与其说是童话,不如说是神话,人们创造了这个神话。”

人行道旁,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投下斑驳的树影。微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

置身于树荫下,贝聿铭站在社区中心前说道:

“这是我在这里参与建造的第一栋房子。”

说出这句话之后,贝聿铭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到了

“在那个时候我真的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人去千方百计的给普通人提供房子。

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傻呀?”

在说到傻的时候,贝聿铭笑了笑,然后说道:

“后来我才知道真正傻的是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事情是非常简单的,就像阁下说的那样。

我们在这里所创造的并不是为了彰显我们的伟大,也不是为了彰显奇迹,我们是为了告诉所有人,我们彼此之间可以照顾好彼此。”

接着贝聿铭继续说道。

“这一切在这里看起来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其他地方,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匪夷所思。”

这样的感慨是发自内心的,哪怕是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提到这一切的时候贝聿铭的内心仍然是震撼的。

“是啊,也就是因为匪夷所思,所以贝先生你才会到了这里。”

“是啊,所以我来到了这里。”

点了点头,贝聿铭说道: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参加新一代国民住宅设计比赛的原因,”

他口中的新一代国民住宅设计比赛,是建房发展局目前正在推进的比赛,其实重要的并不是比赛,而是新一代国民住宅设计。

伴随着年轻人的成长,他们会结婚生子,当然也有住房的需求,所以,是必须要修建新的公屋。

负责这一事务的正式建房发展局,他们并没有因循守旧的拿出旧的图纸,而是推出了这场比赛,用于发展新一代住宅。

在比赛开始之后,几乎所有的事务所以及工程师们都参与到了其中,哪怕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项无偿的工作,但是他所带来的声誉却是空前的。

毕竟,这是向几千万人提供房屋,相比于十几年前,这次的工程量更为浩大,影响也更加深远。

“我们参与其中,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新一代国民住宅会给建筑事务所带来前所未有的声誉。

更重要的是我们深知,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是如何去改变整个世界,我们在这里所进行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事业。”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很多人都如此评价着seA的“公屋计划”,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像普通人提供住房的计划,他并不仅仅只是提供一栋房子,而是满足人们对家的需求。

家……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穷极一生所渴望的仅仅只是一个家。

在很多地方,很多人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够去实现这样的梦想,但是在这里他们的梦想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实现。

并不仅仅是他们,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份事业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正因如此,所有的建筑事务所以及设计师们才会参与其中,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

贝聿铭说着话的时候,他的手指向了面前的那座公屋,说道:

“这个事业将会在这里继续下去,每一代人都将受益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话音落下的时候,贝聿铭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然后说道:

“在杜甫写一下这首诗的时候,他恐怕从来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的梦想会在这片土地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