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1751章 长安暗战(第一更,求订阅)

第1751章 长安暗战(第一更,求订阅)

在冷战的大环境之中,空中危险的对峙时长都会发生的,而外界对此往往是一无所知的。

有时候无知就是福。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在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擦枪走火的边缘。

他们以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美好的背后是有人在那里负重前行。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之间又已经到了岁末,在街头的那些圣诞装饰还没有撤去的时候,新年又到了。

因是假期,所以无论是在购物中心还是公园或者海边,到处都是人,好像所有人都从家里走了出来。

拿着照相机的辛德勒,不时的会把镜头对准公园里的人们,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幸福。

阳光,笑容,以及幸福的人,这就是生活。

这样一边在沙滩上漫步,一边用相机记录着人们幸福瞬间的辛德勒,或许是走累了,他走到海边的一处零售店,要一瓶水,一边水一边走到海边那个老旧的木条长椅,然后坐在那儿喝起了水。

“这样生活可真不错。”

就在辛德勒在那里感慨时,穿亚麻衬衫的老人挨着他坐下,草编的遮阳帽檐漏下的光斑在他膝头摇晃。

“这就是热带的阳光嘛。”

他忽然开口说道,

“如此的炽热却又让人如此的向往。”

辛德勒转头看见他手背上叠着深浅不一的晒斑,相机包带子勒出的汗印正在肩头缓慢蒸发。

“是的,这里的阳光是有味道的。”

辛德勒抬头看了一眼太阳,然后又看着海滩上的人们说道:

“阳光把云层烤成薯片一般的气味。”

老人从口袋里摸出薄荷糖,然后剥开塑料纸,在顺手准备扔掉的时候,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哗哗把塑料纸揉成一团,放进了口袋。

“在战争期间,我待在战壕里的时候,每天最渴望的就是日出。”

糖块在他腮边鼓起小小的山丘,说道:

“因为有了日出就意味着温暖,就意味着一个好天气,可是好天气正是我们向敌人发起进攻的时候,可是每次进攻都是会死人的。

于是我想其实死在阳光下也是挺不错的。

喜欢阳光,但有时候总是会回忆起大雪……”

在老人的话音落下时,他的双眼就那样直勾勾的看着远处,看着遥远的地方。

这时一阵海风吹了过来,他压住乱飞的报纸,报纸正在他指腹下簌簌颤动。防波堤尽头有海鸥飞翔。

“现在有一个任务。”

老人看了一眼辛德勒说道。

“下个月会有一场电子展销会,需要到那里去采购一些商品。”

“嗯。”

辛德勒点了点头,他并没有说话。

身边的老人并不是陌生人,而是他的上级。

他在这里已经潜伏了17年。

已经60多岁的他,也许永远都没有回家的机会,所以他才会那么多的感慨,或许他一直渴望着回到俄国。

“吃颗糖吧,我的朋友。”

他递来一颗薄荷糖,塑料包装纸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并没有把薄荷糖放到辛德勒的手中,而是放在了报纸上,然后便起身离开了。

走上几步,老人就拿起了相机,将他的镜头对准了几个在修建着沙堡的孩子们。

他们脸上的笑容使老人的脸上也带着由衷的笑容。

在老人离开之后,德勒拿起了那个糖果,然后,他又拿起了报纸。

看着报纸上有关电子展销会的内容,他的眉头轻挑,然后自言自语道:

“好吧,这只是一次正常的采购而已。”

随后他就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沙滩,看着沙滩上的人们。看着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他禁不住嘀咕道: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

保安局。

或许它并不像帝国保安局那样“声名远扬”,但是在sea,它仍然是一个强力部门,不过它承担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负责国内的安全情报工作和反间谍工作。

不过,也正因如此,他会时常与警察合作,尤其是中央警察总局——其负责重大刑事案件的调查,是司法部直属调查机构。

就像现在,在会议室内,除了保安局的行动负责人之外,还有胸前挂着访客牌的“外人”,其实,也就是中央警察总局的联络人。

每当需要展开联系行动的时候,中央警察总局都会派出一名联络官,负责协调联络。

会议室里,昏暗的灯光投射在墙壁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幻灯机的光束穿过烟雾,将一张张ppt投射在屏幕上。

哈泽尔站在幻灯机旁,手中握着一支伸缩杆。

“现在,问题来了,”

哈泽尔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他的目光在会议室里扫过,看着在座的众人说道:

“在这里,有多少间谍?”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幻灯机的散热风扇发出轻微的嗡鸣。几个燃烧的烟头在黑暗中闪烁,像是隐藏在阴影中的眼睛。没有人立刻回答,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息。

“这当然没有准确的答案,”

哈泽尔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无处不在。”

黑暗中,一个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在这里,除了有俄国的、东德的、波兰的等东方世界的间谍,还有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甚至一些西方国家的间谍。”

另一个人紧接着补充道:“是的,这些间谍之中,有盟友的,有对手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都在这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间谍活动。”

哈泽尔点了点头,激光笔的光点移到了下一张幻灯片上。屏幕上显示着一系列复杂的图表和照片,展示了间谍活动的多样性和隐蔽性。

“军事政治情报的搜集,”

哈泽尔一边说,一边用不锈钢伸缩杆指着屏幕上的内容,说道:

“窃取军事机密,窃取技术资料,还有商业间谍行动。他们的目标各不相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获得我们的先进技术,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我们的技术正在从最初的引进奠基完成了追赶,并实现了部分超越,而有些领域的超越,更是遥遥领先的。”

幻灯片一张张切换,展示着各种间谍活动的细节,这些间谍活动最终都指向了技术。

他们之所以希望从这里获得,是因为sea在技术上的领先,而这也引起了他人的窥探。

房间里的人静静地听着,偶尔有人低声交谈几句,但大多数时候,只有哈泽尔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最后,幻灯机的光束停在一张照片上——一块精致的集成电路,表面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哈泽尔的目光扫过房间里的每一个人,语气变得格外凝重。

“集成电路,”

他缓缓说道,

“这才是各国间谍云集于此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东方世界,还是西方世界,他们都希望从这里获得集成电路,尤其是一些高度保密的型号。”

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沉默,只有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闪烁。所有人都知道,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是sea最先进的技术。

在这么多年里,随着各种各样与之相关的技术不断的推出,sea的集成电路技术是遥遥领先的,甚至比欧美各国先进了三年左右。

这种技术上的领先并不仅仅只是集中电路本身,而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方面的领先。

也正因如此,西方各国一直希望能够从sea获得集成电路技术,哪怕是退而求其次,他们也需要从这里采购大量的集成电路。

“……按照美国的统计,美国的飞机,导弹,雷达等各种军用产品中,有60的集成电路是我们的企业生产的。

在美国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之中,他们所使用的设备和技术都来自于我国。

在美国如此,在苏联更是如此,从理论上来说,苏联的电子技术比我们落后了大概6年左右,而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的加大。

所以对于他们的间谍来说,获得集成电路以及相应的技术就成了他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克格勃甚至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部门。”

在展示了克格勃专门用于收集芯片等技术的情报之后,哈泽尔继续说道:

“现在,新一年的电子展销会即将开始。这场展销会不仅是技术的盛宴,同样也是一场间谍的盛宴。

他们必定会出现在那里,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他们想要的集成电路,他们会化妆,从各种各样的身份通过合作或者商业购买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芯片,甚至还有其技术。”

最后哈泽尔向他们展示了已经掌握的一些情报,说道:

“……我们的目标就是他,他是长期潜伏的俄国间谍,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我们这里设立了一个间谍网,但是一直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黑暗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

“所以,我们才需要设下一个陷阱,把他以及其他的间谍引入其中。或者逮捕他们,或者把他们发展成双面间谍。”

哈泽尔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说道:

“没错。展销会就是我们的舞台,而他们,将是我们的猎物。”

他关掉幻灯机,房间陷入了一片黑暗。只有烟头的火光依旧在闪烁,像是隐藏在阴影中的阴谋,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各位,”哈泽尔最后说道,

“我们都不知道这场游戏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但是,作为sea的盾牌,我们的存在就是守护这里的一切。”

房间里的人并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然后,会议继续,接下来就是行动的部署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