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来了!一蓑烟雨任书海

第50章 杨洪进京

杨洪进京了。

一路上他思来想去也没想明白,皇帝为什么会突然给自己升官,而且还给了他这么高的褒奖:“当代杨家将!”

“皇爷,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杨洪将军已在乾清宫外等候陛见。”

“哦?好快啊。”朱祁镇暗自忖度,估计这杨洪接到圣旨就出发了,去传旨的锦衣卫昨天下午才刚刚回来。

“他是一个人回来的?”朱祁镇问道。

“是,杨将军单人单骑入京,未带兵。”侯宝回道。

“叫进来吧。”朱祁镇站起身,走出了书房。

“臣,万全都司右卫游击将军杨洪参见吾皇万岁。”宛若洪钟般的声音,震的大殿嗡嗡作响。

“是个知道谦逊的人。”朱祁镇暗自笑了笑,对杨洪没有以新官职自称的态度很欣慰。

“杨爱卿免礼。”朱祁镇笑着说道。

“谢陛下!”

一番繁文缛节,君臣奏对开始。

“杨卿镇守边关多年,辛苦了。”朱祁镇开口道。

“臣身为大明武将,为皇上、为大明戍守边关乃臣子本份。”

“会说话。是个忠君体国的人。”朱祁镇又给杨洪暗赞一句。

“朕刚登基不久,又不通军事,然宣府乃京师西北门户,尤为重焉。”

皇帝想说啥,宣府的重要性天下皆知,皇帝不会不知道,忽然又听皇帝开口道,

“爱卿久在宣府,屡立战功,历年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那边对你的考语都是上上,而且朕还听说你在万全右卫领兵有方,爱兵如子,深得将士们的拥戴。”

“陛下,自古文死谏武死战,这些都是臣的本份。”摸不清皇帝的意图,杨洪决定以退为进。

“杨卿不必自谦,有功就是有功,朕和太皇太后对有功将士,向来不吝啬。”朱祁镇站起身,走下丹阶,笑着说道。

“万全都司现在是什么情况?”朱祁镇走到窗前,看着远处的白云道。

“额…这…”杨洪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说就是,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但是朕要听真话。”

“是。”顿了顿,理了理思路,“陛下,这些年瓦剌和兀良哈还算老实,虽偶有犯边之举,但规模不大,他们大多来了抢些粮食就走,等朝廷大军到了,他们已经跑了。这些年万全都司各卫…士卒训练有些松弛,兵器也有些老旧,战马补充的也有些不赶趟…”杨洪说不下去了,他不是万全都司的都指挥使和总兵,说太多,传出去,得罪人。

“恩,继续说下去。”朱祁镇面色平和,看不出表情。

朱祁镇看过宣德朝历年来给宣府的物资账册,虽然比永乐朝有所减少,但足以满足目前宣府近10万大军所需,而且每年的军饷都不曾克扣过。

“这些年朝廷和瓦剌那边互通互市,往来频繁,可臣总有些不好的感觉,这几年瓦剌和兀良哈那边需要的铁器越来越多,臣也曾问过几个胡商,他们说这些年草原上水草丰美,繁齿日增,对中原的铁器,棉盐糖茶需求大增,而且臣这几年也抓到过几次走私的商队,他们为了避税,买通榷场的官员,贩出关外。”

“你觉得大明的军队和瓦剌的军队在军力上有没有差距?”朱祁镇突然将话头转到军队上。

“单论战斗力,平分秋色,若从装备上我大明优于他们。”

“装备上优于他们,那为何战力却平分秋色?”

朱祁镇反问道。

“这…我军兵种齐全,但还是多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不像那些鞑子,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弓马娴熟,骑兵不用训练就可补充到位,而我们骑兵损失一个就少一个。我们每次和他们作战,若想赢,必须以几倍的兵力方有取胜的机会,而且步兵作战,对后勤依赖较大,一旦粮道被断,往往不战自溃。”

“杨卿不愧是边关宿将!”朱祁镇赞扬一句,“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这个短板?”

杨洪微微低头,思忖着该怎么说,朱祁镇看着他有些干裂的嘴唇,看向门外道,

“侯宝,给杨卿上茶,你看朕,把你大老远的叫回京师,光顾着和你说话了,连杯热茶都忘了给你上了。”

“臣不敢,有劳公公了。”杨洪小心翼翼的说道。

侯宝腰弯的更低了,放好茶,躬身退到了殿外。

一杯温热清香的茶下肚,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杨洪躬身道,“陛下,我军可以借鉴鞑子的方法。”说完,看了看皇帝,皇帝正以鼓励的眼神看着他,杨洪心下大定,继续说道,:“鞑子每次作战,都有专门的牧民驱赶牛羊随军出征,每到一地,就地宰杀牛羊以供军需。而且他们会提前将牛肉制成肉干,这种肉干可以存储数月不坏,鞑子们即使一天不下马,也可在马背上解决饭食,这就保证了他们长途奔袭的能力。”

朱祁镇想起后世看到的一篇文章,当年成吉思汗指挥他的蒙古军团一路横扫中东各国,甚至一路打到了法国的南部地区,靠的不仅仅是拉瓦战术和弯刀、骏马,牛肉干在整个蒙古军团西征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成吉思汗的士兵亲切的称牛肉干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

确实,牛肉干营养丰富,已与储存,但这仅仅局限于蒙古草原,他们有广袤的草原放牧养殖牛羊,但是中原不行,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早就把自己的胃进化的娇贵了,汉家男儿几顿不吃口热乎的米面,就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光吃肉食不补充蔬菜等含有维生素铁元素的食物,长时间就会得病,最常见得就是夜盲症和败血症。

朱祁镇将自己的这些担忧说了出来,并不是他不想学习鞑子的经验,而是不同种族之间的生活习性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体质的差异。欧美人为什么普遍都比较高大壮硕,吃的方面就能看出来。人家每天不是牛奶就是牛肉,而且肉类甚至生吃。再看看我们中国人,食物必须做熟才能下咽甚至还要求色香味俱全。孔夫子不是说过嘛,“食不厌精”,甚至到了在吃肉的时候肉切的不方正都不吃的地步。

最后朱祁镇说道,“明日早朝过后,你随朕去一个地方。”

朱祁镇又问了一些骑兵训练方面的事情,杨洪说的头头是道,朱祁镇很满意,君臣二人相谈甚欢,最后,朱祁镇赏赐给杨洪御膳房做的六道珍馐,让他带回家给妻儿老小一起享用。

皇帝赐宴,甭管好不好吃,这种求之不得的恩宠,使杨洪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眼眶顿时湿润,对皇帝又是一阵感恩戴德。

二人谈话结束,杨洪出了乾清宫,快出午门时,碰见了急匆匆进宫觐见的英国公张辅。

张辅不认识杨洪,只是惊讶皇帝的贴身大太监侯宝怎么对一个游击将军笑意连连,侯宝也看见了张辅,远远的就打躬作揖,杨洪见对方一身明黄鱼鳞甲胄,虽须发皆白,但身上散发的那种势不可挡威风凛凛的气势,让他感到此人非同寻常。

侯宝小声提醒道,此人就是英国公张辅。杨洪赶紧躬身行礼。

张辅只是礼节性的微微颔首,便大步朝乾清宫方向而去。

快到城门口,侯宝躬身笑道,“杨将军,咱家就送您到这了。”

杨洪立刻从袖子里掏出一块十两重的银子,眼睛余光瞥了瞥周围,不着痕迹的塞到了侯宝的手里,侯宝顿时一惊,顺势将手里的食盒递给杨洪的同时,又将银子塞了回去,低声道,“杨将军,您别客气,宫里有规矩,咱家万不敢收您的东西。”

杨洪来京之前,就听说皇帝身边的太监比较贪财,可现在和别人说的不一样啊。

杨洪还以为给少了,正要说话,侯宝已经转身离去。他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王振和曹吉祥已经被朱祁镇“改了名字”。

一路无话。杨洪在京师的家是一座二进院的宅院,这是他的父亲留给他的。

刚拐进巷口,就看见门口有一队侍卫和两个太监,手捧肩扛的站在门口。

杨洪有些纳闷,刚出宫,怎么宫里又有人来了。

门口的杨魏氏看见自己夫君回来,急忙对一个小太监道,“我家夫君回来了。”

小太监回身,脸上的笑意更浓,“奴婢见过杨将军。”

“公公,这是…”杨洪诧异。

“杨将军,您刚出宫,陛下就让奴婢们给您送些家用之物。”

说完,也不管杨洪,一挥手,宫人们就进了院子。

“陛下赏赐:御制马刀一把,内苑千里驹一匹,铠甲一副,银五百两。另米面油盐各百斤,肉五十斤,御酒一斛。”

杨洪感动的热泪盈眶,他常年在边关,饷银不多,他又不像其他将领吃空饷甚至做生意,又经常接济战死士卒的遗孀,家里就只有夫人魏氏和两个妾室在支撑,还有两个儿子,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夫妇俩刚要下跪谢恩,又听太监朗声道,“赐魏氏松江棉布两匹,苏绸两匹,玉镯一对,各色金银首饰十对。”

夫妻俩当场愣住,小太监躬身说道,“陛下说了,这些东西都是从内帑里出的,没有计册,你们尽可使用。”

二人面朝紫禁城方向,大礼叩拜,杨洪更是泪流满面,“臣何德何能受陛下如此厚赏啊,臣唯有死战报君恩,方不负陛下天高地厚之恩。”

听话听音,不说死战报国,而是说死战报君恩,虽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当小太监将此话传回宫内后,朱祁镇满意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