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来了!一蓑烟雨任书海

第14章 于谦回来了

“皇爷,于大人回京了,刚递了牌子。”侯宝蹑手蹑脚的进来禀报。

“是吗?他们终于回来了。”朱祁镇高兴的合上书,站起身说道。

朱祁镇走到窗前,想了想道,“让于谦不用着急进宫,先回家好好休息几天,过几天朝会的时候在说。另外,通知御膳房,做几样点心,赏给于谦。”

“是,奴婢这就吩咐下去。”

“李大虎呢?”

“也在宫外候着呢。”

“让李大虎进宫,到御花园等着。”

“是。”

……

御花园,凝香亭。

“臣龙虎军李大虎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朱祁镇笑着说道。

“谢陛下。”

君臣二人坐定,侯宝一挥手,所有侍卫和宫人都退的远远的。

“从去年山西开始到现在半年了,辛苦你了。”

“为陛下办事,臣不敢言辛苦二字,唯恐事情没办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朱祁镇微微点头,心道这李大虎出去半年,倒是会说话了。

“陛下,这是臣率人绘制的鞑靼瓦剌的地形图,这是大同至山海关一带的地形图。”李大虎解开衣服,把外衣的内衬撕下来双手呈上地图。

朱祁镇赶紧接过打开,一尺见方的布上密密麻麻的画满了地图。

山川河流,大路小路兽道,哪里能过大队人马,哪里能宿营,甚至水源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做的很好。之前你的奏报朕都看了,非常好。”朱祁镇笑着说道。

“臣不敢居功,都是手下的兄弟们的功劳。”李大虎谦虚的说道。

“该是谁的功劳,朕自有封赏。此次你跟随于谦巡查,有没有什么发现?”

“回陛下,臣不敢妄言。不过从大同事发到回京之前,臣发现国内多有不法商人与或与鞑子勾结,或与当地官府勾结……”

“朕问的不是这些。”朱祁镇打断他的话道。

李大虎一愣,不是这些,那是哪些?

看李大虎不明所以,朱祁镇说道:“于谦怎么样?”

原来是问于谦,皇帝的心思真是深不可测。

“额…于大人一路轻车简从,明察暗访,从未有逾制之事,处置的那些贪官蠹役也是依国法处置。所抄财物于大人都是亲自监督登记造册,查验无误后才封存命人押解回京,于大人每日基本上都是清粥小菜,若有肉食,也基本上都分给下面的人。具臣了解,于大人是个秉公执法,正直清廉的好官。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有一次于大人曾经对臣说过,说太祖之屯田卫所制乃一大弊政,且兵部有名无实,天下兵马当归于兵部…”

听到这,朱祁镇的脸色有些难看,不过很快就转为平静,“还说了些什么?”

“于大人在回京之前曾说,他回京之后要向陛下上书,将卫所管辖权收归兵部,还说五军都督府权力过大,当削之。还有就是于大人对陛下私自募兵养兵也有些微词。”

“他真是这么说的?”朱祁镇端起茶杯,大口喝了一杯道,将茶杯重重放下。

“是,臣亲耳听见的。”李大虎听出了皇帝有些恼怒,赶紧跪下。

“行了,你回去吧!封赏及圣旨下午就会送到潭柘寺。”朱祁镇扔下一句话,大步迈出了亭子。

李大虎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见皇帝走远,起身跟着一个小太监出了御花园。

回到乾清宫的朱祁镇怒气未消,一脸阴沉的坐在书桌前一言不发。

为何生气?单纯从于谦为官方面说,于谦绝对称得上是忠臣,也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不然历史上北京保卫战如何胜利的?没有于谦的力挽狂澜,估计历史就会改写。

他生气的是文臣居然开始染指军权,大明最终亡国,除却绕不开的那些历史死结,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臣权力过大,甚至到了最后一个三品武将见了一个五品文官都要大礼参拜的地步,这特娘的都是什么事啊。

文贵武贱,亡国之兆。

还要将卫所军权收归兵部,那帮子文臣还不乐开花了,收归之后是不是还要把边军的军权也收回去?五军都督府还不彻底成了摆设?野心倒是不小。

当初老朱在兵部之上又设立了五军都督府,一是因为方便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掌控,二就是防止文官过度干预军事。

大明历史上文官集团开始崛起,就是始于此,北京保卫战之后朱祁钰这个二货居然还答应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朱祁镇没想到于谦从这时就开始谋划这事了。朱祁镇越想越气,烦躁的他将面前的一摞奏疏给推倒了。

农牧民生这么多事还不够你们干的,现在就开始想着从老子手里分军权了,可恶。

“侯宝,吩咐下去,明日举行午门听政。凡在京所有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全部参加,不得告假。”

侯宝应声而去。

朱祁镇站起身,带着俩宫女慢慢踱向了后宫。

“皇祖母,孙儿来了。”朱祁镇依旧是人未到,声先到。

“呵呵,镇儿来了,进来吧。”老太太笑眯眯的从后殿走了出来。

“皇祖母,御花园的花儿都开了,您怎么不去看看啊。”朱祁镇快走两步,扶着老太太坐下。

“人老了,就见不得那些光鲜艳丽的东西。”老太太嘟囔一句道。

“您哪老了,依孙儿看,您就像那花园里的花,年轻着呢。”朱祁镇哄着老太太道。

“你啊,嘴是越来越甜了,说吧,又遇到什么难事了?”

小心思被看穿,朱祁镇笑着说道,“皇祖母,于谦回来。”

“回就回吧,怎么,又给你出难题了?”老太太淡淡的说道。

“倒也不是什么难题,这次他奉旨巡查边备,狠狠将边关那些贪官蠹役整治了一番,孙儿想赏他,却有些拿不准,所以想请您老给拿个主意。”朱祁镇心不由衷的说道。

老太太笑眯眯的看了看朱祁镇,开口道,“你又憋着什么坏呢?”

“哪有,孙儿真是拿不准。”

“是拿不准,还是有其他想法?”

“祖母,孙儿想着,于谦能力不错,品行端正,也不贪财,最近孙儿看了五军都督府的奏疏,说地方上的卫所多有不法之事,孙儿想着既然于谦回来了,不如让他去将各地的卫所给整治整治,五军都督府那边派人协助?”

“这是于谦的主意,还是你的主意?”

“额…孙儿的主意。”朱祁镇笑着说道。

“糊涂!”老太太点了点他的额头道。

“我朝的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为什么并行而立,那是为了防止一家独大。五军都督府有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兵部有调兵权,没有统兵权。你现在让五军都督府协助兵部治理卫所,你就不怕那帮文臣翻了天?”

“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今日如此,以后也不可!”

朱祁镇赶紧躬身道,“皇祖母教训的是,是孙儿考虑不周,孙儿知错了。”

看到朱祁镇如此,老太太莞尔一笑,“孙儿,这文和武就如人的两条腿,两条腿只有协调了,路才能走的稳,才不会摔倒,若一条腿粗一条腿细,早晚要摔跟头的,知道吗?”

“是,孙儿懂了。”

“于谦是有大才,可越是有大才的人,往往心也就大,别忘了,他也是文官!”老太太语重心长的说道。

朱祁镇郑重的点点头。

出了仁寿宫,朱祁镇心里乐开了花,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主意,来仁寿宫只不过想探探老太太的意思,没想到,老太太看得如此透彻,如此明事理。

朱祁镇蹦蹦跳跳的走了,看着已经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孙子,老太太笑眯眯骂了一句,“小滑头,现在也学会跟我耍心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