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宋徽宗公主蒿里茫茫
63.第六十三章 大宋制胜宝典!
“臣不能受此宅。”宗泽说。
有点尴尬。
宗泽看起来不是那种很能保证旅途质量的人就比如说尽忠, 他就能保证经历了月余的旅程,回到南郑城时,衣服整洁崭新, 精神饱满, 面色红润。
至于途中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保证他有此状态,小内侍不在乎。
宗泽老爷爷就不太行, 一看他就知道他在旅途上的花用是不及尽忠零头的。
他已经六十余岁,一身半旧的细布澜衫像是穿了几日, 袍角处沾染着灰尘和污渍,头巾也已经褪了颜色,已经基本纯白的胡须因为旅途匆忙来不及修整,显得有点乱。
于是看着就不像汴京标准款的士大夫那样白皙清隽,更不贵气,浑然像一个街边经常见到的小老头儿。
但他的眼睛并不浑浊,那双眼睛明亮而清澈,带着历经世事的温和, 但也有一些不愿退让的固执。
“帝姬极敬重宗翁,又感念宗翁不辞辛苦,一片公忠体国之心, ”尽忠说道,“因此提早备下此宅, 宗翁何必推脱”
小老头儿就准备摇头, 尽忠赶紧加一句,“况且宗翁非孤身前来,岂不照拂些妇孺呢”
宗泽不是自己来的,他肯定还得带上几个仆人,除了仆人, 他的发妻数年前已经去了,因此儿子不能让老头儿自己孤零零地跑到偏远西南山区去工作,也得跟着过来。
儿子过来了,儿媳带着娃子们也过来了,两个娃子一大一小,大的勉强能抱住亲妈腿,小的还被抱着吃手手。一串儿的家眷跟着在路上跑就很炼狱模式,现在一个个出来给帝姬见礼,都是灰头土脸的模样。
但是胡须皆白的宗泽看看他们,还是客气又坚定地婉拒了。
“臣已听闻军中尚未完备,官宅既未就,臣遣一仆去寻客舍就是。”
官员们异地办公是有这个问题的,多数官员在哪办公就在哪住,一所住宅前面是办公区,后面给家眷们住。当然也有特例,比如说京城的官员,机关不住处,官员只能自己解决住房问题,但房价又太高,于是悲催地或租或买一套城边的房子,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往单位狂奔。
但灵应军的固定军营还没完全建好,士兵们还是道童模式,分散在各个道观,她确实也没想过给统制带去灵应宫住,于是这问题就出现了。
关键时刻,还是再瞪尽忠一眼。
小内侍额头上的汗就落下来了,赶紧说道,“这宅邸原也是准备作了军库,收纳兴元府各县送来粮草辎重的,宗翁既要去客舍,不如就在此暂住几日,待军中完备,再搬去不迟”
南郑城里的灯火渐渐亮了起来。
有仆妇端着托盘,缓步行走在廊下,小娃子嗅到了气味,就立刻躁动起来。
“肉”他大叫一声,指着香味飘过来的方向,立刻就被母亲打了手。
但下一刻,就连母亲的肚子也开始叽里咕噜响了起来。
仆妇端上来了饭食,有两道清炒蔬菜,一碟鱼干,一锅炖羊肉,以及一罐洁白柔软的米饭。
简单朴素,甚至对于统制的身份而言有些寒酸,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仍然足以吸引他们全部的目光。
老人捻着胡须,盯着这桌菜看了一会儿。
“爹爹”
“他们买米买菜,你可给了钱”
儿子有些迷惑,但还是很快就答了“他们说这都是灵应军的物资,暂取了放些在宅邸里,都记了账目,不曾有假。”
老人点点头,“那些柴也是”
“也是。”
“被褥床帐也是”他问。
“他们说,也是。”
宗泽又摸摸胡子,没再说什么,而是端起碗,大口大口吃起了饭。
屋子里所有东西都是精心收拾过的,力求让客人拎包入住不说,而且所有可能让这位清廉的客人感到不适的东西都被撤下去了。
比如说有些摆件的位置是空的,显得与房间很不协调,还有些略显得突兀的替代品,比如制作很精细的家具配了朴素的白瓷碗,但用这种没有花纹的碗吃饭的人又不会有那么大的一个厨房。
他想想跑过来的帝姬。
很聪明可爱,但是也只有十三四岁,差不多是自己孙女辈的,身份还那么高,蜀中这地方还没人能管她,那肯定就是每天没心没肺四处跑四处玩儿的一个小姑娘啊。老爷子就自然地产生了一点怀疑,觉得小姑娘也是听别人的话才会这样招待他。
不确定灵应军到底是谁在负责,他再看看。
饭用完了,收拾收拾还可以洗一个热水澡,柴是准备好的,水是准备好的,就连那几个大小不等的浴桶也都准备好了,洗漱完躺平睡觉。
再等到第二天早起,脏衣服都有仆妇洗完了,在院子里晒出来,多问一句,仆妇们显得很高兴的样子“一个月四贯铁钱呢男丁卖苦力都赚不来这个数,小妇人们自然要尽心尽力”
总之就是有人非常机灵,非常贴心,非常仔细。
虽然统制昨晚是悄悄进城的,但灵应军已经得了消息,立刻抖擞精神,准备迎接他们的主官,至于双重上司的宇文时中倒是反应慢了一些。
赵鹿鸣虽然万万没想到来的是宗泽,但她在他没来之前的一些勾画其实也大差不差宗泽老爷子在这个时期,人缘确实是不太好的,不然也不会被送到这儿来。他的正经职位其实也不是灵应军统制,而是兴元府通判,兴元府是利州路的大府,原本轮不上他,但谁让大宋的聪明人太多了呢
聪明人会看风向,直觉认为太子一直以来无过,但郓王也很抢眼,胜负多半在这二人中间分出,康王虽然异军突起,但官家似乎更偏爱帝姬而不是他,那大家凭什么去烧他的冷灶再说这冷灶烧起来还有灶坑爆炸的危险,不如躲远些的好。
既躲康王,也躲朝真帝姬所在的兴元府,于是兴元府通判就找到了人缘不太好的宗泽老爷子身上山高路远,你跑一趟也是跑,反正灵应军统制也是个烫手山药,那你一起接了嘛
不太合常例,但大宋之前也没有帝姬出外修道的,更没有帝姬拉起一队道兵的。反正不管怎么说,灵应军在山沟里,这里是不会有任何外敌给它打的,充其量也就是个西南西北边防线的后备军,官家拨钱,哄帝姬玩玩的产物,且就这么着吧。
聪明人都知道的事,宗泽老爷子不知道。
他是认认真真过来监管这支军队的。
一来就吓到了。
白鹿营是已经修好的,周围还在热火朝天地继续扩建,但不耽误士兵操练给他看。
大家知道统制来了,尤其还是帝姬很看重的一位统制那必须得郑重对待,绝不能轻慢
头发梳好头簪戴好崭新的道袍穿出来
连同四个道袍装扮的指挥使一起跑过来各个挺拔、矫健、高大、黝黑,小伙子眼里闪着光,带着笑,噔噔噔地跑到他面前站定,洪钟一般响亮
“无量万寿帝君,恭迎统制”
几百个道童一起大喊,“恭迎统制”
金钟玉磬敲起来
一旁戴幞头,着袍服的虞祯站在那,明明很清雅的一个中年文官,就是怎么都站不住,尴尬得就像是画上去的。
宗泽看看他,又看看几百个黝黑的道童期待的目光,就感觉自己也像是很突兀地出现在了一个根本不该他出现的场景里。
到底还是经多见广,老统制捻捻胡须,还是露出了一个虽然不太赞同,但仍然很慈祥的微笑。
统制坐在中军帐中,指使们一个个进去排除掉虞祯,虞祯获得了坐在里面的资格。
当然大家谁也不会抗议闹脾气,毕竟除他之外四个指挥使的年龄加一起还没宗泽一个人大,大家虽说都是统领五百人的指挥使,但在老爷爷面前都很乖巧。
老爷爷也非常的慈祥。
比如说高大果进去了,老爷爷就笑呵呵地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然后拍拍后背,像是对待自家子侄儿孙一样亲切,问他叫什么名,可起了字不曾是什么出身籍贯何处
有名,无字,是个北人,还是个辽人,老爷爷听过之后不仅没有变冷淡,还夸了他几句,夸他小小年纪极有志气,治军也很严整虽说有点胡闹,可几百个道童动作口号整齐划一,这也是下了功夫的,他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夸得高大果高高兴兴的,老爷爷的话题就转到比较重要的项目上去了
你虽年幼,可毕竟已经为国效力,是个统兵之人啦你读了什么书道家经典道家经典好是好,可是打仗用不上呀,还是要好好读书,多读兵书,多同士卒在一起,要严于律己,也要善待士卒
老爷爷说了很多,直到最后拿出了一本册子,很郑重地交给少年
“这是我大宋行军打仗必备之书,切记要将此书背熟啊”
高大果就高高兴兴地抱着书出去了,换高二果进来。
今天帝姬有点坐立不安。
她是很努力地治军了,而且不夸张的说,她的白鹿营这么精心训练了半年,这群脱产士兵战斗力比禁军差也不会差太多,放宗泽面前肯定是不会丢大人的。
但她还是很期待得到一些评价和反馈。
虽说初见有点尴尬,她思来想去没自己进军营,但她还有一群高坚果可以当她的耳目
今天傍晚知州府宴请新任通判帝姬没忘记知会一声,请知州府下个公文,直接给宗泽的房子走个手续,变成通判府四个指挥使就抽空跑回了灵应宫。
献宝来了
每一个指挥使都开开心心,每一个指挥使都被老爷爷亲切地拍拍再鼓励了一番,每一个指挥使都得到一套书这书可厉害了俺们大宋就是靠它打了这么多年的胜仗
四套书摆在面前,这都是宗泽老爷爷辛辛苦苦背过来的大宋制胜宝典
赵鹿鸣听到这话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她仍然很期待地翻开了一本。
她又把书合上了。
抬头看看四个指挥使,其中一个虽然也很开心,但明显有话说。
“李大郎”
高四果李世辅上前一步,抱拳道,“以小子看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在”
“快住口”她立刻打断了他,“不许抢岳爷爷的话”
高四果就惊呆了,“岳爷爷是”
她不答。
另外三个高坚果在一旁探头探脑,高三果就没忍住,“帝姬,那我们学不学啊”
“你们继续背我给你们的兵法新书就是,这个,这个是宝贝,且先不要随便学。”
四个高坚果一起应了,又有一个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学它”
她想了一会儿,又想一会儿。
“等你们练熟了怎么赶车,”她说,“再学不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有点尴尬。
宗泽看起来不是那种很能保证旅途质量的人就比如说尽忠, 他就能保证经历了月余的旅程,回到南郑城时,衣服整洁崭新, 精神饱满, 面色红润。
至于途中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保证他有此状态,小内侍不在乎。
宗泽老爷爷就不太行, 一看他就知道他在旅途上的花用是不及尽忠零头的。
他已经六十余岁,一身半旧的细布澜衫像是穿了几日, 袍角处沾染着灰尘和污渍,头巾也已经褪了颜色,已经基本纯白的胡须因为旅途匆忙来不及修整,显得有点乱。
于是看着就不像汴京标准款的士大夫那样白皙清隽,更不贵气,浑然像一个街边经常见到的小老头儿。
但他的眼睛并不浑浊,那双眼睛明亮而清澈,带着历经世事的温和, 但也有一些不愿退让的固执。
“帝姬极敬重宗翁,又感念宗翁不辞辛苦,一片公忠体国之心, ”尽忠说道,“因此提早备下此宅, 宗翁何必推脱”
小老头儿就准备摇头, 尽忠赶紧加一句,“况且宗翁非孤身前来,岂不照拂些妇孺呢”
宗泽不是自己来的,他肯定还得带上几个仆人,除了仆人, 他的发妻数年前已经去了,因此儿子不能让老头儿自己孤零零地跑到偏远西南山区去工作,也得跟着过来。
儿子过来了,儿媳带着娃子们也过来了,两个娃子一大一小,大的勉强能抱住亲妈腿,小的还被抱着吃手手。一串儿的家眷跟着在路上跑就很炼狱模式,现在一个个出来给帝姬见礼,都是灰头土脸的模样。
但是胡须皆白的宗泽看看他们,还是客气又坚定地婉拒了。
“臣已听闻军中尚未完备,官宅既未就,臣遣一仆去寻客舍就是。”
官员们异地办公是有这个问题的,多数官员在哪办公就在哪住,一所住宅前面是办公区,后面给家眷们住。当然也有特例,比如说京城的官员,机关不住处,官员只能自己解决住房问题,但房价又太高,于是悲催地或租或买一套城边的房子,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往单位狂奔。
但灵应军的固定军营还没完全建好,士兵们还是道童模式,分散在各个道观,她确实也没想过给统制带去灵应宫住,于是这问题就出现了。
关键时刻,还是再瞪尽忠一眼。
小内侍额头上的汗就落下来了,赶紧说道,“这宅邸原也是准备作了军库,收纳兴元府各县送来粮草辎重的,宗翁既要去客舍,不如就在此暂住几日,待军中完备,再搬去不迟”
南郑城里的灯火渐渐亮了起来。
有仆妇端着托盘,缓步行走在廊下,小娃子嗅到了气味,就立刻躁动起来。
“肉”他大叫一声,指着香味飘过来的方向,立刻就被母亲打了手。
但下一刻,就连母亲的肚子也开始叽里咕噜响了起来。
仆妇端上来了饭食,有两道清炒蔬菜,一碟鱼干,一锅炖羊肉,以及一罐洁白柔软的米饭。
简单朴素,甚至对于统制的身份而言有些寒酸,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仍然足以吸引他们全部的目光。
老人捻着胡须,盯着这桌菜看了一会儿。
“爹爹”
“他们买米买菜,你可给了钱”
儿子有些迷惑,但还是很快就答了“他们说这都是灵应军的物资,暂取了放些在宅邸里,都记了账目,不曾有假。”
老人点点头,“那些柴也是”
“也是。”
“被褥床帐也是”他问。
“他们说,也是。”
宗泽又摸摸胡子,没再说什么,而是端起碗,大口大口吃起了饭。
屋子里所有东西都是精心收拾过的,力求让客人拎包入住不说,而且所有可能让这位清廉的客人感到不适的东西都被撤下去了。
比如说有些摆件的位置是空的,显得与房间很不协调,还有些略显得突兀的替代品,比如制作很精细的家具配了朴素的白瓷碗,但用这种没有花纹的碗吃饭的人又不会有那么大的一个厨房。
他想想跑过来的帝姬。
很聪明可爱,但是也只有十三四岁,差不多是自己孙女辈的,身份还那么高,蜀中这地方还没人能管她,那肯定就是每天没心没肺四处跑四处玩儿的一个小姑娘啊。老爷子就自然地产生了一点怀疑,觉得小姑娘也是听别人的话才会这样招待他。
不确定灵应军到底是谁在负责,他再看看。
饭用完了,收拾收拾还可以洗一个热水澡,柴是准备好的,水是准备好的,就连那几个大小不等的浴桶也都准备好了,洗漱完躺平睡觉。
再等到第二天早起,脏衣服都有仆妇洗完了,在院子里晒出来,多问一句,仆妇们显得很高兴的样子“一个月四贯铁钱呢男丁卖苦力都赚不来这个数,小妇人们自然要尽心尽力”
总之就是有人非常机灵,非常贴心,非常仔细。
虽然统制昨晚是悄悄进城的,但灵应军已经得了消息,立刻抖擞精神,准备迎接他们的主官,至于双重上司的宇文时中倒是反应慢了一些。
赵鹿鸣虽然万万没想到来的是宗泽,但她在他没来之前的一些勾画其实也大差不差宗泽老爷子在这个时期,人缘确实是不太好的,不然也不会被送到这儿来。他的正经职位其实也不是灵应军统制,而是兴元府通判,兴元府是利州路的大府,原本轮不上他,但谁让大宋的聪明人太多了呢
聪明人会看风向,直觉认为太子一直以来无过,但郓王也很抢眼,胜负多半在这二人中间分出,康王虽然异军突起,但官家似乎更偏爱帝姬而不是他,那大家凭什么去烧他的冷灶再说这冷灶烧起来还有灶坑爆炸的危险,不如躲远些的好。
既躲康王,也躲朝真帝姬所在的兴元府,于是兴元府通判就找到了人缘不太好的宗泽老爷子身上山高路远,你跑一趟也是跑,反正灵应军统制也是个烫手山药,那你一起接了嘛
不太合常例,但大宋之前也没有帝姬出外修道的,更没有帝姬拉起一队道兵的。反正不管怎么说,灵应军在山沟里,这里是不会有任何外敌给它打的,充其量也就是个西南西北边防线的后备军,官家拨钱,哄帝姬玩玩的产物,且就这么着吧。
聪明人都知道的事,宗泽老爷子不知道。
他是认认真真过来监管这支军队的。
一来就吓到了。
白鹿营是已经修好的,周围还在热火朝天地继续扩建,但不耽误士兵操练给他看。
大家知道统制来了,尤其还是帝姬很看重的一位统制那必须得郑重对待,绝不能轻慢
头发梳好头簪戴好崭新的道袍穿出来
连同四个道袍装扮的指挥使一起跑过来各个挺拔、矫健、高大、黝黑,小伙子眼里闪着光,带着笑,噔噔噔地跑到他面前站定,洪钟一般响亮
“无量万寿帝君,恭迎统制”
几百个道童一起大喊,“恭迎统制”
金钟玉磬敲起来
一旁戴幞头,着袍服的虞祯站在那,明明很清雅的一个中年文官,就是怎么都站不住,尴尬得就像是画上去的。
宗泽看看他,又看看几百个黝黑的道童期待的目光,就感觉自己也像是很突兀地出现在了一个根本不该他出现的场景里。
到底还是经多见广,老统制捻捻胡须,还是露出了一个虽然不太赞同,但仍然很慈祥的微笑。
统制坐在中军帐中,指使们一个个进去排除掉虞祯,虞祯获得了坐在里面的资格。
当然大家谁也不会抗议闹脾气,毕竟除他之外四个指挥使的年龄加一起还没宗泽一个人大,大家虽说都是统领五百人的指挥使,但在老爷爷面前都很乖巧。
老爷爷也非常的慈祥。
比如说高大果进去了,老爷爷就笑呵呵地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然后拍拍后背,像是对待自家子侄儿孙一样亲切,问他叫什么名,可起了字不曾是什么出身籍贯何处
有名,无字,是个北人,还是个辽人,老爷爷听过之后不仅没有变冷淡,还夸了他几句,夸他小小年纪极有志气,治军也很严整虽说有点胡闹,可几百个道童动作口号整齐划一,这也是下了功夫的,他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夸得高大果高高兴兴的,老爷爷的话题就转到比较重要的项目上去了
你虽年幼,可毕竟已经为国效力,是个统兵之人啦你读了什么书道家经典道家经典好是好,可是打仗用不上呀,还是要好好读书,多读兵书,多同士卒在一起,要严于律己,也要善待士卒
老爷爷说了很多,直到最后拿出了一本册子,很郑重地交给少年
“这是我大宋行军打仗必备之书,切记要将此书背熟啊”
高大果就高高兴兴地抱着书出去了,换高二果进来。
今天帝姬有点坐立不安。
她是很努力地治军了,而且不夸张的说,她的白鹿营这么精心训练了半年,这群脱产士兵战斗力比禁军差也不会差太多,放宗泽面前肯定是不会丢大人的。
但她还是很期待得到一些评价和反馈。
虽说初见有点尴尬,她思来想去没自己进军营,但她还有一群高坚果可以当她的耳目
今天傍晚知州府宴请新任通判帝姬没忘记知会一声,请知州府下个公文,直接给宗泽的房子走个手续,变成通判府四个指挥使就抽空跑回了灵应宫。
献宝来了
每一个指挥使都开开心心,每一个指挥使都被老爷爷亲切地拍拍再鼓励了一番,每一个指挥使都得到一套书这书可厉害了俺们大宋就是靠它打了这么多年的胜仗
四套书摆在面前,这都是宗泽老爷爷辛辛苦苦背过来的大宋制胜宝典
赵鹿鸣听到这话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她仍然很期待地翻开了一本。
她又把书合上了。
抬头看看四个指挥使,其中一个虽然也很开心,但明显有话说。
“李大郎”
高四果李世辅上前一步,抱拳道,“以小子看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在”
“快住口”她立刻打断了他,“不许抢岳爷爷的话”
高四果就惊呆了,“岳爷爷是”
她不答。
另外三个高坚果在一旁探头探脑,高三果就没忍住,“帝姬,那我们学不学啊”
“你们继续背我给你们的兵法新书就是,这个,这个是宝贝,且先不要随便学。”
四个高坚果一起应了,又有一个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学它”
她想了一会儿,又想一会儿。
“等你们练熟了怎么赶车,”她说,“再学不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