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东边小耳朵
74.第 74 章
崔舒若很肯定, 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他。
她抿了抿唇,神情漠然的看着对方。
而崔舒若腰间的龙纹佩在雾蒙蒙的光里轻轻晃动,似乎凝聚了周遭所有的气韵光华, 看着寻常,却不容不忽视。
没人清楚它背后真正的含义。
但跪下的将领, 也不过是龙纹佩晃动时的丁点阴影罢了。
崔舒若很清楚自己的表兄,那位周宁王世子,应当是位厉害人, 而且建安王谋反的事说不准也有他的推动,但却没想到对方这么厉害, 不仅有所勾结, 甚至能不动声色的安插人手。
倘若有一日他振臂一呼, 不知会有多少埋下的钉子冒出来。不论是哪方势力,都被会扎得血肉模糊。
甚至连这枚玉佩, 也只是一时兴起佩戴的。在被眼前将领拦住之前,崔舒若并未抱多大希望。
看来, 真的是她轻视表兄,轻视了前朝余威。
既然有送上门来解决困境的人,崔舒若也不会特地拒了,再绕一圈辛苦出去。
她让对方起来, 而后不动声色的试探, 如何能让这么多人出去。哪知道眼前的将领神色轻松, 直接道可以包在他身上, 因为如今城门就归他管辖。
之后的一切自然十分顺利,他们出了城门,并且完好无损。
渐渐远离城门,崔舒若看着远在城门口, 始终屹立的将领,心中升起微妙的感觉。
她不自觉抚摸腰间佩戴的玉佩,对其背后的含义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还有周宁王世子,为何他会不安分的四处点火。
因为太多人的衷心,他们可以为了一枚代表身份的玉佩下跪,可以为了光复前朝多年不改其志,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归属。
崔舒若不过是见识了其中一位将领的衷心,感受了他期盼的目光,尚且觉得心起波澜,那么周宁王世子呢
崔舒若听着车轮轱辘声,试图探究那位一面之缘的表兄所思所想。
她最后放开了龙纹佩,轻轻一叹息,尽管知道不大可能,还是希望对方能有个好结局。至少光看这枚龙纹佩,他也是个疼惜崔神佑的表兄。
马车沿途颠簸,崔舒若看向跟着晃悠的古朴玉佩,主动解开,小心珍惜的放回匣子里。
而之后的路上,也没有再用上这枚玉佩的机会。
有崔舒若在,即便是些小波折也都迎刃而解,很快就到了齐王势力边缘。
崔舒若带着人,离齐王手下人马新打下的余洹县不过数里之遥。却已经有人在等着她们了,列着大军,阵仗不凡。崔舒若自觉没有这么大的面子,那便只能是因为身后马车坐着的那位晋朝皇子了。
毕竟曾经的晋朝短暂的统一过天下。
而齐王是一个既然决定要利用晋室,就一定会做到无可挑剔的人。
崔舒若命令下属继续前行,远远的和马上的赵仲平打了个照面。对方显然等候已久,脸上丝毫不耐烦也没有,反而热切的迎了上来。
当七八岁的小皇子踩着下人的脊背下马车时,赵仲平率领周围的人陡然跪下,声势浩大。不管心中如何想,他面上严肃,嘴里还道“并王第二子世子赵仲平率众恭迎四皇子”
看他的行事做派,好像真的对晋室有多么忠心耿耿,全然忘记了过往两边可是互相猜忌。
可这一切,不过是做给人看的。
崔舒若更加清楚,今日赵仲平的举动,绝不是他自己上赶着犯贱,而是得了齐王赵义方的授意。既然要打着晋室的名号收拢其他势力,至少要做到明面上挑不出差错,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齐王是个聪明人,横竖看似恭敬的举动也不必费什么功夫,何乐而不为呢
而被所有人簇拥的小皇子,到底曾是天家贵胄,除了最开始的错愕,很快就适应了,而且还学着长者们一只手背在身后,高深莫测的让人起来。
换成及冠后的他来做,或许真能有三分威势,但对于如今还是个白胖圆子的七岁小儿而言,画面不免滑稽。
可身为旁观者的崔舒若清楚,那是小皇子苦苦维持的尊严,晋朝皇室的尊严。只要齐王一日用得上他,尊敬他,他就会努力维持住。
可怜么也许有的,但在百姓流离失所的乱世,他能被养得白胖,何尝不是用着民脂民膏的缘故。他受父祖荫庇,便也担起了背后的罪孽责任。
崔舒若也不会大发圣母之心可怜对方,她能做的,能允诺的,便是将来的安乐王爵位。
至于其他,便只能请小皇子自行承受了。
在小皇子请赵仲平他们起来以后,赵仲平自然没再继续跪,礼数尽到也就是了。他从善如流的起来,并且请小皇子换乘了一个六匹马拉的车驾,这是皇帝才能有的规制。
小皇子站在马车前犹豫了一瞬,很快就顺从的坐了进去。
既然是傀儡,那么违一违礼制又能如何。
他对自己的存在看得很清楚。
公主的带回则在意料之外,崔舒若密信寄来时,齐王一边看一边皱眉,但见到有玉玺时,原先皱的眉头不但松开,甚至更加舒展。
左右一个公主也掀不起风浪,不过是多拨些人伺候着罢了。玉玺才是真正重要,即便多养上一百个公主,相较起来,也万分划算。
之后的一路,更是不用崔舒若操心,都已经到了齐王的地盘,还有赵仲平接手,若还出什么差错,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顺顺遂遂地到了并州外,齐王更是率领并州上下官员全等在城外,这一回,齐王并没有躲进马车里,即便如今渐渐入夏,蚊虫多了起来,他也面色不变的带着众人等待。
直到六匹马拉的马车渐渐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一回,照旧是所有人跪迎。
看似折损齐王的颜面,但其实也没有什么,曾几何时,齐王不但要跪小皇子的祖父,还要费尽心思自保,免得被猜忌丢了性命。
所以区区一跪和皇权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崔舒若看着小皇子被齐王恭迎回了齐王府,看着小皇子微白的面色,看着即将出炉的傀儡皇帝,内心却无波动。
因为她同样知道,属于齐王的时刻即将降临。
他令立新君,是齐王朝的开端。
这两年里所打下的地盘,做出的政绩,都会成为来日孕育齐国的养分。
很快很快,就能结束乱七八糟的天下,令百姓迎来休养生息的时刻。所有的小义小节,同这一切相比,都太过微弱渺小。
她定了定心神,从徜徉的思绪中抽出神,很快跟上了齐王的队伍。
等进了齐王府,齐王对小皇子可谓是比亲儿子还好。做阿耶的还能打儿子,可他却只会恭恭敬敬,一句重话都不曾说过,并且和颜悦色。
但从齐王从来不会带着下属在小皇子面前商议政事上来看,就能清楚他压根没将对方看在眼里。
崔舒若在心中想着,依然能做到耳听六路,所以齐王一喊她,她便神色自然的抬眼看向他,微笑应声。
“衡阳,你算一算何日适宜册封四皇子为帝”
崔舒若翻开系统面板,看了眼日历和天气,问了齐王想要远些还是近些后,随口说了个黄历上记载且当天放晴的日子。
齐王满意颔首,继续和旁人商议其他细节。
崔舒若不擅长繁文缛节的礼仪规矩,所以后头的事基本同她无关,只需要静静听着便是。
好不容易等到商议完,她回了自己的院子,行雪则上来递了一本册子,是鲁丘直送来的礼单。崔舒若和武将的关系一直不错,偶然送礼互赠并不稀奇,但能叫行雪如此慎重对待,可见礼单不一般。
崔舒若打开册子,目光随意一扫,便知道了缘故。
行雪则担忧的问,“鲁校尉的礼未免太重了些,怕是半副家当都送了来。奴婢实在是拿捏不好,得送怎样的回礼”
崔舒若按下册子,轻笑道“他不是新添了个儿子吗,送些幼儿用的衣物银锁。”
行雪点头称是,很快就下去办了。
倒不是崔舒若贪财,收下重礼不过是为了安慰对方的心。就凭齐王对小皇子的礼遇,尽管小皇子会被立为傀儡皇帝,可齐王的态度明晃晃告诉众人,不得冒犯他。
偏偏鲁丘直在路上用蒙汗药药倒小皇子,甚至在崔舒若会合之前态度也不甚恭敬。若是齐王想做实自己对皇权的尊敬,很可能拿鲁丘直开刀。
但最后却没有,因为崔舒若已经罚过鲁丘直了,此事便算翻篇。
只要鲁丘直放聪明些,便能从齐王的态度窥见崔舒若是如何救了自己一命。那么半副身家而已,同性命比较,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崔舒若送的那些东西,看似不值钱,却是交好的人家才会互送的。
鲁丘直送礼是承情,崔舒若送礼是奠定了两家的交情。他满肚子弯弯绕绕,怕是武将里心眼子最多的,又懂得上位者的底线在哪,和这样的人交好,是件一本万利的买卖。
在崔舒若和一些武将家眷交情渐浓时,小皇子也在齐王的扶持下在并州登基。
齐王当众册立小皇子为皇帝,便等同于和汾水郡的皇帝分庭抗礼,他还昭告天下,希望所有人前来投靠效忠,以彰正统。
当然,最后大多是靠齐王自己的势力打下地盘。不过,齐王手上有了小皇帝,便算师出有名,总比之前好听。
随着齐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又占着正统的名分,明眼人都清楚他的胜算很大。于是也越来越有人来投靠,为的其实不是所谓正统,只是清楚自己手上的一点兵压根没有争霸天下的可能,倒不如认命,趁齐王还未称帝便来效忠,指不定来日还能有一席之地。
而齐王也开始逐步蚕食整个北地。
一切都蒸蒸日上,如预期的发展,除了崔舒若和魏成淮。
他们俩见的很少,大多数是魏成淮在前线打仗,崔舒若在后面筹措粮草。见面的机会零星,几乎一个手掌都能数清楚。而且为了避讳猜忌,二人明面上不能太过亲近,连光明正大寄信都不成,每回都只能辗转递交到对方手上,和做贼也没甚区别了。
但越是如此,越是叫人珍惜,隐隐间还有点说不明的刺激。
两人的情义并没有因为分别而减少,反而愈加思念。
在外行军打仗,便没有不苦的,即便是做将军的。说到底也是住在营帐里头,四处荒野,至于喝酒享乐,除非跟着位同样喜欢享乐的将军。
但不论是赵巍衡,还是魏成淮,他们都军纪严明,以身作则,沉溺享乐自然是想都不要想。
甚至是在打仗的间隙,好不容易能对着篝火,迎着夜风休息,也不过是一群大老粗坐在一块瞎聊天。
比起一般的大老粗,他们要更俊秀好看些,因为里头有魏成淮。
哦,还有赵巍衡。
并几个心腹将领凑在一块。
夜里风沙袭人,即便是点着火,四处都是把守的士兵也掩饰不了沙场萧瑟。
赵巍衡竟弹着琵琶,奏得又快又急,铮铮如刀剑相鸣,其余将领都静静听着。没奈何,毕竟这鬼地方也没其他玩乐的法子,再说了,赵巍衡弹得确实是好。
众将默然,沙场之上,即便是琵琶清音都变了味道。
而魏成淮望着天上圆月,则从衣裳里取出一个略微磨损的香囊,握在宽厚修长的手里,轻轻摩挲。
头顶,是一轮明月,清辉洒地。
不知谁先开的头,突然就传来声声叹息。
“娘希匹,也不知这仗什么时候打完,上回凯旋归家,我家幺女都认不得我了,吓得直往她阿娘怀里扑。”
“那有啥好歹你回去阖家和和美美,不像老子,打了一年多的仗,回去只能见到爷娘的坟头,连送葬摔瓦盆都不成。我爷娘真是,上辈子没积够德,白养了我这个不孝子。”
一个个你一言我一语。
好不容易赵巍衡弹完琵琶,终于有心思挪目光给其他人了,就见到魏成淮握着香囊不自觉轻笑的模样,不由得问,“成淮,这香囊究竟是何来历,怎么你如此宝贝”
一旁的某个武将大笑调侃,“肯定是个小娘子送的。”
那知魏成淮竟真的笑着点头,声如碎玉,目若朗星,俊美得和这些军营里的粗汉们泾渭分明。
“嗯,心上人。”
多少真话是玩笑时说出的,可惜没多少人放在心上,反倒是引来众人的哄堂大笑。
笑够了,也有人秉着过来人的经验劝诫几句,“那你可得小心些,一年多没回去了,指不定你心上人等不着你,嫁人去了”
“可不就是,听说齐大哥指腹为婚的小女娘就嫁人了,啧啧啧。”
“真是可怜呀,不过我们这些武将沙场拼杀,一年到头也没几个音信,哪天说不准死了连尸首都收敛不着,也怪不得人家小娘子。”
有人不屑,“哼,齐大哥那么好的男人,错过了是那小娘子的损失。”
说着说着,最后又落到魏成淮身上,“魏将军,你可得小心着点,免得一仗打完,回去一看,好好的心上人已变作他人妇。”
哪知道魏成淮摇头道“她不会,我信她。”
此言一出,一群混惯疆场的人又哄笑起来。
也有人宽慰道“诶,大丈夫何患无妻嫁便嫁了,能有什么,大不了再娶一个,世上美娇娘可多的是呢”
结果魏成淮不为所动,他大手握住香囊,眸光坚定,“我只娶她。”
“哈哈哈,没想到魏将军还是个痴情种。”
月光正盛,在黑夜里孑立而行,底下的痴情郎始终坚信心上人,在寒风中立誓,天地倾听,袍泽为证。
唯独他的心上人不在。
还好有她送的香囊作伴,那是彼时魏成淮在建康城踌躇满志,正随大军出行时,越过一众少年将军所抢到的。
亦是她所送的头一份礼。
其实方才有位武将说的对,世上美娇娘何其多。可崔舒若只有一个。
她见过他鲜衣怒马少年时,见过他在沙场英姿勃发杀敌时,见过他屈居浮华靡乐不安忧虑时,更见过他丧父兵败,孝服素衣扶灵柩跪拜百姓时。
世上任何人,都不是崔舒若。
但这样清闲的时候并不多,随着圆月推移,夜色浓郁,慢慢的人就散了,徒留烧成炭的木柴燃着最后一缕白烟,消散在晨光中。
等着这些武将们的,是望不见尽头的又一轮拼杀,不知死生。
而远在并州的崔舒若再一次听见魏成淮的消息,却是他违反军纪,擅自出兵的消息。
这就不得不提齐王扶持小皇子登基后,势力逐渐稳固,他开始打着收复北地的名义,驱逐胡人。当然,真正的原因其实只是时机已到,齐王准备将四分五裂的胡人地盘抢来。
毕竟魏成淮过去率着幽州军消磨了大部分胡人的实力,曾经在中原大地耀武扬威的胡人部族,早已是苟延残喘,不堪一击。
又因为魏成淮曾经的威势,胡人对他几乎是闻之色变,一路来打下不少地盘,势如破竹,十分顺畅。
渐渐地,不论是冲杀在前的魏成淮,还是率领大军的赵巍衡,在北地都名声大噪,渐得民心。
齐王有时出府,听见孩童吟唱的童谣大多是夸赞赵巍衡英明的。
若是从前,或许齐王还不会多心,可势力渐大,早不似过往初初起兵时的艰难,人心也就渐渐变了。
在齐王的军队准备和北地为数不多的胡人政权,西燕打仗时,齐王一反常态,将赵仲平也塞进军营里,美曰其名监军督战。可谁都清楚,那是分权去的,来日论功行赏,也能分薄些赵巍衡的功劳,是齐王的制衡之道。
对此,赵巍衡倒是没什么反应,阿耶如何安排,他便如何听。
赵仲平既然是监军,自然要做点什么,但一个从来不插手军营事务的文人世子,怎能妥帖的和武将们打交道呢自然是怨声载道。
但真要说多么坏,那自然是没有的,赵仲平也不愿意得罪武将们啊。
到最后勉强能和睦共处。
直到打得西燕节节败退,最后西燕开国皇帝呼延凌亲征,那是能媲美赵巍衡跟魏成淮的北地三大名将之一,虽说年近四十,可也算正当盛年,不和他打上一仗,那真是有虚此生。
故而当打起来时,是赵巍衡主动率领三千将士追击呼延凌。路上他便发觉不对,连连派传令兵回大帐请援兵,可惜都没得到回应。
最后是被围的赵巍衡另辟蹊径,命好不容易闯出重围的传令兵去寻魏成淮,魏成淮不惜当众与赵仲平起争执,违逆军法强行带兵救人。
这才及时救下人。
此事传回并州后,当真成了烫手山芋。
虽说魏成淮违抗军令,可追根究底是世子赵仲平的错,还牵扯到了赵巍衡,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还得看齐王。
所有人都眼巴巴瞧着。
崔舒若知道此事时,也忍不住心中一紧。
但随后便略放宽心,因为她十分清楚,魏成淮虽违抗军令,但齐王绝不会杀他,否则幽州不稳,半途投靠的将领们也会跟着寒心。
也许会有些皮肉之苦,可说到底魏成淮是受齐王家事连累,大抵会给些“甜枣”,不必担心。
反倒是如何惩戒赵仲平,如何安抚赵巍衡,其中的度相当重要,也昭示着齐王的心意。如今赵巍衡不但军中势力甚大,甚至也十分得民心,齐王会不会动换世子的心呢还是继续猜忌
但任谁也没想到,齐王他
赐婚了。
令公主嫁予赵巍衡做平妻,并且封了郡王爵位,而赵仲平被急召回并州,如何惩处怕还要等回来以后才能清楚。
至于有关魏成淮的惩罚,和崔舒若预料的差不多,军棍四十,赐下食邑三千户。和后者比,区区皮肉之苦当真算不得什么。
齐王赐下的可是能惠泽子孙万代的食邑,莫说四十军棍,便是八十、一百,怕也有人抢着要挨。
如此一来,半途投靠的旧将们安心了。
倒是齐王对于赵巍衡的态度,委实令人不解。人人都清楚,这位晋室的公主,不出意外是要嫁给齐王来日的继承人的,等到将来,前后朝血脉相承,能免去许多麻烦。
可他要真有废立世子的念头,又为何迟迟不对世子惩处呢
不提众人心中翻转的心思,倒是被迫灰溜溜回并州的世子赵仲平,真是恨的咬牙切齿。人人都说是他故意加害赵巍衡才偷偷解决了传令兵们,只有他自己清楚,压根没有这回事。
他从来没有收过任何求援的传信令箭
即便他再蠢,也不会明目张胆做这种事。
赵仲平思来想去,此事最大的获益者只有赵巍衡,极有可能是赵巍衡和魏成淮合谋演的一出戏。
思及此,他便咬牙切齿,恨上了赵巍衡跟魏成淮。
“若我此番尚有翻身余地,定要叫你们偿还今日耻辱”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她抿了抿唇,神情漠然的看着对方。
而崔舒若腰间的龙纹佩在雾蒙蒙的光里轻轻晃动,似乎凝聚了周遭所有的气韵光华, 看着寻常,却不容不忽视。
没人清楚它背后真正的含义。
但跪下的将领, 也不过是龙纹佩晃动时的丁点阴影罢了。
崔舒若很清楚自己的表兄,那位周宁王世子,应当是位厉害人, 而且建安王谋反的事说不准也有他的推动,但却没想到对方这么厉害, 不仅有所勾结, 甚至能不动声色的安插人手。
倘若有一日他振臂一呼, 不知会有多少埋下的钉子冒出来。不论是哪方势力,都被会扎得血肉模糊。
甚至连这枚玉佩, 也只是一时兴起佩戴的。在被眼前将领拦住之前,崔舒若并未抱多大希望。
看来, 真的是她轻视表兄,轻视了前朝余威。
既然有送上门来解决困境的人,崔舒若也不会特地拒了,再绕一圈辛苦出去。
她让对方起来, 而后不动声色的试探, 如何能让这么多人出去。哪知道眼前的将领神色轻松, 直接道可以包在他身上, 因为如今城门就归他管辖。
之后的一切自然十分顺利,他们出了城门,并且完好无损。
渐渐远离城门,崔舒若看着远在城门口, 始终屹立的将领,心中升起微妙的感觉。
她不自觉抚摸腰间佩戴的玉佩,对其背后的含义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还有周宁王世子,为何他会不安分的四处点火。
因为太多人的衷心,他们可以为了一枚代表身份的玉佩下跪,可以为了光复前朝多年不改其志,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归属。
崔舒若不过是见识了其中一位将领的衷心,感受了他期盼的目光,尚且觉得心起波澜,那么周宁王世子呢
崔舒若听着车轮轱辘声,试图探究那位一面之缘的表兄所思所想。
她最后放开了龙纹佩,轻轻一叹息,尽管知道不大可能,还是希望对方能有个好结局。至少光看这枚龙纹佩,他也是个疼惜崔神佑的表兄。
马车沿途颠簸,崔舒若看向跟着晃悠的古朴玉佩,主动解开,小心珍惜的放回匣子里。
而之后的路上,也没有再用上这枚玉佩的机会。
有崔舒若在,即便是些小波折也都迎刃而解,很快就到了齐王势力边缘。
崔舒若带着人,离齐王手下人马新打下的余洹县不过数里之遥。却已经有人在等着她们了,列着大军,阵仗不凡。崔舒若自觉没有这么大的面子,那便只能是因为身后马车坐着的那位晋朝皇子了。
毕竟曾经的晋朝短暂的统一过天下。
而齐王是一个既然决定要利用晋室,就一定会做到无可挑剔的人。
崔舒若命令下属继续前行,远远的和马上的赵仲平打了个照面。对方显然等候已久,脸上丝毫不耐烦也没有,反而热切的迎了上来。
当七八岁的小皇子踩着下人的脊背下马车时,赵仲平率领周围的人陡然跪下,声势浩大。不管心中如何想,他面上严肃,嘴里还道“并王第二子世子赵仲平率众恭迎四皇子”
看他的行事做派,好像真的对晋室有多么忠心耿耿,全然忘记了过往两边可是互相猜忌。
可这一切,不过是做给人看的。
崔舒若更加清楚,今日赵仲平的举动,绝不是他自己上赶着犯贱,而是得了齐王赵义方的授意。既然要打着晋室的名号收拢其他势力,至少要做到明面上挑不出差错,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齐王是个聪明人,横竖看似恭敬的举动也不必费什么功夫,何乐而不为呢
而被所有人簇拥的小皇子,到底曾是天家贵胄,除了最开始的错愕,很快就适应了,而且还学着长者们一只手背在身后,高深莫测的让人起来。
换成及冠后的他来做,或许真能有三分威势,但对于如今还是个白胖圆子的七岁小儿而言,画面不免滑稽。
可身为旁观者的崔舒若清楚,那是小皇子苦苦维持的尊严,晋朝皇室的尊严。只要齐王一日用得上他,尊敬他,他就会努力维持住。
可怜么也许有的,但在百姓流离失所的乱世,他能被养得白胖,何尝不是用着民脂民膏的缘故。他受父祖荫庇,便也担起了背后的罪孽责任。
崔舒若也不会大发圣母之心可怜对方,她能做的,能允诺的,便是将来的安乐王爵位。
至于其他,便只能请小皇子自行承受了。
在小皇子请赵仲平他们起来以后,赵仲平自然没再继续跪,礼数尽到也就是了。他从善如流的起来,并且请小皇子换乘了一个六匹马拉的车驾,这是皇帝才能有的规制。
小皇子站在马车前犹豫了一瞬,很快就顺从的坐了进去。
既然是傀儡,那么违一违礼制又能如何。
他对自己的存在看得很清楚。
公主的带回则在意料之外,崔舒若密信寄来时,齐王一边看一边皱眉,但见到有玉玺时,原先皱的眉头不但松开,甚至更加舒展。
左右一个公主也掀不起风浪,不过是多拨些人伺候着罢了。玉玺才是真正重要,即便多养上一百个公主,相较起来,也万分划算。
之后的一路,更是不用崔舒若操心,都已经到了齐王的地盘,还有赵仲平接手,若还出什么差错,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顺顺遂遂地到了并州外,齐王更是率领并州上下官员全等在城外,这一回,齐王并没有躲进马车里,即便如今渐渐入夏,蚊虫多了起来,他也面色不变的带着众人等待。
直到六匹马拉的马车渐渐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一回,照旧是所有人跪迎。
看似折损齐王的颜面,但其实也没有什么,曾几何时,齐王不但要跪小皇子的祖父,还要费尽心思自保,免得被猜忌丢了性命。
所以区区一跪和皇权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崔舒若看着小皇子被齐王恭迎回了齐王府,看着小皇子微白的面色,看着即将出炉的傀儡皇帝,内心却无波动。
因为她同样知道,属于齐王的时刻即将降临。
他令立新君,是齐王朝的开端。
这两年里所打下的地盘,做出的政绩,都会成为来日孕育齐国的养分。
很快很快,就能结束乱七八糟的天下,令百姓迎来休养生息的时刻。所有的小义小节,同这一切相比,都太过微弱渺小。
她定了定心神,从徜徉的思绪中抽出神,很快跟上了齐王的队伍。
等进了齐王府,齐王对小皇子可谓是比亲儿子还好。做阿耶的还能打儿子,可他却只会恭恭敬敬,一句重话都不曾说过,并且和颜悦色。
但从齐王从来不会带着下属在小皇子面前商议政事上来看,就能清楚他压根没将对方看在眼里。
崔舒若在心中想着,依然能做到耳听六路,所以齐王一喊她,她便神色自然的抬眼看向他,微笑应声。
“衡阳,你算一算何日适宜册封四皇子为帝”
崔舒若翻开系统面板,看了眼日历和天气,问了齐王想要远些还是近些后,随口说了个黄历上记载且当天放晴的日子。
齐王满意颔首,继续和旁人商议其他细节。
崔舒若不擅长繁文缛节的礼仪规矩,所以后头的事基本同她无关,只需要静静听着便是。
好不容易等到商议完,她回了自己的院子,行雪则上来递了一本册子,是鲁丘直送来的礼单。崔舒若和武将的关系一直不错,偶然送礼互赠并不稀奇,但能叫行雪如此慎重对待,可见礼单不一般。
崔舒若打开册子,目光随意一扫,便知道了缘故。
行雪则担忧的问,“鲁校尉的礼未免太重了些,怕是半副家当都送了来。奴婢实在是拿捏不好,得送怎样的回礼”
崔舒若按下册子,轻笑道“他不是新添了个儿子吗,送些幼儿用的衣物银锁。”
行雪点头称是,很快就下去办了。
倒不是崔舒若贪财,收下重礼不过是为了安慰对方的心。就凭齐王对小皇子的礼遇,尽管小皇子会被立为傀儡皇帝,可齐王的态度明晃晃告诉众人,不得冒犯他。
偏偏鲁丘直在路上用蒙汗药药倒小皇子,甚至在崔舒若会合之前态度也不甚恭敬。若是齐王想做实自己对皇权的尊敬,很可能拿鲁丘直开刀。
但最后却没有,因为崔舒若已经罚过鲁丘直了,此事便算翻篇。
只要鲁丘直放聪明些,便能从齐王的态度窥见崔舒若是如何救了自己一命。那么半副身家而已,同性命比较,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崔舒若送的那些东西,看似不值钱,却是交好的人家才会互送的。
鲁丘直送礼是承情,崔舒若送礼是奠定了两家的交情。他满肚子弯弯绕绕,怕是武将里心眼子最多的,又懂得上位者的底线在哪,和这样的人交好,是件一本万利的买卖。
在崔舒若和一些武将家眷交情渐浓时,小皇子也在齐王的扶持下在并州登基。
齐王当众册立小皇子为皇帝,便等同于和汾水郡的皇帝分庭抗礼,他还昭告天下,希望所有人前来投靠效忠,以彰正统。
当然,最后大多是靠齐王自己的势力打下地盘。不过,齐王手上有了小皇帝,便算师出有名,总比之前好听。
随着齐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又占着正统的名分,明眼人都清楚他的胜算很大。于是也越来越有人来投靠,为的其实不是所谓正统,只是清楚自己手上的一点兵压根没有争霸天下的可能,倒不如认命,趁齐王还未称帝便来效忠,指不定来日还能有一席之地。
而齐王也开始逐步蚕食整个北地。
一切都蒸蒸日上,如预期的发展,除了崔舒若和魏成淮。
他们俩见的很少,大多数是魏成淮在前线打仗,崔舒若在后面筹措粮草。见面的机会零星,几乎一个手掌都能数清楚。而且为了避讳猜忌,二人明面上不能太过亲近,连光明正大寄信都不成,每回都只能辗转递交到对方手上,和做贼也没甚区别了。
但越是如此,越是叫人珍惜,隐隐间还有点说不明的刺激。
两人的情义并没有因为分别而减少,反而愈加思念。
在外行军打仗,便没有不苦的,即便是做将军的。说到底也是住在营帐里头,四处荒野,至于喝酒享乐,除非跟着位同样喜欢享乐的将军。
但不论是赵巍衡,还是魏成淮,他们都军纪严明,以身作则,沉溺享乐自然是想都不要想。
甚至是在打仗的间隙,好不容易能对着篝火,迎着夜风休息,也不过是一群大老粗坐在一块瞎聊天。
比起一般的大老粗,他们要更俊秀好看些,因为里头有魏成淮。
哦,还有赵巍衡。
并几个心腹将领凑在一块。
夜里风沙袭人,即便是点着火,四处都是把守的士兵也掩饰不了沙场萧瑟。
赵巍衡竟弹着琵琶,奏得又快又急,铮铮如刀剑相鸣,其余将领都静静听着。没奈何,毕竟这鬼地方也没其他玩乐的法子,再说了,赵巍衡弹得确实是好。
众将默然,沙场之上,即便是琵琶清音都变了味道。
而魏成淮望着天上圆月,则从衣裳里取出一个略微磨损的香囊,握在宽厚修长的手里,轻轻摩挲。
头顶,是一轮明月,清辉洒地。
不知谁先开的头,突然就传来声声叹息。
“娘希匹,也不知这仗什么时候打完,上回凯旋归家,我家幺女都认不得我了,吓得直往她阿娘怀里扑。”
“那有啥好歹你回去阖家和和美美,不像老子,打了一年多的仗,回去只能见到爷娘的坟头,连送葬摔瓦盆都不成。我爷娘真是,上辈子没积够德,白养了我这个不孝子。”
一个个你一言我一语。
好不容易赵巍衡弹完琵琶,终于有心思挪目光给其他人了,就见到魏成淮握着香囊不自觉轻笑的模样,不由得问,“成淮,这香囊究竟是何来历,怎么你如此宝贝”
一旁的某个武将大笑调侃,“肯定是个小娘子送的。”
那知魏成淮竟真的笑着点头,声如碎玉,目若朗星,俊美得和这些军营里的粗汉们泾渭分明。
“嗯,心上人。”
多少真话是玩笑时说出的,可惜没多少人放在心上,反倒是引来众人的哄堂大笑。
笑够了,也有人秉着过来人的经验劝诫几句,“那你可得小心些,一年多没回去了,指不定你心上人等不着你,嫁人去了”
“可不就是,听说齐大哥指腹为婚的小女娘就嫁人了,啧啧啧。”
“真是可怜呀,不过我们这些武将沙场拼杀,一年到头也没几个音信,哪天说不准死了连尸首都收敛不着,也怪不得人家小娘子。”
有人不屑,“哼,齐大哥那么好的男人,错过了是那小娘子的损失。”
说着说着,最后又落到魏成淮身上,“魏将军,你可得小心着点,免得一仗打完,回去一看,好好的心上人已变作他人妇。”
哪知道魏成淮摇头道“她不会,我信她。”
此言一出,一群混惯疆场的人又哄笑起来。
也有人宽慰道“诶,大丈夫何患无妻嫁便嫁了,能有什么,大不了再娶一个,世上美娇娘可多的是呢”
结果魏成淮不为所动,他大手握住香囊,眸光坚定,“我只娶她。”
“哈哈哈,没想到魏将军还是个痴情种。”
月光正盛,在黑夜里孑立而行,底下的痴情郎始终坚信心上人,在寒风中立誓,天地倾听,袍泽为证。
唯独他的心上人不在。
还好有她送的香囊作伴,那是彼时魏成淮在建康城踌躇满志,正随大军出行时,越过一众少年将军所抢到的。
亦是她所送的头一份礼。
其实方才有位武将说的对,世上美娇娘何其多。可崔舒若只有一个。
她见过他鲜衣怒马少年时,见过他在沙场英姿勃发杀敌时,见过他屈居浮华靡乐不安忧虑时,更见过他丧父兵败,孝服素衣扶灵柩跪拜百姓时。
世上任何人,都不是崔舒若。
但这样清闲的时候并不多,随着圆月推移,夜色浓郁,慢慢的人就散了,徒留烧成炭的木柴燃着最后一缕白烟,消散在晨光中。
等着这些武将们的,是望不见尽头的又一轮拼杀,不知死生。
而远在并州的崔舒若再一次听见魏成淮的消息,却是他违反军纪,擅自出兵的消息。
这就不得不提齐王扶持小皇子登基后,势力逐渐稳固,他开始打着收复北地的名义,驱逐胡人。当然,真正的原因其实只是时机已到,齐王准备将四分五裂的胡人地盘抢来。
毕竟魏成淮过去率着幽州军消磨了大部分胡人的实力,曾经在中原大地耀武扬威的胡人部族,早已是苟延残喘,不堪一击。
又因为魏成淮曾经的威势,胡人对他几乎是闻之色变,一路来打下不少地盘,势如破竹,十分顺畅。
渐渐地,不论是冲杀在前的魏成淮,还是率领大军的赵巍衡,在北地都名声大噪,渐得民心。
齐王有时出府,听见孩童吟唱的童谣大多是夸赞赵巍衡英明的。
若是从前,或许齐王还不会多心,可势力渐大,早不似过往初初起兵时的艰难,人心也就渐渐变了。
在齐王的军队准备和北地为数不多的胡人政权,西燕打仗时,齐王一反常态,将赵仲平也塞进军营里,美曰其名监军督战。可谁都清楚,那是分权去的,来日论功行赏,也能分薄些赵巍衡的功劳,是齐王的制衡之道。
对此,赵巍衡倒是没什么反应,阿耶如何安排,他便如何听。
赵仲平既然是监军,自然要做点什么,但一个从来不插手军营事务的文人世子,怎能妥帖的和武将们打交道呢自然是怨声载道。
但真要说多么坏,那自然是没有的,赵仲平也不愿意得罪武将们啊。
到最后勉强能和睦共处。
直到打得西燕节节败退,最后西燕开国皇帝呼延凌亲征,那是能媲美赵巍衡跟魏成淮的北地三大名将之一,虽说年近四十,可也算正当盛年,不和他打上一仗,那真是有虚此生。
故而当打起来时,是赵巍衡主动率领三千将士追击呼延凌。路上他便发觉不对,连连派传令兵回大帐请援兵,可惜都没得到回应。
最后是被围的赵巍衡另辟蹊径,命好不容易闯出重围的传令兵去寻魏成淮,魏成淮不惜当众与赵仲平起争执,违逆军法强行带兵救人。
这才及时救下人。
此事传回并州后,当真成了烫手山芋。
虽说魏成淮违抗军令,可追根究底是世子赵仲平的错,还牵扯到了赵巍衡,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还得看齐王。
所有人都眼巴巴瞧着。
崔舒若知道此事时,也忍不住心中一紧。
但随后便略放宽心,因为她十分清楚,魏成淮虽违抗军令,但齐王绝不会杀他,否则幽州不稳,半途投靠的将领们也会跟着寒心。
也许会有些皮肉之苦,可说到底魏成淮是受齐王家事连累,大抵会给些“甜枣”,不必担心。
反倒是如何惩戒赵仲平,如何安抚赵巍衡,其中的度相当重要,也昭示着齐王的心意。如今赵巍衡不但军中势力甚大,甚至也十分得民心,齐王会不会动换世子的心呢还是继续猜忌
但任谁也没想到,齐王他
赐婚了。
令公主嫁予赵巍衡做平妻,并且封了郡王爵位,而赵仲平被急召回并州,如何惩处怕还要等回来以后才能清楚。
至于有关魏成淮的惩罚,和崔舒若预料的差不多,军棍四十,赐下食邑三千户。和后者比,区区皮肉之苦当真算不得什么。
齐王赐下的可是能惠泽子孙万代的食邑,莫说四十军棍,便是八十、一百,怕也有人抢着要挨。
如此一来,半途投靠的旧将们安心了。
倒是齐王对于赵巍衡的态度,委实令人不解。人人都清楚,这位晋室的公主,不出意外是要嫁给齐王来日的继承人的,等到将来,前后朝血脉相承,能免去许多麻烦。
可他要真有废立世子的念头,又为何迟迟不对世子惩处呢
不提众人心中翻转的心思,倒是被迫灰溜溜回并州的世子赵仲平,真是恨的咬牙切齿。人人都说是他故意加害赵巍衡才偷偷解决了传令兵们,只有他自己清楚,压根没有这回事。
他从来没有收过任何求援的传信令箭
即便他再蠢,也不会明目张胆做这种事。
赵仲平思来想去,此事最大的获益者只有赵巍衡,极有可能是赵巍衡和魏成淮合谋演的一出戏。
思及此,他便咬牙切齿,恨上了赵巍衡跟魏成淮。
“若我此番尚有翻身余地,定要叫你们偿还今日耻辱”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