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重过磷酸钙
穆阳省林集市,樊家湾磷矿。
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总投资17亿元、设计年产62万吨重过磷酸钙以及25万吨磷酸、2万吨氟化铝的樊家湾矿肥结合工程一期项目投产典礼即将开始。
来自于中央和全国各地的观礼嘉宾纷纷到达,现场各种大巴车、中巴车、小轿车、吉普车停满了一大片空场,各种问候寒喧恭维勉励的话语不绝于耳。
站在高处,可以看到由各种罐体、管道、支架、泵阀等组成的钢铁丛林从国道边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露天矿区,纵深长达十几里,一眼望不到头。根据现场人员的介绍,这还只是工程的一期,未来还有二期、三期,远景目标是产值破百亿,产品行销全球。
走到近前,各种设备的铭牌上英、日、德、法、西等不同文字历历可见,还有一些文字让见多识广的高凡一时间都判断不出是哪个国家的语言。由此可见,这个工程可谓是博采众长,借助了西方许多个国家的力量。
樊家湾磷矿是国内最大的几个磷矿之一,开采时间可以追溯到50年代初,至今已经有将近40年时间,形成了年采选磷矿石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在此前,樊家湾磷矿只是一座单纯的矿山,矿石开采出来便被运往各地用于生产各种磷化工产品。
磷矿石的价格一向都是很低的。6、70年代时,每吨磷矿石的价格不足30元。后来价格有所长涨,到80年代后期,每吨磷矿石的价格达到了100元左右。饶是如此,樊家湾一年生产100万吨矿石,产值也只有区区1个亿,对当地的利税贡献非常有限。
这些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一次次地向地方放权,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地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简单说是什么赚钱就扎堆做什么。
樊家湾磷矿这样一个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超级大矿,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穆阳省领导的视野,大家都在琢磨着如何把这个大矿变成一个聚宝盆。
几年前,化工部针对磷化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矿肥结合、矿酸结合和磷产品深度加工”的战略设想,穆阳省计委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向国家计委提出建设樊家湾矿肥结合工程的计划。几经周折,计划最终获得了批准,矿肥工程随即破土动工,并于近日实现了一期工程的竣工。
按照穆阳省计委的测算,矿肥工程投产后,每年仅销售重过磷酸钙的收入就可以达到5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亿元,远远高于此前单纯采矿的收入。
当然,穆阳省计委在向国家计委提交方案的时候,重点说的是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肥料,每年可使国家增产粮食20亿公斤以上,节约进口磷肥所需要的外汇上亿美元。
他们才不会说自己的初衷只是看中了这个项目带来的丰厚利润呢。
中国早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磷肥。最早是直接施用磷矿粉,1958年开始生产过磷酸钙,也就是俗称的“普钙”。普钙的生产工艺简单,对磷矿品质的要求也低,因此很快就在全国普及开来,各省都建立了生产普钙的企业,最多时普钙厂达到了400家之多,普钙产量占到了全部磷肥产量的50%。
除普钙之外,另外一个应用广泛的品种就是钙镁磷肥,也是从50年代起步,拥有约100家生产企业,产量占全部磷肥的10%左右。
普钙与钙镁磷肥的主要缺陷在于肥效较低。如普钙中的有效成分,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比例一般仅为12-20%,属于低浓度肥料。
1966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套年产3万吨磷酸二铵的装置;1976年,建成了第一套使用热法磷酸的重过磷酸钙装置。这两套装置的建成,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磷铵和重钙这两类高浓度磷肥的生产技术。
80年代,国家引进了一大批大中型高浓度磷肥生产装置,使磷肥产量迅速上升。但与此同时,受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影响,农民对化肥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供求矛盾一直都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化肥生产都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不得不依靠进口来填补空缺。国家通过出口石油、稀土等资源性产品获得的外汇,很大一部分都是填入到了这个窟窿里去。
当然,填化肥这个窟窿的目的,还是为了填饱10亿国人的肚子。民以食为天。
最初,化肥的缺口中最大的是氮肥,尤其是尿素。有研究表明,磷肥的增产效果取决于氮肥的保障,氮肥不足的情况下,单纯增加磷肥是没有作用的。
从6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先是大力建设小氮肥,接着引进了十几套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装置,进入80年代后,又启动了对小氮肥的全面技术改造,尤其是铵改尿技术的推广,各种措施组合之下,国内氮肥供应紧张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氮肥的问题解决之后,磷肥的问题便凸显出来了。80年代末,中国磷肥的自给率只有70%,每年进口的磷肥按折纯量计算在200至300万吨,实物量在600万吨左右,外汇支出达到10亿美元。
当然,如果和钾肥的情况来比,就算不上什么了。1990年,中国钾肥的自给率只有2%,当年进口钾肥按氧化钾折纯量计算为166万吨,而国内产量仅3.7万吨。
有缺口,就意味着有商机。国内有几百万吨的磷肥缺口,而樊家湾却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磷矿,穆阳省的官员自然便想到了可以在这里建设一个大型的磷肥项目。
建设一套大型磷肥装置,需要涉及到一大批大型设备,包括各种耐酸泵、循环泵、冷热风机、减速机、搅拌机、过滤机、冷却器、喷浆窑、振动筛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内尚无法制造的,只能从国外引进。
穆阳计委以樊家湾磷肥项目可以替代进口为由,向国家计委申请了外汇额度,然后便开展了全球大采购。无数的资金如流水一般支付出去,转化成了高凡现在看到的这一座钢铁城市。
“预算17个亿,最终实际投入是23个亿,真是一头吸金兽啊。”
穆阳省财政厅综合处处长胡冬明陪着高凡站在庆典现场的外围,感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