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4章 折戟朱罗京城

元帅原阿米特茫然地摇了摇头,他也不清楚那个方向是什么地方,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就在这时,他身边的一位部将声音带着颤音说道:“那…… 那好像是贾鲁特。”

听到 “贾鲁特” 这三个字,元帅原阿米特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 他清楚地知道,贾鲁特是他们储存军粮的仓库所在地,王朝超过一半的军粮都储存在那里。

当然,除了贾鲁特,还有另外三处储粮点,但那三处储存的军粮都少得多,唯有贾鲁特是最大的军粮储存地,也是距离京城最近的一处。

怎么会这么巧?贾鲁特可是驻扎了数千重兵防守的啊!虽说那些军队算不上精锐,但兵力绝对可观。最关键的是,如果贾鲁特遇袭,守军肯定会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来,可现在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四周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很多士兵都在说,那冒烟的地方就是储存军粮的贾鲁特。一时间人心惶惶,拉贾皇帝更是烦躁不已 —— 他绝不允许任何事情影响军心。

眼下任何训斥都无济于事,唯一有用的就是发动战争。只有战争和死亡,才能迅速调动全军的战斗力与向心力,让士兵们忽略远处浓烟引发的种种猜测。

于是拉贾皇帝大手一挥,高声下令:“撞开城门!”

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攻城器械,负责攻城的撞车立刻被推了过来,朝着城门猛撞。可费了半天劲,城门依旧纹丝不动。

“不对劲,城里肯定出变故了。” 摄政公主安嘉娜对拉贾皇帝说道。

这么用力撞都撞不开城门,必然有问题。不如先派探马潜入城中探查情况,城里肯定是出事了。

弗鲁伊太子也说道:“没错,但探马行动时要小心谨慎。同时,我们可以从多处攀爬上城,万一城池已被敌人占据,这样也能实现多点开花,分散敌军注意力。”

摄政公主安嘉娜犹豫了片刻 —— 她很想说,在攻城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个办法。可如果城里真的已经被敌人控制,多点同时攻城,反而可能被敌人逐个反杀,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拉贾皇帝开口说道:“这样吧,你们的军队先作为后备军待命,我们朱罗王朝的军队先行攻城,有任何危险,我们来扛。” 他的话里明显带着情绪,摄政公主安嘉娜和弗鲁伊太子相互看了一眼,都没有接话,选择了沉默。

比起对方带情绪的冷嘲热讽,自身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假如城里真的出了变故,强行攻城必然会面临巨大危险。既然拉贾皇帝主动提出让朱罗王朝军队强攻,让另外两个王朝的人先观望情况,那就按他说的做。

撞门无果后,随着拉贾皇帝的一声令下,无数云梯被架在了城墙之上,朱罗王朝的士兵们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就在他们的人马即将攀爬到城楼顶端时,城楼之上突然喊杀声震天,紧接着无数宋军出现在城楼上,对着正在攀爬的朱罗王朝士兵乱箭齐发。

与此同时,城楼两侧的角楼上也出现了无数弓箭手,从侧面朝着云梯上举着盾牌的士兵放箭。顷刻间,攀爬城楼的士兵纷纷中箭,惨叫着从云梯上摔了下来。

一时间,城楼之下乱作一团,从云梯上掉下来的士兵就像下饺子一样,扑簌簌地往下落。

已经冲到城楼下的士兵仰头望向城楼,只见城楼上不断有滚木、雷石抛落,甚至还有煮沸的开水和滚油倾泻而下。

城楼下的朱罗王朝士兵,根本没料到城上会突然出现大量军队,而且对方的反击既专业又精准,针对不同兵种采取了不同的反击手段 —— 对于身穿铠甲的敢死队和登城队员,他们使用石头、木桩、热油等重型攻击武器;对于没有铠甲防护的普通士兵,他们则用射程极远的长弓和强弩进行射杀。

与此同时,京城城楼的上空突然出现了大量石块。这些石块飞到空中后,每一块都会分裂成无数碎石,如天女散花般从天空坠落,炸得敌军人人仰马翻,惨叫连连。

空中投射石块的投石机,不仅射程远、覆盖范围大,而且操作人员显然经过专业训练 —— 他们没有在一个区域集中火力攻击,而是将火力分布得十分均匀,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投石机的覆盖范围。

除了飞落的投石机子母弹,还有如黄蜂过境般密集的箭群从天而降,如同死神的镰刀般收割着生命,转眼间就有大片敌军倒在箭雨之下。

城上的反击几乎是同时展开的,所以除了攀爬上城的士兵遭遇强烈阻击,城楼之外、护城河对岸负责警戒的士兵,也同样遭到了从天而降的车床弩集群射杀和子母弹攻击。

好在拉贾皇帝原本就比较谨慎,站得离城楼较远。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被眼前惨烈的一幕惊呆了,亲眼看着无数将士就这样惨死在自已面前。

这时,城楼上升起了大宋的龙旗,龙旗迎风招展,无数宋军将士出现在城楼上 —— 他们之前一直躲在城墙垛后方,就等着敌军进攻。而敌军显然轻敌了,没有派出试探性部队,直接发动了强攻,最终落得死伤惨重的下场。

拉贾皇帝立刻下令鸣金收军,先把攻城的军队撤回来。他还是比较谨慎的,在没有摸清城里的情况之前,不能贸然发动大规模进攻。

可惜的是,由于攻城准备不足,他们在跨越护城河时使用的舟桥严重短缺,只能用普通云梯临时搭建。可很多地方的云梯长度根本不够,无法顺利跨越护城河,这让撤军过程也变得十分混乱。

护城河不仅河面宽阔,河堤也深不见底,云梯根本无法直接架到对岸,士兵们要么只能浮水渡河,要么就得临时准备船只。经过二三十年的激烈交战,印度半岛上各王朝的防守能力已空前提升 —— 他们不仅在攻城准备上更为充分,防守水平也远超以往,这些进步全都是在实战中摸索出来的。

当然,很多战术技巧都源自大宋。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设法争取到了大宋培养的军事指挥员的协助,这才让自身的守城与攻城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按理说,他们应对攻城战本应有足够的军事准备,可这一次却严重轻敌。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自认为计划天衣无缝,且消息从未泄露,觉得大宋绝不可能知晓他们会突然袭击京城、抓捕皇妃与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