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有些人,你可以永远相信
“感谢蓉城市文联的支持,感谢川影制片厂的帮助,感谢蓉城第三医院派出医疗队随行,感谢.”
穆允宁带着小墩儿回京城了,李野等人也准备出发。
只不过在出发之前,还要先搞个仪式,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
李野平时是挺讨厌这种形式化的行为的,但这次却让手下的工人耐心的配合,给现场的拍摄人员充当龙套配角。
因为就八十年代的条件,没有各方面的配合还真不好办。
别的不说,就一个随行的医疗队,就不是你有俩钱就可以解决的。
就单单医用氧气,都不像几十年后那样随处可得。
在几十年后,一个小卖部就能充氧气,但这会儿你别说小卖部了,乡下卫生所都没那条件,没有正式的单位文件,县级医院都不可能给你提供大量的医用氧气。
就李野队伍里那两百多号老年人,要是没有官方单位的协助,路上不知道要遭多少罪。
所以李野把杨玉民给拉上,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宣传部挑头背书,再加上二狗等人积极活动,队伍的保障条件已经达到了这个年代的一流水平。
当然,风华服装也不是抠搜的单位,在大家出发之前,就先给随行的医生、护士每人一件风衣,还有一件刚刚上市的冲锋衣,主打一个“送礼要送在办事之前。”
人家是来帮忙的,不是领工资的自己人,什么红包什么礼物的,事前亮出来事后再给,人家的心情能一样吗?心情不一样,态度能一样吗?
只不过在出发仪式结束之后,宣传部的一位王同志却找到了杨玉民,然后又一起找到了李悦和李野,就风华服装分发衣服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李经理,我不是故意挑刺儿啊!您给每人都发了一套新衣服,我知道您是好心,但这落在镜头里面.它跟我们此行的意义不协调啊.”
“咱们拍的是亲属扫墓,但这怎么看都像干部开会,宣传效果不好”
这位王同志是杨玉民的同事,显然跟李悦是认识的,说这番话的时候还有些纠结,但是却很坚持。
李野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这些来参加扫墓的烈士亲属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本来的衣着、气质都是普普通通,落在纪录片里之后,非常符合这个年代“群众”“老百姓”的固有形象。
可是现在风华服装赞助了冲锋衣,大家换上去之后一水的“时尚风格”,就跟一群人在作秀似的,哪里像是失去了儿子的伤心人去扫墓?
李悦皱了皱眉,然后说道:“这事儿是我们考虑不周了,我尽快想办法解决一下,您多担待一下。”
“你可别这么客气,我跟玉民都是老同事了,都是自己人,您看看要是不好意思跟她们说,我就去做做工作.”
王同志显然也理解李悦的难处,刚刚发下去新衣服,转过头来又不让人家穿,这话不好说出嘴啊!
等王同志走了,李悦正琢磨该怎么跟那些老头老太太说呢!李野却笑着道:“咱先一人再发一件军大衣,就说是路上穿的,到时候让摄影师取景的时候注意点儿,不让穿冲锋衣的进镜头就行了。”
“唉,那也只能这样了”
姐姐李悦也有些无奈。
她跟杨玉民一起过日子,也懂得一些宣传规则,既然是宣传,既要贴近现实,也要跟观众产生共鸣。
就这一次宣传片中的亲属形象,就应该是《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老娘、媳妇儿带着孩子远赴千里去军营的样子。
要不然杨槐花为什么想带着小墩儿去给他爷爷扫墓呢?跟电影中的宣传形象有很大的关系。
可现在为了李野所说的“植入广告”,先是发衣服,又不让穿衣服,让这次扫墓变得商业化、形式化了,李悦心里有些惭愧。
不过当二狗紧急调拨了两车军大衣分发下去之后,事情的发展却让姐弟俩意外了。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爷大娘们,都第一时间把身上的时尚冲锋衣脱了下来,小心的装入了没有舍得抛弃的包装袋里。
“这么好的衣服,路上弄脏了可惜了”
“可不是嘛!不过我昨天蹭上了一块灰,赶紧用水擦了擦,说起来真神奇,一擦就干净了.”
“是吗?”
“真的,不信你试试.”
“你们不用试,好几百块钱的东西,能不神奇吗?”
“多少钱?几百块?”
“那可不?你看看商标,风华牌,牌子货”
“那我得好好收着,过年的时候再穿.”
“你这多大岁数了,还过年的时候再穿,回头给小芹吧!那孩子从小没穿过几件新衣服”
“说的也对,我这么大岁数了,穿这个衣服太艳.”
当这些话传到李野和李悦耳朵里之后,姐弟俩没有感觉他们“小算计”,都是轻声叹息,感慨不已。
李悦有些郁闷的道:“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的日子还是过的这样,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
李野也有些感触。
就这两天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有很多亲属就很拘谨,吃饭都放不开,只吃自己眼前的菜,但是偏偏饭量很大,主食吃的很多,肚子里显然没有太多的油水。
而这几年李悦等人富起来的太快了,一时之间好似已经忘了,这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决贫困的国度。
李野轻轻的道:“姐,我当初跟鹏哥他们一起投机倒把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要先富帮后富,现在咱们先富起来了,就要兑现咱们的诺言,
风华服装应该开始接触公益事业了,这是个麻烦事儿,但终究要去做的就从现在开始吧!”
“行,我回去之后就跟郝健商量。”
在内地做公益,是个很难把控的问题,风华服装以前一直没有正式的计划,但有些事情,总要尝试一下的。
姐弟俩商量了好半天,确定了第一个公益计划,就是这次参加扫墓的每一家亲属,可以有一个助学或者工作的名额,
有后代能考上高中的,风华服装会资助到大学,没有擅长做题的,也可以解决一个人的工作,左右一共七百多人,操作起来难度不大,也可以积累经验。
人性是很复杂的,如果这七百多个名额解决的好,那么后续的公益计划就可以扩大,如果费力不讨好,那就只能再说了。
。。。。。。。。。。
李野做过攻略,四月的318国道,沿途还很冷,但因为不是雨季,所以塌方的情况要少一些,就算某些地方下雪,大家齐心合力也能过去。
但有时候怕什么来什么,折多山都没把李野等人难住,却在快要抵达茫康的时候,前面的路断了。
小朱跑到前面看了半天,气喘吁吁的跑回来,
他上车先吸了几口氧气,然后才说道:“李哥,前面的路塌了,别说今天晚上,就是明天也走不了,咱们咋办?是在这里等着通车,还是折回八塘?”
李野问道:“你问前面的客车司机了吗?他们怎么说?”
小朱说道:“我问了,他们肯定要在这里等,因为什么时候通车不知道,通多久也不知道,也许通车几个小时就又塌了,
而且他们要算经济账,返回八塘可要不少油钱,乘客们也未必舍得掏钱住旅馆”
李野站在车顶上往前看了看,心里暗叫倒霉。
时间已经是傍晚,黑灯瞎火的海拔又高,小朱这种年轻人跑个几步都需要吸氧气,队伍里的两百号老人怎么办?
没坐过长途车的人不知道坐一夜的滋味,浑身酸痛的要命不说,那种疲累不堪的滋味真的折磨人。
【要是有高德地图该多好啊!】
如果这是几十年后,小手一拨手机,就能知道哪里堵路,也知道哪里可以住宿,可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都不知道附近有没有村庄,好像除了在车上硬挨也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李野站在车顶上看到堵车的队伍后面来了一辆绿色军车,看到堵车之后正在缓缓掉头。
“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去想办法。”
李野二话不说,开了一辆面包车掉头就追。
面包车的速度肯定比东风车要快,李野只追了几公里就追上了前面的绿色卡车。
李野找了个机会超过去,把车停在路中间,下车之后张开双手使劲挥动。
卡车停住了,一个嘴上刚刚长毛的司机探出头来,没好气的喊道:“干什么呢?”
李野赶忙跑过去,耐心的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是去雪区扫墓的车队,是宣传部组织的,现在前面堵车了,我们想知道附近哪里有借宿的地方,主要我们车队里有很多老人”
开车的司机显然是个新兵,听了李野的话之后张着嘴愣了半天,转头看向了副驾驶。
副驾驶上的老兵本来正盖着个帽子睡觉,这会儿也冷眼看了过来,李野看他的表情,感觉对方好像是在看一个骗子。
“你们要去雪区扫墓?你知道到雪区的烈士陵园多远吗?”
“知道,正因为路途太远,这些亲属才很难过来,这次要不是我们组织,他们可能永远都来不了。”
“.”
老兵怀疑的看了看李野,对着新兵努了努嘴:“调头回去看看。”
李野也不怪对方怀疑,毕竟花那么多钱来扫墓的事儿,这些年就没几个人干。
但是当对方回到堵车的地方看了一眼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
将近两百位六十多岁的父亲、母亲,这怎么可能是骗人呢?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滴滴滴滴答答”的蓝莲花,要不是为了给亲人扫墓,谁会踏上这条破路?
老兵都没来得及跟杨玉民等人会面,就给李野撂下一句话:“你们等着。”
然后他就一脚把新兵踹到副驾驶上,自己开车“嗷嗷”的往来路驶去。
看着跟兔子一样窜出去老远的卡车,小朱不由的道:“怎么看他跟逃命似的呢.”
李野轻轻的道:“你放心,他很快就会回来的,有些人,你可以永远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