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81风随流云

第六十三章 气炸了

 四月一日下午,李野等人抵达了林芝,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天。

  杨玉民等人开始联系相关部门,准备明天上午去陵园祭拜,然后下午启程赶往日光城。

  但是一路劳累的烈士亲属们却等不及了,纷纷表示自己要先去看看。

  “我们今天就去吧!早一天扫墓,我们心里就早一天踏实,这些天我都梦见他好几回了”

  “杨同志,您体谅体谅我们,二十多年了,我们真的等不了了,先让我们去看一眼,明天我们保证配合祭拜仪式”

  “你们不用送我们,我们自己走着去就行,我刚才问了旅馆的同志了,那陵园离这里不远”

  “.”

  杨玉民等人赶紧联系上了相关部门,当天下午就去扫墓。

  因为一看这些老年人的样子,就知道如果不让她们去看望自己的儿子,今天晚上她们肯定睡不着觉。

  在高原地区休息不好,身体是很容易出问题的,这些老年人赶了一个星期的路,体力已经消耗的很厉害,必须要尽快让她们安心才行。

  等到了地方,一路上都很遵守纪律的众人一下子放了羊,四下里散开急急慌慌的寻找自家亲人的墓碑,
  几百人突然间在陵园里乱走,让看守陵园的人想喊也喊不住,想帮忙也帮不过来。

  姐姐李悦扶着已经开始抹泪的杨槐花,向陵园的工作人员打问:“您好同志,请问杨致源的墓在哪里?”

  对方稍微想了想,就道:“我记得好像在最后面倒数第二排靠左的地方,你们过去看看,如果找不到.算了,我带你们过去吧!”

  “好的好的,谢谢您啊!”

  姐姐李悦感谢了工作人员,回头就冲着远处的杨玉民怒喝:“你在那里干什么呢?”

  杨槐花赶紧拉住李悦,低声劝道:“玉民忙着工作哩,咱们娘仨去就行了,公家的事儿更重要.”

  杨玉民这会儿确实在忙,因为突然间这么一乱,打乱了预定的拍摄计划,几个摄制组的人只能一边调整机位抓拍,一边跟杨玉民和他的同事商量对策。

  李野凑了过去,对着杨玉民建议道:“现在这个样子,不太好要求他们集体行动,待会儿我可以让我们单位的职工列队参加拍摄,

  另外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拍摄结束之后,剪辑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注重真实,一个版本注重严肃,到时候交上去让更多的人讨论哪个版本更合适.”

  “注重真实?”

  周围的几个人都琢磨了起来。

  以前他们拍摄此类的活动,基本上都是摆拍,大家排成整整齐齐的队伍,整齐划一的鞠躬,突出一个庄严、肃穆。

  但是老百姓跟的行事风格是不一样的,她们到了这种地方,必然是哭天抹泪,很多女性还会哭出特殊的腔调来,现场的气氛充满了哀怨和悲切,甚至还有人开始烧纸,跟庄严肃穆搭不上边。 杨玉民等人商量之后,最终决定道:“那就先让大家自由行动吧!临走的时候再集合拍几组镜头.”

  做出决定之后,王路阳立刻就抢先指挥着自己的摄制组去找素材了。

  他最近几年主要是拍广告的,对于怎么抓拍“煽情镜头”有着精湛的理解,
  要说摆拍,他水平着实一般,但要说自由发挥,抓拍人物的面部表情,他绝对擅长。

  李野跟杨玉民结束了讨论之后,就跟自发过来的一分厂职工们,开始清扫墓碑周围的杂草,擦拭墓碑上的灰尘。

  这些大老爷们平时大大咧咧不修边幅,袜子三天都不带洗的,但是这时候一个个却非常的认真,也没有一点怨言。

  李野看到焦永胜和小穆也在擦拭墓碑,因为总有一些人,是没有亲人来扫墓的,孤零零的没人搭理。

  焦永胜那个家伙一路上除了开车之外什么都不干,全是让小徒弟小穆动手,但这会儿他却只是让小穆提水,自己仔仔细细的擦拭墓碑。

  看着焦永胜那张被高原紫外线灼烧出斑斑痕迹的脸,李野忽然觉得这个闷葫芦也有细腻的心思,只是从来不喜欢跟人叙说而已。

  一个多小时之后,陵园内的哭声逐渐止息,好多疲累不堪的老年人,好似都放下了一块心病,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沉重,嘟嘟囔囔的有了几分释然。

  “三伢子,你放心吧!家里人都好着呢!我身体也好着呢!等以后这条路修好了,家里人就经常来看你.”

  “.”

  “咱家分了地,粮囤里攒了三年的粮食,以后再也饿不着了,你看看我身上的新衣服,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哩.”

  “.”

  有人拿出了一路上没有舍得穿的新衣服,换上之后对着冰冷的墓碑显摆,证明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吃穿不愁,幸福满满。 今天大家能过上了好日子,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前仆后继的付出牺牲,大家应该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以告慰这些长眠在地下的英魂。

  摄制组的人都抓拍下了这些镜头,而杨玉民和他的同事已经在心里开始打草稿了,他们就是干这个的,要是这样都拿不出合适的宣传文案,那才奇了怪了。

  杨玉民的同事对着杨玉民赞叹道:“这一次真是歪打正着,拍摄效果太好了,太感人了.”

  “待会儿咱们集体拍摄镜头的时候,可以让大家换上风华服装的新衣服了,人家风华服装赞助了这么多,不能连个镜头都不露.”

  杨玉民淡淡的笑了笑,没做声。

  他知道这是对方在向自己示好,但任何精神宣传,都需要物质上的支持,如果没有李野的帮助,就凭手里的一部摄像机和有限的几卷胶片,怎么可能拍摄到这么多感人的画面?
  。。。。。。。。。

  扫墓结束之后,很多老年亲属好似一下子被抽走了全部的力气,有的躺在旅馆之中呼呼大睡,有的着急回家,因为担心家里的二亩地。 其中一些本来表示要去日光城和南山烈士陵园的人,也都纠结的表示不想去了,因为路上太累,浪费时间又浪费钱。

  这让李野有些无奈,因为再有两三天就到山南了,等在山南汇合扫墓之后,他们应该按照计划从青藏线返回内地。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想走了,至于什么布达拉宫、纯净天空、翡翠湖泊之类的绝美风景,对这些老年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吸引力。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想想后世很多人一生必驾318的执着,也不知道是时代发展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层次更高了,还是.吃饱了撑的。

  不过这时候,姐姐李悦和杨玉民都显示出了更强的组织动员能力。

  “诸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我们知道大家很累,但我们距离山南只有一步之遥了,咱们队伍里很多亲属的家人都在山南,人家今天陪着咱们扫墓,那咱们也不能让人家孤单的去山南呀!”

  “山南陵园是这次扫墓活动的终点,现场的拍摄镜头是要向全国观众展示的,咱们是这次活动的一份子,不能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了吧?”

  “.”

  “那不能,肯定不能,既然是国家活动,那咱们必须得过去撑场子去”

  “嗨,就还有两三天,坐在车上打个盹就到了,不算啥”

  绝大部分烈士亲属都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第二天早上就精神抖擞的再次上车了。

  而剩下的一小部分也不是不支持杨玉民的工作,只是身心突然松懈下来之后,身体状况确实不太好,随行的医生也给出了休息静养的建议。

  “那就让这些亲属在林芝修养几天,等山南的祭拜结束之后,会有另一支车队从318返回,到时候让大家跟随他们回蓉城就好了。”

  李野做出了相应的计划调整,让身体不适的人留在林芝休整,到时候让他们跟着牛红章那支车队返回蓉城就行。

  但是当李野带着车队经过两天的跋涉,终于抵达山南之后,却不放心让牛红章接这个活了。

  因为牛红章的队伍里面,竟然出现了“减员”的现象。

  要知道牛红章走的是青藏线,道路条件要比南边的318更好,而且从戈尔木加入的扫墓亲属也比李野这边更少,路上的保障压力要比李野小的多。

  但就是这么相对轻松的行程,却让牛红章带的乱七八糟,有多位参加扫墓的亲属中途退出,甚至有几位现在还进了医院。

  风华服装也有人员从戈尔木汇入牛红章的队伍,见到李悦就开始告状。

  “李经理,那个牛红章太不像话了,拿着我们当驴使唤,让我们发扬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吃不消,那些老年人怎么受得了?
  我们想要慢慢的走,在路上多休息几天,结果他还不愿意,说不允许单独行动,我跟他在路上吵了不知道多少嘴,要不是老黄拉着我,我肯定要跟他打一架.”

  李悦非常生气,因为这次的活动是宣传部挑头,风华服装和轻汽公司协助的,大家都是“赞助商”,凭什么受你的指挥?

  但是随后他就问道:“怎么可能?宣传部的人员不是跟着吗?他难道还敢指挥宣传部的人?”

  “是这样的李经理,在路上的时候,他们的车总是坏,坏了之后大家都要等着修,修好了之后他又要连夜赶路连续耽误上几次,时间就很紧了,宣传部的人也怕赶不上”

  “真是混蛋~,自己没爹生没娘养吗?”

  脾气不好的李悦,在公众场合一向克制,但这次也当众爆了粗口。

  李野也气炸了,黑着脸就去找牛红章理论。

  结果见到牛红章之后,李野还没等发火,牛红章先开始跳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