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我艹,飞碟?

听到这里,卢俊海脸上的笑容早已控制不住地绽开,双手不自觉地搓动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架战机在航母甲板上腾空而起时的雄姿。

他左右看了看郑良群和其他军官,才按捺住激动追问:

“那隐身性能呢,在四……五代机的基础上,六代机还能怎么突破?”

五十号工程最初是一个盛飞集团自筹经费搞出来的项目,并在随后被海军给捞了起来,因此并未经历过常规的甲方发标流程。

对于很多性能细节,卢俊海也并不特别了解。

吕春严点了点头:

“在正前方极小角度范围内,受限于物理规律,rCs确实已经接近理论极限,更多是优化而非颠覆。但是——”他话锋一转,非常坚定地继续道,“六代机隐身的革命性突破,在于其全向、宽频和智能化的综合低可探测性能力。”

说话间,他将一群人重新带回侧面:

“得益于独特的无尾翼翼身融合构型、以及具备感知和有限自适应变形能力的新一代智能蒙皮,歼50在侧方、侧下方、顶部及后半球等传统五代机相对薄弱的区域,其rCs值有了数量级意义上的根本性提升,仍然能稳定维持在低于0.1平方米的水平。”

“至于后向隐身,”吕春严再次指向尾喷口,“虽然受制于高温尾喷流的红外和雷达特征,能做的物理遮蔽有限,但涡扇25发动机跟涡扇10g一样,集成了等离子体射流调控装置。”

“这种设备可以在雷达频段上对后向特征信号进行主动抵消和干扰,使其后向rCs和红外特征相比上一代发动机有了显著优化,绝非‘不设防’的状态……另外,全机综合射频管理系统也能极大抑制无意的电磁泄露。”

随后,他做出总结:“总之,虽然无法重现当年f-22之于f-15和苏27那种跨代的、单一维度的绝对领先,但六代机相比五代机的优势,仍然是非常显著的。”

这一次,轮到卢俊海中将陷入长久的沉默。

他望着眼前这架深蓝色、线条流畅如未来造物的战机,眼神复杂。

海军航空兵从筚路蓝缕到如今即将拥有世界顶尖舰载机的艰辛历程,对强大航母舰载机近乎执念的渴望,以及此刻梦想成真般的巨大冲击,让他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跳。

最终,他也如同郑良群之前一样,将所有的激动、欣慰与期盼,重重地凝聚成一个字:

“好!”

……

很快,短暂的参观与性能介绍告一段落。

吕春严走到车间中央一个临时搭建、铺着红色绒布的小讲台旁,拿起麦克风,声音通过广播系统在巨大的车间内回荡:

“各位首长,同志们!今天,是50001号原型机正式完成总装下线,即将转入地面测试和滑行试验阶段的历史性时刻!恰逢各位领导亲临视察指导,意义非凡!”

他目光诚挚地看向郑良群和卢俊海:

“在此,我恳请两位首长共同为我们按下开启机库大门的按钮,让这架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战鹰,正式亮相,踏上它的征程!”

郑良群和卢俊海对视一眼。

这完全是计划之外的环节,不过两人完全没有推辞,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并肩走到控制台前。

那个醒目的黄色按钮在灯光下格外显眼。

二人同时伸出手,将手掌稳稳地覆盖在按钮之上。

车间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三!”吕春严的声音洪亮。

“二!”

“一!”

郑良群和卢俊海默契地同时发力按下!

“嗡——”

低沉的电机驱动声响起,车间尽头那两扇巨大的、厚重的机库门开始缓缓开始滑动、升起。

门外,橘红色的光芒迫不及待地顺着门缝流淌进来,在地面上投下一缕长长的、温暖的光带。

早已在待命的专用飞机牵引车同步启动,发出轻微的轰鸣。

随后,在全体人员自发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与欢呼声中,牵引车稳稳牵引着50001号原型机,缓缓地、庄严地驶出了宏大的总装车间。

夕阳将机场跑道、牵引车和那架深蓝色的奇异飞行器都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

郑良群和卢俊海并肩站在总装车间大门外临时划出的观礼区,目送着50001号机在牵引车的引导下,缓缓驶向不远处的专用机位。

飞机那独特流畅的轮廓在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充满了未来科技的美感。

然而,欣赏赞叹之余,二人也几乎同时敏锐地注意到了周遭环境的变化。

郑良群微微蹙起眉头,目光扫过机场外围。

十几年前北陵机场周边的荒凉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尽管盛京市的总体规划刻意避开了盛飞集团这个核心军工区域的发展方向,但城市扩张的洪流依旧无可阻挡地漫延至此。

如今,目光所及之处,机场跑道隔离网之外,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正在拔地而起,虽然还远未形成市中心那种密集的“水泥森林”,但这种被城市建成区逐渐包围的态势已然清晰。

站在这里,几乎能想象到那些高楼的窗户后面,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机场内的一举一动。

“吕总,”郑良群找到了正在指挥地勤人员对接地面电源车和测试设备的吕春严,抬手指了指远处那些在夕阳下反射着光芒的建筑群,“这周边环境……变化太大了。厂区被城市这样‘贴身’围着,保密和安保的压力,还有未来试飞的空域协调……恐怕都是大问题啊。”

虽然说飞机进行地面测试或者试飞本来也不可能完全保密,但这样被城区围在中间,对于一家军工企业来说肯定也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吕春严顺着郑良群手指的方向望去,叹了口气:“这确实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集团和院里也高度重视……其实我们新的主生产基地,连同配套的世界最大规模总装厂房,已经在远郊开始全面建设了。”

他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但新厂区从破土动工到具备完备的科研、生产、试飞能力,需要相当长的建设周期,而且盛飞几十年积累的核心技术资料、精密加工设备、熟练技工队伍以及配套的庞大供应链,大部分都扎根在这里&保守估计,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主体搬迁和产能的平稳过渡。”

看到郑良群眉头并未舒展,吕春严补充了一个关键信息:

“不过,请首长放心,关于歼50项目本身,其后续的批量生产任务,将直接在新建成的远郊厂区进行,目前在这里完成总装的几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主要用于完成首飞、初期试飞科目以及舰载适配性验证。”

郑良群听罢,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点了点头:

“有规划就好。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它。”

他目光再次投向不远处那架在夕阳下泛着幽蓝光泽的50001号机,语气郑重。

而实际情况,也正如郑良群所担心的那样……

几乎就在50001号原型机被缓缓拖出总装车间大门、沐浴在夕阳下的同一时刻。

直线距离约两公里外,一处名为“观澜国际”的住宅小区内。

摄影爱好者骆笑阳正沉浸在一种近乎朝圣般的专注里。

他刚刚签收了那个梦寐以求的快递——

一个ef1200mmf/5.6Lusm超远摄定焦镜头。

巨大的白色镜筒和沉甸甸的分量,让他感觉臂弯里抱着的不是光学仪器,而是一门威力巨大的炮。

为了它,骆笑阳几乎掏空了工作多年积攒的“小金库”。

此刻,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枚价格不菲的“巨炮”安装在同样顶级的单反机身上,反复检查卡口的啮合是否牢靠,生怕有一丝闪失。

他脑子里已经勾勒出明年东北大区野生动物摄影大赛的夺冠画面:

用这1200mm的极致焦距,捕捉到野生鹿群在晨雾弥漫的兴安岭林间仰头长啸的震撼瞬间。

那细节、那压缩感、那氛围……

评委不给金奖都说不过去!

初步确认机身和镜头配合无误,焦段切换顺畅,骆笑阳习惯性地端起这套沉重的装备,走到自家宽敞的落地窗前,打算先对着远处找找感觉,熟悉一下这超长焦的视野和操控。

他家位于这栋12层住宅楼的第10层,视野还算开阔。

他下意识地将镜头指向了窗外一个熟悉的方向。

巨大的取景框内,世界被瞬间压缩、拉近。

夕阳的余晖给机场的一切都涂抹上了浓重的暖色调。

骆笑阳的手指无意识地搭在快门按钮上,眼睛凑近取景器,漫无目的地扫视着街道、建筑、围墙……

突然,一个从未见过的、形状极其怪异的物体猛地闯入了他的视野!

它通体覆盖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深暗色调,似乎并不反光。

而其外形更是完全颠覆了骆笑阳对飞行器的所有认知——

5001号机的形态本就跟常规概念中的飞机相去甚远,加上比较黯淡的光线以及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导致骆笑阳只看到了一个形似梭状的东西,边缘还带着一种违反直觉的圆润过渡,浑然一体。

旁边还有牵引车和穿着工装的人员走动,体积感十足。

骆笑阳的大脑瞬间宕机,所有的摄影技巧、构图法则、对焦操作全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下意识喊出了一句充满惊愕和困惑的惊叹:

“我艹?”

“飞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