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布局(下)
三人又扯了一阵闲话后,约克将话题引到了步枪上面。
这批封存的武器对美军来说完全是鸡肋般的存在,美军有自己的武器体系,大战时期因为产能不足,才装备了英系的m1917步枪。
战后大裁军,这批武器便被封存起来。
因为张安平的建议,他的合伙人联合一堆有实力的商人,简单而直接的游说美国政府后,获得了数百万恩菲尔德m1917步枪售卖权。
首批十万支步枪,最终于12月中旬运抵了上海。
但恰逢兵谏事件,首届双十二购物狂欢节中,这批武器并没有卖出去——兵谏事件结束,倒是有人对这批武器感兴趣,可数量太多,一次百十来只的购买量,完全激不起托尔斯腾的兴趣。
前段时间托尔斯腾回美国,便将武器的处理权交给了全球贸易。
“张,中国现在没有一口气能吃下十万支步枪的军阀。”
“国民政府似乎有兴趣,但他们的报价不高,而且想要‘回扣’——上帝,托尔斯腾给我们的就五个点的回扣利润,我怎么可能给这帮无耻、贪婪的官僚回扣?”
约克抱怨着说:“我觉得这批武器要砸在我手里了!”
如果放着日本人的高价不理不顾,反而低价卖给国民政府,过去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且出于保密的缘故,后续涉及的交易也不能向日本人透露——这种情况下,约克和比安奇就为难起来了。
这武器该卖给谁?
问题被抛给了张安平。
愤怒过后,张安平冷静下来,让约克和比安奇先拖住日本人,然后下令特别组所有人员,调查日本人要购买这批武器的真正缘由。
至于来自南京的谈判特使,也交给了约克和比安奇先稳住再说。
明明是为了国家,结果自己像奸商似的……
奸商?
想到这个词,张安平的脑海中一道亮光一闪而过。
他好像有破局的法子了。
……
在调查日本人购买武器的真正缘由期间,张安平又一手准备也完成了。
一个名为东北抗日先锋军的组织,在上海悄然成立了。
该组织极其神秘,成立之初就做了几件针对日本人的行动,取得了一定战果。
一名东北抗日先锋军的成员被法租界抓捕,根据供述,他们是一群由东北军溃兵抱团组成的组织,宗旨就两个字:抗日!
他们和日寇有不共戴天之仇恨,大肆宣扬全民抗日。
在日本人试图将这名抗日先锋军的成员带走前,此人被青帮成员保释后消失——东北抗日先锋军就此在上海有了名头。
张安平自然不会承认,被逮捕的东北抗日先锋军成员就是他自己乔装的……
这一手准备只是为了给另外的两手准备做掩护。
另外两手准备之第一手:
姜思安。
对姜思安张安平早有规划——要不然也不至于早早的就教他日语,学习日本人的习惯、学习日本人的风俗。
话说姜思安也是够努力,哪怕是在上海站期间,也没有忘记张安平的嘱托,一直在学习。
而如今,张安平将关系在上海站的姜思安调了过来。
姜思安找到张安平,恭敬的问候:“老师。”
张安平没有客套,将一份档案交给了姜思安:“看看这个。”
姜思安翻开档案。
冈本平次,男,22岁,三岁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然后就是巴拉巴拉的各种经历。
不过档案最后的经历却让姜思安疑惑不解。
因为这份经历标明,昨天,冈本平次家人所在的地区,爆发了一次针对日侨的暴力冲突,冲突中导致冈本平次的家人全部遇难——就连近邻都惨遭死亡。
“老师,这?”
“档案没有问题,昨天确确实实爆发了一次这样的冲突——是洪门的一帮爱国华人干的。”
张安平道:“所以,冈本平次和华人,有不共戴天的血仇。”
姜思安心中震惊,这样的行动,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难以想象吧!
而老师这样做,岂不是说……
姜思安心中一凛,不确定的道:“您意思是让我变成冈本平次?”
“对!”
“两个月后,你将以冈本平次的身份,从美国回来!”
“同时,你还有三万美金的家产,这是你变卖所有家当后的资金!”
“未来,在日本人没有彻底从中国被赶走前,你都将以冈本平次的身份生活在日本人中间,明白吗?”
姜思安缓缓点头:“学生明白。”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会对你进行突击特训,从现在起,无论生活习惯还是说话习惯,你都要向冈本平次靠拢。”
“还有,以后你的联系人只有我。除非我死了,新的联系人会和你联系,否则,你不能跟任何我们的人产生联系。”
“学生明白。”
……
姜思安是张安平的落子,而为了姜思安能顺利的落子,“东北抗日先锋军”将为了创造一个机会。
这个计划是张安平根据“奸商”两字延伸的。
这份计划他甚至都不敢通过电话向表舅汇报,只能亲自跑南京找表舅。
处长办公室中,听到张安平道出来意,一向对张安平纵容的戴处长,也忍不住怒道:
“什么?你打算把这批武器卖给日本人?你疯了!”
“表舅,我是这么想的。”
张安平解释:
“全球贸易那边,为了跟日本人搭线,声称已经放弃了超过三十万块的利润收益。”
“所以,他们不想得罪日本人。”
“但只有我们能全部吃得下这多达两百万支的武器,如果我们愿意等待,他们将会尽快将第二批武器送过来。”
“可如果我们不能等待,他们只能放弃和我们的交易。当然,他们不是这么说的,但就是这么个大概意思——狗日的美国人是吃定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