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18

天阴沉沉的,怕是这几天得一场雪下来。

家里催着赶紧走,这需要带的东西多,得大家伙来帮忙的。去的第一个月没有粮食不行,因此,家里的粮食、菜,养着的鸡都得带上。这冷冻寒天的,没有柴火不成,都是大队上一块干活的小伙子,两人一个架子车,柴火装了成十车。

再加上铺盖,浩浩荡荡的,得这么去报名上班。

金福心里很清楚,这才算是真的从家里分出来了,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去了。好事归好事,可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他交代金寿:“爸身体不好,你眼里得有活。要是有啥要紧的活,就叫人跟我捎信,说回来也就回来了。”

“嗳!”

金禄在外面喊:“哥,走了!”

“来了!”

车子要走了,润叶抱着一卷子东西出来了,“嫂子,这褥子给你拿上。”

牡丹赶紧接住:“你们铺着吧。”

“我们铺着厚席子就行了。”润叶给把才缝好的褥子给拿上去了。这褥子用的布料是以前的旧被褥上用的,破的都不像个样子了,补丁摞补丁了。里面装的也不是棉花,是干麦秸秆。

这玩意防潮,晒一晒就还能用。只要晒干烘干的,睡在上面还暖和。

做了一个这种褥子,拿去铺炕,比睡席子能舒服些。

这玩意不费钱,就是有些费功夫。

润叶笑盈盈的跟这些小伙子打招呼:“今晚上回来都来吃饭,今晚酸辣粉,新做的粉条子……”

“二嫂子大方起来了!”

“你二嫂子啥时候不大方了?”说说笑笑的,然后跟牡丹摆手,“走吧!”

牡丹一再说:“得闲了去县城回家里来。”

“好啊!肯定去。”

金禄看那褥子,原来是给大哥家缝的?车队都走了,他喊说:“先走!我取个东西就来。”

金福喊说:“爸——妈——我走了——”

桐桐从里面出来,“走吧!抬脚就到了,收购站的车一天一来回的跑,有事搭顺风车就回来了,又不是去多远的地方,走你们的吧。”

牡丹跟在金福后面,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却说不出来啥。

桐桐推着他们走,那么些人等着呢,到底是上了路了。

金禄偷着捏了捏润叶的手:干的好!

润叶白了他一眼,没外人了,她转身回屋去了。

桐桐也没管,回去拾掇她的去了。

正收拾着呢,听见院子外面有人喊:“亲家——亲家在不在?”

桐桐还没搭话了,就听见润叶的声音了,热情的不得了,“哟!是大娘呀,我爸我妈都不在。”

桐桐从窗上朝外看了一眼,是牡丹她妈。

不到四十岁的人,看起来苍老的厉害。她带着几个孩子,七八岁的,五六岁的,三四岁的,大的这个还背着个一两岁的,关键是看样子,牡丹妈又像是怀上了,得有五六个月的样子。

润叶从屋里出来,笑的跟一朵花似得:“大娘,你今儿咋有功夫来呢?”

“我听说……”

“我爸我妈身体好多了,还多劳你来看望。你看,来的不巧,出门了。”

牡丹妈:“……”她说,“我这……也是才听说,家里孩子多,想来看看,一直也不得空。谁知道昨儿听人家说,牡丹和小福被招工了……我说我得来看看……”

“哟!招工都说招工,可招工哪那么容易?人家在城里的人,啥都有,是吧?可咱呢?城里有啥?这一去,得安家,也没有工资,吃穿用,就是柴火,都得拉。”

她指着门口抱柴火遗在地上的,“看看!”说着,又指了指院子里遗落下的小枝条,“去了连柴火都是从家里带去的。大嫂子也真是的,那么难,也不说回去跟大娘借几个先用用!我们家是养病的得养病,上学的得上学……多难呀。”

牡丹妈:“……”

“您看,还得亲妈惦记!我妈就可惦记我了,我的彩礼要的多吧,我妈亲自给我送来了,说就是叫婆家重视我的意思,可不能扣下姑娘的彩礼。我就说我妈,那扣下姑娘的彩礼,那就是把姑娘推出门,这才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水泼出去了,就不是自家的了,用也用不了了……”

说着,哈哈大笑起来,“我妈说我胡说呢,不是这个理!可我寻思就是这个理,您说呢?”牡丹妈:“……”她掐了五六岁的姑娘,这孩子扯着嗓子就嚎,“妈,我饿了……我想我大姐了……”

润叶脸上笑着,却半点不软:“想你大姐了?我也想了,可没法子,端人家的碗,吃人家的饭,就得看人家的脸,哪有那么自由的,咱想了就能见?”

“你看,单位总有个地方……”

“哟!我的大娘呀,我也没出过门,我哪知道人家大门朝哪开,进不进得去呢?反正我爸我妈没跟着去,该是去不了的。”

几个孩子又扯着嗓子嚎,饿了渴了的。

润叶不为所动:“我也饿!粮食都拿走了,家里也是揭不开锅了。”说着,拉着就往出走,“饿了总不能叫亲戚空着肚子走,我给你借俩红薯去。”

真的扯着嗓子在巷子里借红薯:“……熟的就行,有热的更好……我这亲家大娘带着孩子来了……家里七事八事都是事,也是架起锅没得柴,烧开了水没得粮的日子……先紧两个红薯给我,叫我招待了亲戚,回头有了就给你还……”

就有人拿了炉子里烤的热红薯来,用围裙兜了好几个,润叶给几个孩子一递,“大娘,那我就不送你了,看着这天像是要下雪,我还得赶紧捡柴火去。你也赶紧回,别给孩子吹着凉了……”

牡丹妈:“……”没法说了呀!只能挺着肚子,带着一溜串的孩子回去了。

人走远了,润叶跟巷子里这些媳妇子闲聊,撇嘴道:“你看看这日子,穷的都露屁股了,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我大嫂子是老大,七八岁那个是老五,刚会走会说的那个是老九,肚子里怀着的是老十……巴巴的来干啥来了?挣那俩工资,都不够她娘家这一家子喝血扒皮的……”

“你这媳妇子,也没少使唤你妯娌。扫院子做饭刷锅洗碗,你是光叭叭,不动手!鞋底子你妯娌也没少给你纳,就你能欺负,别人不能欺负?那是人家的妈!”

“那能一样吗?我不可能叫我大嫂子把工资给我,她妈能!我不可能把我娃塞给我大嫂子,叫她养,但她妈能。”润叶就说,“嫁进金的门,就是金家得人。谁想占便宜,那也得看我答应不答应?!”

说的一群人笑的哈哈哈,润叶就往回跑:“我给你还红薯。”

结果抱了几个生红薯出来,就有人打趣道:“你这媳妇子咋这么爱占便宜!人家给你熟的,你还生的!这不费柴火跟工夫?”

“我指望占便宜发大财呢!”润叶也不恼,把红薯还给借了她红薯的人,真就回去了。

回去了才在院子里喊了一声:“妈,我把人打发了。”

桐桐:“……”她从东屋出去,在堂屋喊了一声:“进来。”

润叶进来了,乖乖的站着。

桐桐就说:“下一次,你先问问是不是有啥紧急的事!家里有孩子,有时候发个烧着个凉能要命。要不是紧的要命的事,你做的对着呢。”这次是没啥紧事,单就是听说招工了,有利可图了,这才来了。这么打发了人,没啥毛病。

这一家子,生生生,到现在还在生。牡丹是老大,从三五岁上就开始带小的,一直带到出嫁。从带一个,到到一群,想想那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所以,沾上了撕不开脸,是真的会很麻烦。补贴了别人,亏了的就是自己。因此,有时候能霍开脸面,这也没错。

润叶把头一抬,有些愕然。

桐桐把两根红丝带递给润叶:“同事给的,你两根,小意两根。”扎头发去吧。爱打扮,爱美,这都不是缺点。

润叶接了,塞到兜里:“妈,我去烧炕。”

“剩你一个,也没法做饭!一块吃吧。”

“嗳——”

烧了炕,润叶去厨房,喊说:“妈,晚半晌帮忙的人回来了,我说了吃新粉条……”

“酸辣粉,你先泡着粉条,我一会子去调汁子,烧一大锅水,吃热的……”

“嗳——”

送走了金福两口子,隔了一天,桐桐和四爷搬家。因着离得近,倒是不用兴师动众。需要啥回来取就行。

金禄给父母搬家,去了公社。小如和关小海也过来,看看怎么拾掇着屋里。

等金禄晚上回去的时候,发现家门口围着那么些人。他吓一跳,这是又咋了?

叶进宝才说:“你老丈人摔了一跤,得养着!你大舅子就把你老丈人和丈母娘给送来了,要在你们家过冬。”现在这边又没有长辈,是润叶家,所以,那边父母想来在这边过冬,住在女儿家。

金禄:“……”那可不成!

“你媳妇不叫住,这都闹了这么半天了!你媳妇不叫进门,房间门都锁上了,就在院子里熬着。”

金禄看见了,老丈人和丈母娘还在架子车上呢。

润叶在那里哭:“你们住这里,我公婆咋看?巴不得他们走,好接你们来?你们这一来,我的日子就没法过了!你们这是要逼的我去死呀……”

反正守在门边,哭她的恓惶,“我就是没饿死,哪还有多余的?我哥我嫂子把你们送来,粮食不见一两,钱不见一毛,我拿啥养?就是把我的肉割下来,能供你们几顿?!”

金禄就挤进去:“爸妈,这怪冷的!我送你们回去……坐好!坐好。”上去就拉了架子车,“润叶轴,您自己个的闺女,咱不生气!回头我肯定常打发她回去伺候二老。您要是想她了,叫人捎话,我俩都回去……”

小如本来打算回娘家一趟,去爸妈屋里看看,还要拾掇啥。但现在一看兄弟媳妇这架势:算了!别再疑心我拿了啥,还是不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