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52

该工作的人还得工作,三个小的回家来,家里一下子就井井有条起来。

金喜负责洗尿戒子,拿去河边清洗,一天跑好几次。然后弄个破罐子,在河边点火烧水,还把尿布给煮完再暴晒。

这都成了西洋景了,大家都打趣:“将来你这大外甥和大侄女,不孝敬你都说不过去了。”

金喜年纪小,面皮薄,说啥孝敬不孝敬的话,自己才多大年纪呀?

金寿负责家务,又是扫院子,又是给做饭,反正也不得清闲。小如一个人带两孩子,小意打下手。就怕一个哭了,另一个也哭了,总得抱着哄吧。

这一熬就是一个月,等润叶出了月子,金禄来接孩子,小意反而最舍不得。

等孩子接走了,小如说:“想了就去看看。”

“不去!”我可跟二嫂亲近不起来,怕她嫌我吃她家的饭。

小如收拾东西,“那跟我回去住几天?你就舍得你大外甥。”

“别大外甥大外甥的叫,取个正经的名字呗。”

“爸不好给取,关家那当爷爷的也不做人,不给孩子取名字。”小如就说,“我给取……你给我念诗,我给我儿子亲自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小意一边抱着孩子晃悠,一边念着诗。

小如一边收拾一边听着,良久才道:“北国!”

什么?

“我家宝儿就叫北国!关北国!”

小意:“……”名字是个好名字,就是加上这个姓,听着不那么动听。但是,关北国就关北国吧,她逗孩子,“关北国,我的新衣裳都被你尿湿了,等长大了要赔小姨衣裳,听到没?”

关北国是不懂的,只啧了一声,像是回味乳汁的味道,然后酣然睡去了。

关小海蹬着三轮来接,小如一再问妹妹,“真不跟我去住一段时间?”

“不!明儿我去看大嫂,大嫂怕是快生了,我陪大嫂住。万一要生了,身边有人。”

“不上医院?”

小意摇头,“大嫂看见二嫂那样,害了怕了,觉得叫咱们看着,请个能接生的就行。”

行吧!你也是学医护的,看着挺好的。

第二天一早,小意包袱一背,走人:“妈,我先住大哥那边。”

行!去吧,跟你大嫂作伴去吧。

小意一去,牡丹就轻松了。家里的活小意就不叫牡丹干了,“你转转就行,做啥针线?短了孩子穿了?”

其实距离生还有好几天,但是小意紧张。等看着肚子好似真的往下坠了,她觉得要生了,正要劝着去医院住呢,自家妈来了。

“您可来的真是时候。”

我看好了才来的,牡丹这一胎必然会好生一点,她活动的多。润叶是个会疼自己的人,在布店都是坐着的,说是站的久了脚肿着。这个感受性的东西,自己的感觉最直观。她觉得站不了,就没人敢勉强。

牡丹不同,她总是:我行!没事!就像是叫她跟稳婆说好,结果人家在另一家接生,赶巧了。小意给锅灶下添了柴火,叫烧着水,然后跑出去又找大哥去。

可等兄妹俩跑回来,都听见孩子的哭声了。

“生了?”

生了!

桐桐看着牡丹笑,将孩子的腿分开,叫牡丹看:“瞧见了吗?小牛牛!”心里安稳了?

牡丹眼泪滴答滴答的往下落,这一刻……她觉得她是圆满的!我的公婆对我那么好,我家这当家的也心疼人……我吃了那么多好的,受了那么多照顾……我都不知道该咋还?

一天天的都在心里跟自己说,这一胎要是闺女了,也会跟大姐和小妹一样,宝贝的不得了!但要是先有个儿子,叫我心里好过点,我得谢老天长眼,厚待我一回。

她第一次在婆婆面前大胆的伸手,想拉一下当家的。

金福抓着她的手拍了拍:“爸早把名字取好了,若是姑娘就叫天骄,若是小子就叫长缨。咱有长缨了!”

牡丹能记得住:“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对!就是那个长缨。

牡丹的月子坐的,单位上的人谁不说老天厚待牡丹,这么一个实心人,遇到的都是实心人。

桐桐早起五点半给把汤煨上就不管了,金寿起来给装罐子,金喜给送过去。金福只管去上班,小意在伺候大嫂月子。给做饭,给孩子洗尿戒子。

金喜拎了罐子来,金福还没走:“妈又炖汤了?”

“今天的汤好,一斤重的老鳖。”金喜递给小姨,“妈说叫嫂子把肉也吃了,不用反复的炖。”

于是,牡丹一睁眼,就一碗浓浓的奶白的汤。

昨儿是鲫鱼炖豆腐,前儿炖的母鸡,大前儿是黄鳝,“我这福享的,老天都要看不过眼了。”

“这不是刚好赶上我们放假了么?”小意把烙饼递过去:“泡汤。”

吃的好,身体养的好,奶水旺的呀,孩子一吸就往出冒,喷到孩子脸上了。现如今,孩子都是饿的哇哇的叫唤,谁像是自家这样?

才吃了一只鳖,第二天又炖了泥鳅来,“妈说产妇吃泥鳅最好。”

给牡丹月子里是这样吃的,但也不是说全不给小如和润叶。小如是月子里吃的好,但出了月子,正常的饮食就很好了。像是老鳖只一只,那就牡丹吃。像是泥鳅,有多余的,炖了分三份,都给吃点。

就像是有弄到猪蹄,四只,那就用猪蹄炖黄豆,给三个一人一只。要是弄到猪肝了,不多,那就紧着牡丹吃。

润叶抱着孩子来看牡丹的时候,就见金喜在给挑水,小意在给孩子洗尿戒子,孩子正睡,大嫂子坐在炕上吃饭。

“二嫂——”

“二嫂——”

牡丹看见润叶,心虚了一下,最近吃的太好了,她不敢叫润叶知道!不过今儿运气不错,吃的是小米红糖粥,里面放了枸杞和嫩玉米粒,枸杞是野生的,路边就有,嫩玉米更不值钱了,小米还是杂粮,值钱的就一勺红糖而已。

其实,碗下面还有个荷包蛋,她不敢翻出来叫润叶看见。

婆婆给了润叶钱,这个自己知道。但现在……都拿工资的时候,钱还罢了!有工资就能拿出钱。最难的其实是踅摸这些,然后做好炖好,再给自己送来。

润叶看了一眼,从篮子里取了红糖:“我和我家那口子的同事去看望,带的都是红糖!我给你拿了二斤……熬粥放一点。”“我这边也有不少,你留着自己吃呗。”

“没事!我还有。”润叶探着头看长缨:“大嫂,你是苦尽甘来了!这儿子一生,心里稳当了?”

牡丹看着开颜也稀罕:“咋这么白呢?我还总说长缨白,放到一块再看,还是开颜白。长的这么稀罕人呢!”

“也乖!不哭。”

小意忙完,过来看了开颜,就又去外间忙去了,舀了面粉,挖了一勺子猪油,和面。

润叶就问:“早饭还没吃完,咋就又做午饭。”

“大嫂昨儿闻见隔壁蒸包子,说是闻见就香!那有啥难的,今儿蒸几个就是了!我把面活上,叫醒发着。现在天热,发的快。”

嫁过来的时候是个小丫头,这两年长的……成大姑娘了!高挑的身材,梳两根大辫子,干干净净的,做活利利索索的,就在这里忙进忙出。

金喜在外面劈柴,给摞好,临走了,进来看孩子,“那我先回了!今晚摸到知了了,明早炒好了再给大嫂送……”说完才问说,“二嫂能吃不?我怕你不爱吃。”

“我咋不爱吃,我啥都吃。”

“行!我今晚就摸去。”金喜往出走,都到门口了又退回来,“大嫂,我的新鞋得放几针,我觉得有点夹脚。”

“又长了!那小了就别穿了,回头我穿!这次给你放几针,开学穿新的。”

叔嫂商量了几句,金喜才走了。

牡丹又问小意:“你的要放不要?你长抽条了更瘦了,脚长了个窄板板的样子。”

“不要放!刚好。”

牡丹才有跟润叶说:“姑娘越长越秀气,小子越长越粗!前两年老四的脚比女娃的都秀气,这两年我给放了再放,听听,还是夹脚。”

润叶:“……”

回去的路上,她抱着闺女,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大伯子、老三、老四、小意除了帮着搬家的时候去认过门之外,他们都没去过自己家。包括大姑子都是,从没去过家里。

便是公婆……也只在自己生孩子之前额外的多去了一次,其他的好似真的再没去过。

可小意在妯娌那边能当家,吃啥喝啥,啥东西放什么地方,她自己就决定了,啥活都干,伺候嫂子月子。金喜不见外的在那里说鞋大鞋小的事。这些事他们是可以跟牡丹沟通,从没有把牡丹当外人。

其实远近亲疏一直有吧,只是之前自己没看见?没察觉?还是没在意?

她突然觉得拿两斤红糖好似不合适,同事来看望都会拿个一斤半斤的,亲叔婶给两斤红糖,这是不是就有点不对了。

等第二天金喜过来送炒好的知了,顺带了一碗鲫鱼汤的时候,润叶取了一丈棉布递给金喜,“你给大嫂子捎带过去,就说这是库房金水了,多洗几遍多捶几遍就能用!我昨儿把这个给忘了,今儿给开颜做夹袄,想起来了,你给捎过去吧。”

金喜没多想,给捎带过去了,回去给自家妈一说,就问:“都不像我二嫂了!以前可没这么大方。”

桐桐:“……”

金喜又问:“是不是因为开颜是女娃娃,她觉得腰杆不硬?”

桐桐:“……”

金喜就叹气:“要是因为这个,岂不是更可悲?”

桐桐:“……”看看!一个个的,心里都有尺子!可人心呀,就怕尺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