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46章 卖酸枣糕

    桑萝知道陈有田的性子, 也没有很挽留,用新做好的扫帚把院子清扫清扫也做晚饭去了。

    一应炊具置办起来了,做饭菜就方便了许多, 最近吃得都好, 之后又要办酒,陈有田没有留下吃饭, 桑萝就简单蒸了点米饭,打了个蛋汤, 拌了个蕨菜。

    晚上再做酸枣,场地就挪到了灶屋里, 院门从里一闩,真是满满的安全感,簇新的房子,沈安和沈宁恨不得连墙都摸上几回。

    “大嫂,咱们家现在真漂亮。”

    是的,尽管只有一间可以住人的旧草屋, 一间新起的灶屋和浴间, 围了个围墙,但感觉生活完全不一样了, 那种幸福感难以言喻。

    桑萝笑:“那你们好好打理,明天要是在家里没什么事,可以捡一些漂亮的小鹅卵石回来,咱们回头划一划路线,从院门往主屋铺出一条路来,这样碰上下雨天鞋子也不会都是泥泞。”

    沈安眼睛一亮:“还可以这样?那我明天就去捡石子回来,等大嫂你说怎么铺,我们再铺。”

    “行, 捡那种圆润些的,这样踩上去有点儿按摩作用,但又不会太痛。”

    兄妹俩连连点头。

    第二天沈安的一群小玩伴就都有新活计干了,当然,这是后话。

    这会儿,沈安和沈宁帮桑萝洗神仙树叶和酸枣,兄妹俩一边干着活,一边有些疑惑:“大嫂,那酸枣糕几时拿去卖呢?”

    这些天虽说屋前屋后不少人,但他们每天也没落下过做酸枣糕,所以现在屋里装酸枣糕的小坛子已经存了快满两坛了。

    “明天,明天我就带一坛到县里去试试,应该一天就能卖了。”

    该买石磨了,还有水缸和浴盆,这三大件都不便宜,光是神仙豆腐的收入可顶不住。

    能用来晒东西的簸箕还是少了,她能进山捡的果子也有限,攒了这么些天,也就存下两坛子,这坛子不算大,一坛大概也就装个两百块左右。

    明天带一坛子试卖看看吧。

    沈宁已经吃过酸枣糕的成品了,嗯,还没少吃,每天大嫂都会给她和二哥一人两块作零嘴的,说是适量吃着对身体好,这会儿听说可以送去县里卖了,沈宁眼睛亮了亮:“大嫂,咱们这个酸枣糕怎么卖呀?”

    桑萝也在想这个问题。

    她没有秤,论斤称指定是不行的,而且这东西她也不准备卖得太便宜,论斤称其实价钱听起来会比较吓人。

    想想前世路边小摊子卖的小吃吧,摊主自己定个量,按份卖,价格就很容易被虚化。

    三十块钱一斤的东西,不少人会觉得贵,三两多装一小袋,十块钱一袋,很多人就一点也不觉得贵了。

    所以桑萝前两天已经在县里买了一些可以做食品包装的油纸,就是寻思着自己包着卖的。

    她掂量着一个胡饼的价格,自己在心里比较了一下。

    “三文钱五块怎么样?”

    她做的酸枣糕大小虽不可能一模一样,但相对来说还算匀称,论块卖也是可以的。

    至于价格,桑萝做的这个酸枣糕颇实在,没有往里额外添加别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只有酸枣泥和糖,麦芽糖不便宜,而且一背篓酸枣出的枣泥不算多,晒过后就更少了。

    桑萝把单个的酸枣糕做成圆饼状,一块并不算小,直径能快有她小拇指长了。

    三文钱五块,这种酸甜口的点心,其实也算不得贵了,相当于买一个胡饼吃的价钱就能买上五块酸枣糕,这么一想的话桑萝觉得还挺物超所值的。

    她不能以乡人的消费去定位物价,毕竟会花钱买点心吃的本来就不会是穷人。

    得,通透了。

    沈安和沈宁则是听得目瞪口呆,三文钱五块,他们兄妹俩一天就能吃掉四块,那岂不是说他们两一天吃零嘴就将近吃掉了三文钱?

    “大嫂,我明天就不吃枣糕了,或者只给一块,我和二哥分着吃。”

    沈安也点头:“我不用吃,就给阿宁一块。”

    男孩子吃什么零嘴。

    桑萝:“……”

    家里的孩子太会过日子也不行。

    “吃吧,这是咱的卖价,又不是咱们买进来的价钱,自己做的,有什么不舍得吃?这酸枣其实是一味中药材,做的这枣糕有开胃健脾、养心安神功效的,所以你们每天适当吃一些挺好的。”

    沈安和沈宁之前只听说吃这个对身体好,但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个好法,这会儿听了才知道。

    沈安:“我觉得我身体其实还好,也不用怎么补。”

    沈宁也点头:“我也还行。”

    桑萝看着两人那一头黄发,啧一声:“哪里好了,看看你们自己的头发吧,哪一天养得乌黑亮泽了,你们才敢说自己身体好。”

    这还是她来了以后每天留意给三个人注意饮食上补了补,头发有没有更好还瞧不出来,但这两孩子的气色已经比她刚穿越来的时候强太多了。

    不止沈安和沈宁,她自己也一样。

    刚来的时候她都不用照镜子就知道自己样子好不了,因为不止摸着脸颊凹陷,别人看她也是一副看难民的神情。

    有些变化是在不知不觉间完成的,现在想来,最近已经没有再

    碰上人家看她像看难民一样打量的眼神了,可见这些日子饮食上加强了,还是有成效的。

    事实上,她从沈安和沈宁的变化中也不难猜出自己的变化。

    沈安看看自己妹妹那枯黄细软的头发,不说话了,再一看大嫂,嗯,或许是从前的底子就比他们兄妹好,比起阿宁还是要略好些的。

    “那还是吃吧,大嫂下回去捡酸枣把我也带上吧?多捡一些,咱们多做一些。”

    桑萝看一眼他那吊在脚脖子上好大一截的裤脚:“等过一阵子吧,家里水缸澡盆这些东西都买好了,后边再赚着钱我给咱们三人都做一身新衣裳,那时候再带你进山。”

    沈安一听就知道原因了,怕碰着蛇。

    大人们但凡进山,都要把裤脚扎紧的。

    沈安点头:“好。”

    想起之前大嫂买回来的油纸:“大嫂,一张油纸就包五块,有些浪费吧?”

    这东西买来也是花钱的,跟荷叶不一样。

    桑萝嗯了一声,道:“所以我准备买六文钱的话就送一块。”

    三文钱五块,六文钱给十一块,大多数人会为了多得一块选择买六文钱的,嗯,完美!

    价格就这样定下了。

    ~

    翌日一早,桑萝从前放陶盆的挑筐里,其中一只挑筐里的陶盆换成了一个土陶坛子。

    装车的时候秦芳娘看了一眼,奇道:“今天换了个东西装神仙豆腐?”

    桑萝想了想,没瞒她:“不是,这是我新做的吃食。”

    打开陶坛盖子,从里边拿了两块给陈有田和秦芳娘一人一块:“叔和婶子尝尝看。”

    陈有田摆手:“我这不吃这些东西,你留着卖。”

    秦芳娘倒是接过了,天色虽暗,倒也瞧得出是一块圆圆的饼状,用手捏了捏,嗯,还有些微微的软,送到嘴边,咬了一小口,那滋味……

    秦芳娘眼都睁圆了:“这是点心?”

    还是糖???

    桑萝笑:“叫水晶脯,我新做的东西,准备带到县里卖着试试。”

    “这很贵吧,这,就给我吃了啊?”

    手里剩下的那些她已经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了。

    谁都知道,带甜味的点心不便宜,乡下人家几乎不会买这些东西,谁家要是吃得起一块点心,能在村里炫很久了。

    “吃呀,自家做的。”桑萝说着摸出一张油纸来,包了几块:“这个带回去,一会儿给爷奶和小丫二郎他们都尝尝,这东西开胃健脾、养心安神的,吃了对身体有好处。”

    也没给陈有田,知道他不会接,直接塞秦芳娘手里了:“您给有田叔带回去吧。”

    秦芳娘捏捏那油纸包,少说得有五六块,她咂舌:“这得吃掉你多少钱!”

    桑萝虽没说价,但她也知道不会便宜。

    “说这个做什么,没包多,就是尝一尝,有田叔现在还在我家帮着打家具呢,您这样说,我还得给有田叔算个工钱才是正理。”

    秦芳娘登时就没话了。

    两人这些日子天天一起进出县里,情谊早不比初时了,秦芳娘听着这东西对身体有好处,没再推开,道了一声谢:“那我就收下了,沾你的光,叫家里老人孩子也尝尝城里人才吃的好东西。”

    说着将油纸包塞给了陈有田。

    陈有田接过那油纸包,很有些份量,他不是个会说客套话的,默了默后塞进怀里,埋头拉车了。

    说起陈有田,不管是挑担还是拉车,这些日子他一日也没落过,总要送她们一程的,天亮才会回返,他接过拉起车子就走。

    ~

    东西两市仍旧热闹,桑萝今天添了新吃食,水晶脯这样的名字,一听就是点心,加上有卖神仙豆腐卖出来的口碑,问的人倒是不少。

    桑萝这一回不拿免费试吃来做噱头了,因为这玩意用糖做,材料是真贵,而且带糖的点心是真的精贵,这样的东西免费试吃,这西市里听到的都会凑上前来,却未必人人会买,因为贵。

    所以,真有上来问价的,又因为价格有些犹豫,桑萝这时候才会拿出竹刀来,取一块切一点儿递给对方尝一尝,这般筛选过的顾客,往往都能成交,两门生意,倒也做得热闹。

    她嘴皮子利索,介绍起吃食来能把人馋得嘴里直冒口水,卖东西从来都要卖得比秦芳娘快一些,今天添了酸枣糕也是一样。

    一坛子酸枣糕,五块一买尝鲜的很多,原本那些买神仙豆腐的,家里大多也都是爱吃的,花三文钱尝个新鲜吃食半点不带心疼。有试吃过的,花六文钱买十一块的很是不少,一坛子酸枣糕两百块左右,除去给陈家的,再扣去几块试吃的,最后卖了一百余个钱。

    加上神仙豆腐的收入和之前的结余,桑萝怀里的钱袋也是塞得满满当当,袖袋里都装上了。

    说起来,她卖这些小东西这么久,愣是一点儿银子都没收到过,都是铜子儿。

    大概是单价实在太低。

    收好了摊子,桑萝就先在西市买了三只雏鸭,又往布铺去了一趟,花三十六文钱买了四块滤布,算好尺寸请掌柜帮着裁好,这才往东市去与秦芳娘汇合,买石磨。

    站在石器铺子外面,秦芳娘知

    道桑萝今天要置办的家什竟然是石磨之后,惊住了,她拉住桑萝:“你买这个干嘛?家常用不上的呀。”

    这东西就是用来磨磨麦子,这边大家虽也种麦子,但种得少,常吃的也是谷子。

    南方这边不比北方,大多数人并不擅长做面食,况且几个村都未必有一个石磨,留下麦子只能做麦饭吃,那玩意儿是真不如他们的米饭好吃的。

    所以村里各家每年收的那点麦子大多是征税的时候交上去了,再有多余的也被下乡的粮商收走,少有人家会留。

    桑萝拍拍秦芳娘的手:“有用的,过两天您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