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流民 三更之第三更......

第二站是永丰斋,因着水晶脯的热卖,桑萝送的那些黑糖制的新品点心也颇受欢迎,她在严掌柜这里一样是极受欢迎的。

严掌柜原就是客气的,桑萝每次到铺子里总会有茶点上来,只是桑萝在商言商,碰得少罢了。

 

这一回桑萝带着两个孩子过来,这招待就更上了一层,送上来的茶点都多了好几样,其中一多半一看就是孩子喜欢的。

 

严掌柜频频招呼两个孩子吃点心,沈安和沈宁在外边一切都是看桑萝行事的,见大嫂点头说可以尝一尝,兄妹俩一人只尝了一块。

 

在东福楼吃得饱是其一,矜持是其二。

 

严掌柜不知道两小孩儿来这里之前已经在东福楼吃过一顿大餐,只觉桑萝教养好,连小姑子小叔子都教得极好,心中好感更甚。

 

临到走了,这些个点心全用油纸包好,让桑萝带回去给两个孩子吃。

 

带着俩孩子出来这一趟,桑萝莫名体验了一把影视剧里那种大正月带着孩子四处拜年收礼物的感觉。

 

走出永丰斋,桑萝自己也有些想笑,她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事情,现在扮演了家长的角色,带着沈安和沈宁这两小只体验了。

 

正事到这里就办完了,桑萝就带着两小只逛县城。

 

吃的是不必逛了,两小孩儿不止吃饱喝足,还打包带了不少好东西回去,现全在她的挑筐里搁着。

 

沈安和沈宁已经觉得什么也不用买了,那么那么多点心和吃食呢,除了包子蒸饺之类的东西,其他好些都是能放挺久的,哪还用得着买东西。

 

这话桑萝认可,她看看两小只,从上到下一身新?

 

呃,也不对。

 

桑萝目光落在沈宁头上的两个小丫髻上:“走,去成衣铺子去。”

 

沈宁歪头:“大嫂,我们有衣裳,新的。”

 

桑萝笑:“不买衣裳,给你买新头绳。”

 

小家伙头上用的那头绳不知用了多久,褪色得不成样了。

 

沈宁就伸手去揪了揪自己头上的头绳,好像也还能用?不过,新头绳,红艳艳的特别漂亮。

 

想到这里,她眼里溢出点欢喜来,点头!

 

桑萝笑,带着两个小的径直往成衣铺子去。

 

成衣铺子里可不止是卖成衣,各种头绳发带珠花也是卖的,沈宁哪怕只是九岁,那也是小姑娘,小姑娘就没有不爱美的。

 

掌柜端出三托盘的各色发绳、发带、珠花时,她眼睛都要忙不过来了,全是她没见过的好东西。

 

这个也漂亮,那个也好看,目不暇接。

 

不过也就是一开始的视觉冲击,多看几眼,人也冷静下来了,思路就清晰了。

 

想也知道,县城铺子里卖的精巧物件就不会有便宜的,珠花什么的她就直接略过了,发带什么的也不是必须的,也略过,最后锁定在发绳上。

 

发绳的颜色是真的多,足有十几种,沈宁来回瞧了两遍,最后还是把手指向了正红色的。

 

“大嫂,我喜欢这个。”

 

桑萝笑着让掌柜帮着拿了,又要

 

了水红色的发带,这才付钱离开。

 

至于她自己和沈安,桑萝觉得大红用着奇怪,花花绿绿就更不用了,本就是素色的衣裳,用同色的布料自己裁的发带就挺好的。

 

买好了发绳发带,桑萝想起另一桩,便与成衣铺掌柜打听:“不知县里哪里买得到笔墨?()?()”

 

 

掌柜的听她打听笔墨,有些讶异,不过还是指点:“得往原县学旁边,那边有家笔墨铺子。?()??+?+??()?()”

 

 

为什么说是原县学,因为祁阳县县学在先皇的诏令下开了几年,又在先皇的诏令下废了,今上倒是有下诏再开州县乡学,只是上令下未行,祁阳县这边还不曾复学。

 

因而现今县里富裕人家的子弟读书识字要么靠家学,要么找私学。

 

桑萝谢过掌柜,带着两个孩子出了成衣铺往县学旧址去。

 

她有原身记忆,似原身那样的出身,实不需自己出门买笔墨的,一应事情自有仆从去办,或是父兄去选了,但原身对于一些常识却是知道的,比如,小地方所谓的笔墨铺子,大多不是专门的笔墨铺子,而是兼卖香烛杂货。

 

没错,在大乾朝之前,社会阶层是极为分明的,文人只在特定阶层里诞生,寻常百姓读书识字的是极少数,哪怕到大乾朝皇帝下诏办学,但因为办学时间不算长,且半途而废了,这样的现状并不曾得到多大的改善。

 

所以,除了州府或是京都之地,下边郡县平民之中对于笔墨纸砚的消费是极少的,不会有专门卖笔墨纸砚的铺子,当然,也没有书铺。

 

书在此时以私藏和传抄为主,想要买的话也是在京城或州府那样的大地方,有特定的书市可以淘到,至于县一级,它属于非畅销商品,有县学时或许还有人卖,县学停办了这么些年,还真未必。

 

沈安早在听到自家大嫂问笔墨铺子的时候,心就咚咚直跳,他在学写字了,也见过籍书之类的东西,知道笔墨是做什么用的。

 

一出了成衣铺,沈安就道:“大嫂,你要给我们买笔墨吗?那东西可贵可贵了吧?我觉得用沙盘就挺好的,一样能写字,还不要钱。()?()”

 

 

沈宁也点头:“我也觉得沙盘写字挺好的。()?()”

 

 

沈宁不知道笔墨贵不贵,但是可以用不花钱的,还是不花钱了吧?她看到大嫂只给她买了头绳,自己什么也没买,都有点儿后悔花钱了。

 

两根头绳加两根发带,六文钱呢,换成买布的话都能买下一块做豆腐的滤布了。

 

桑萝笑:“我另有用处的,回去你们就知道了。”

 

走了小半刻钟,到了县学所在的那条街,果然,一眼扫过去,看到了一家卖香烛杂货的铺子。

 

“走了。”她招呼上兄妹二人。

 

沈安和沈宁跟着桑萝到了香烛铺子门前停下,兄妹俩一脑门的问号???

 

“不是买笔墨吗?这是卖香烛的。”

 

桑萝笑起来:“就是这里没错了。”

 

领着两个小的进去。

 

掌柜的一看到三人进来,上下打量桑萝,笑问:“小娘子是要买些什么?”

 

“有笔墨吗?”

 

掌柜的眉头一动?()?[(.)]??&?&??()?(),

 

笑了:“有()?(),

有。”

说着就弯腰从柜子里边一阵翻腾()?(),

 

没一会儿拿出一支毛笔、一块墨锭出来:“小娘子看看。”

嗯()?(),

 

别问为什么没有摆出一列十数种给她选,有得买就不错了,选?就别强求了,难为掌柜的货柜,也难为她自己的钱袋。

桑萝拿起来看了看,她自己是不识得的,原身倒是识得,是相对便宜的羊毫笔,墨也只是下等墨。

 

问掌柜价格,掌柜笑道:“毛笔三十五文一支,墨锭一百五十文。”

 

桑萝咂舌,看来原身家里从前笔墨纸砚也没少花销。

 

她从钱袋里掏出两串钱,数出一百八十五文递过去,掌柜的笑眯眯接过,一边数着,一边还能分出心思来问一问桑萝需不需要纸和砚台。

 

桑萝连忙摇头。

 

砚台这东西,不讲究的话,想想办法,没有也是能弄出来的,至于纸,这时候虽有纸了,但产量极少,除了官府用得多,民间其实大多数人用不起。

 

好比周里正,用的就是官府给发的纸,而像东福楼那样的大酒楼也备了纸,给她写契约或是收据之类的就有用到,契约还罢,收据其实也是裁成小条子的,为的就是省纸,至于过所之类,则还是用的木牌。

 

酒楼账房尚且节约着用,何况她这山里找食的?

 

买了笔墨,途经药铺,桑萝想到家里石膏剩得不多了,进了药铺又囤了一些,自然也少不了大料,每天都要做酱干,大料是耗得真快。

 

但考虑到怕人将大料和酱干联想起来,再进而联想到石膏,大料桑萝去的是另一家药铺买的。

 

到此正事算是都办完了,桑萝就带着两小只逛东西两市去,也是去看一看摆摊子的秦芳娘几人。

 

她挑着担,进市集时不免被当成摆摊的拦下来问,看了看坛子是空的,东西也是杂七杂八一点点,一看就知是自己买来用的,这才没让交市税直接放了进去。

 

小兄妹俩早上逛了县里的大街、酒楼、点心铺、成衣铺,连买笔墨的香烛铺都见识了一回,但一进东市,这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光景,各式各样的小摊。

 

像他们的大集,又不像,大集可没有这么多摊子,也没有东市里边卖的东西品类多、精、细,瞧得兄妹俩个又一轮的眼花缭乱。

 

桑萝看他们看什么都有趣,要是哪个吃食摊子多看几眼,便会问一声要不要买一些来吃,兄妹俩再怎么看,一听大嫂问要不要买,摇头摇得那叫一个快!

 

“不用!”

 

挑筐里的点心那么多呢!

 

桑萝也不多说,往后七八天这两个小的确实不会缺嘴。

 

“行,有想吃的或是想要买的再与我说就成。”

 

转了一圈,转到秦芳娘摊子上,凑在一块说话。

 

兄妹俩个看着新奇的东市,觉得哪哪都好,哪哪都热闹,其实摆摊的秦芳娘和从前常来的桑萝知道,还是萧条了不少的。

 

桑萝庆幸三家都有酒楼或是食店的生意,每天近半的货都先送给酒楼食店了,剩下一半才是在集上销,倒是正好。

 

秦芳娘看到桑萝带着沈安和沈宁过来,少不得要给两个小的买点吃食,被桑萝拉住,道:“吃不得了,你看看他两人,肚子到现在还是圆的。”

 

说笑几句,又去西市转了转,等到秦芳娘几人东西都卖完了,在东市汇合,桑萝又买了两个坛子借着秦芳娘的车往回拉。

 

才出县城,没走多远,却看到远处山道上似有几个衣裳褴褛的人,待稍近了,桑萝瞳孔一缩:“等等。”

 

她把秦芳娘拉住,秦芳娘先还有些愣,等看清前面的四五个人,身子也是一僵,脑子都木了木。

 

流民!??

 

逃过难的秦芳娘和桑萝对流民的神态和眼神再熟悉不过了。

 

桑萝一手拉住一个孩子:“先回县里!”

 

秦芳娘点点头,连忙也掉转了车头,几人快步向城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