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舍命不舍财

    整个关东军司令部,谁也不敢大声说话,就连走路都变得小心翼翼。

    这种时候,梅津老鬼子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决策。如果选择继续死守防线,就要加大兵力投入,与北方军主力和温三的部队在这条防线上拼命。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给防线后面的工厂争取到一些撤离的时间。代价就是要拿鬼子的狗命来交换。

    战役打到这个程度,拖延一些时间或许能做到,但想要凭实力将阵地抢回来,千难万难。

    如果现在就放弃,能保证将一部分鬼子主力部队撤下来,投入到下一条防线中去。

    只是鬼子那些苦心经营起来的工厂,以及各种设施,没有机会撤走了。

    这个决定关系到很多方面,梅津这老鬼子也不能一言而决。思虑再三,梅津还是打算给高层请示一下。

    北方三省已经是鬼子在海外最后的工业基地了。每一地造成的损失,都会让鬼子伤筋动骨。

    鬼子国内,也在密切关注着北方三省的战事。

    只是它们没有处在前线,有很多消息无法第一时间获得。

    当鬼子内阁大臣们收到梅津的请示时,一个个放声怒骂。好些高层认为,梅津在华北战场失利之后,就应该让它回国养老了。

    偏偏还要把它放到至关重要的关东军司令的位置上去。现在大战一起,又是一场重大失利。

    之前丢失宛平城的时候,就有内阁大臣表示不满了。堂堂关东军,这么多兵力,而且还有这么多强大的装备,占着地形优势的情况下,还没有守住宛平城。

    这不就是主将无能吗?

    对于同僚的指责,陆军大臣有自己的看法。鬼子国内的现状大家都知道,最近吃过的败仗已经太多了。

    就连一向牛皮哄哄的海军也是连吃败仗,之前被吹嘘成军神的山本五十六,一样被骂得狗血淋头。

    这种情况下,鬼子国内能用的精英将领可不多了。何况形势对它们来说非常不利,无论谁坐上这个位置,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打胜仗。

    换言之,喷别人很简单。真要让它们自己上,或者推荐一个可靠的人选,谁都不敢轻易吭声。

    各大臣互骂了一顿之后,不得不接受现实,还得把梅津这老鬼子放在关东军司令的位置上。临阵换将本来就是大忌,何况鬼子国内现在还真找不出比它更牛的指挥官了。

    关于死拼还是快速撤离的选择,鬼子大臣们也是争论不休。陆军方面当然想要保下这些鬼子兵,它们认为地盘丢了,工厂垮了都可以再建,损失的兵力过多,将会影响后续作战。

    只是陆军大臣的言论并没有得到多数鬼子高层的支持。用它们的话来说:吃败仗的家伙,没有这个发言权。

    反正关东军的兵力还有很多,就算损失一批,也还有足够多的兵力应对接下来的战事。

    最重要的一点,就在这条防线的后面,鬼子建一处秘密工厂,这里正在进行一些机密性很强的人体研究。

    所以关东军必须死守三天以上,给它们争取撤离的时间。

    这个工厂在鬼子高层中,都只有少数核心人员知道。它的重要性超过几万关东军的狗命。

    当梅津老鬼子收到这个指令的时候,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原本它以为鬼子高层会顾及到关东军的士兵伤亡,结果上面的命令却是要让它增派兵力,全力防守。

    梅津老鬼子差点把自己的老顶毛都揪下来,冥思苦想,想要找出一个万全的计策来。

    可前线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它手上的预备队也全部投入到战场中去了。这种情况下,还能找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来?

    到最后,梅津老鬼子也得给前线的鬼子指挥官下达死命令,让它们竭尽全力,依托有利地形,与北方军和温三的部队拼命。

    前线的鬼子指挥官虽然很不理解司令部传来的命令,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执行命令。

    战事打到现在,对鬼子有利的地形真的不多了。好些防线都已经丢失,或者正在承受巨大的火力打击,不及时撤退,基本只有死路一条。

    温三的主力部队已经适当放慢了进攻的速度,因为他们的战场已经渐渐与北方军重叠。

    为了不让北方军误会他们抢战功,只好放慢了进攻速度。不过他们清扫过的地区,基本找不出一个活着的鬼子兵,整个防线都落入了他们的控制之中。

    温三收到前线指挥员传来的消息,并没有作出新的指示,而是默许了他们的做法。

    北方军当前,怎么也得给他们留一些面子。

    现在局势已经在掌握之中,北方军的装备虽然差一些,但也是胜券在握,不用担心会出现大多大的反转了。

    区别只是拿下的时间找晚而已。

    只是让前线指挥部没想到的是,原本已经呈现出败象的鬼子,又跟北方军玩起了命来。

    它们尽力将兵力集中起来,在一些利于防守的地方,跟北方军拼死抵抗,一点儿没有放弃防线的意思。

    “小鬼子为何在这种状态下选择跟我们拼命?就算它们真的拼命,又能挡住我们多长时间?”

    有北方军高级指挥员对鬼子的行为表示不解。

    之前鬼子兵受到炮火打击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作战的信心,反击也显得疲软了很多。没想到时隔两三个小时之后,鬼子又硬起来了。

    “这不过是鬼子在作垂死挣扎而已,不管它们怎么拼命,防线我们要定了。”

    指挥员们战胜鬼子的信念不可动摇,不管怎么分析,鬼子都不可能再翻盘。除非它们能将所有的兵力都调到这条防线上来,或许还能扳一扳手腕。

    可实际上,北方军三路出击,漫长的战线都在激烈的交火之中。鬼子根本就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过来。

    关东军的数量虽然不少,可它们驻守的防线更长,岂敢随意抽调防线上的兵力?

    “打一打再说,不管它们有什么目的,很快就会显现出来的。”前辈的心态还是异常的稳定,并没有因为战场上的变化影响自己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