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第875章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小胡子已经多次用行为表明,他的承诺一文不值。

针对英法联军,德国也在分化拉拢。

卖队友是英国的传统技能,英国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张伯伦虽然还在努力争取和平,英国本土的主战派已经占据上风。

魏刚刚的很,宁愿和德国人媾和,也不会让英国人如愿。

英国的如意算盘是任由欧洲大陆消耗,英国坐收渔翁之利。

法国人也不傻,不会再用一代人,维持英国所谓的大陆均衡。

这就是贝当安排戴高乐去北非的原因。

上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反复横跳,最终不仅成功逃脱战后清算,而且还捞了个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

法国这一次有样学样,不管最终是德国获胜,还是俄罗斯获胜,法国都是胜利者。

在英国国内,赞成和德国进行谈判的人也不少,所以英国议会针对张伯伦发起的不信任案,并没有通过。

理论上张伯伦还可以继续担任英国首相。

实际上张伯伦自己也很清楚,他大势已去,继续执政只能是自取其辱。

4月9号,德军向挪威发起进攻,挪威战役爆发。

同日,张伯伦向乔治六世递交辞呈,辞去首相职位,并推荐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

乔治六世接受张伯伦辞呈的同时,按照张伯伦的意思,授权丘吉尔组阁。

看看人家这国王当的,毫无一丝烟火气,给予首相完全的尊重。

这样一来,丘吉尔带领英国赢得战争,荣誉属于国王。

如果输掉战争,那就是丘吉尔不争气,没能力。

俄罗斯如果输掉这场战争,大概率是瓦西里背锅。

所以瓦西里对于俄罗斯的备战,比乔治更重视。

德军主力回师后,乔治命令俄军主力从波兰撤出,只留少量部队监视德军,俄军主力集中在俄罗斯境内布防。

瓦西里想将防线前移到俄德边境,这样俄军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挥军攻入德国。

乔治不同意防线前移。

小胡子跟乔治很有默契,在瓜分波兰后,德军主力同样从波兰撤出,在波兰境内只留少量德军监视俄军,布置在北线的防御部队只有20个师。

攻击挪威的德军部队只有7个师,总兵力大约10万人。

挪威的防御部队除英军之外,还有6个挪威师,总兵力约10万人。

10万打10万,又是客场作战,乔治本以为会有一番龙争虎斗。

英军行动迟缓,从3月份就决定援助挪威,至德军发起攻击前,抵达挪威的英军只有不到3万人。

在攻击波兰的过程中,德军的闪电战术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一次打挪威,德军又玩起了空降,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派伞兵空降到奥斯陆,配合空军的轰炸,夺取这座挪威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挪威军队顶不住德军的进攻,不得不放弃沿海地带,退往内陆地区固守待援。

新鲜上任的丘吉尔不仅没有督促英军加速行动,以更大的力度援助挪威。

反而以英军运输船队遭到德空军和海军攻击为由,将已经抵达挪威的英军撤回。

消息传到挪威,前一天还在坚持作战的挪威军队士气瞬间崩溃。

乔治大开眼界,原来人可以无耻到这种程度。

和波兰战役期间一样。

德军进攻挪威期间,固守马其诺防线的法军还是没有向德军发起进攻,继续静默。

6月10号,挪威战役结束。

“太棒了,今年不会再爆发战争。”

瓦西里从德军的效率出发,认为德军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成对挪威和丹麦的消化。

“丹麦和挪威不是波兰,德军不需要那么长时间。”

乔治冷静,丹麦是主动投降,完全不需要消化。

挪威现在最恨的不是德国,搞不好是见死不救的英法联军。

所以现在乔治担心的是,挪威会派出军队随德军进攻法国。

让乔治没想到的是,随着德军击败挪威,俄罗斯国内要求和德国结盟的呼声再起。

阿尔法特工经过多方调查,确定这些大声疾呼的人,跟国外势力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头疼了。

如果又是受国外势力资助,不用乔治动手,瓦西里会将他们送往西伯利亚种土豆。

现在这帮人的出发点是为了俄罗斯利益,打也不是,骂也不是。

这帮人的理由也很充分。

德军疯狂出击,连续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以及挪威,实力迅速增长。

俄罗斯只跟着打了一次,就分到半个波兰。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德国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法国。

如果俄罗斯无动于衷,德国在吞并法国之后,将真正拥有威胁俄罗斯的能力。

让乔治和瓦西里都感觉棘手的是,要求和德国结盟的声音越来越大。

世界大战结束后,俄罗斯通过和德国的合作,吸纳了超过十万德国人加入俄罗斯国籍。

现在的问题是,按照乔治和瓦西里的计划,俄罗斯将在德国击败法国的同时,主动向德国发动进攻。

在经济上,德国已经和俄罗斯结盟。

如果俄罗斯主动向德国发动进攻,那么就是俄罗斯主动背叛和德国的盟约,不仅失去国际舆论上的支持,而且还会引发俄罗斯国内德裔的强烈反对。

总不能到时候学美国人,把已经加入俄罗斯国籍的德国人都关进集中营。

现在摆在乔治和瓦西里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背信弃义,要么失去先机。

“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我们必须从俄罗斯的利益出发,在有必要的时候,将任何持反对意见的人送往西伯利亚。”

瓦西里果断,事关俄罗斯的命运前途,决不能心慈手软。

“从现在开始,对出版物实施更严密的管控。”

乔治重视舆论,即便把那些德国人都关进集中营,也要将影响力降至最低。

对于那些呼吁和德国结盟的俄罗斯人,乔治也没有忽视。

这些人中间,可能有人别有用心,大多数是坚定的爱国者。

乔治将他们中的一部分请到尤里耶夫宫,倾听他们的声音。

“柏林正在做我们一直想做,但没有做到的事——”

来自圣彼得堡大学的教授李斯特索夫慷慨陈词,他是纯正的俄罗斯人,没有德国血统。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被英国和法国统治200年,他们殖民全世界,对世界各地的人们残酷压榨,疯狂掠夺,这是不正常的,不健康的,俄罗斯有责任,也有义务推翻英国和法国确立的国际体系。”

李斯特索夫如果20年前发出这番言论,乔治会很高兴。

现在乔治毫无波澜。

曾经乔治也想推翻英国和法国确立的殖民体系。

现在乔治已经放弃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能把俄罗斯管好就不错了。

“欧洲很小,容不下两个同等体量的强大国家,如果我们不和德国结盟,那么就要在德国最虚弱的时候,给德国致命一击,彻底消除德国对我们的威胁。”

乔治把李斯特索夫叫过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李斯特索夫能公开说的只有前半部分。

后半部分如果公开发表,会造成轩然大波。

“你胡说!德国从不是俄罗斯的威胁,很多德国人生活在俄罗斯,也有很多俄罗斯人生活在德国,俄罗斯和德国只有在某些时刻有分歧,大多数时间是友好的。”

10年前加入俄罗斯国籍的卡洛斯,为了参加这次座谈会特意从海参崴赶到亚历山大。

李斯特索夫摊手,不和卡洛斯争吵。

卡洛斯是德裔。

“德国并不能对我们构成真正的威胁,我们的威胁来自英格兰,以及大洋彼岸的米利坚。”

来自君士坦丁堡大学的教授路易斯是法裔,最痛恨的是英国。

“所以我们应该和德国联手,先将英国彻底击败。”

卡洛斯暂时和路易斯达成一致。

“英国已经不再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无力在陆地上对我们构成威胁,所以真正的威胁就在我们身边。”

来自国立大学的威廉姆斯有四分之一英国血统,赞成和德国联手,但是不赞成将英国作为最大威胁。

整个座谈会的后半段,乔治几乎没有发言,一直在看热闹。

要不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呢,就这帮人,让他们达成一致都很困难,不可能形成合力。

座谈会一共开了三天,乔治只参加了第一天,接下来的座谈会都是由曼纳海姆主持。

“他们的建议可能不够成熟,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爱国者。”

曼纳海姆的建议让乔治很欣慰。

乔治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阿西里没有出席座谈会,并不认为这帮老学究能拿出一个有效的建议。

建议还是有的,只是乔治并不喜欢。

教授们并没有在对手是谁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

但一致认为,俄罗斯应该立即开始动员,以应对越来越危险的局面。

瓦西里也建议动员。

毕竟现在整个欧洲,还没有进入全面动员状态的国家,只剩下俄罗斯和法国。

法国没有全面动员,是为了不刺激德国。

俄罗斯虽然没有全面动员,效率却不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