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104章 小楼旧梦:黛玉下西洋......

见紫鹃这副样子,黛玉心中有些难过,紫鹃到底是贾府里的人,心中的天平总是无意偏向贾府的。

“是老太太不放心姑娘,让我来照顾姑娘。”紫鹃回答。

黛玉很明显知道这不是实话,于是不理睬紫鹃,让晴雯给她倒上茶来。

紫鹃哪有从黛玉身上受过这样的委屈,忙解释:“是……是宝二爷听说姑娘昏迷不醒两日,也着了魔一般,行为痴狂,好不容易找来个名医才治好的,老太太怕宝二爷看见奴婢,又勾起旧疾,才打发奴婢去照顾姑娘,也算是尽了这几年的主仆情分。”

原来是宝玉,黛玉知道自从皇上有宣她下西洋的心思后,宝玉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生怕她有朝一日离开自己,因此宝玉常常上门来拜访黛玉。

黛玉问紫鹃,她想知道在她昏迷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紫鹃擦了擦脸上的泪痕,长话短说:“姑娘自从昨日就昏睡不醒,奴婢担心急了,不仅惊动了老太太,鸿胪寺那边的人也找来不少名医来看,最后还是皇上下令,找来全紫禁城医术最高明的太医,只是都不见效。”

黛玉点头,表示自己知晓。只是她看见晴雯神情古怪,欲要张口却不敢张口,她心中正暗道奇怪时,雪雁已经跑进来,说:“老太太来了。”

此时众人簇拥着贾母,往黛玉的床边来。

一见黛玉醒了,贾母搂着黛玉哭道:“我的玉儿,你终于醒了,如果你有什么万一,我到下面怎么和你父亲交代。”

“让老太太担心了,我还好好的。”黛玉宽慰道。

一旁的王熙凤也忙拿起手帕抹起眼泪来,又哭又笑:“林妹妹醒来,老太太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又哭起来。”

“好,好。”贾母终于放开黛玉,“玉儿醒来就好。”一时被王熙凤慢慢劝住了。

众人交谈一阵子,贾母细细盘问雪雁和晴雯有关黛玉的日常起居。王熙凤没有忘记今日的来意,对黛玉道:“林妹妹在外面到底还是比不上咱们府内,倒不如让妹妹再搬回去,也好让老太太放宽心。”

果然贾府的人还是想让她搬回去,黛玉好不容易借皇上的手搬出贾府,她不可能再回去,但她也不好明着拒绝王熙凤的邀请,因为这是老太太的意思,当众拒绝只会让贾母下不了台。

“多谢凤姐姐的关心。”黛玉仰头对王熙凤道,“只是我身子现在还虚弱,恐怕过几日才能走动。”

王熙凤笑道:“这不妨事,只要妹妹回来就好了,我回去就命人把房间收拾好,就等林妹妹过来。”

贾母又吩咐雪雁和晴雯几句话,最后还是让紫鹃也留下来照顾黛玉。

送走贾府众人后,永竹园总算是清静下来,黛玉命紫鹃去隔壁的小房间收拾收拾,让晴雯在门口盯着,独留了雪雁在身边。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黛玉问雪雁。

雪雁手有些颤抖,说:“姑娘在昏迷时,老太太以冲喜为由,已经要说媒给姑娘订亲。”

听见自己的婚事要被贾母决定,黛玉只觉得脑海里嗡嗡作响,她感觉自己手脚冰凉。

“要和我订亲的是谁?”黛玉问道。

雪雁回答:“是宝二爷。”

原来自从黛玉昏迷不醒那日,宝玉的行为让贾府众人都知道他是离不开黛玉的。

本来在贾母心中,黛玉并不是宝玉的第一选择,因此她明知宝黛二人之间的情谊,这些年却一直拖着,贾母是希望能在京城给宝玉物色一个门楣与荣国府相当的女子。

虽说林家也是书香名邸,但林家的人已经死绝,对宝玉和贾府来说用处不大。只是整个京城里,贾母看得上的女子未必看上宝玉。

除了宝玉因为黛玉昏迷一事着魔外,贾母也从皇上对黛玉的态度看出了黛玉已经不再是承欢膝下的女孩,鸿胪寺的身份和皇上的态度都彰显出黛玉不再是那个投奔贾府的林家孤女。

所以贾母打算在其他京城富贵人家上门提亲前,立刻推进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婚事,也好沾一沾皇上对黛玉的青眼。

眼下黛玉也知晓贾母的心思,紧紧攥着被子,思量自己的出路。贾母是她的亲外祖母,她不可能违背外祖母的意愿。

于是黛玉计划要离开,现在的永竹园也庇护不了她,能庇护她的,不是鸿胪寺,也不是皇上,而只有她自己。

“雪雁,去收拾东西。”黛玉一瞬间下了很大的决心,她今日就要离开京城,登上去欧洲的大船。

或许放在往常,黛玉是不敢孤身一人出远门,但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她觉得这不过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她身为鸿胪寺官员,很轻松就拿到各国的通行证,而灯泡以及印刷机带来的收入,足够让她包下一座前往欧洲的大船。

最后黛玉私密上表皇上,请求皇上悄悄送她下西洋。

皇上自然同意,本来他就是计划送黛玉下西洋,不过之前碍于开国元勋的面子,才让宝琴代替了黛玉下西洋。现在西洋飞速发展,皇上巴不得派当朝人去西洋学习科学技术,只是像黛玉那种语言沟通丝滑的人太少,他能用的人不多。

只是皇上不理解黛玉为何要悄悄离开,在他眼中,这可是件极为光荣的事情,应该要风风光光地送出去。

黛玉给出的解释是,她不忍离别之苦,外祖母和各姊妹都是她的亲人,她害怕高调下西洋,自己会舍不得离开。

皇上答应了。短短一天时间,黛玉就成功踏上前往欧洲的大船。

夕阳西下,京杭大运河波光粼粼,黛玉登上甲板,望着越来越小的京城千万户人家,离开自己居住几年的京城,她心中有些复杂。

“姑娘,起风了。”晴雯走到黛玉身旁,替她系上披风,“仔细受了风寒。”

比起晴雯的无所谓,在另一旁的雪雁就显得担忧许多,她紧紧握住黛玉的手,问道:“姑娘,去那么远的地方,难道不害怕吗?”

黛玉心中有些失落的情绪一扫而空,她对雪雁笑道:“我为什么要害怕呢,你也不要害怕,有我在呢。”

是的,还有她自己在呢,欧洲的她和东方的她,都是她自己。

眼前的码头的小楼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苍茫又辽阔的大江大河。

……

黛玉再次醒来,就得到国王的消息,幸运的是,国王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不幸的是,国王要昏迷一段时间,至少在很长时间内,国王是不能离开杜伊勒里宫。

那么谁来治理法兰西就是一个问题,三个领头大臣,卡罗纳先生和西哀士已经被送上断头台,斯巴拉先生已经把督政府移交给拿破仑。

所以现在的巴黎基本上是群龙无首的状态。

比起那个懦弱的夏尔,拿破仑当选暂时替国王处理政事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士代表们只觉得拿破仑不配,贵族们害怕拿破仑上台后,自己就成了拿破仑手下的牺牲品。

而第三等级们对拿破仑倒是没有那么抵触,至少拿破仑和他们是同一等级。

南希对拿破仑早已失去了信任,但如今从各种候选人来看,似乎也没有人比拿破仑更出色了,他们总不能选那个草包法兰西王储吧。除非候选人有那一位公主。

南希知道自己的报社这时候可以派上用场了。

似乎没有人想到黛玉,在他们眼中,公主都是要嫁出去的,不应该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国王的皇冠还在黛玉的手上,但也没有人想到要从黛玉手中拿回来。

此时国王仍然在昏迷 王后因悲伤惊吓过度也整日躺在床上 但杜伊勒里宫也没有因为国王的缺席而一团糟。

黛玉把这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所有的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小到各种巴黎案件 大到各国之间的慰问和交流 都在黛玉的舒适区内。

她从去年开始就熟悉国王的各种事务 再加上她又周游列国 从奥地利到德意志

再从大英帝国到俄罗斯 都遍布她的足迹 因此在处理各国问题时 她更加如鱼得水。

 

但是刺杀国王的真凶还没有找出来 虽然抓到凶手的那一天看起来遥遥无期 黛玉也能猜出来是谁刺杀了国王。

只有拿破仑才会有这种胆子 虽然他被关进巴士底监狱 但那种荒岛都关不住他 更不用说发生过几次的巴士底监狱。

只是现在的黛玉还没有证据。

“去告诉南希 今晚我要邀请第三等级所有的公民们 一起到杜伊勒里宫庆祝议案的通过。”黛玉心中有了计划。

……

拿破仑知道国王昏迷不醒脱离生命危险后 只恨当时自己射偏了 没有一枪击中国王的心脏。

巴士底监狱的潮湿和阴冷几乎让他感到发狂 比起荒岛的荒凉 巴士底监狱更像一座无底深渊 慢慢地蚕食着拿破仑的理智。

他从监狱里逃出来并不难 有一个狱警是他在巴黎军校的同学 所以通过那个人 在他同学当值时 拿破仑暂时逃脱了出去 前往卢森堡宫给国王致命的一击。

只要国王一死 他就有成为法兰西皇帝的可能。

为了避免他人的怀疑 拿破仑在射击后又回到监狱 因为除了巴士底监狱 巴黎也没有哪个地方容得下他。

他在监狱 反而能洗清自己刺杀国王的嫌疑 拿破仑是这样想的。

只可惜 国王并没有过世。拿破仑必须开始计划继续刺杀国王。

有人给他带来了消息 国王现今就在杜伊勒里宫躺着 只要拿破仑混进去 再给国王最后一击 那么法兰西就是他的了。(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