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冬眠中的驴
第133章 院试
回到客栈后,王茂平才长舒了一口气。没想到这个李提学竟然是李顺庭的亲哥哥。怪不得自己之前就觉得两个人有些相似。
这个李提学该不会调查他弟弟的死因吧。不过转念一想,那个李顺庭本来就是自己喝酒喝死的,酒喝的太多能怪得了谁呢,估计即使要查,最后也会一无所获吧!
“儿子,刚才在食肆里的那个人是谁?”王广顺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是来主持院试的提学。”王茂平答道。
“提学,那咱们要不要送点礼啊!”王广顺首先想的是能不能和这个提学搞好关系。
王茂平听到这话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是算了,这个提学姓李,是之前那个李知县的哥哥。”王茂平可巴不得离这个提学远一点。
“那个贪官的哥哥?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人!”王广顺也失去了巴结的兴趣。
“人派下去了吗?”烛光下的李提学面容有些忽明忽暗。
“回大人,已经按照您的吩咐,都派下去了。”手下的人恭敬的说道。
“尽快吧,在我离开东营府之前一定要调查出结果!”
“是,大人!”
八月十八一大早,王茂平提着考篮在经过了搜身、唱保、点名等一系列的流程后,终于是坐在了座位上。和之前的考房不同,这次的座位位于提学所在的大堂前,也就是所谓的堂号,这两次府试的前十名,为堂号。
院试的试题为两道制艺题,一道五言六韵的试帖诗。制艺题王茂平答得还算顺利,轮到试帖诗时,王茂平则是毫无头绪。“编桥渡蚁”王茂平在心里不断的默念着。
一般来说试帖诗的题目是出自古人的诗句、四书五经、或历史典故,总之会有一个出处才对。四书五经,王茂平基本上已经倒背如流,出自四书五经的可能性,王茂平已经排除。
古人的诗句和历史典故,那出处可就太多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古诗少说也有四五万首,历史典故更是多的数不胜数。王茂平不断的回忆着自己知道的诗句和典故一时间没了头绪。这次院试该不会要翻车吧,王茂平不禁暗暗叫苦。
“编桥渡蚁……编桥……渡蚁……编桥……渡蚁……桥……渡蚁桥?”王茂平突然灵机一动。
难道是渡蚁桥?王茂平仔细思考起来。王茂平知道渡蚁桥还是在上辈子。当时暑假他去舍友家里玩儿,他记得舍友家附近就有一座石桥名叫渡蚁桥,据说是北宋时期修建的。当时他还有些纳闷,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当时舍友便兴致勃勃的给他讲了起来。
据说在北宋仁宗年间,由安陆进京赶考的书生宋庠在经过应山县的时候看到一群蚂蚁正在水面上奔命,顿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将竹枝编成辫儿当“桥”,让蚂蚁顺着桥爬到了对岸。
宋庠才思敏捷,文采出众,在考场上很快就将试卷答完,当他正准备交卷的时候,突然发现试卷上有一只蚂蚁,便用手拂去,可蚂蚁却又爬了回来,在刚在待过的地方一动不动。
宋庠仔细的看了看试卷突然心头一惊,原来自己竟然将“敦万骑于中营,方玉车之於乘”中的“玉”少写了一点变成了王字,惊出了一身冷汗的他连忙将字改正了过来。
后来宋庠成了状元,为了感谢蚂蚁对他的帮助,特意在当初蚂蚁过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桥并命名其为渡蚁桥。
既然知道了出处,接下来就好办了很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将试帖诗规规矩矩的答出来便可。过了一会儿,王茂平终于将试帖诗回答完毕,不禁长长的舒了口气。没想到自己的院试竟然还托了上辈子的福。
将试卷仔细的检查了一遍,便起身交了试卷。此刻已经有不少考生站在龙门旁等待龙门开启。
“这试帖诗题目着实是让人摸不到头脑!”一个考生小声的抱怨道。
“可不是嘛,我愣是没有想到出处,看来这次的院试算是无功而返了。”
“不过这编桥渡蚁的出处到底是什么呀!”
……
原来这个时候的考生,也喜欢刚交卷就对答案吗?这样会影响下场考试的心情啊!王茂平在旁边默默地吐槽道。
“顾兄!这个编桥渡蚁到底出自哪里你肯定是知道的,给我们说说吧!”王茂平顺着那人说话的方向看去,那边站着去年府试的第二名顾天锡。王茂平心思一动,不知道这个顾天锡试帖诗答得怎么样?
“既然王兄也在这,就不用轮到我献丑了!”顾天锡说罢便冲着王茂平走了过来。“王兄,我们又见面了!”
“顾兄!”王茂平也只好礼貌的行了一礼。
“还请王兄替他们解一下惑!”顾天锡一脸的谦逊。
人家问的是你,怎么把问题抛到我这里来了,总不会是好心让我出风头,估计想看我出丑吧!王茂平腹诽道。看着周围人聚过来的目光,王茂平也只能开了口。
“编桥渡蚁指的应该是宋郑公吧!”王茂平神情淡淡的说道。
“连中三元的宋庠?”其中一个考生脱口而出。
“王兄也读过《厚德录》!”顾天锡让王茂平来回答主要是为了探一下他正场答得如何,要知道此次的试帖诗可是特别难的。
一旦王茂平不知道试帖诗的出处,那么无论制艺题答得有多么出彩都不可能考到自己的前面,而且还能让他当众出丑,何乐而不为呢,只可惜王茂平竟然知道出处。
“顾兄,这编桥渡蚁是出自《厚德录》?”看王茂平没有说下去的打算于是向着顾天锡问道。
“《厚德录》中写到‘……吾乃戏编竹为桥以渡之,由是蚁命获全。得非此乎?’想必这编桥渡蚁正是出自于此吧!”顾天赐解释道。
《厚德录》王茂平根本没有读过,多亏了自己的前世啊!王茂平一阵庆幸。
“《厚德录》?没听过啊!”
“谁写的?”
“竟然出自李元纲所写的《厚德录》。”
“事后诸葛亮有什么用!”
“肃静!!!”
终于是安静了下来。
这个李提学该不会调查他弟弟的死因吧。不过转念一想,那个李顺庭本来就是自己喝酒喝死的,酒喝的太多能怪得了谁呢,估计即使要查,最后也会一无所获吧!
“儿子,刚才在食肆里的那个人是谁?”王广顺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是来主持院试的提学。”王茂平答道。
“提学,那咱们要不要送点礼啊!”王广顺首先想的是能不能和这个提学搞好关系。
王茂平听到这话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是算了,这个提学姓李,是之前那个李知县的哥哥。”王茂平可巴不得离这个提学远一点。
“那个贪官的哥哥?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人!”王广顺也失去了巴结的兴趣。
“人派下去了吗?”烛光下的李提学面容有些忽明忽暗。
“回大人,已经按照您的吩咐,都派下去了。”手下的人恭敬的说道。
“尽快吧,在我离开东营府之前一定要调查出结果!”
“是,大人!”
八月十八一大早,王茂平提着考篮在经过了搜身、唱保、点名等一系列的流程后,终于是坐在了座位上。和之前的考房不同,这次的座位位于提学所在的大堂前,也就是所谓的堂号,这两次府试的前十名,为堂号。
院试的试题为两道制艺题,一道五言六韵的试帖诗。制艺题王茂平答得还算顺利,轮到试帖诗时,王茂平则是毫无头绪。“编桥渡蚁”王茂平在心里不断的默念着。
一般来说试帖诗的题目是出自古人的诗句、四书五经、或历史典故,总之会有一个出处才对。四书五经,王茂平基本上已经倒背如流,出自四书五经的可能性,王茂平已经排除。
古人的诗句和历史典故,那出处可就太多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古诗少说也有四五万首,历史典故更是多的数不胜数。王茂平不断的回忆着自己知道的诗句和典故一时间没了头绪。这次院试该不会要翻车吧,王茂平不禁暗暗叫苦。
“编桥渡蚁……编桥……渡蚁……编桥……渡蚁……桥……渡蚁桥?”王茂平突然灵机一动。
难道是渡蚁桥?王茂平仔细思考起来。王茂平知道渡蚁桥还是在上辈子。当时暑假他去舍友家里玩儿,他记得舍友家附近就有一座石桥名叫渡蚁桥,据说是北宋时期修建的。当时他还有些纳闷,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当时舍友便兴致勃勃的给他讲了起来。
据说在北宋仁宗年间,由安陆进京赶考的书生宋庠在经过应山县的时候看到一群蚂蚁正在水面上奔命,顿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将竹枝编成辫儿当“桥”,让蚂蚁顺着桥爬到了对岸。
宋庠才思敏捷,文采出众,在考场上很快就将试卷答完,当他正准备交卷的时候,突然发现试卷上有一只蚂蚁,便用手拂去,可蚂蚁却又爬了回来,在刚在待过的地方一动不动。
宋庠仔细的看了看试卷突然心头一惊,原来自己竟然将“敦万骑于中营,方玉车之於乘”中的“玉”少写了一点变成了王字,惊出了一身冷汗的他连忙将字改正了过来。
后来宋庠成了状元,为了感谢蚂蚁对他的帮助,特意在当初蚂蚁过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桥并命名其为渡蚁桥。
既然知道了出处,接下来就好办了很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将试帖诗规规矩矩的答出来便可。过了一会儿,王茂平终于将试帖诗回答完毕,不禁长长的舒了口气。没想到自己的院试竟然还托了上辈子的福。
将试卷仔细的检查了一遍,便起身交了试卷。此刻已经有不少考生站在龙门旁等待龙门开启。
“这试帖诗题目着实是让人摸不到头脑!”一个考生小声的抱怨道。
“可不是嘛,我愣是没有想到出处,看来这次的院试算是无功而返了。”
“不过这编桥渡蚁的出处到底是什么呀!”
……
原来这个时候的考生,也喜欢刚交卷就对答案吗?这样会影响下场考试的心情啊!王茂平在旁边默默地吐槽道。
“顾兄!这个编桥渡蚁到底出自哪里你肯定是知道的,给我们说说吧!”王茂平顺着那人说话的方向看去,那边站着去年府试的第二名顾天锡。王茂平心思一动,不知道这个顾天锡试帖诗答得怎么样?
“既然王兄也在这,就不用轮到我献丑了!”顾天锡说罢便冲着王茂平走了过来。“王兄,我们又见面了!”
“顾兄!”王茂平也只好礼貌的行了一礼。
“还请王兄替他们解一下惑!”顾天锡一脸的谦逊。
人家问的是你,怎么把问题抛到我这里来了,总不会是好心让我出风头,估计想看我出丑吧!王茂平腹诽道。看着周围人聚过来的目光,王茂平也只能开了口。
“编桥渡蚁指的应该是宋郑公吧!”王茂平神情淡淡的说道。
“连中三元的宋庠?”其中一个考生脱口而出。
“王兄也读过《厚德录》!”顾天锡让王茂平来回答主要是为了探一下他正场答得如何,要知道此次的试帖诗可是特别难的。
一旦王茂平不知道试帖诗的出处,那么无论制艺题答得有多么出彩都不可能考到自己的前面,而且还能让他当众出丑,何乐而不为呢,只可惜王茂平竟然知道出处。
“顾兄,这编桥渡蚁是出自《厚德录》?”看王茂平没有说下去的打算于是向着顾天锡问道。
“《厚德录》中写到‘……吾乃戏编竹为桥以渡之,由是蚁命获全。得非此乎?’想必这编桥渡蚁正是出自于此吧!”顾天赐解释道。
《厚德录》王茂平根本没有读过,多亏了自己的前世啊!王茂平一阵庆幸。
“《厚德录》?没听过啊!”
“谁写的?”
“竟然出自李元纲所写的《厚德录》。”
“事后诸葛亮有什么用!”
“肃静!!!”
终于是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