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冬眠中的驴
第322章 比听说书强
“那也就是说朕的血型也有可能在目前发现的血型之中了?”启元帝开口说道。
“这——”马世衡一时间有些语塞,自己面前坐的可是全孟朝最最尊贵的人,是天子。谁还敢在他的手上划一刀,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好了,你奏本上提到,这血型最开始是一个叫王茂平的人在一本游记上发现的?”启元帝继续问道。
“是,这个王茂平是今科的进士……”
“这个血型的事就由爱卿你全权负责。”启元帝摆了摆手。
“是,微臣遵命!”
王茂平吗?启元帝还是有印象的,之前的策问文章作的还是十分出彩的,就连钟伯玄都十分的欣赏。观政结束后,应该把他分派到哪里呢,需要好好想一想了。
这边王茂平最近的生活倒是过得还不错,休沐的时候终于是没有人来强迫自己加班了。而且之前的摆件已经开始售卖。
除了之前订做的那一款,王茂平又追加了一些款式,还有各种样式的伴礼盒,成双成对的情侣杯。匠蕴坊专门将店面腾出一块地方,用来摆这些东西。
既喜庆又讨人喜欢,一般来准备成亲用品的人,都会买上两个,生意还是很不错的,前几天马掌柜还传话来说要做一些不穿喜服的摆件。王茂平又开始绞尽脑汁画起图样来。
除此之外王茂平之前订做的玩偶,也开始在奇趣阁卖了起来,现在奇趣阁有一整排货架的玩偶可都是他提供的图样,同样是利润的一成。
而奇趣阁还听了王茂平的建议,专门派两个人穿上玩偶服在店铺门口招揽生意。穿着玩偶服的伙计可是相当受欢迎的,每天都被一群孩子围着。
如今大人们只要带着孩子经过奇趣阁的门口,那就一定会被自家孩子以各种方式拽进店里消费,生意也是相当的好。
王茂平还特意派人给自己师兄家送过去几个玩偶,他记得自家师兄的孩子好像还小,应该会喜欢 这些。
而另一边,王守昌和黄氏他们也终于是回到了上阳县,县城的店铺可是有很久都没开了,王广顺夫妇想着赶紧将店铺收拾好,开起来。
得找两个伙计打理店铺才行,他们如今已经成为了进士的父母,如果还去店铺里干活的话,怕对自家儿子影响不好。
“哟,快看看,怎么又有马车来咱们村了?”很快就有村民看到由远及近的两辆马车。
之前王广顺赶的驴车,由于要去京城没有人照顾毛驴,便暂时送回了杨树村。因此这次特意从县城雇了两辆马车回来。
“这会不会又是去老王家的?”
“我看是八九不离十。”
村民看着两辆马车开始猜测起来。
“吃饭了吗?”黄氏从马车里探出头来。
“哟,六婶你们从京城回来了?”村民可是有好长时间没有看到黄氏了。
没一会儿,整个村子就都知道,老王家从京城回来了。那还在等什么,赶紧去凑热闹啊,听听这京城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可是连做梦都想不出京城的样子。
王家人刚把马车上的东西搬回屋里,还没来得及喝一口茶,村民们就已经登门,基本上是属于全村出动,而且是自备板凳,所幸王家新修的院子够大,不过如今也显得有些拥挤。
“哟,六婶,嫂子,你们身上这衣服可真好看!”一个村民率先开了口。
能不好看吗,那可是在县城里,黄氏和刘氏挑最为满意的一套换上的。“还好,如今京城都穿这个样式的衣服。”黄氏故作漫不经心的整理了一下衣袖。
“啧,这京城的衣服也太漂亮了些。瞧瞧,这料子。”一些妇女动手摸了摸黄氏的衣服,稀罕的不得了。
“唉,我一个老太太穿这么漂亮的衣服做什么,都是我那个孙媳妇说什么也要给我买几套衣服。”黄氏佯装不好意思的说道。
“哟,六婶您这孙媳妇可真是孝顺啊!”村民们吹捧道。瞧瞧这王 家人穿的可都是京城人才穿的衣服,而且怎么还感觉隐隐的带着香味呢。
“婶子,你抹胭脂了?咋还有香味呢!”村民问道。
“哟,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抹什么胭脂,这衣服在穿之前可都是我孙媳妇用熏香熏过的,才会有香味。”黄氏笑着摆了摆手。
我的个乖乖,熏香?这京城的衣服都用熏香熏过才穿啊,也太讲究了。
女的在这边聊的火热,一群男的则是围在了王守昌和王广顺的身边,他们对什么衣服首饰可不感兴趣。
“六哥,你家二平当官了吗?”他们最好奇的就是这个。
“咳,这还要等观政结束后才能正式的当官呢,现在只不过是可以身穿七品官服,领俸禄而已。”王守昌虽然嘴上这么说,那也是满脸的得意。
“那不还是已经当官了嘛!”能穿官服领俸禄,不是当官是什么。
“这么说可不严谨啊。”王守昌直接引用了之前王茂平的话。
村民一听,这两三个月不见,咋还说话都和他们不一样了呢,瞧瞧人家说的,严谨,不过严谨是啥意思?
“那二平现在是不是也和知县大人一样,住在衙门里啊!”知县大人也是七品官员,应该都差不多吧。
“那可不是,二平如今在大理寺观政,每天散值后就可以回到家中的。”王守昌开口道。
“大理寺?那是个啥地方?怎么感觉好像是在哪里听过。”村民们都有些好奇。
“刑部审判的案子,可都是要经过大理寺复核的,狄公听过吗,人家就曾经在大理寺任职呢!”王守昌解释道。
“我说怎么这么熟悉呢,镇上说书的讲过啊!”村民们听到王守昌的提醒也想了起来。
乖乖,这王家二平也太厉害了些。
黄氏和王守昌可是终于找到了听众,开始将他们在京城所见所闻经过艺术的加工呈现在了村民们的面前,而村民们也是相当的捧场,这可比在镇上听书有意思多了。
“这——”马世衡一时间有些语塞,自己面前坐的可是全孟朝最最尊贵的人,是天子。谁还敢在他的手上划一刀,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好了,你奏本上提到,这血型最开始是一个叫王茂平的人在一本游记上发现的?”启元帝继续问道。
“是,这个王茂平是今科的进士……”
“这个血型的事就由爱卿你全权负责。”启元帝摆了摆手。
“是,微臣遵命!”
王茂平吗?启元帝还是有印象的,之前的策问文章作的还是十分出彩的,就连钟伯玄都十分的欣赏。观政结束后,应该把他分派到哪里呢,需要好好想一想了。
这边王茂平最近的生活倒是过得还不错,休沐的时候终于是没有人来强迫自己加班了。而且之前的摆件已经开始售卖。
除了之前订做的那一款,王茂平又追加了一些款式,还有各种样式的伴礼盒,成双成对的情侣杯。匠蕴坊专门将店面腾出一块地方,用来摆这些东西。
既喜庆又讨人喜欢,一般来准备成亲用品的人,都会买上两个,生意还是很不错的,前几天马掌柜还传话来说要做一些不穿喜服的摆件。王茂平又开始绞尽脑汁画起图样来。
除此之外王茂平之前订做的玩偶,也开始在奇趣阁卖了起来,现在奇趣阁有一整排货架的玩偶可都是他提供的图样,同样是利润的一成。
而奇趣阁还听了王茂平的建议,专门派两个人穿上玩偶服在店铺门口招揽生意。穿着玩偶服的伙计可是相当受欢迎的,每天都被一群孩子围着。
如今大人们只要带着孩子经过奇趣阁的门口,那就一定会被自家孩子以各种方式拽进店里消费,生意也是相当的好。
王茂平还特意派人给自己师兄家送过去几个玩偶,他记得自家师兄的孩子好像还小,应该会喜欢 这些。
而另一边,王守昌和黄氏他们也终于是回到了上阳县,县城的店铺可是有很久都没开了,王广顺夫妇想着赶紧将店铺收拾好,开起来。
得找两个伙计打理店铺才行,他们如今已经成为了进士的父母,如果还去店铺里干活的话,怕对自家儿子影响不好。
“哟,快看看,怎么又有马车来咱们村了?”很快就有村民看到由远及近的两辆马车。
之前王广顺赶的驴车,由于要去京城没有人照顾毛驴,便暂时送回了杨树村。因此这次特意从县城雇了两辆马车回来。
“这会不会又是去老王家的?”
“我看是八九不离十。”
村民看着两辆马车开始猜测起来。
“吃饭了吗?”黄氏从马车里探出头来。
“哟,六婶你们从京城回来了?”村民可是有好长时间没有看到黄氏了。
没一会儿,整个村子就都知道,老王家从京城回来了。那还在等什么,赶紧去凑热闹啊,听听这京城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可是连做梦都想不出京城的样子。
王家人刚把马车上的东西搬回屋里,还没来得及喝一口茶,村民们就已经登门,基本上是属于全村出动,而且是自备板凳,所幸王家新修的院子够大,不过如今也显得有些拥挤。
“哟,六婶,嫂子,你们身上这衣服可真好看!”一个村民率先开了口。
能不好看吗,那可是在县城里,黄氏和刘氏挑最为满意的一套换上的。“还好,如今京城都穿这个样式的衣服。”黄氏故作漫不经心的整理了一下衣袖。
“啧,这京城的衣服也太漂亮了些。瞧瞧,这料子。”一些妇女动手摸了摸黄氏的衣服,稀罕的不得了。
“唉,我一个老太太穿这么漂亮的衣服做什么,都是我那个孙媳妇说什么也要给我买几套衣服。”黄氏佯装不好意思的说道。
“哟,六婶您这孙媳妇可真是孝顺啊!”村民们吹捧道。瞧瞧这王 家人穿的可都是京城人才穿的衣服,而且怎么还感觉隐隐的带着香味呢。
“婶子,你抹胭脂了?咋还有香味呢!”村民问道。
“哟,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抹什么胭脂,这衣服在穿之前可都是我孙媳妇用熏香熏过的,才会有香味。”黄氏笑着摆了摆手。
我的个乖乖,熏香?这京城的衣服都用熏香熏过才穿啊,也太讲究了。
女的在这边聊的火热,一群男的则是围在了王守昌和王广顺的身边,他们对什么衣服首饰可不感兴趣。
“六哥,你家二平当官了吗?”他们最好奇的就是这个。
“咳,这还要等观政结束后才能正式的当官呢,现在只不过是可以身穿七品官服,领俸禄而已。”王守昌虽然嘴上这么说,那也是满脸的得意。
“那不还是已经当官了嘛!”能穿官服领俸禄,不是当官是什么。
“这么说可不严谨啊。”王守昌直接引用了之前王茂平的话。
村民一听,这两三个月不见,咋还说话都和他们不一样了呢,瞧瞧人家说的,严谨,不过严谨是啥意思?
“那二平现在是不是也和知县大人一样,住在衙门里啊!”知县大人也是七品官员,应该都差不多吧。
“那可不是,二平如今在大理寺观政,每天散值后就可以回到家中的。”王守昌开口道。
“大理寺?那是个啥地方?怎么感觉好像是在哪里听过。”村民们都有些好奇。
“刑部审判的案子,可都是要经过大理寺复核的,狄公听过吗,人家就曾经在大理寺任职呢!”王守昌解释道。
“我说怎么这么熟悉呢,镇上说书的讲过啊!”村民们听到王守昌的提醒也想了起来。
乖乖,这王家二平也太厉害了些。
黄氏和王守昌可是终于找到了听众,开始将他们在京城所见所闻经过艺术的加工呈现在了村民们的面前,而村民们也是相当的捧场,这可比在镇上听书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