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冬眠中的驴
第1292章 怎么又是他
私贩货物的案子,许家的案子之后,府城可谓是平静又热闹着。老百姓过着平静的生活凑着一茬接一茬的热闹。
一部分来源于他们本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部分来源于说书先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说这样有滋有味儿的生活,是他们最想要的。
当然,这样的日子,也是王茂平最想看到的,除了他身上又背负了很多传说。
而此时的京城,也一如既往的平静。朝堂之上亦是如此。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官员们听到这话,都做着退朝的准备。站在后面的安万寻,正算计着派过去送东西的人,什么时候能到林江。
不知道自己送过去的东西,女儿,女婿,外孙女儿,还有未出世的孩子,会不会喜欢。
即使这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在朝堂上听到女婿的名字,但有这样年纪轻轻就成为知府的女婿,那些官员虽然嘴上不说,想来也酸的够呛吧。
还什么就此沉寂,什么江郎才尽,我呸!不知道是眼瞎还是心瞎!
“臣有本启奏!”户部尚书上前一步。
其他官员也只能收回已飞出朝堂的心思。
坐在御座上的启元帝,看着站出来的孙逸迁,开口道:
“孙爱卿何事启奏?”
“启禀圣上,林江官府来报,在当地发现大量石漆。”
“石漆?”
如果说启元帝对哪个地方最为关注的话,那无疑是林江。不过石漆的事情,他确实没有听说过。
“是!”
而站在朝堂上的官员们,此时也精神了起来。林江刚出现祥瑞不久,如今又发现了石漆,怎么什么好事儿都让林江占了。那个巡抚苏溢诚和林江布政司的运气居然这么好。
“在林江哪里发现的?”
“回陛下,在林江肇原府的一大片荒地之中。”
官员们听到孙逸迁的话,感觉肇原府这三个字有些耳熟。嗯?那不是——
“朕记得肇原知府是王,王”
“回陛下,是王茂平!”
“对,朕记得他,之前是阜安知州!”
启元帝虽然嘴上这么说,不过心里却回忆着密疏上的内容,好像的确没有提到关于石漆的事情。
而官员们又感受到了那股熟悉的酸意。所以为什么又听到了这个名字,还是如此的猝不及防。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关上耳朵。
原本以为这位在知府的位置上总算是消停了,谁曾想竟然又冒出头来。石漆,林江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怎么就突然间被他给发现了呢。
之前因为祥瑞的事情,他们还觉得挺解气。如今看来,上天对他还是很偏爱呀!这到底是什么运气!
此时的安万寻时隔一年多,再次将腰板挺的倍儿直。如今站在他身边的官员,都知道他的女婿就是这位肇原知府,也不感觉此人是腰有问题了,反而是感觉自己的嘴有问题,怎么就这么酸呢!
“石漆用处颇大,是怎么发现的?最先发现上报的人,一定要给予赏赐!”
发现石漆,自然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林江发现。不过启元帝只当是百姓无意发现,上报给了官府。
“回陛下,是肇原知府……”孙逸迁倒是将事情的经过,阐述的清晰明了。只不过如今在大殿之中,充斥着浓浓的酸味儿。
竟然又是这个王茂平起的头儿。大到巡抚、布政司,小到帮忙的庄户,功劳分的还挺清楚。
“陛下,肇原知府确实很有眼光,要不然这石漆,恐仍藏于地下,无人所知。”
“爱卿说的有理!”
什么有眼光,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罢了!虽然心里酸的要命,但谁也不敢把这话说出来。毕竟确实让人家碰上了呀!
只可惜,原本以为陛下已经快将这个人忘得差不多了,结果因为石漆又重新想了起来。这个王茂平运气怎么就这么好呢!
“陛下,林江发现石漆于边军、卫所而言,是一件喜事。微臣觉得还是尽快挖取石漆,壮大边军与官兵的力量。”兵部尚书鲁卓泰,此时也上前一步。
林江无论发现什么物产,都是户部的事情,唯独这石漆除外。毕竟石漆在军事上的作用还是有目共睹的。
“鲁爱卿所言有理。”启元帝点了点头,这石漆自然是要利用起来。
朝中官员看到坐在御座上沉思的启元帝,自然是不敢打扰。不过心里却稍微的舒坦了一点。
这个王茂平,虽然立了一功,但也不过是为边军、官兵做了嫁衣。
“就在肇原府成立石漆作场,挖取的石漆七成送往边军、卫所。”
什么?陛下居然要留三成的石漆给肇原府。这样一来,王茂平岂不是又得了功劳,又能沾得石漆的收益。这样的好事儿,让他们很不舒服啊!
“陛下!”
“永宁侯有何话要说?”启元帝瞟了一眼出列的官员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将三成石漆留给肇原府,太多了一些。石漆在边军与卫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永宁侯的话,自然是得到了一部分官员的认同。
看看,用不着他们出声,出头鸟不就来了吗!
不过在后面的安万寻则是恨得牙根儿直痒。怎么这位什么事都要掺和一脚。故意和他女婿作对是吧!石漆是在肇原府发现的,在他看来留五成都不算过分。
“哦?那永宁侯觉得留几成合适呢?”
启元帝的声音并没有怒意,这让永宁侯放下心来,他自然觉得一成都不留最为合适,但这话到底是没敢说出口。
“臣觉得一成足矣!”
“一成吗?朕倒是觉得五成更为合适!”启元帝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陛下,臣觉得三成最为合适!”
“陛下,臣也这样认为!”
能站在朝堂上的都是人精,所以启元帝此话一出,他们就已经明白了刚才陛下做的决定,不容更改,自然不会再惹陛下的不快。
而永宁侯也知道自己碰了一鼻子灰,告罪后,返回了队列之中。刚才随声附和的官员们,也都闭上了嘴巴。心里暗自庆幸,出丑的不是自己。
安万寻也向着永宁侯的方向,瞟了一眼,暗道了一句跳梁小丑。
一部分来源于他们本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部分来源于说书先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说这样有滋有味儿的生活,是他们最想要的。
当然,这样的日子,也是王茂平最想看到的,除了他身上又背负了很多传说。
而此时的京城,也一如既往的平静。朝堂之上亦是如此。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官员们听到这话,都做着退朝的准备。站在后面的安万寻,正算计着派过去送东西的人,什么时候能到林江。
不知道自己送过去的东西,女儿,女婿,外孙女儿,还有未出世的孩子,会不会喜欢。
即使这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在朝堂上听到女婿的名字,但有这样年纪轻轻就成为知府的女婿,那些官员虽然嘴上不说,想来也酸的够呛吧。
还什么就此沉寂,什么江郎才尽,我呸!不知道是眼瞎还是心瞎!
“臣有本启奏!”户部尚书上前一步。
其他官员也只能收回已飞出朝堂的心思。
坐在御座上的启元帝,看着站出来的孙逸迁,开口道:
“孙爱卿何事启奏?”
“启禀圣上,林江官府来报,在当地发现大量石漆。”
“石漆?”
如果说启元帝对哪个地方最为关注的话,那无疑是林江。不过石漆的事情,他确实没有听说过。
“是!”
而站在朝堂上的官员们,此时也精神了起来。林江刚出现祥瑞不久,如今又发现了石漆,怎么什么好事儿都让林江占了。那个巡抚苏溢诚和林江布政司的运气居然这么好。
“在林江哪里发现的?”
“回陛下,在林江肇原府的一大片荒地之中。”
官员们听到孙逸迁的话,感觉肇原府这三个字有些耳熟。嗯?那不是——
“朕记得肇原知府是王,王”
“回陛下,是王茂平!”
“对,朕记得他,之前是阜安知州!”
启元帝虽然嘴上这么说,不过心里却回忆着密疏上的内容,好像的确没有提到关于石漆的事情。
而官员们又感受到了那股熟悉的酸意。所以为什么又听到了这个名字,还是如此的猝不及防。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关上耳朵。
原本以为这位在知府的位置上总算是消停了,谁曾想竟然又冒出头来。石漆,林江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怎么就突然间被他给发现了呢。
之前因为祥瑞的事情,他们还觉得挺解气。如今看来,上天对他还是很偏爱呀!这到底是什么运气!
此时的安万寻时隔一年多,再次将腰板挺的倍儿直。如今站在他身边的官员,都知道他的女婿就是这位肇原知府,也不感觉此人是腰有问题了,反而是感觉自己的嘴有问题,怎么就这么酸呢!
“石漆用处颇大,是怎么发现的?最先发现上报的人,一定要给予赏赐!”
发现石漆,自然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林江发现。不过启元帝只当是百姓无意发现,上报给了官府。
“回陛下,是肇原知府……”孙逸迁倒是将事情的经过,阐述的清晰明了。只不过如今在大殿之中,充斥着浓浓的酸味儿。
竟然又是这个王茂平起的头儿。大到巡抚、布政司,小到帮忙的庄户,功劳分的还挺清楚。
“陛下,肇原知府确实很有眼光,要不然这石漆,恐仍藏于地下,无人所知。”
“爱卿说的有理!”
什么有眼光,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罢了!虽然心里酸的要命,但谁也不敢把这话说出来。毕竟确实让人家碰上了呀!
只可惜,原本以为陛下已经快将这个人忘得差不多了,结果因为石漆又重新想了起来。这个王茂平运气怎么就这么好呢!
“陛下,林江发现石漆于边军、卫所而言,是一件喜事。微臣觉得还是尽快挖取石漆,壮大边军与官兵的力量。”兵部尚书鲁卓泰,此时也上前一步。
林江无论发现什么物产,都是户部的事情,唯独这石漆除外。毕竟石漆在军事上的作用还是有目共睹的。
“鲁爱卿所言有理。”启元帝点了点头,这石漆自然是要利用起来。
朝中官员看到坐在御座上沉思的启元帝,自然是不敢打扰。不过心里却稍微的舒坦了一点。
这个王茂平,虽然立了一功,但也不过是为边军、官兵做了嫁衣。
“就在肇原府成立石漆作场,挖取的石漆七成送往边军、卫所。”
什么?陛下居然要留三成的石漆给肇原府。这样一来,王茂平岂不是又得了功劳,又能沾得石漆的收益。这样的好事儿,让他们很不舒服啊!
“陛下!”
“永宁侯有何话要说?”启元帝瞟了一眼出列的官员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将三成石漆留给肇原府,太多了一些。石漆在边军与卫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永宁侯的话,自然是得到了一部分官员的认同。
看看,用不着他们出声,出头鸟不就来了吗!
不过在后面的安万寻则是恨得牙根儿直痒。怎么这位什么事都要掺和一脚。故意和他女婿作对是吧!石漆是在肇原府发现的,在他看来留五成都不算过分。
“哦?那永宁侯觉得留几成合适呢?”
启元帝的声音并没有怒意,这让永宁侯放下心来,他自然觉得一成都不留最为合适,但这话到底是没敢说出口。
“臣觉得一成足矣!”
“一成吗?朕倒是觉得五成更为合适!”启元帝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陛下,臣觉得三成最为合适!”
“陛下,臣也这样认为!”
能站在朝堂上的都是人精,所以启元帝此话一出,他们就已经明白了刚才陛下做的决定,不容更改,自然不会再惹陛下的不快。
而永宁侯也知道自己碰了一鼻子灰,告罪后,返回了队列之中。刚才随声附和的官员们,也都闭上了嘴巴。心里暗自庆幸,出丑的不是自己。
安万寻也向着永宁侯的方向,瞟了一眼,暗道了一句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