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擂台比武(一)
一凡等一众来都表现得对几位宗门长老很尊敬。毕竟,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老:指的是尊敬长辈,尊重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爱幼:指的是爱护晚辈,保护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强调了家庭和社会中对老年人和年幼者的关心和尊重,常用于讲述家庭关系、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可以用来强调尊敬长辈、关心孩子的重要性。例如,在家庭中,尊重父母的意见和经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在社会中,帮助老人过马路,关爱孤儿和贫困儿童等。
之所以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决然不是一句泛泛的口号。
首先,尊老爱幼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在儒家文化中,“仁”是核心价值观,尊老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是“孝悌”观念的重要部分;爱幼则展现出仁爱之心,是有道德、有爱心的体现。这种美德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老年人得到关怀能安享晚年,儿童得到爱护可以茁壮成长,保证了各年龄段人群的良好状态,使得整个社会充满温情。
其次,尊老爱幼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在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中,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他们在家族事务决策、文化传承等诸多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受到尊重。同时,孩子被看作家族延续的希望,家族成员有责任照顾好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此外,尊老爱幼也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美誉的体现。中华文明被誉为“礼仪之邦”,根本原因在于“小家”的延伸意义与“大家”的思维习惯紧密相连。尊老爱幼源自宗族文化的精神溯源,体现在孝道文化的表现方式上,是言传身教的直接结果,也是寓言故事广泛影响力的体现,蕴含于历史教训之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最后,尊老爱幼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随着工商业文明的发展,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和关系被打破,孝道被认为是一种思想枷锁,但尊老爱幼的核心精神——关爱老人和儿童——仍然是现代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石。通过弘扬这一美德,可以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一凡不得不想到一句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存在的话—为人民服务。乔一凡做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优秀党员,自然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提出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担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此后的革命历程中,党始终坚持开展斗争为人民、依靠人民闹革命,在人民的帮助、支持下,才能够一次次化险为夷、绝境逢生,从弱小走向壮大。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论述了人民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性,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在党的七大上将其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必须坚守的宗旨。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它源于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作的一次着名的演讲。当时,在为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个演讲经整理后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和国民党统治区《新华日报》等报纸上,1953年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44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此,“为人民服务”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中,毛泽东主席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在党的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句话被写入了党章。
而且其后又写入宪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 《宪法》第18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将其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为人民服务”同样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生产力观点,一个是群众观点。生产力观点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根本任务、基本路线等等,主要是依据这一观点。而群众观点则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主席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等等。因此,坚持“为人民服务”也是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必然要求。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所谓“宗旨”,就是必须坚决、坚定、坚持,不能改变的东西;所谓“宗旨”就是本质、本色;“宗旨”要是变了,就叫做变质、变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只要共产党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不能改变,也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把全心全意,变成三心二意、半心半意、假心假意甚至无心无意。如果这个宗旨变了,就是对人民的脱离、对人民的背叛,最终也将被人民所唾弃。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为人民服务”是对每个共产党员和干部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所谓最低要求,因为这是每个党员入党时的基本条件,也是每个干部的基本职责;所谓最高要求,因为这是我们终身的奋斗目标,是一辈子也干不完的事情。
在社会的多元化背景下,为人民服务能够真正落实和实践的关键也在于问题本身:大家必须站在人民的角度深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政府不仅需要当好服务员,还需要当好问题解决者,深入了解人民的需求和痛点,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并积极推进解决方案的出台和实施。
同时,还需要看到,为人民服务并不只是政府的任务。社会各行各业、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同样以为人民服务为理念与宗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尤其在当今社会,全民参与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加受到重视和提倡。普遍的参与,更有利于推动各行业的社会责任和决策的智慧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共鸣。
一凡觉得,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大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举个例子,一些地方、一些机构往往站在官僚利益的角度出发行事,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不尽职尽责,反而让人民承受更多的压力。这样的现象更加说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不是一句口号,仅靠口号是无法真正落实的。它需要广大公民、政府及其各种机构联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落实起来。
因此,要真正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只是口号上的发言,更要付出实际行动的努力。需要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价值观念等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推进为人民服务这个目标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大家期望的目的。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反复考验和不断耕耘的重要课题。未来,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更好的初衷服务于每一个公民,才能真正推动全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
其实,在一凡看来,几位老人也并非刻意刁难大家或让人难堪。毕竟,一众人等走进这里,要受得宗门的认可甚至尊重,那同样也需要前来做客的人能有让人接受和被尊重的资本。
原苏门老宗主是二妹云清的父亲,这一凡第一次接触时就知道了。所以从那以后,所谓的宗门和古武世家才真正进入一凡的视野。
一凡和月儿代表从外面来的一行众人去宗门祠堂敬了六炷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祠堂敬香祈福同样有许多讲究和注意事项。以下的具体的讲究和禁忌有,但不限于此:
1、穿着要求:去祠堂敬香祈福时,应穿着得体,避免过于鲜艳或暴露的服装。女性应避免穿露肩、露背、短裙、短裤等,可以选择深色或素雅的服装,以示尊重。
2、进门礼仪:进门时,男应先迈左脚,女应先迈右脚,且不能踩在门槛上。应从侧门进入,正门通常只有正规佛家弟子才能走。
3、烧香的数量和手势:烧香时,通常烧三炷香代表为自己祈福,六炷香代表为两辈人祈福,九炷香代表为三代人祈福。烧香时应左手拿香,右手点火,香要举过头顶作揖后再插在香炉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保持安静:在祠堂内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其他祈福者。
5、禁忌事项:在祠堂内禁止拍照,尤其是对着佛像拍照是不允许的。此外,不可随意许下不切实际的愿望,不可诅咒他人,不求无灾、不求私欲、不求逃避等。
6、其他礼仪:在磕头礼拜时,应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手心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最后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一凡和月儿两人的举动得到了宗门弟子,特别是四位长老的高度认可。这就是“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你何尝不去先尊重别人”,也应了将心比心这个词的内涵。
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宗门本就是一个实力为尊的地方,你要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有让他们尊重的实力来证明。
随后由宗门管事给大家安排了住宿等。一凡、月儿、小妹、艾璠等四人被邀请至宗门大堂。因为表姐要照顾两个小儿,小师妹很喜欢这两个小子,就自告奋勇地承担起同表姐一道照顾子鸣子飞的任务。
古代建筑因其使用者的身份、用途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有着丰富的别称。在一凡的记忆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建筑名称及其用途:
殿:帝王处理政事和居住的地方。
宫:帝王妃嫔居住的地方。
府: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宅:地主员外居住的地方。
家: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厅:待客的地方。
阁:四面开窗的楼。
楼:两层以上的房屋。
厢:院子两侧的房屋。
室:休息的地方。
仓:储藏物品的地方。
馆:宴客的地方。
营:军队驻扎的地方。
刹:寺院佛塔。
坊:街道和店铺。
祠:供奉祖先或神明的地方。
衙:各地官员办公的地方。
观:道士居住的地方。
庙:供奉神佛的地方,或和尚居住的地方。
寓:临时居住的地方。
寺:大的庙,和尚居住的地方。
店:游客临时休息居住的地方。
庵:尼姑居住的地方。
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古代建筑的功能,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和职业差异。
古代待客的地应该称做为堂。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同样中国的俗语和成语中也多有体现,比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登堂入室,哄堂大笑,欢聚一堂,难登大雅之堂等。
古代宗门待客的地方被称为“堂”。在古代建筑中,“堂”通常用于接待客人、举行仪式和进行家族活动,具有庄重、肃穆的特点。堂不仅是家族议事、供奉祖先和举行礼仪活动的地方,还象征着家族的威望和秩序。
“堂”在古代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通常是家族议事、供奉祖先和举行礼仪活动的地方。例如,古代大户人家的“正堂”常用于举行重要的家庭典礼,如婚礼、祭祀等。堂的摆设庄重、肃穆,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家族的威望和秩序。
相比之下,“厅”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待客、休闲、家人交流等社交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现代社会的“客厅”就是古代“厅”的延续,是家中待客、社交的重要场所。
从功能与使用场合来区分,厅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待客、休闲、家人交流等社交活动,而堂则更多承载着家族礼仪和祖先供奉的功能。布局风格上也表现不同,厅的布置偏向于舒适、温馨,现代客厅通常追求生活化与美观;堂的布置则讲求对称、庄重,注重传统与规矩。从风水意义上来讲,厅是家中人气聚集之地,讲究光线充足、气流畅通,能够聚财旺运;而堂象征家族的稳固和发展,讲究气场的稳定与和谐。
由于扶苏门属于劫后重生,所以实力大不如从前,一切从简而建。但待客的礼仪还保留着。也许这就是宗门的传承吧。
扶苏门四位长老由二妹云清和大师兄胡国强陪同,在大堂内与一凡、月儿和艾璠等三人品茗坐谈。由二妹云清讲述了扶苏门的历史渊源等,大师兄正襟危坐,和艾璠听得入神。不过一凡和月儿在跟二妹相处的时日,也多由其口中得知大部。不过为表示尊重,还都是认真的听着。一凡也陷入了思考。
“茶过三巡” 唇齿留香。
“我提议大家可以进行一场擂台比武,本着友谊第一,相互交流的目的。远来即是客,且乔英雄还是云清的义兄,不知各位意下如何?”二长老对品茶兴致不高,在大家谈话差不多的时候,提出了这个要求。
一凡自然恭敬不如从命。众人也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只有二妹心里最清楚:这次宗门可要踢到铁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