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沈清棠把昨晚的事简单跟沈舟说了说,“我只是想借道离开,并不想惹事生非,还请堂兄配合一二。”
沈舟松了口气,“我还以为你碰见了什么难事?!这点小事好说。不过,沈清丹不是去北蛮和亲了?怎么会回来?又怎么是你护送?”
和亲公主的行踪事关两国,不是儿戏。
“此事说来话长。待之后有机会我再跟堂兄解释一二。”
沈清棠并非刻意隐瞒。
她选择了季宴时,等于沈家人都选择了季宴时。
季宴时要干的事不小心是得抄九族的大罪,以沈屿之和沈清棠的性格,干不出瞒着沈家人干抄家灭族的事。
不过,到底是抄家灭族的事也不可能跟每个人都说。
沈屿之只跟族中比较有威望的几个长辈商量了一番。
大家都没意见。
若是在之前在京城,大家必然会反对站队皇子一事。
当臣子的,要辅佐的是君王不是皇子!
君臣,君臣。有君才有臣。
流放之后的沈家已经从人丁兴旺到人丁凋落。
流放到北川那段时间,让曾是上流社会的沈家人跌落泥泞中,饱尝人间艰辛。
由奢入俭难。
有几个人能做到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
大多数人都会像祖母和大伯一样,梦想着重回京城。
只是大多数人不像祖母那样执拗,也不像大伯那么没自知之明。
有搏一搏的机会是沈家愿意全力支持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沈清棠跟季宴时已经成亲。
就算沈家人不认季宴时也不行。
再说,沈岐之在作死,沈屿之干的也是掉头的买卖。
沈家人总得在两人之中选一人跟。
毕竟诛九族不一定按族谱来。
跟着沈岐之,必死。
跟着沈屿之,可能死,可能富贵荣华。
聪明人都会选后者。
沈舟虽然不清楚沈清棠他们要做什么,但是知晓季宴时是宁王。
只这一点,就足够让沈舟这么谨慎的人猜到不少。
沈舟点头没再追问,换了话题:“可需要我陪你逛逛?”
沈清棠点点头又摇摇头,“逛是要逛的,还要大张旗鼓的逛。不过,咱们先吃饭,正好我还有点事需要请教堂哥。”
夏荷听见沈清棠的话,招呼小二上菜。
饭菜是方才点好的,很快就端了上来。
沈清棠示意沈舟边吃边聊,“堂兄,咱们沈记在京城那边处处碰壁,迟迟打不开市场,你可知是何缘由?”
同一批撒出去的沈家人,负责京城及周边地区的沈逸是收益最差的。
俗话说鞭长莫及。
沈清棠不知道是沈逸不适合做生意还是客观原因。
按理说以沈逸的本事不该如此。
沈逸是沈家人中少数有生意头脑且有大局观的人。
只是沈逸辈份低,一直没有话语权。
论起来,沈逸还得管沈清棠叫姑姑。
期间,沈清棠也曾数次回复沈逸请教的问题,并且为他出谋划策,可惜收效甚微。
沈清棠没到过京城,不了解其中情况。
远水解不了近渴。
沈舟认真想了一会儿摇头,“不清楚。我做生意这段时日最大的感悟就是每座城有每座城的特色。想做好生意除了学会你教的那些之外,还得因地制宜。
我也是碰了一段时间的壁才慢慢打开局面。以沈逸的能力大半年在京城大半年还没起色,要么是京城的商人抱团排外,要么是有什么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