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功德回向明细表
看着玄奘那张清瘦而虔诚的脸,李北玄心里一阵复杂。
他明明知道玄奘是真诚的,也知道他这一番诵经不是作秀,确实是为了那些在战火中死去的将士和平民,逐名逐句地念,分毫不苟。
可当玄奘当着众人、堂而皇之地说,要把功德“半数回向安西黎民,半数回向战没将士”时,李北玄还是忍不住无语了。
他本来就不太信这些佛家这些功德回向的说法。
在他看来,什么福报、超度、往生,都是虚幻得很。
毕竟功德这种事儿,又没有个账本记录。
你说有就有啊?
还“半数回向”……
怎么着,还能按斤称了分账不成?
这玩意儿能不能分,谁知道?
你说你诵了三天经,回向给一半死人、一半活人,那这“半数”是怎么算的?
是以字数为准,还是以念经时间来分?
用不用写个“功德明细表”,逐级上报,再画押确认?
李北玄越想越觉得荒谬。
心说这玩意儿又不记档,不录入。
你爱分给谁就分给谁呗。
哪怕你自己贪点儿,别人也不知道啊。
但这大和尚,偏偏整的好像真有这么回事儿似的。
还煞有介事的来问他能不能分……
“那你去府衙里领张表呗,就说要开功德分账单。”
“到时候填清楚‘甲等功德若干条,乙等功德若干念’,半数划拨黎民、半数拨给阵亡将士,再盖个章,存档备查呗。”
李北玄嘴角抽搐的说道。
但谁料,玄奘听完后,竟一本正经地回了句:“如此也好。”
“……啊?”
而玄奘则继续问道:“府衙可有纸墨?贫僧不拘格式,只需一纸简章,略作记述即可。”
“啊???”
李北玄张大了嘴,瞳孔都地震了,一脸惊恐的看着玄奘。
不是,你还真信啊?
你真打算写啊?
你写这个谁收啊!
李北玄被玄奘整的都有点手足无措了。
可玄奘却神色庄重,表情一点都不像开玩笑。
反而低眉合十,郑重道:“既以众生为念,功德之施,亦当公允明澈。虽无尘世之籍,然心中自有量尺。檀越一言,倒使贫僧醒悟,不可只言不记,徒增虚妄。”
李北玄:“……啊。”
这和尚居然是认真的……
这就有点吓人了。
而且更吓人的是,他是真的、彻底的相信功德这玩意儿还能分账。
而且他还想把这“分账”的过程,搞成一套流程化、可操作、可复查的东西。
怎么说呢。
这怎么说呢?
看来他的《基层政务标准化流程》的推广很到位啊。
就连宗教人士也认这一套啊。
李北玄不知道该夸高蔚生事儿办的到位还是该无语。
想了半天,还是不甘示弱道:“行,你要写就写,府里多的是笔墨,随便你怎么写。但写归写,我先提醒你一句……”
李北玄摁了摁嘴角,一本正经的说:“你可别真拿去给百姓宣读啊,万一到时候有人来问,为啥我家老李就分了一条功德,别人家老王能得两条……都护府和知府衙可都不管这案子啊。”
而玄奘却微微一笑,合掌致谢:“贫僧明白,凡事皆不可执相,功德之施,原是缘分所至,并非计较可得。但有一记,贫僧心安。”
李北玄:“……”
该死的,又输了。
为什么他玩抽象输给了一个和尚?
李北玄有些不甘。
但看着玄奘那副“我只是做个记录,不搞平均分配,大家别误会”的平和模样,忽然又觉得有点好笑。
“咳……行,你看着办,写完了给我抄送一份,我看看这功德账是怎么记的。”
“善哉。”
玄奘低头一礼,温声应下。
几日之后,陵园外的墙边,还真多出了一张白纸红章的功德簿。
上书:《安西纪亡录——功德回向明细表》
发起人:释玄奘(安西纪功超度法会主持)
核准人:李北玄(安西都护)、高蔚生(安西知府)
诸功德项,共计七千八百四十六条,回向如下:
……
附注:功德不可量化,唯心存敬意者可得其福,若执其数而妄争,是为贪念,不得加持。
署名:释玄奘、李北玄、高蔚生。
李北玄:“……”
够了。
我说够了。
李北玄一脸被雷劈过的表情。
看完,更是一脸虚弱的走了。
而另一边,玄奘似乎因为李北玄随口一提的功德簿,心里有了些许触动。
虽然到底触动了什么,李北玄也不知道,李北玄也不敢问。
但玄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日都会往陵园的方向跑。
一来就是一天。
只是这回,不再是诵经度亡。
而是又作了一本册子。
题做《安西亡士遗闻录》。
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百姓、军士,是有姓名登记在册的。
但登记的也只是姓名、年龄、籍贯,顶天了再加一个出身,别的就没了。
于是玄奘便一一走访了军府、坊里、义庄与市井之人。
从各处口中,搜集起那些名字背后的故事。
有的名字,在市井已无人记得。
于是便只写一句:“籍无所考,行迹无闻,然其身既葬于此,当同铭一名,示其不忘。”
有的军士,留下的是同袍的一句酒后感慨:“贼他娘的爱吃辣,胡辣羊杂汤泡饼,一顿能吃俩。”
有的则是市坊老妇人哽咽着讲:“那小子啊,是我孙子常常跟他捡柴,他人好,总让着我家那瓜娃子,打仗也去了,再没回来……”
玄奘便默默记下。
他不问官职,不录军功,不论富贵,只记生平所闻,性情所显,世人所忆。
他写得极慢。
因他从不自编,也不妄加评论,甚至连形容词都少得可怜。
最多就是某人“常喜独行”、“曾助邻舍”、“好饮,醉必歌”……
一个又一个名字下,留下一点点人间的温度,一点点安西的影子。
有人说,那不过是碎言片语,难成章法。
可当整本翻阅下来,竟也隐隐构成一部安西小史。
是那些活过、战过、死过的人留下的痕迹。
是一个在战火中燃尽却不被遗忘的地方,所留下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