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8章
聂涛迈出关昌宁办公室的那一刻,大脑近乎空白,双腿仿若灌了铅,每一步都迈得沉重而迟缓。
他强撑着表面的沉稳冷静,脊背挺得笔直,步伐刻意保持坚定,眼神中努力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可只有他自己清楚,此刻内心恰似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翻涌不息,整个人战栗得几近失控。
即便凭借远超常人的心理素质,试图稳住阵脚,但当直面周家这棵在官场扎根极深、势力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时,想要真正做到心若止水,实在是难如登天。
以聂涛当下的心境,距离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境界,可谓遥不可及。
相较于同龄人,聂涛已然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然而,要修炼到无论何时,面对何种波谲云诡的复杂局势,皆能波澜不惊的状态,他深知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作为心理学的研习者,聂涛明白心性的塑造宛如锤炼一门高深的格斗功夫,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
这需要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强化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历经无数次的磨砺,方能逐渐成型,绝无一蹴而就的可能。
古人倡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实对于这句话,聂涛这个把当今几乎所有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全都学深学透的变态学霸,自然是理解的很是深刻的。
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哲学思想。
从哲学层面看,它体现了一种超越功利、摒弃主观偏见的境界。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因物质利益的得失、个人境遇的好坏而情绪起伏。
但这句话倡导摆脱这种基于物质和个人处境的情绪束缚,以一种更为宏观、超脱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是对人类本能情绪反应模式的一种修正。
人天生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直接的情绪回应,得到时欣喜,失去时悲伤。
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要求人们打破这种简单的应激反应,培养内心的定力与韧性,不被外界轻易左右。
比如聂涛之前面对周家抛过来的超乎预料的橄榄枝,并没有因这巨大的机遇而表现出过度的喜悦与激动,
这便是他在努力践行类似的心境,尝试以沉稳、理性的态度应对,不让情绪干扰自己的判断与决策,在复杂的官场局势中保持清醒。
这种思想蕴含着道家 “无为而治” 的部分理念,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不过度因外界变化而扰乱内心平静。
同时也与儒家倡导的 “中庸之道” 相通,追求一种平和、适度的状态,避免因过度的喜悲而偏离正道。
其实本质是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安宁,以一种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当然,懂得道理是一回事儿,实践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但置身于现实的官场漩涡之中,利益纷争、权谋倾轧此起彼伏,践行这句话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环境里,每一次职位的升降、每一场利益的博弈,都如同一把尖锐的刻刀,考验着参与者的心性。
当功成名就、利益纷至沓来之时,喜悦之情极易如决堤之水汹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