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章

在雷东城的办公室里回荡,尽显他内心的恐惧与无奈。

放下电话后,王大宇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

瘫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

他眉头紧锁,眉心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

心中满是纠结与无奈,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啃噬着他的内心。

他深知此事棘手无比,犹如在刀刃上行走,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可雷东城,那可是掌握着他仕途命运的关键人物,

他在公安局的职位晋升、薪资待遇,甚至未来的人生走向,

都被雷东城牢牢攥在手中。

无奈之下,他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开始行动。

他们这些长期在刑侦领域摸爬滚打的人,深谙其中门道,

操作起这类冤假错案,手段堪称炉火纯青,熟练程度令人发指。

王大宇亲自挑选了几个平日里对他言听计从、深谙 “潜规则” 的手下,

一同猫在那间密闭的办公室里。

为了营造出一种隐秘且压抑的氛围,他们特意将厚重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密不透风,把原本明媚的阳光彻底隔绝在外,

室内仅剩下几盏昏黄的台灯散发着微弱光芒,

光线在浓重的黑暗中挣扎,

勉强照亮着他们那一张张被罪恶侵蚀的脸庞,

整个空间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息。

他们围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面前是一叠叠关键笔录,

这些笔录上记录着的本是还原案件真相的重要信息,

此刻却成了他们肆意篡改、伪造的对象,在他们眼中,

这些笔录不再是司法公正的依据,而是达成罪恶目的的工具。

王大宇手中紧握着一支红笔,眼睛瞪得如同铜铃,

死死地盯着笔录上的文字,那眼神仿佛要将纸张看穿。

他仔细地在笔录上圈圈画画,依照雷东城的指示,

对那些能证明赵家子弟罪行的关键语句进行删改。

从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角度来看,

他们深知证据的关联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

所以极力剔除那些指向赵家子弟犯罪的关键关联内容。

例如,笔录中原先清晰记录着那个赵家高中生在案发前与同伙商议计划的对话,

王大宇直接大笔一挥,将这段内容整行划去,仿佛这样就能抹去犯罪的痕迹。

不仅如此,王大宇还添加上一些误导性的内容,试图扰乱案件的侦查方向。

他根据自己多年刑侦经验,巧妙地运用模糊语言和虚假细节,

来编造看似合理的情节。

比如,在被害人描述案发经过的部分,

他添加上一句被害人在案发前曾主动与赵家子弟有亲昵互动的表述,

从证据理论上来说,这属于典型的伪造证人证言性质的行为,

意图通过增加这样的误导性内容,改变案件原本清晰的脉络,

让整个证据体系朝着对赵家有利的方向倾斜。

他时而眉头紧皱,脑海中飞速思考着如何让篡改后的内容在逻辑上更加连贯、合理,

符合一般案件的侦查思路,以免引起他人怀疑;

时而又微微点头,对自己想出的这些歪点子感到满意,

嘴里还不时嘟囔着:“这样改,应该能糊弄过去……

只要能让证据链断裂,这案子就能按我们的想法走了。”

他的几个手下也在一旁随声附和,对他的 “高见” 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