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其他五科给事中也一点不怂,纷纷站了出来,目光坚定。
闻言。
朱允熥打住了自己的话,脸色微微一滞,在心里暗骂了一句:「特么的,还真是见缝插针,简直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朕都罢朝这么些天了,还来!」
正如兵科给事中刚刚说的那样,六科给事中,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才设置的官职,是独立于六部、都察院之外的监察体系,与都察院合称“科道官”,形成明代监察体系双轨制。
或者可以说。
这群人就是朱元璋选来,专门负责肃清官场不正之风的。
而洪武二十四年到现在的开乾元年。
相隔只两年时间。
这一批六科给事中,相当于是朱元璋亲自挑选出来的第一班六科监察人员……当然都是最不讲情面的。
就一个字,参!
除了都察院那帮人之外。
朱允熥最头疼的就是他们,躲的也是他们。
都察院那边,詹徽是个老油条,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袁泰之前被傅友文开导了一番,这段时间倒是消停了不少,可是六科给事中体系里这一票人,依旧头铁。
这群人头铁归头铁。
可他们却也是朱元璋专门挑了来监察百官的,实实在在干事的人,他们的眼睛也的确利,能在很大程度上监督大明官场、抑制不正之风——这于庞大复杂的官僚体系来说,这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朱允熥还真不能动他们。
他是看起来昏,不是真昏。
「罢了罢了,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朱允熥扫视了一眼摩拳擦掌准备抨击他的六科给事中们,在心里暗道了一句。
然后直接在众臣面前丢下一句话:“再说,再说。”
说完就转头往乾清宫里面钻,还让门口的小太监赶紧把大门给“砰”地一声关上了……
看着那扇紧闭的朱漆大门。
无论是站出来想要劝谏的六科给事中,还是跑过来求朱允熥上朝,生怕朱允熥把上朝这事儿都给彻底荒废了的其他朝臣……内心都是无奈到了极点。
尤其是准备了一肚子话,正要发挥的六科给事中……虽然那扇关得干脆利落地朱漆大门没有砸到他们鼻子上,可几个人都有些脑仁儿疼的感觉。
甚至憋的脸有些发红,彼此交换着一言难尽的眼神。
最终只能化为一阵阵无奈的、长长的叹息声:“唉……”
能咋办?
还能冲进乾清宫里去教育陛下不成?
至于此间其他人,他们倒是并不似六科给事中那样死板、激进、头铁。所以……一阵愣神之后,最终反倒是把矛头对到六科给事中身上去了:
“啧!陛下为何突然罢朝的原因,你们难道不知道、不清楚么?方才陛下明明就松了口,答应恢复上朝了……偏你们不知道一点眼色!”
打工嘛,你能怪老板么?那不能够啊。
这时候不就得把锅往同事身上甩了,古往今来,道理总是相通的,而朱允熥其实也是吃定了这一点。
“张大人,您这说的叫什么话?这些天发生的许多事情对吗?下官不该说么?”
“下官若是不说,那是有负太祖洪武皇帝对咱们得知遇之恩,辜负他对咱们的信任!”
“……”
被其他人这么指责,六科给事中自然还是有些委屈的,他们能做谏官,就是因为性子直,不怕得罪人,认死理。
所以他们自然觉得自己没错。
“就算你们说的那些话都不错,可你们说话总也得分点场合吧?现在是说这些的时候么?”
“就是!当务之急,是要劝陛下恢复朝廷秩序!”
说到这里,说话之人压着声音道:“陛下的性子,你还没看明白么?万一他以后罢朝真罢成习惯了,本官看你怎么劝!”
“不错!相比于其他,先让陛下恢复上朝,维持朝廷朝务正常运转才是更重要的大事!”
“说话真是一点不知道含蓄拐弯!”
“……”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朱允熥一向以来的行径,那可谓是「劣迹斑斑」也不为过——他就像是一个完全不按正常规则运行,充满了各种超级大bug的程序。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特么的不管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bug不bug的,先让这个程序跑起来再说吧。
各执己见之下,乾清宫外的广场上,愣是吵成了一团。
给乾清宫里躺在软塌上嗑瓜子的朱允熥都听乐了,他慢悠悠吐了口瓜子皮,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嘀咕了一句:「朕这是不是把他们ktv得有点过分了?」
正当外面广场众臣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一个此间所有人都颇为熟悉的白净面孔从远处而来。
马三宝脸上带着些许红润之色,脚步匆匆,疾行而来。
对于这个朱允熥身边最受信任的大太监,在场所有人都是有所了解的——他很是特殊,并不像宫里那些寻常的阉人一般轻佻浮躁,得势也一点不猖狂。
平日里很少有这种样子。
也不知心里藏了什么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