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是杨仪吗?

看着司马昭斩钉截铁的样子。,求*书.帮_ /已!发?布.最?欣·璋-结·

一时之间司马懿也不好确定司马昭有多少战败之责!

此时司马孚出来劝说道。

“现在最要紧的不是问责,我们应马上应对当下困局。”

“故城一失,虎牢关当直面刘金主力汉军,陛下应马上决定我军当如何迎敌!”

“任何问责之事等以后慢慢再说!”

司马懿说道。

“不能再打了!”

“故城一失我军必须马上撤军,将所有军队撤向虎牢关以东,以免被刘金切断归路。”

“必须马上撤军!”

此话一出一旁的司马进却是说道。

“现在就是撤军也未必能撤!”

说着司马进指向远处汉军的大营方向。

“诸葛亮作战谨慎之中带着冒险,我军只要一露出撤军迹象,他就能马上觉察到。”

“到时汉军会顺势压来!”

“我军的撤退就会变成溃逃,如此大军必败!”

司马孚也是点头说道。

“六弟言之有理,我军一撤诸葛亮必会看出其中端倪,如此必会被对方兵马缠住。”

司马懿咬牙说道。

“留一军断后,以洛阳城为屏障、拼命挡住诸葛亮!”

“那要留谁阻挡诸葛亮?”

司马进有些担心的问道。/天′禧.晓+说,蛧/ ′更\歆′罪_全+

这些天来与汉军对战,诸葛亮以十万之兵硬是逼的他们梁军三十万人不能前进一步。

司马进深知诸葛亮不好对付,谁留下断后谁就很有可能再也逃不出去。

一旁的司马昭眼神一转赶紧说道。

“父皇,要不留下牛金或是石苞其中一位将军,多配精锐顶住诸葛亮汉军的进攻。”

司马懿只想了几息时间随之摇头说道。

“牛金新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石苞威望都不够!”

“别说两人其中一个,这两人就是全部留下也恐怕支撑不住诸葛亮一次进攻。”

“到时大军正撤,前线却被击破,岂不是要全军大乱!”

“必须要留下一个有能力、有威望,能挡住诸葛亮一时的将领才行!”

司马懿此言一出大帐之内瞬间安静下来。

而一旁的司马昭一听此言,不但不慌、心中反而立时大定下来。

行了!

有能力的,肯定不是自己,自己这个晋王是有威望可没能力对付诸葛亮。

这个父皇最是明白!

这下自己算是不用留下断后!

司马昭心中想着,一时心头一松从参与者变成吃瓜群众。

而他未想明白的是司马懿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兰`兰·蚊\血¢ ¨醉.芯!漳\洁?埂-新*筷*

那就是军心。

司马懿此次领兵迎战汉军,集结了大梁一大半能战之将还有他这个皇帝和三位王坐镇。

现在要撤军。

你皇帝要是带着三个大梁王爷一起跑路,那手下的众将军和士兵怎么想。

你大梁的江山你司马氏的人都要全部跑掉,别人谁还会再卖死力为你而战。

到时军心一溃,大军兵马顷刻之间就会从撤退变为逃命!

这才是司马懿心中最为担心的。

这三十万兵马是大梁的主力家底,也是对抗汉军的绝对战力。

一旦有失、大梁就有亡国之危。

就算他现在有太子坐镇吴地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可退守江东是偏安,而且一旦失去中原之地,司马懿恐怕就完全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

退守是只是他的最后办法。

现在他还要再与汉军争夺一次。

看着几人都不说话!

这时司马懿的眼神从司马进的胆怯之中看出他无法担此重任,最后却是将眼神慢慢移向司马孚。

此时司马孚心中也在纠结。

他明白。

他之前以十数万大军依托洛阳城对战诸葛亮,尚且被对方压在城内死守不敢应战。

而且那还是诸葛亮想要引司马懿主力入司隶与其对峙,为南线的刘金争取战机的情况之下!

更别说正面对战。

他实在没有拖住对方的信心!

可就在他抬头之时,正看着司马懿眼神带有期盼之意的看着他。

司马孚就知不能再沉默下去。

自己这陛下之前说了两点。

留守之将一要有能力、还要有威望!

司马进有威望却无能力,司马昭更不用说,在南线被刘金打的连战连败,他连诸葛亮这个徒弟都挡不住,就更不用说挡住诸葛亮本人。

那这整个大帐之内就只剩下自己与陛下两人。

总不能让陛下留下!

在停了十几息后,司马孚终究还是在司马懿看着他的眼神之下站了起来。

对着司马懿一拱手说道。

“臣来留守洛阳阻挡汉军,不知陛下能给我多少兵马?”

司马懿说道。

“三万精锐!”

“我只能给你三万精锐以挡诸葛亮!”

“要我挡住诸葛亮几日时间?”

“两日,最少两日时间!”

司马懿看着司马孚说道。

“我需要两日时间将大军从洛阳一线撤向虎牢关,一旦撤出虎牢大军安危、才可无忧!”

司马孚说道。

“好,臣来防守洛阳,定拖住诸葛亮为陛下大军争取时间!”

司马懿脸色一喜随之一拍大案。

“好,关键之时还是自家人能为朕解忧!”

“除你本部的两万精锐之外,再调石苞所部助你守城!”

随之司马懿就开始召开战时军议。

其军帐之内一时云集司马孚、司马进、司马昭、牛金、杨嚣、胡广、蒋秀、贾充等几十位将军、参军等大小军将!

司马懿一一与众人分说着撤军军令。

各部谁先撤谁后撤,谁留守,都一一接受着司马懿诏令。

而就在司马懿与众军商议撤军之事时。

于不远处的汉军中军大营之中,诸葛亮正在接见一位长安来的属下。

“卑职拜见丞相!”

张巡对着诸葛亮一拱手。

诸葛亮说道。

“这个时候你应守在长安,不应来前线!”

张巡说道。

“卑职明白,可事关重大、派别人来却又怕说不清楚!”

“丞相!”

张巡说着向前一步小声说道。

“梁军布在我大汉朝廷内部的那枚称为夜枭的暗子找到了,只是我们晚了一步,此人已从事先准备的暗道逃走,我们只抓到了他的妻儿家人,而且此人他……!”

诸葛亮脸色微微一顿,随之放下手中的一封军报看向张巡。

“而且!”

“是杨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