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311、批准建学校了

等游行完送去刑场的时候,顾四海和王大花已经头破血流,脸上看不出一点好皮肤了。

随着一声枪响,顾四海和王大花的生命也在此刻停住。

江暖她们几个也没着急回村,十几个女同志结伴去了供销社,各种采买,所以说不管哪个年代,都不要忽视女人的购买力。

转眼,已经是九月底了,大队上的秋收也接近了尾声。

村子里的学习班办的如火如荼,这事被传到了隔壁几个大队,那几个大队的大队长还找到了顾爱国,说是他们大队也有人想要参加学习班。

顾爱国直接找上了江暖,江暖倒是不反对其他大队的人来参加学习班,只是现在大队这边教室场地有限,要是在增加人,根本就装不下这么多人。

“队长叔,你看那个仓库就那么大一点地方,要是在增加人,根本放不下这么多人啊。对了,那个建学校的事公社那边有结果了吗?要是能把学校建成,那到时候其他大队的人来咱们村子上学习班倒是能解决了。”

“我问过公社那边的领导了,县里这几天应该能有回复,不过就算批下来了,这学校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建成的。”

“那没事,这学习班咱们又不是只办一次,而且其他大队的人就算现在过来,也不可能和这些已经上过一阵子的人一起,他们也跟不上啊。”

顾爱国认同的点了点头,也知道该怎么回复那几个大队长了。

“行,那这几天我先盯着点建学校的事。”

“哦,对了,过两天咱们这又要有一批知青下来,也不知道又会来些什么人,哎,可千万别来一些搅事精。”

顾爱国想到前天去公社开会接到的同志,关键是这次的知青是直接分配到大队的,不像之前,还能挑挑拣拣。

江暖一下子想到了京都的方琳,之前还和那妮子写过信,想到上次写信还是她回到河西大队后,后来方琳就再没给她回过信,也不知道她最后有没有选择下乡。

“知道这次会分来几个知青吗?”

“好像是五个,三女二男,知青院那边倒是能住得下,我就是怕又来几个爱惹麻烦的。”

“队长叔,这不有你镇着吗?咱们大队有你在,不管是谁,来了都得给我老老实实待着。”

“你这丫头,竟会开我玩笑,行了,不打扰你干正事,今晚是不是要考试了啊。”

顾爱国看了眼江暖面前的试卷,一个个字弯七扭八的,反正他是看不懂。

江暖点了点头道。

“嗯,三天后就要把名单交上去,今晚考试,明天就得把人选确定下来。这次咱们一共要去八个人,除了程斌和刘爱珍,另外还有六个名额。”

“江丫头,你不算在这个名单里吗?”

江暖摇了摇头道。

“我到时候还要负责一些其他的翻译工作,所以我的名单会跟着翻译团队那边,这样也好,给我们这边多一个名额,等于多让一个人去广市见见世面,开开眼界。”

“对,对,这事我就不参合了,我现在只想把大队生产抓好,其他的,我是有心无力了。不过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这么有干劲,我这心里啊,也是真的开心。”

和顾爱国聊完后,江暖继续出试卷,现在语言班只开设了英语,不过江暖只准备在里面选出五个人,而这五个人中还包括了刘爱珍,再加上程斌,剩下的两人,江暖准备选两个口才好一点,性格外向的人。

广市交流会来的不仅仅是外国商人,还有港城那边的一些富商也会过来,所以不需要所有人都懂外语。

而且这才上了一个多月的课,这些人目前也只是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语言,真正谈生意的时候,还是需要有翻译在边上的。

第二天下午,大队部公告栏,贴出了这次广市交流会的随行人员名单。

由顾长河带队,程斌作为主要翻译员,剩下六人分别是刘爱珍,郝佳,杜江河,许甜甜,吴喜柱和陈红棉。

这里面除了吴喜柱和顾长河,其他人都是通过学习班考试选出来的。

这个吴喜柱也是河西大队的人,吴家是当年逃荒落户到河西大队的,这个吴喜柱今年二十一,大小就机灵,性格外向,见人三分笑,有他在的地方,气氛就不会冷下来。

吴喜柱是跟着程斌同一批招入工厂的,后来江暖发觉他口才不错,便让他跟着程斌外出跑业务。

几个月下来,吴喜柱已经能独立在外跑业务了,而且业绩还不错。

这次学习班吴喜柱并没有报班,不是他不想学习,而是整个本月,他都在沪市那边推销产品,还是上周才回的大队。

在外面一个多月,给厂子又谈拢了好几个供销社。

这次吴喜柱是江暖亲自点名加入的,这样一个销售天才,肯定得带去交流会发挥所长。

名单下来后,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没有人提出异议。

第二天,江暖亲自跑了一趟公社,将名单送了上去,然后从公社领导那里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小江啊,正好你来了,我也省的给老顾打电话了,你们建学校的批文下来了,县里面同意你们大队建学校了,另外还给了八百元的建学补助。咱们公社条件有限,只能拿出两百块钱,凑个整,剩下的就只能靠你们大队自己来筹集资金了。”

公社领导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算是个为百姓干实事的好领导。

“龚社长,感谢你和领导们的支持,也请领导们放心,河西大队一定会把学校建好,尽快让娃娃们有崭新的教室上课。不过到时候学校老师可能还需要领导们帮忙安排。”

“这个放心,县里面都会安排好的,我这里也没别的要求,就是这学校的房子安全性最重要,可不能为了赶进度就马虎了事,不能危害到娃娃们的安全。”

“放心吧,龚社长,学校建设期间,随时接受领导们的检查,等房子建成后,领导们也可以安排专业人士过来检查。”

“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这还有半个月就是交流会了,我呢,就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了。”

江暖离开公社政府大楼后,便直接回了大队,立刻把建学校的事和顾爱国几人说了。

当天傍晚,大队喇叭里便响起了大队长的声音。

“重要通知,重要通知,咱们大队申请建学校的事情已经批准,为了能尽快往咱们的娃娃有学上,明天上午八点,有愿意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村民们请到晒谷场集合。那个原则上每家都要出一个劳动力,我们会按照大工一天十五个工分,小工十个工分算给大家。另外,在此我代表咱们河西大队感谢江暖同志对咱们学校建设的支持,她个人会拿出两千元用于教学楼的建设。”

这个点,正好大家都在吃晚饭,听到大队长的通知后,几乎每家每户都在议论着这件事,特别是家里有娃娃的那些村民,都盼着这学校能尽快建好。

“娘,学校建成了,我是不是能和哥哥一起上学了啊。”

六岁的顾二毛一脸懵懂的望着身旁的女人,顾二毛是顾爱党的二孙子,顾爱党是大队长顾爱国的堂弟。

顾二毛的娘是一个二十七八的女人,名叫曲梅红,现在也在工厂上班。

“嗯,到时候娘送你也去上学。”

说完,曲梅红看着一旁低头吃饭的女儿,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说道。

“到时候小妮也一起,以后咱们家的娃娃都得去上学,等你们以后学了知识就有希望离开大山,去城里吃商品粮了。”

曲梅红自己只是小学毕业,现在晚上也去上了扫盲班,第一个月的考试她还考了个第三名,得到了五斤的白面,可把她高兴坏了。

曲梅红的丈夫叫顾江河,也是顾爱党唯一的儿子。

顾爱党的媳妇很早就去世了,后面顾爱党也没再娶媳妇,就只有顾江河这一个儿子。

这个时期家里人口少,那意味着挣得工分也少,所以顾爱党家在大队里条件不算好。

顾江河和曲红梅现在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顾大毛,九岁,二女儿顾小妮,七岁,小儿子顾二毛,六岁。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们也是去年才送顾大毛去上学的,至于二毛和小妮,夫妻两也只能让两个孩子再过几年。

不过现在他们的想法已经彻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