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演讲
盛会的这一日,晨光刚刚破晓,沈知霜就跟李渊出了府。
之前李渊对于这些所谓的仪式一向都没什么特别的感受。
上辈子他作为皇帝,必然要出席多场盛会,但他都是安排人下去准备,哪有什么特殊的仪式感。
哪怕是他自己的生辰,也是下旨安排宫中的人去规划。
所以,这一次沈知霜筹备盛会的整个过程,都让他感到惊奇。
沈知霜是一个特别重视仪式感的人。
在她看来,仪式感就是幸福的来源之一。
人总是要为自己的生活找到意义,有了可以庆祝的事,已经是一种快乐,那必定要用心去准备。
李渊逐渐发觉,自己在沈知霜身边能学到很多东西。
他的行事作风太过于严肃,一些柔性的内容,他的脑子是想不到的。
他还没想到,沈知霜就已经安排好了。
这一次的庆祝盛会,李渊再度看到了沈知霜出众的能力。
沈知霜选定了城中最大的“广场”作为盛典举办的场所。
两人出府之后,没有耽误,很快就赶过去了。
昨夜沈知霜安排的人一夜没睡,早已将前期准备完成。
两人一路走过去,路上彩色的绸条随风飘舞,热烈且充满希望。
在花团锦簇下,“守城大捷”四个大字格外亮眼。
这四个大字是沈知霜让李渊写的。
李渊写的字一向狂放霸气,给人很强的冲击感,让他来写,无论是身份还是字迹,都非常合适。
沈知霜一向追求尽善尽美,所以她才会提早赶来核对各个环节的情况。
她主办的项目,不允许任何漏洞。
李渊在一旁不说话,全程都在做陪衬。
等到沈知霜把各个环节核对完毕,百姓们已经逐渐往广场上聚集了。
除了一些传统节日,娱乐生活匮乏的他们还从来没参加过这种人为组织的盛会,所以他们才会对于整场盛会充满期待。
等到阳光照耀整个人间,百姓们早已聚集完毕。
很多百姓拖家带口,还有人专门换上了新衣。
在众人的仰望下,李渊与沈知霜携手登上了高台。
看到掌管陵州城多年的两位主子,百姓们眼中有着毫不掩饰的尊敬。
谁让他们吃饱饭,过上好日子,他们就尊敬谁,这就是百姓们最朴素的心情。
李渊一身玄色锦袍,沈知霜则是身穿赤红色织金锦袍,两人的穿着十分惹眼,庄重贵气。
见到两位主子,人群中有热情的百姓已经忍不住喝彩。
他们遇见的是两位好主子,在人命如草芥的当下,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维护他们的性命,是他们的幸运。
沈知霜的精气神一直不错,今日她更是看上去气色极好。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力量。
看到她的眼神,很多百姓会回忆起一起守城的那些日日夜夜。
沈知霜的每一次出现,她的眼神都会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坚韧的目光,曾经有一段时间给了许多百姓精神力量。
看到她,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着勇气。
两位主子一上台,百姓们已经露出了激动的神情。
他们对两位主子的爱戴溢于言表。
沈知霜看了看台下的百姓,又转头看了一眼李渊,李渊对她微微点头。
这种公开场合,李渊才是最该发言的人。
但今日,他选择能不说就不说。
沈知霜才是守城之战的最大功臣,李渊做不出别人得了功劳而自己去摘桃的卑劣之事。
他不屑,也不会去抢妻子的功劳。
更何况,看到沈知霜受到欢迎,他的内心同样愉悦。
沈知霜很适合在这种场合出现。
冥冥之中,李渊有种感觉,她好像天生应该处于万众瞩目之下——她撑得起,也当得起。
从前是影后出身的沈知霜当然不会怯场。
李渊把演讲的机会让给了她,沈知霜不会推辞。
她只会努力抓住机会,让自己的价值一步步提升。
没过多久,沈知霜清亮的声音响起:“今日我们齐聚于此地,为的是庆祝前不久的守城之战。这次战争的胜利多么艰难,想必诸位比我更清楚。没有人认为我们会赢,以少敌多,且面对的是以凶狠着称的梁军,他们都以为陵州城必失,可结果便是我们好端端地站在这里,梁军抱头鼠窜,连主将都被射杀。”
听她说到这里,百姓们群情激昂,有人甚至忍不住振臂高呼!
他们又何尝不骄傲,不自豪,没人认为他们会赢,可他们却将这一仗赢得漂亮!
沈知霜继续道:“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我只想说,在座的各位,每个人都是功臣!若是没有你们一同守卫我们的家,那所有人只会面临流离失所、甚至失去性命的悲惨下场。”
“人人都说百姓如草芥,可你们证明了自己。人生而有用,只要众志成城,只要我们不愿意,我们的性命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给别人铺路!我们扞卫了自己的尊严!”
很多人忍不住抹眼泪,他们没有接触过多少教育,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但沈知霜触动了他们的心。
是啊,敌军认为他们就活该去死,可他们偏不!他们就是要活下去,不仅是自己活,而且是全家一起活下去!
他们为什么不能够追求幸福,难道在乱世中,身处最底层的百姓就该化为尘土,给别人做垫脚石吗?凭什么!
沈知霜的话激起了很多人内心最深处的不甘心,让他们生出了共鸣。
而她本人的形象也更加“高大”。
是夫人带他们赢的,夫人关心他们每个人,她不放弃任何一个,所以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自己。
夫人才是最大的功臣!
看到百姓们热切的眼神,沈知霜的声音更加具有感染力:“有了一次的胜利,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想,往后无论遇到怎样的强大敌人,在场的我们都不会轻言放弃,哪怕战到最后一刻,我们也要挺直脊梁!只要能站着活着,我们就不会跪着!”
“对!”
很多百姓的眼里有着泪花。
尝试过有尊严地活下去,谁又想像狗一样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