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矿井惨相,深入了解

扑通!

扑通!

接二连三的叫喊声和落水声,在黑夜的暗河里,传出去很远很远。

这还没完,落水声结束之后,从石壁内传出嘀咕声。

“头儿,这些人扔下去,回头上头问起来怎么办?”

“问什么问,死无对证,一会儿鲨鱼群过来,把他们都啃光光了,哪里还有人知道这件事。”

“对,头儿英明!”

“李四,去把他们今日挖出来的金子全搬到我屋里。”

“是,头儿......”

随后就是一阵脚步声,渐渐消失。

石壁外面的文家几人,一字不落听完这些话。

确认石壁那边的人都走了,大家才松一口气。

文成斌拍着胸口缓了缓道:“这叫什么事啊。”

文雯心道,就是这么寸,他们顺着穿山甲的路线过来,没想到遇上了这样的事。

很明显,这就是杀人越货,后续还有鲨鱼群,这些人真够狠的,抢货不说还害命。

还没等大家交流几句,暗河远处传来扑腾扑腾的水声。

石壁那边传出几声惊恐声。

“爹,我听到声音了,是鲨鱼群来了,快,快爬上去。”

“大娃,爹老了,爬不动了,你和二娃爬上去,快,二娃,快爬。”

“爹,我和大哥托着你,你快点爬,爹——”

听这声音,像是刚才向管事求饶的老人。

文雯神识一扫,石壁内是父子三人,几人正在努力往上爬,想远离水面,可是,石壁内十分光滑,根本没办法爬上去。

鲨鱼群来势汹汹。

哎,既然遇上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文雯对着驰疾过来的鲨鱼施展了一个晕厥术,随后给文成剑和文成斌传音,“大哥,二哥你们把它们弄远点处理了。”

随后又问文启霖,“爹爹,里面的人,怎么办?”

这可就有点为难了。

救吧,他们是戴罪之身,出现在这里不合适。

不救吧,又过不了心里这一关,修行之人,最怕因果,能遇上就说明有因,这个果还是需要消除的。

“救出来再说吧。”

那就救吧。

文雯和文启霖、文启源三人,趁着黑夜,全力一跃翻过石壁。

灵力灌注于双眼,努力看向石壁下方的深潭,想找刚才那三人。

谁知深潭下的一幕,让他们顿时瞳孔一缩,差点惊叫出声。

只见深潭里漂浮着很多尸首,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场景简直是惨绝人寰,实在让人惊恐万分。

文启霖硬着头皮传音,“雯儿,你出去,我跟你二叔来就行。”

任谁看到这一幕都要颤抖,何况是来自现代的文雯,但是,她有钢铁的意志,她可以克服,“爹爹,我没事,我看见他们了,在那边。”

几人快速靠近,捞起奄奄一息的三人,出了石壁,向着暗河外围出去。

天色漆黑,也顾不得方向,朝着附近的一座山头过去。

片刻之后,和文成剑哥俩汇合,在山头隐蔽之处开凿了一个山洞。

幸好这三人处于晕厥状态,要不然真不好解释山洞的由来。

在山洞安顿下来之后,文启霖给这三人查看了身体状况,得知生命无大碍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到洞口之时,这三人才慢慢苏醒。

“醒啦,过来吃点东西吧。”

这三人看到山洞一侧做江湖侠士打扮的文家几人,直呼,“多谢几位大侠的救命之恩,多谢......”

文成斌过来扶起老人,“大爷,先吃点饭,一会再说。”

“哎,哎,多谢几位恩公。”

面对香气四溢的饭菜,几人一开始还有点腼腆,有着文成斌在一旁相劝,加上抵不过肚子的饥饿,也就狼吞虎咽起来。

饭后在文家几人的询问之下,才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们是几年前被朝廷征劳役来到此处的。

原来,这是一处开采金矿的矿井,挖矿的矿工都是骗来的,一开始说是朝廷征劳役,大伙没办法就跟着衙役过来了,头几个月还好,起码有顿饱饭吃,后来几经辗转,他们被分散带到这里,就开始了惨绝人寰的虐待,每天必须完成一定量的活计,不达标不给饭吃,有些人扛不住生病了,就直接被扔下石壁深潭喂鲨鱼。

听到这里,文成斌问道:“大爷,我看你们也不像是生病了,为何扔你们下深潭?”

“这位小哥,你有所不知,这个矿井的管事心黑的狠,他们不但克扣大伙的伙食,还会私下里抢夺大家挖出的矿石,只要管事看中你手里成色好的矿石,私底下就会没收,你要是不如他的意,等着的就是各种打骂,甚至是灭顶之灾。”

文雯:“不都是一样归他们所有吗?为何管事的还这样?”

年纪稍大的小伙子看看大家又低下头,有点欲言又止。

文启霖安慰他,“你们放心,但说无妨。”

小伙子豁出去了,开口说道:“我无意中听到,管事的,会把成色好的金矿石偷偷带出去,至于带到哪里,我们不知道。”

另一个小伙子义愤填膺,抢过话茬,“那些管事的,还互相打赌,看谁带出去的多。”

文雯:“所以,你们就是因为这个被扔下深潭的?”

“也有这个原因,总之就是我们得罪管事了。”

随后,文雯他们又问了很多问题,父子三人也是尽力回答,不过,就他们知道的信息也很有限,想一探究竟还是要自己的查。

如今不是查与不查的问题,而是怎么让那些施害者受到惩罚,怎么安抚被害者亡魂的问题。

文雯脑海里时刻回想着昨夜在深潭看到的那一幕,想想都很可怕,有些恐惧必须面对,但是采取什么方式去面对,她还需要细细考量一番。

经过询问,知道这几人是石安村的村民,年纪大的叫王大柱,身旁的是他的两个儿子,王大娃,王二娃。

石安村。

就是他们流放路上经过的那个小村庄。

文启霖:“王大爷,你们如今是作何打算?”

王大爷:“我们出来也有几年了,也不知道家里啥情况,只是......”

大家都明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回家,不说家人,衙门那关就过不了。

文启源出主意:“要不然你们就在附近的村庄暂时安顿下来,等事情明朗了,再回家也不迟。”

王大爷叹气,“也只好这样了。”

随后,趁着大白天,几人护送着王大爷父子三人翻过了大山,把他们送到山脚下的村庄暂时安顿下来。

夜深时分,文家几人又折返回暗河这里。